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边境流浪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转山·边境流浪者-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细细返视着自己入藏后的生活,一波波溯回的印象尽是,咳嗽,饥寒,无助和孤独时的表情。你想把注意力拉回,沉潜在宏壮的山川之境,却屡屡无法忘怀它加诸你身上的试炼与伤痕;想摹写农村居民的热情大方,却频频忆及遭遇顽童的石头追打与嘲谑的狼狈情景。”他后来如此总结自己的西藏岁月。“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找到一次在苦旅中独行的机会,否则永远没有机会真正长大。”
  你有勇气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么?你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么?读过此书的人都不禁会这样自问,谢旺霖说他其实并不比任何一个人多了什么样的勇敢与坚强,只是希望每天都有一点点的挣扎,不要停滞。
  读过此书,不难让人联想到近年来台湾流行一时的文艺电影,比如《练习曲》,比如《海角七号》,同样的真诚,同样的细腻,同样让人无法不回望自己或许荒废了的青春年月。谢旺霖本是想寻找一个“再也没有思念的地方”,但最终发现,人原来是可以忘掉自己的,西藏归来后他说,“虽然我仍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但至少确认我不要的是什么了。”许多读者读过此书,都会想到《练习曲》中的一句话:“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于丹、梁文道等倾情推荐
于丹
  《转山》是一本令我灵魂战栗的好书。
  作者用自己全部的灵魂拥抱了西藏,用婴儿的眼睛看见天堂。
  《转山》使我们重归纯真与勇敢,在简单规则下信任心灵的力量。
  梁文道
  《转山》是一本可以召唤整代人的书,因为谢旺霖难得的坦白,不虚娇,不滥情。这是真正的朝圣,把肉身抛掷在变换不定的情境,好修炼灵魂使之精纯。
  林怀民
  《转山》是这几年来最撼动我的本土书写。因为内容的能量,因为作者的诚实与质朴。自行车雪季攀行西藏高原两个月,有时“前轮卡在岩缝下,而后轮和双腿完全悬荡在断崖之外”,二十四岁年轻人挑战自我的壮游,高潮迭起,谢旺霖写来却是一路的自问自答。他把自己赤裸裸地展示,让我们看到他的脆弱,他的眼泪,他的奋起与毅力,使我们跟着他拼搏,为他紧张,为他欢呼。
  出发时他说,这趟旅行“可能失败,但至少我应该在失败面前看到自己究竟如何就范的。”抵达终点后,“才发觉这一切无非尽是过程。”——许久没听到这样诚恳,内省的声音了!
  这是谢旺霖的第一本书,开始只是平实的记事写景,到了最终几章,成熟的布局经营,交响乐似的释放出庞大的感动。
  《转山》宣告一位杰出作家的诞生。
  蒋勋
  看到出版社转来的打印稿,即将出版的《转山》,我正好要南下上课,于是把打印稿带在身边,没有想到一开始看就停不下来,一个上午就着南台湾明亮的阳光,几度热泪盈眶,读完了旺霖的游记。
  因为谢旺霖,我们都有出走的理由了!
  我在梦想:青年读完了旺霖的书,纷纷开始了他们的出走与流浪。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推荐序:我们都有出走的理由了
我们都有出走的理由了
  二○○四年第一次见到旺霖是在云门第一届的“流浪者计划”评审会上。
  林怀民捐出自己的“行政院”文化奖奖金,成立了“流浪者计划”,加上其他人的赞助,每年可以鼓励一些青年去亚洲各地旅行、学习、磨炼自己,也认识世界。
  申请的人不少,经过初步的筛选,最后有二十人左右入围面试。
  于是,我看到谢旺霖坐在我的面前,个子不高,初看有点腼腆,话不多,说话速度也很慢。他其实已经在“流浪”了,大三那年,他自己说,是因为“失恋” 了,想走到可以把爱人忘掉的地方。
  要跑到多远才能忘掉心中忘不掉的人啊!
  这个沉默的青年因此去了云南,在遥远的滇藏边界一个人骑着单车,经历着他孤独的肉体与心灵之旅。
  他是在云南接到家人的通知,临时中断了旅程,赶回台北参加流浪者入围者的面试。
  旺霖说了一些旅程中的遭遇,大概有点像收到这本集子中《梅里雪山前的失足》,他连人带车摔下断崖,“前轮死死卡在岩缝下,而后轮和双腿完全悬荡在断崖之外”。
  “你不害怕吗?”我问旺霖。
  “害怕得要死!”旺霖仍然平静地说。
  旺霖得到了入选,继续他的流浪。我偶然听到云门的工作人员传来片段他的消息,但大部分时间我并不记得有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个人在遥远偏僻的大山里骑着单车,一直到我看到出版社转来的打印稿,没有想到一开始看就停不下来,一个上午就着南台湾明亮的阳光,几度热泪盈眶,读完了旺霖的游记。
  旺霖的文字很稚拙,没有太多文学的修饰,他大概一旦要修饰文字,自己先就不安起来了,就像他在《八宿记事》里打破了一只民宿的热水瓶,几度要藏藏匿匿,最终发现不过只是赔二十元人民币的事。旺霖的稚拙来自他的单纯天真,所有生活的细节如此琐碎也如此真实,旺霖娓娓道来,用第二人称的“你”称呼自己,像是看着另一个“我”,有了反省与观察的距离。我喜欢旺霖写的《泸沽湖的女儿》,那个里格村新婚的少妇,在众人彻夜的歌舞里,摩梭族的篝火似乎从欲望底层勾引起古老原始的调情,旺霖不只一次说到那少妇的名字:“你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因为那声音被黄昏的风吹散了——”
  我忽然想起旺霖说要到遥远的地方,把思念的人忘掉,旺霖写的那个摩梭族的少妇叫“松娜”,在旺霖的文字中,松娜美极了,一定是在极深情的爱恋中才能把一个女性描写得那么美吧!
