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拥有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和抗衡的首都地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高智能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等因素,而这些正是朱新礼大展身手所必需的。
在北京招聘人才时发生的一件事,更加快了他 “迁都”的进程。
在1993年底,朱新礼在报纸上看到北京有一个高级人才竞聘会的广告,求才心切的他立刻赶去参加。
会上,全国的很多高级人才进行自我推销,企业家、厂长在下面举牌招聘。因为急切需要人才,朱新礼挤到了会场最前面,很多次迫切地举起招聘牌子。当时山东省只有朱新礼一家公司参加,公司的名称是山东淄博汇源,没什么名气,自然很不起眼。
朱新礼好不容易连续找了9个人才,每次具体面谈的时候,虽然汇源的工资提得挺高,无奈人家只要一听是沂蒙山区的就不去了。更让人生气的是,“人才”同时表示:“在北京年薪2万元就干,在你那里4万元也不干。”
朱新礼有些恼了,告诉其中一个人:“你等着吧,两年以后我就到北京去办厂。”
除了在这次招聘中受挫外,还有一个促动他“迁都”的原因是朱新礼看到了竞争形势的严峻。
20世纪90年代初,果汁市场的参战人马还很少,汇源发展所向披靡,没遇到什么强悍的对手。
但是到了1994年,果汁市场形势迅速好转,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果汁开始成为香饽饽了。
中国巨大的消费群体,果汁需求潜力无限,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的饮料巨头纷纷加入。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娃哈哈、农夫山泉、健力宝等纷纷杀入果汁饮料市场,这对刚刚启航的汇源巨轮来说,面临着异常严酷的市场挑战。
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朱新礼和汇源开始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对于汇源下一步该怎么走,朱新礼和众人开始共同探讨、反复分析,在听取了众人的意见和建议后,朱新礼逐渐有了思路,他认为除了产品质量和创新以外,还要建立一个核心基地来维系整个汇源的运转。
他开始着手设计汇源在国内的发展蓝图,要把汇源推向全国,首先必须有一个宣传和销售方面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即使山东这样的大省也不一定符合这样的需求,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沂蒙山呢?
交通不畅使得客户喝不到最新鲜的果汁,信息不畅使公司不能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等等,地方性制约了汇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既然地方天地不够广阔,那就只好“迁都”了。
汇源是要走向世界的,因此它需要一个世界级的平台。
于是,朱新礼开始在全国寻找新的落脚点。
中国这么大,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到底选哪个更合适呢?
经过审慎的思考和研究比较,朱新礼还是看中了北京。
北京拥有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抗衡的首都地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高智能人才优势等因素,可以为朱新礼大展身手提供优越的条件。
接着,朱新礼召集汇源党支部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重点研究移师北京建厂问题。
在会议上,朱新礼这样跟大家分析:
一,首都北京具有人才、技术、信息、资金、交通、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到北京建厂,可以尽快做大汇源事业,做强汇源品牌。如果可口可乐是越南的企业,就做不成世界品牌。
二,北京作为汇源的首选主打市场,已有一定基础。沂源和北京相距600公里,运送产品费用太高。而在北京建厂,可以节省大量运费。
会议决定:“迁都”北京,建设工厂,开拓市场。
汇源“迁都”的消息刊登出去之后,立即在山东引起轰动,受到了各方的质疑。
经济专家分析,汇源离开山东将对汇源的发展不利,会增加很大成本。
也有许多人认为,山东有像海尔电器、青岛啤酒、海信集团等享誉全球的知名企业,汇源完全可以依靠家乡人气、政府人脉及山东的原料和出口基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而且还有种种流言飞语向朱新礼劈头盖面地打来。
有人谣传“汇源就要被其他公司收购了”,有人说朱新礼这一招是想上演“蛇吞象”,最离奇的说法是:汇源的突然搬走,是因为朱新礼“得罪了上级,在沂蒙山混不下去了”云云。
瞬间,汇源“迁都”之事变得棘手起来,搞得满城风雨。
“进京计划”遭到了众人反对,当地政府更因为汇源是纳税大户,不愿放走。
但朱新礼的意志坚定。
“我认准的事不可能动摇,”朱新礼坚持,“可口可乐产自美国,在二战时因为美国大兵都喝而带去消费,所以风行世界,如果可口可乐在柬埔寨或者越南,它是做不起来的。”
尽管移师有很大的风险,但朱新礼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抵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风言风语。
