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叨且帐踝摇T谙邢镜氖奔淅铮还苤蒙碛谀淖鞘校6蓟崛ゲ┪锕莶喂郏⒃谀切┎┪锕堇铩鞍莼帷弊约旱睦吓笥衙恰T诓祭瘢且环闸俚淖曰瘢辉谑ケ说帽さ亩朗豕荩╰he Hermitage Museum),是伦勃朗的《献祭以撒》(Sacrifice of lsaac);在伦敦的国家艺术画廊,老朋友可就太多了,首当其冲的恐怕就是莱昂纳多?达?芬奇的《岩间圣母》(Madonna of the Rocks)了。
  在华盛顿特区,希尔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他特别喜欢的一幅画,吉尔伯特?斯图尔特的①《滑冰者》(Skater)(这幅画还有另一个名称,叫做《威廉?格兰特的肖像》)。描绘运动中的人物的绘画往往会流于僵硬,但这幅作品是个例外,它是那样地打动人,斯图尔特正是借此扬名立万的。画面中描述的是一位身着高雅的黑色上衣、戴着帽子的高个儿男子,正在伦敦海德公园九曲湖的冰面上作出华丽的转身动作。(据说格兰特当时对斯图尔特表示:“这样的日子最好是穿戴停当去滑冰,而不是坐下来让人画肖像”。)对于希尔来说,那个正在滑冰的苏格兰人的形象为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例,“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自己的样子”。
  具体到《呐喊》失窃一案,希尔所要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再是业余的艺术品爱好者,而是一位来自世界级博物馆的大人物,因此他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就必须做得格外透彻。没有捷径。要深入了解蒙克,就需要找出一大摞艺术类书籍,然后一头扎进去。唯一的麻烦就是钱。尽管他要扮演的角色是个有钱人,来自一个完全不把钱当回事的、富得流油的艺术机构;尽管他摆出打算为一副价值七千两百万美金的油画支付赎金的样子——希尔本人还是没有财力把他需要的书籍买下的。希尔只好天天跑到离家不远的图书馆和书店里蹭书看,幸好书店的经理很有人情味,允许这位显然不打算花钱的高个男子流连在书店的艺术书籍区域里,翻来覆去地找书看。
  刚开始的时候,希尔对蒙克的了解与大多数人差不多。希尔的气质过于保守,对现代社会缺乏兴趣,他更欣赏十七世纪或者十八世纪的作品,只有极少数十九世纪的作品能够引起希尔的重视。希尔在汽车的后备箱里看到的那幅戈雅创作于1805年的作品,他极为欣赏此画。“任何有眼睛和有智商的人,”希尔一时激动得口沫横飞,“只要站在那儿,捧着这幅画,就一定会充满敬畏之情。”
  希尔此前从来没有近距离地观赏过《呐喊》的原画,所以说,如果不能把它找回来,他就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查理?希尔与爱德华?蒙克,要找出比他们差别更大的两个人,只怕会是非常困难的。尽管如此,这位脾气暴躁的退伍伞兵对那位精神抑郁、高度紧张的艺术家充满了同情。与生活在同一时期的荷兰大画家梵高一样,爱德华?蒙克也饱受生活的重压,情绪非常不稳定,他的童年历经磨难,即使最快乐的天性,经过那么一番折磨也必定会被磨灭。蒙克五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世,年幼的蒙克就守在她的床边;九年之后,蒙克的大姐也因为患了同样的病症撒手人寰;蒙克的哥哥也染上了肺结核,但是侥幸保住了性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2 蒙克(2)
精神错乱是蒙克家族经受的又一重诅咒。蒙克的姐姐劳拉发了疯,最后不得不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蒙克的祖父也疯了,死在了一家收容院里;蒙克本人在1908年的时候也经受了一次精神崩溃,住院长达八个月,那年他四十五岁,在接受了电击等各种疗法之后,蒙克的精神状况多少有了些好转,得以重新开始工作。
  即便是在最健康的时候,蒙克也远远算不上精力旺盛。童年时期的蒙克始终是个病秧子,好不容易才免于感染肺结核,但却长期经受支气管炎的折磨。终其一生,蒙克都忍受着高度恐慌带来的煎熬。在绘制《呐喊》的那段时间里,横穿马路,或者是从稍微有点高度的地方向下看,蒙克都必须鼓足全部的勇气。蒙克一直害怕吸入尘埃或者病菌;因为长时间画画,他身体佝偻;他还特别害怕开阔的地方,每次壮着胆子出门时,他都会紧紧贴在离他最近的墙上。
  “疾病、精神错乱以及死亡,从我刚出生,这些天使就来到了我的身旁,此后,它们一直都伴随着我的人生,”蒙克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从很小的时候就了解到了人生的痛苦与危险,了解到了死后灵魂的生活,了解到了在地狱里有着怎样的永恒的惩罚在等待着我们这些有罪的人。”
  蒙克了解到的很多知识都来自他的父亲,奥斯陆的一名医生,他经常给那些最贫苦的人们免费进行诊治,但始终保持着狂热的宗教信仰。“在没有被焦虑占据身心时,他会跟我们开玩笑,像个孩子一样和我们一起玩耍,”蒙克回忆道,“但是当他要惩罚我们的时候……他会变得非常暴戾,近乎癫狂。童年时期的我,总是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没有母亲,体弱多病,而且,可能会遭受地狱惩罚的心理阴影随时都陪伴在我的身边。”