  旺霖年轻,很多事似乎还无法全弄清楚,或者他也并不想即刻清楚,他的文字就有着又像描述又带着一点意见的夹议夹叙,但是,他每每对自己的很多意见不多久又有修正,像一个初学画的人,画稿涂涂改改,留了很多修改的痕迹,那痕迹稚拙又真实,比太确定太自信的线条更好。
  许多最动人的片段都是旺霖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走到了大山之间,到了孤独的极致,与自己的对话变得很纯粹,那使旺霖从一个稚拙的青年一下成长起来,有一种男子的沉稳。我读着读着,忽然梦想着,或许旺霖的书会是一个运动的开始,青年读完《转山》,带着书,都纷纷出走,走向他们各自孤独的旅程。
  孤独的旅程有荒谬幽默的喜剧,像《帮达奚大哥》,旺霖假借一个厦门大学姓奚的学生身份,在偏僻的帮达竟然扮演起“人生导师”的角色,一种不经意的偶然,却可能对另一个人发生一生的影响。
  这本书越看到后面越可以感觉到两个月单车的滇藏之旅,旺霖如何逐渐成熟的心境,到他写下《直贡梯寺的###》时,文字的精简,叙事的深沉,细节的冷静,使人忽然觉得那个原来稚拙的青年竟然从身体中生长出如此厚重深长的生命信仰。
  是的,或许因为“害怕得要死”,才可能走到生命无所畏惧的地方。
  旺霖二○○四年十二月三日,结束他三个月的单车之旅,他在拉萨把车卖了,那辆单车,骑过一座一座大山,摔下断崖,在雪地里挣扎上坡,对旺霖是不能忘记的经验,他把车子以一千八百元人民币卖给另一个年轻人。
  我喜欢他书的结尾,两年后,他收到一封来自西藏的E…MAIL,那个买车的人告诉旺霖,因为失恋,所以买了单车,一个人去旅行。
  旺霖没有眷恋他的单车,单车当然应该是让另一个人骑去更广阔的世界。
  因为谢旺霖,我们都有出走的理由了!
  我还是在梦想:青年读完了旺霖的书,纷纷开始了他们的出走与流浪。
  二○○七年十一月九日于曼谷
  蒋勋
  ***“去山上,我想去湖的另一侧——四川边境有座神女山,以前听妈妈说——她怀我之前一直流产,后来有人介绍她去神女山里的一处洞穴,用手去摸摸那洞里的‘女阴’,神女就保佑不再流产了。我很想去那,那里算我真正出生的地方。”
  你听到此,耳目一亮,怎么去呢?松娜与她妈妈再次低头交语,接着说:“走很远很远的路喔!要先到妈妈以前住在四川那边的小村子,再转村子后的山路上去,还要两天。”你完全被她的话熨服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柔软的时光(1)
一下飞机,K就嚷着头晕,约莫是高原反应的作用。你拿出一剂增血红素的药锭给他服用,自己也吞下了一颗以备心安。之后,你们在冷清的航厦前,等待着发往丽江大研镇古城的最末一班公车。
  子夜时分,雨依旧下着。入秋的微雨,使丽江一雨成冬。你和K各自背着行囊,还合力扛起一辆装箱的自行车。K没走几步路,便央求停下来休息,其实你也喘着,只是努力地装作镇定把气虚压下而已,你不想在首站两千四百米的地方就暴露出自己孱弱的窘状。
  暗黑中,撑伞的妇人远远走来,趁机问你们:“要住宿吗?”K湿着发额无语地望着你。你有点烦躁地回答,不用,已订好房了,急着想摆脱她。她仍继续争取,连忙叫唤杵在对街吸烟的丈夫:“喂!来帮这俩小伙子扛箱啊!”不管你如何推托,他们就是直嚷嚷说:“看看就好,看看,不满意,包再帮你换到你指定的地方。”K放下他垂软的双手,将箱子一端交给那操着东北口音的男人。你也不好再坚持什么了。
  你一向认为在街头上拦街叫宿的,十之###肯定是些投机的店家。跨进三坊一照壁家庭式的小客栈,男主人不先领你们去看房,你们卸了行囊,他便递烟,倒茶,唤着他的妻去热几个东北大肉包。四颗蓬松白软的大包子端上,你勉强噙住口水问,这房钱儿怎么算?女主人缓声道:“放心吃吧!不收钱的。”该算就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