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些恶性肿瘤在未发现原发灶时,直接表现的就是转移灶的症状,而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麻木等,就是主要症状之一,但患者往往会忽视。一般容易发生脊椎腰椎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这些原发肿瘤的症状非常不明显,可能只有转移到其他部位时,才会表现出一些症状来。
可见,疼痛虽然常见,危害性却不可小视。即便不是什么大毛病,一些小打小闹的疼痛也会让你浑身不自在,比如头痛可能让你睡不好觉,牙痛可能让你吃不下饭,嗓子痛让你说不出话这是最常见也最直观的感受。当身上出现了某些疼痛,你却不重视它,反而扛着、忍着、硬撑着,甚至还坚持去上班、去工作时,那么你的精力和思维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工作效率明显降低。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长期的疼痛还会导致我们身体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一些疾病。现在不少老年朋友都患有关节痛,疼痛的初发时可能仅仅是局部的轻度充血水肿,但如果你硬忍着,不及时处理,反复发作就会造成局部纤维化,造成关节僵硬,也就是出现了器官功能障碍,形成骨关节病。而且,持续的疼痛还会引起精神上的抑郁。因为疼痛会导致体内压力的增加,引起荷尔蒙皮质醇水平升高,继而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影响你的精神系统,引发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
所以说,面对疼痛时,我们还是“娇气”一点儿比较好,哪怕是当“娇小姐”,也别当“英雄汉”。大家理解这个意思吧?
“虽然不是病,但疼起来真要命”,这肯定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验。就算面对疼痛的“硬汉”“英雄”,恐怕也尝试过疼痛这一“酷刑”带来的滋味。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疼痛是我们的身体对刺激的一种积极反应,甚至是具有防卫作用的反应,对于机体的正常活动具有保护作用,提示我们要正视身体发出的警讯。疼痛可能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性成正比,有一些疾病很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但疼痛却不是很剧烈,像一般的心绞痛。还有一些疼痛因为掺杂心理因素,疼痛很剧烈,但往往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比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紧张性头痛等。
因此,当你对身体出现疼痛时,千万别忍着扛着。要学会对疼痛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然后再决定是采取自我治疗还是去医院找医生看病。毕竟产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也涉及很多疾病。及早诊治,不但能将疼痛控制在最低程度,尽快解除痛苦,还能将一些疾病“扼杀”在萌芽中,否则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痛是信号,但也不能盲目止痛
疼谁没疼过?一点儿疼都不能忍,是不是太娇气了!如果轻微的一过性疼痛,一般人都能忍受,但如果是严重的剧烈疼痛,或持续性疼痛,大部分人都是无法忍受的,其实这也预示着你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
身体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止痛,让疼痛消失。比如胃痛,感觉疼痛难忍时,就想赶紧吃点止痛药,让胃不痛;出现腰疼时,要么吃点止痛药,要么贴一贴膏药,要不就找人按摩推拿一下,希望快点缓解疼痛。
不过,我在这里要郑重地提醒大家: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跟疼痛沾上边儿,出现疼痛就想快点止住,但有些疼痛却是不能随便止的,因为这样不但可能会掩盖一些疾病的症状,还可能会加重病情的恶化。
第7节。
我有一位患者,是一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太太。她的腰疼有两年多了,平时疼的时候就吃点儿止痛药或贴几贴膏药,后来疼痛加剧,吃止痛药效果不怎么管用了,她就听人说按摩管用,于是自己到按摩院去做按摩,希望能止痛。殊不知第二天,她的腰痛不但没减轻,反而比之前更严重了,甚至疼得直不起腰来了。
家人连搬带抬的,把老太太带到我这来了。我给她检查一下,发现她不但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因为按摩师傅的按摩手法太重,导致她的腰部出现了加重神经性水肿,所以腰疼得也更厉害了。
身体出现疼痛时,吃止痛药、按摩、贴膏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必须先弄清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只是轻微外伤或轻微的肌肉劳损等引起的疼痛,没有造成身体内部的损害,偶尔吃点止痛药,或按摩按摩、贴几副膏药等,也是可行的,疼痛止住就行了。但有些疼痛却不是你这么简单对付一下就“屈服”的,它很可能是身体某个部位病变的信号。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腰痛、腹痛、背痛,或某个部位出现经常性的疼痛、胀痛、酸麻等,都说明你身体的某个部位正在向你拉响警笛,告诉你:“我生病了!”此时,如果你自作聪明,自己随便吃点止痛药,或找人按摩一下,那只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即便疼痛真的被你强行止住了,也不见得就是好事。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尽快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疼痛都适合吃止痛药、按摩、贴膏药。对于一些神经炎症所引起的疼痛,止痛药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对病情却不会有丝毫缓解,而且还可能会因此而掩盖真正的病情,延误治疗;强烈的或轻率的按摩可能会扩大炎症范围,加重水肿(我的这位患者就是这个情况,结果疼痛程度往往“愈演愈烈”)而膏药仅仅适用于轻微的劳损,对于内源性疼痛是没什么效果的。