  长大成人之后,蒙克变成了一个害羞的、孤独的、非常敏感的年轻人,身材高大、消瘦而又非常英俊(甚至被人形容为“全挪威最英俊的男人”)。二十出头的时候他逃离了戒律森严的奥斯陆,去巴黎以及柏林的“小黑猪咖啡店”尽情享受罪恶的快乐。在那里他酗酒无度,追逐女人然后又抛弃她们,夜深的时候他才分出心思画画,在他那间租来的凋敝的房间里到处散放着未完成的画。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蒙克已经三十出头了,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此时他很多作品的名字可以让我们一窥这位画家的精神状态。1892年他绘制了《绝望》(Despair)和《在灵床边上》(By the Deathbed),1893年是《呐喊》,1894年是《焦虑》(Anxiety),1895年他画了《与死亡抗争》(Death Struggle)。
  那些绘画正像它们的名字所表述的那般凄凉。与蒙克作品中的孤寂与哀伤相比,爱德华?豪普所描绘的、曲终人散后的餐厅简直能让人发出快乐的笑声。《生病的小孩》(The Sick Child)中的主人公是蒙克的姐姐苏菲,她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旁边是她悲痛欲绝的母亲。苏菲面色苍白,非常虚弱,但是她的神情中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苦恼——这也是蒙克的性格特征,相比之下,即将被她抛弃在这尘世之上的母亲则痛不欲生。母亲所忍受的痛苦已经超出了她能够忍耐的限度,她紧握着女儿的手,但已经伤心过度导致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即便是在描绘那些看上去挺招人喜欢的事物时,比如1892年的《卡尔?约翰街春天的夜晚》(Spring Evening on karl Johan Street)中的街景,悲痛的调子还是那么明显。蒙克笔下的春天的夜晚,有一连串戴着黑色高帽的男子和穿着深色衣服的女子迎面走来,他们外貌怪异,眼睛大而闪烁,脑袋瘦得像骷髅。一个孤单的背影在朝着相反方向走去,没有注意到他。那个背影,就是蒙克自己。 txt小说上传分享

12 蒙克(3)
蒙克创作这些作品的目的,他自己曾经写到,是寻找一种方式,表达人类的“受难与情感,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描绘客观的外部世界”。画家的任务是“揭示他最深层的情绪、他的灵魂、他的痛苦与快乐”。一位画家,其实就是一位拿着画笔的心理学家。
  奥地利精神病学专家弗洛伊德与蒙克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尽管两个人都没有在作品中提及对方,但他们所致力于的方向是相同的。对于如何解开人类的焦虑,如果说弗洛伊德是最伟大的探秘者,那么蒙克就是为他绘制导航图的人。与其他绝大多数的画家不同,蒙克在绘画当中经常会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体现在画布上。蒙克把他个人经受的苦难呈现在了众目睽睽之下。
  蒙克与女性的种种纠葛,多得让人难以尽数。“他的父亲总是在深夜里为儿子祈祷,希望能够让儿子摆脱女人们罪恶的吸引,不被肉欲和自由的性爱所迷惑。”一位艺术史学家写道,“但是酒精的致命吸引力以及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方式征服了蒙克。”1889年,蒙克二十六岁,他的父亲去世了。父亲最后所做的几件事当中,包括把他日常翻看、已经卷了边的一本《圣经》邮寄给了仍在巴黎的蒙克,希望他那迷途的儿子能够幡然悔悟。
  女人是让男人无法抵挡、但又足以毁掉男人的诱惑,而蒙克在拒绝诱惑方面非常不在行。二十二岁时蒙克陷入了初恋,对象是一位已婚女性,比他大两岁。“莫非是因为她夺走了我的初吻,所以也夺走了我生活中的甜蜜?”后来蒙克写道,“莫非是因为她的谎言与欺骗,扭曲了我眼中的世界,让我看到了妖女美杜沙的头颅,让我把生活看成了一场炼狱?”
  日后蒙克与女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不妙。有三年的时间,贫困的蒙克与一位美丽但又充满罪孽的女人纠缠在一起,这个女人叫图拉?拉尔森,出身于哥本哈根的名门望族,家境富庶。在两个人闹翻之后,图拉请朋友帮忙散布假消息,声称自己病入膏肓,只想再和蒙克见上最后一面,设法把蒙克诱骗到了她的房间里。蒙克到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坐在病床上、挥舞着一把枪的图拉。图拉承认自己没生病,但如果蒙克拒绝重新接纳她,那么她只有杀死自己。蒙克伸手抢枪,图拉往回夺,正在这时候枪响了。子弹打掉了蒙克左手中指的第一节(蒙克是用右手画画的)。
  蒙克后来把图拉?拉尔森的形象也用到了几幅作品里,其中最有名的是叫做《憎恨》(Hatred)的肖像画,以及一幅叫《静物》(Still Life乯——又名《女杀人犯》(The Murderess)——的画。“我画了一幅静物,不输塞尚的任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