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如是我闻 吊坠
2006年公司组织我们到云南旅游,坐长途中巴车从泸沽湖前往丽江,前天下了一夜的雨,路况很恶劣。
司机开车前让我和一个女同事调换位置,说是第一排不能让女人坐,因为途中会很惊险。我当时没太理解司机的意思,等上了盘山公路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趟车坐下来算是正经体会了一把心惊肉跳的感觉,想起来至今仍然感到后怕。
这段路线都是崇山峻岭的悬崖峭壁间穿行,往下看金沙江细得像条线一样,有些地方云雾很浓,弯道都是死角,如果对面有车过来,不到眼前都看不见。
偏巧开我们这趟车的司机是第一次跑这条路线,他好像比我还紧张,为了提神就跟我瞎聊,说他爷爷那辈儿信道,是什么道门里的人,册上还有道号,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按旧时习惯跟道门里认过一位师傅,但这种形式只是名分上的师徒,师傅也不传授什么功课,只送给徒弟一样东西,为的是趋吉避凶、平安长命。
司机在道门里认的师傅,给了他一个“老钱儿”挂坠,那是一枚清朝的旧铜钱,上面铸有“康熙通宝”四个字,铜钱上拿红蓝两色的丝线串成吊坠,挂到脖子上一辈子不许离身,相当于一个护身符。
据说这种挂坠的老钱,并不是普通的铜钱,而是放在死人嘴里的压口钱,专能镇邪挡灾,司机戴了三十多年,从来没摘下来过。普通人该有个什么病什么灾的,他好像也从来没免过,不过也没发过大,这回新买了辆中巴跑旅游长途,还就赶上下雨起大雾,原本六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十二个小时能开到地方就不错了。
司机正发着牢骚,中巴就开到了一处弯道上,不料前边有个山体滑坡,路边的防护栏也都坏了,地面上全是细碎的石子,等发现的时候再踩刹车已经来不及了,车子打着横甩出了公路,幸亏撞在了一颗歪脖子树上,一半的轱辘都悬空了,底下就是深涧,吓得司机脸都白了,真是从鬼门关里走了个来回。
到丽江之后那司机告诉我,不管这次侥幸脱险是不是意外,他都决定以后不再跑长途车了,因为在汽车险些坠崖的一瞬间,他身上的挂坠无缘无故裂成了两半,也许这枚老钱护身符并非灵验,但它起到的心理暗示作用,终究无可替代。
第四章 如是我闻 包子铺
我上小学那会儿成绩不太好,当时的老师习惯用成绩来区分学生,很容易分成两种——好学生和坏学生,成绩好的孩子满身优点,成绩不好那就全是缺点了,连上课时咳嗽一声也是罪过,随便找个理由就不让你中午回家,留堂不仅要挨训,还得替老师排队打饭。
我们班主任姓穆,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家庭妇女,她喜欢吃包子。小学没有食堂离学校不远有个红星包子铺,热腾腾的肉包子三毛钱一两,馄饨一毛钱一碗,穆老师一般吃三两包子、一碗馄饨。我有个同学的母亲在红星包子铺工作,所以他中午经常被留堂,忍着饿去给班主任走后门插队买包子。
后来不知从哪儿冒出个传说,说那家包子铺在解放前生意一直特别好,刚蒸熟的热包子香气能飘好几条街,吃一个想两个,每天食客盈门,赶上饭点儿都能把脑袋挤扁了,只是这周围经常有人口失踪,以小孩和女人居多,但警察一直破不了案。
某次一个老公安到包子铺吃饭,从包子馅里吃出一小块骨头,肉馅里有脆骨没剔干净,也是常有的事,可那老公安觉得嘴里这块碎骨又扁又平,格外的齐整光滑,不像是碎骨,倒像是一枚牙齿。他想到这种情况就觉得很恶心,赶紧把骨头吐了出来,一看吓了一跳,哪儿是什么猪牙,分明是颗人牙!