通常比较困扰大家的是一些慢性疼痛,如腰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及其他神经性疼痛等。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疼痛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关节痛,包括腰腿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跟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等;第二类是软组织疼痛,包括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等;第三类是神经痛,包括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幻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等。
除上述三类疼痛外,还有一种疼痛不容忽视,就是癌痛,这也是类型最多、机制最复杂的一类慢性疼痛。到了癌症晚期,患者自己往往都说不清究竟是哪里疼,只是感觉疼痛难忍,而且是成片甚至全身都疼,有时就连翻身、喘气都会带来难忍的暴痛,不少患者因此无法进食、睡觉和进行简单的活动。
所以,在这里我也要提醒大家,一旦身体出现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弄清产生疼痛的病因,再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疼痛性疾病往往病因复杂,表现也是症状各异,尤其是一些长期、慢性和反复发作的疼痛,大家更不能盲目止痛。就拿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网球肘来说,有的是由肘关节病变引起的,也有的是由颈椎疾病引起的。如果你不弄清原因就凭借自己的那些所谓经验吃止痛药或按摩止痛,就容易陷入“哪儿痛治哪儿”的误区,而不是“哪儿病治哪儿”。相反,如果我们能先查明病因,再针对具体病因在不同部位进行治疗,才能从根输上对病症进行治疗,也才能很快治愈甚至根治病痛。
总之,对待疼痛,我希望大家能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就是:诊断是“的”,治疗是“矢”。只有在医疗过程中有的放矢,才能在不伤害身体的前提下,真正打败疼痛,成为掌控自己健康的主人。
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要区别对待
疼痛是由于机体内外较强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临床症状。在临床上,按照持续的时间,我们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通常发生于创伤、手术后或各种内外科急症方面,如外伤、骨折、心梗、急性胰腺炎、胆绞痛、肾绞痛、急性阑尾炎等,有自限性,当组织损伤恢复后即减轻。
慢性疼痛通常指疼痛持续一个月,超过一般急性病的进展,或超过伤口愈合的合理时间,或与引起持续疼痛的慢性病理过程有关,或间隔几个月、几年就复发的疼痛。平时大家常见的慢性疼痛包括:软组织、关节和骨疼痛,如各种骨关节炎、创伤后畸形性疼痛、头痛、腰痛、烧伤后疼痛;深部组织和内脏痛,如心血管疼痛、眼痛、口面部疼痛、慢性妇科疼痛、泌尿生殖系统慢性疼痛等;神经和神经根损伤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枢性疼痛,如脑损伤、肿瘤、帕金森病;老年性疼痛,如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还有就是癌性疼痛。
第8节。
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都认为: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慢性疼痛是一种病。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大家光看字面意思,应该就能明白一二。急性疼痛既然叫“急性”,肯定是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急剧、短暂、局部的疼痛,这其实是一种信号,提醒你的身体正在遭受某种伤害,需要你马上注意并及时躲避。比如,你突然肚子疼,医生会说你是不是阑尾炎呀?如果是阑尾炎的话,就得赶紧治疗或手术切除;要是你突然感觉胸部疼得很厉害,那是不是心脏病犯了?等等。这些情况比较急的疼痛,就是你身体某些部位出现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提醒你赶快去就医或规避危险。
如果你不能在急性疼痛初始状态下就把它“降住”,让疼痛持续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它就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比如咱们老百姓经常说的残肢痛、患肢痛,如果在截肢后不能及时止痛,很多患者的疼痛就会变成慢性疼痛。一些骨科手术后,原发病已经治好了,但仍有20%~40%的患者还有慢性疼痛。本来是腰腿痛,开完刀后,腿不痛了,但腰还痛,这就是急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