1994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朱新礼在为叩开北京的大门忙碌着。
事实证明,在朱新礼与汇源成长的过程中,迁都北京是他创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一选择,使汇源迅速占领了制高点,为以后向全国辐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扎根顺义
1994年10月,“一意孤行”的朱新礼带着汇源的23名铁杆员工,在北京顺义安营扎寨了。
紧接着,朱新礼带领一班人马召开工厂筹备会,安排厂房改造、设备安装、设施建设等工作,汇源北京总部的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他选择了地处顺义区北小营镇的原利华食品厂作为他的落脚之地,毕竟是初来乍到,又没有什么名气,谈判过程颇为艰难。
几番洽谈后,朱新礼干脆把利华食品厂连土地加厂房“一锅端”地租了下来。一年多以后,又将其全部买了下来。
后来,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又兼并了相邻的闲置工厂,有了决策者的地位。
到今天,汇源集团总部(也是顺义工厂所在地)门前的那条路,已经被命名为“汇源路”。
现任汇源黄冈工厂总经理任洪凤、集团总部资金部经理康连芹,是当初汇源最早进军北京队伍中仅有的两名女性。
那也是她们第一次来到北京这个大都市,当她们坐着搬家的大卡车连夜来到顺义工厂时,顿时傻眼了:出现在眼前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高楼大厦,而是满院子一米多高的蓬蒿和遍地的杂草,灌木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而车间里布满了厚厚的灰尘,踩上去鞋跟几乎都被淹没了。这是北京吗?
但是,大家还是住了下来,朱新礼就是带着这20多人,披荆斩棘,开始了新一轮的艰苦创业:盘锅垒灶,铲除杂草,清理厂房,拆装设备……
由于人手不够,他们这个由20多人组成的队伍不可能有明确分工。包括经理朱新礼在内,同工人们一起装车、卸货,汗流浃背……从那时开始,形成了汇源一个好的传统:临时、紧急任务面前,不用号召,不用动员,只要领导一带头,男女老少齐上阵,那场面令人振奋。
晚上,他们是生产工人,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一群既在生产果汁也在播种梦想的人们,忙得热火朝天……深夜,没有炉子、暖气,冬天的北京房间里冷如冰窖,只好几个人睡在一起。冻得睡不着,大家就讲故事、说笑话,度过一个个寒冷难熬的漫漫长夜。
白天,他们是销售人员,一辆辆小三轮车、小货车满载着刚生产的果茶、果汁,满载着一群年轻人的巨大期望,跑遍门头沟、昌平、通县、顺义,跑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回到厂里,就咸菜啃冷馒头、干煎饼。
用得最多的是一辆老掉牙的面包车,装不了多少货。其实装多了也是白搭,因为一天下来,即便他们喊哑了嗓子,也顶多卖出几十箱货。
当时中国人主要喝汽水,根本就不了解果汁。“经销商那边,别说是收钱,连放货的地方都不给。”
回忆起来,在北京创业初期的艰难也让朱新礼感叹不已,“当时遇到的困难太多了,简直没法形容。”
只要产品卖出去一些,他们就备感激动。每天,他们都等着用卖出产品的钱,再去买来晚上生产用的原料。
他们甚至等着用卖产品换来的钱,拿去换晚上要吃的大白菜……
山东人能干、肯吃苦在全国是出了名的。但当地人还是感到纳闷:他们为何如此吃苦?为何如此卖力?为何如此拼命?尤其在如此简陋、恶劣的条件下,图啥?
也许,是因为这群人和他们不一样?
当时的北小营,周围都是稻田,根本没有人住,再加上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蚊虫肆虐,物质生活匮乏,文化生活更是无从谈起了。
很多员工恋家心切,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有的人常常在夜间独自抹泪。一贯视员工如亲人的朱新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自幼酷爱文学艺术的他,再次施展了他的才华。他连夜写了首歌来鼓励员工,起名为《咱汇源的人》。
为了便于大家尽快学会,借用那首响当当的军歌——《咱当兵的人》的曲子。很快,员工们都会唱了。
每逢公司的重大###、文艺演出、歌咏比赛,都能听到他们嘹亮的歌声。
让我们来与他们一起分享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吧!
咱汇源的人,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有着创业的思想。
咱汇源的人,有啥不一样?
自从离开家乡,就想干出个样。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中华儿女,在锻炼中成长。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创业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咱汇源的人,就是不一样!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变个样。
咱汇源的人,就是不一样!勤奋、务实、高效、创新的思想。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