老公安经验丰富,没有立刻声张打草惊蛇,而是悄悄把牙藏在口袋里,回到公安局带了警犬和刑侦专家前来,果然在包子铺后院挖出大量死人的白骨以及衣服、鞋子。
包子铺的老板和老板娘都被抓了起来,经过审讯交代出实情,原来他们家祖上就开包子铺,由于竞争很激烈,起早贪黑地忙碌下来,也只是惨淡经营,还常有无法开张的时候。直到有一年闹灾,实在找不到肉,便到坟地里割刚死的人的肉来做包子,不成想广受好评,这么多年一直使用这种秘方,实在找不着死人就只好偷拐小孩。最后这两口子都被枪毙了,从此包子铺转为国营,但生意仍旧很好,包子的味道这些年就从没变过,还是整天排队。
后来这个传说被穆老师知道了,于是她再也不吃红星包子铺的包子了,我们终于可以回家吃饭了,我很怀疑“人肉包子”是我那个同学编出来的谣言,但那小子好像不是这么有头脑的人。
第四章 如是我闻 瓷器
前两天到一个朋友家做客,我们认识已经很久了,但是我一直没有亲自登门拜访过,毕竟现在都不太好意思上门打扰,有事情搞个聚会到饭店就好了,简单而且方便。这次去他家不单单是为了认门,更重要的是看看他的宝贝。他酷爱传统文化,京剧、京胡、瓷器等。特别是瓷器更是他的最爱,没事的时候我们都会聊聊这方面的鉴赏以及历史,虽然我不太懂行但也乐在其中。他有一个自己的书房,屋子里的陈设很雅致,一面墙都展示着瓷器,而且展示柜也是古典家具。泡上一壶茶,听着淡淡的古筝演奏,气氛好极了。在众多青花瓷器中,我看到了几个不一样的瓷器,是红色的,按照玩瓷器的行话来说就是红釉瓷器,他简单地给我介绍了一下。
红釉瓷器创烧于元代末年。当时红釉瓷器本身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个偶然所得。元代是蒙古族统治时期,蒙古族尚蓝尚白,所以才有了大名鼎鼎的青花瓷。当时在烧制瓷器的时候,因为偶然间釉中铜元素的比例增加,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呈黑红色,这一现象被古人发现后,开始有意在釉中加入了铜,使釉色呈红色。到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红釉的烧制技法日趋成孰,尤其到了宣德时期,红釉瓷器的发展达到了巅峰。但奇怪的是,宣德以后,红釉瓷器就迅速减少,以致销声匿迹了,其原因还不得而知,总之在明代后两百多年里极少能见到红釉瓷器。到了清代康熙时期,由于国力强大,开始复烧红釉瓷器。康熙时期的红釉瓷器实际上仿制宣德时期的红釉,但出窑后的效果和宣德红釉不一样。这一时期的品种如: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等。
颜色釉瓷器历来是瓷器的小品种,即使在国力强盛的康熙时期也是如此,明清两朝,青花瓷才是瓷器里的霸主,颜色釉只有在国力强盛时期才能烧制。比如,元代、永宣时期、康乾盛世以及当代。因为颜色釉,尤其是红釉瓷器的报废率太高,所以制作成本太高。即使在今天也不能保证一窑之内不出烧坏的。
我随手拿起了一个红釉瓷器,其红恰似鲜血。他指着这个红釉瓷器和我说:“知道吗,这种红就叫霁红,有野史记载这种霁红也称祭红,顾名思义是专为祭祀烧制,因为在窑中发现了人的骨头。所以有个传说,这种祭红需要用处女的鲜血,再加上特定的温度才可以烧而成,故此有一股阴气。”听后我打了一个寒战,马上放下不敢再碰,他却笑了笑:“这只是个传说,并无事实验证。”
第四章 如是我闻 沉香
我有个朋友家里做“沉香”生意,跟他接触多了,才知道这行当里的门道真是太深了。货源主要来自海南黎峒的沉香树,这种树的叶子有些像冬青,每当树叶发黄则结香,根据它形成过程大致可归结为四种,分别是“熟结、生结、脱落、虫漏”。
一块沉香,其脂是在完全自然中因腐朽凝结聚集而成,称为熟结;因沉香树被刀斧砍伐受伤,流出膏脂凝结而成的称为生结;因木头自己腐朽后而凝结成的沉香称为脱落;因虫蛀食,其膏脂凝结而成的称为虫漏。
不过沉香树中国已不多见,现越南、泰国、印度、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还有。由于十分稀少,形成不易,古代记载的“沉”,如今有其名而无其物,目前越南的奇楠沉为最上等沉香,但数量极少。
沉里面最上等的是“黄沉”,也叫“铁骨沉”,非常名贵。如果从土里取出的铁骨沉,带着黑泥质地坚密,并且能够沉于水中,价格则贵上三倍。“生沉”和“飞沉”也都是上品,不过最难得的沉香还要属“鸭头绿”,那是古树被大蚂蚁营巢筑穴,蚁食石蜜树脂,遗渍香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逐渐生成的沉香,凝而见润,是上品中上品。
关于海南地区盛产品质上乘的沉香,古籍中很早就有记载。古人讲究熏香沐浴,享受沉浸在这种异香氤氲中的惬意与雅致,曾被贬居海南的苏东坡就曾赞叹沉香木:“金坚玉润,鹤骨龙筋,膏液内足。”
宋代的时候,海南沉香由朝廷贡品逐渐成为商品,过度开采之势愈演愈烈,东西是越少越值钱,所以有“一片万钱”之说。按其结成情况不同一般可分为六类:“土沉”、 “水沉”、 “倒架”、 “蚁沉”、 “活沉”、“白木”,开始所讲的“鸭头绿”就是“蚁沉”,它神秘而奇异的香味,集结着干百年天地之灵气,有的馥郁、有的幽婉、有的温醇、有的清扬,不一而同。
据我这个朋友讲,前几年有人出售一张清代的宫廷龙床,这张床可不得了,足足使用了三吨沉香木,雕有五十五条活灵活现的青龙,传闻是某个太监从皇宫里偷运出来,后来由爱新觉罗的后裔收藏,辗转卖给了莆田的一位老板,如今再出售,开价五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古玩专家们认为五亿的价格一点不多,它的实际价值应该在二十亿左右。
第四章 如是我闻 斗鸡
我有一段时间迷上了“斗鸡”,头半年连败多次之后,我开始痛定思痛总结经验,特意从天津跑到广东番禺,在当地买回来一只专业的斗鸡,因为番禺产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