《走向-后奥运时代的中国经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向-后奥运时代的中国经济-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德意志银行在一份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内地所面临的经济下滑风险已经超过通胀风险。报告用以下几方面的理由来印证上述观点。首先,中国实际出口量的增速已由2007年的24%下降至2008年上半年的13%;其次,由于资金短缺、需求减缓、成本上升等原因,一些地方已经有10%~20%中小企业出现倒闭现象;最后,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被迫降价、清盘的压力,导致了对房产价格下降的预期和销售量的下滑。
  所以政策面要保持微观经济的活力和生命力,给企业一个宽松的环境,让经济增长为民生提供更多的保障。目前的GDP虽然增速还算正常,但已经放缓了,如果微观的企业出现了问题,那么,很难保障GDP不下降。
  2008年下半年后,央行提出将在下一阶段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未提出“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央行的表示,意味着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之前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微调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面对通胀我们不能只抓一头,而放弃了经济增值这个关键点。更不能采取过度行政干预,使经济大幅减速的方式来应对通胀,到头来通胀也压不下去,实体经济也丧失了活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 工资是关系到民生的根本利益(1)
如今油价涨了、米价涨了、肉价涨了,什么都涨了,工资是不是该涨了?这是困扰着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大事。特别是低薪收入的人群,日常生活资料样样都在涨,这工资要不涨,这日子可怎么过呢?
  1. 物价涨工资也该涨
  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人们对工资收入分配的问题尤为关注,人们希望自己的劳动与努力能真正“劳有所得”,实际上这也是大家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渴望。
  我国的工资增长,长期以来是低水平基层上的增长,也就是说在绝对工资额很低的基础上的增加。十多年来,城市职工工资大多数都有所增加,但还是有一部分职工的工资水平很低。同时城乡差别、公务员与普通职工差别、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工资差别很大,甚至有的相差十几倍。
  国家要建立适当工资增长机制,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在通胀年代起到物价上涨,工资也就应该相应增长。自2007年开始,我国粮油价格都出现恢复性上涨。物价的普遍上涨,对于富豪阶层没有太多的感受,然而对于低收入群来说,生活压力就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影响到了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
  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在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上,执行的力度还是令人满意的,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劳动权益,各地城市每年也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最低工资的幅度。尽管这样,但并不能根本上解决物价上涨带来的矛盾和压力。
  在通胀的年代,物价升了,工资也必须上涨,这样居民才有消费能力,才能扩大内需。问题是,如何上涨?何时上涨?
  2008年7月,广东省提出从2008年起实施“工资倍增计划”等三大计划,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从2008年开始,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资水平翻两番,让职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通过这则报道不由使我想起,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池田内阁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宗旨是采取最低工资制、社会保障计划、增加农业者收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削减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等一系列措施。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政府为了扩大内需,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项计划启动后,日本经济在1967年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实际国民生产年增长率为。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西方世界第2位,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广东“工资倍增计划”有点像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而日本所采用的是拉动内需,从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过渡。当今中国在提高工资上,应该有个系统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工资增速要赶得上GDP增幅、财政收入增幅,工资增幅要超过物价增幅。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增进国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我们希望广东“工资倍增计划”等三大计划,使职工能切实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并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等制度,激励和推动企业合理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
  2。 工资为何涨不过柴米油盐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964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统计局的这个数字一发布,立即遭遇民众诘问。显然,在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上扬的背景下,工资是否该涨、涨得是否到位已经成了社会的焦点。
  统计局也许在统计方式与录入统计范围与老百姓的理解有误,所谓的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就一定不包括农民工在内。并且这些职工必须“在岗”;如果暂时下岗或被辞退等大概就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由于油价暴涨和大宗商品上涨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已经给工薪族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于是,各地纷纷传来要求上涨工资的要求。不仅仅是国内要求上调工资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是如此。

二、 工资是关系到民生的根本利益(2)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要求老板加工资或许会遇到很多障碍,但只要沟通、谈判得比较好,也并非没有可能。例如雀巢香港两百名运输员工要求加薪而引发的劳资纠纷问题。雀巢劳资纠纷造成了一些零售店出现缺货情况。持续了两天时间的纠纷使得400万件雪糕、牛奶及豆制品未能及时送到零售点,有人估计雀巢公司因此损失上千万元。当然,以这种方式解决的劳资纠纷,并非是最佳策略。对于雀巢公司来说,损失了利润,对于员工来说,虽然获得了暂时性的加薪,但也可能为自己在公司的前程中埋下一颗地雷。
  就我国来说,关于物价上涨是不是加薪理由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好久。一种观点认为,不应当加,因为给员工加工资会引发更大的物价上涨;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给员工普遍加工资,因为养活劳动力的成本增加了,实际上工人的工资变少了,应当加工资。我认为,CPI上涨是加工资的一个理由,但仅仅靠这个理由给员工加薪还不充分。因为,此次物价上涨的动因主要是国际油价的暴涨导致的,也就是成本推动型的和国际输入型的,不仅是员工面临着生活成本上涨的压力,企业也面临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由于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销售压力。再加上由于近期出口困难、企业资金面临着巨大压力,致使许多企业陷入了危机状态。但是,如果员工的工资不上涨,显然员工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这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解决员工要求加薪的最基本的策略是增加利润,只有蛋糕做大了,分配的份额才能更大一些。但是,现在不是说企业或员工不努力的问题,而是现在的国内外环境的压力很大。一些企业出现了“不开工是等死,开工死得更快”的两难困境。
  笼统地说这些困境解决之道显然只能说出一个大概的思路,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和汇率的变化,不少企业没有准备好,所以,一旦出现了这种危难的情况,企业就陷入了危机的状态。虽然防止通胀是一个重要任务,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增长。因为通胀的减轻还要看油价的涨跌,从紧的货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过热,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企业资金面的紧张,使企业陷入了危机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一些民营企业的员工加薪制造了困难。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也要求员工不断地学习,适应新的变化。管理层应当给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大的蛋糕,以求度过难关。
  不过我认为,若要度过这一外部性设置的困难,企业和员工都应当共同努力。CPI数据都涨了,员工的工资是该涨了。否则员工的生活成本上升了,劳动力的成本也就上升了。想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我国将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廉价劳动力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 中小民企的困境(1)
中国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经济是功不可没的。其表现在对于经济增长的来源,对于解决劳动力就业,对于税收的贡献以及对于外贸出口来看,民营企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使中小民企在这轮危机中摆脱困境,也是我国民生经济的大问题。
  1。 民企在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的窘境
  长三角(长江三角州经济开发区)和珠三角(珠江三角州经济开发区)差不多占全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这两个区域经济出现了下滑。在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回落,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下降更加明显,部分企业由于再融资等问题出现了经营困难。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都让企业日子难过。这是因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企业是有作用的。美国次贷危机、灾害、地产和证券市场的不稳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以及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扭曲等五大因素令2008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