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设计在童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设计在童年-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职业预备期的概念。
  一个普通人,要成长为优秀专业人才、职业人士,一定要经过漫长的有职业目标的努力,经历长年累月的有针对性的磨炼,将学历与工作经历相结合,才会成为成熟的、可以迅速进入市场的人才。这个过程和磨炼就是一个必要的、很长的职业预备期。
  不对职业方向进行长期的筛选、提炼,不对个人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长期的训练,是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的。专业兴趣和爱好、知识结构,以及作为优秀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高素质和能力,都不是在大学的短短几年里可以培养起来的。何况,许多在校生还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中国学生的职业预备期远远短于4年,他们在大学期间只“学习”,不做事,没有有意识地将知识与职业结合,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为就业作准备。他们的职业预备期普遍太短!这样的人当然没有自信,不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做得比谁都好。这样的大学生怎能期待雇佣单位对他们感兴趣呢?
  徐小平和乔慧存合著的《黄金是怎样炼成的》中,乔先生有一段令人深思的叙述:“在研究生期间,我曾经业余在哈尔滨的亚冬会组委会工作,有一个哈佛的学生做我的助手,他可以在5分钟之内起草一个非常专业的信函,我做不到。我和可口可乐谈赞助的时候只能通过他做桥梁来互相沟通,他帮我做亚冬会主办城市合同和亚奥理事会的申请合同,协助我做所有赞助、专利、广告的策划及对外谈判,而他只不过是哈佛在校三年级本科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给我的启示是,一定要上一个世界顶级的商学院。我也是研究生,我也读过工商管理,虽然他是我的助手,甚至本科还没有毕业,但我和他的专业技能差得很远。”
  作为踏入世界顶尖的沃顿商学院的乔先生,毋庸置疑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他尚有这样的感慨,说明中美学生专业技能确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优秀的美国学生从很小就开始考虑未来,踏踏实实地参加与职业目标有关的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在进行这些实践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作职业准备。不过,社会规范和市场规律、教育的目标是为就业和走向社会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下意识地很早就接受这样的“素质教育”,自觉理性地寻找与职业有关的实践工作,这是中美两个社会观念的差别所致。相对而言,中国学生甚至全社会普遍都没有这个概念,没有早期职业规划的意识,这也许就是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成长过程中,职业定向可能会被很多可变因素所影响,比如:
  ↓  《哈佛深红色》报社的工作人员都有机会在印刷车间里实践
  个人兴趣的转移,对前途、收入的期望、人生价值观等认知的改变,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甚至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对它们的认识,等等。这么复杂的一个过程,并不是大学4年可以完成的。很多大学生、家长和教育者都误以为,大学教育可以造就专业人才,使其顺利就业。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看法,一些学生进入大学,上了北大、清华、哈佛、耶鲁以后就以为万事大吉,大事张扬,大举庆祝,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其实,哈佛、耶鲁的学生,都有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为职业市场认可的。
  现实中,很多没有职业意识的人,即使大学毕业,也因为没有足够的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职业市场上缺少竞争力。许多中国大学生抱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实际上,很多单位也在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能够很快独立工作的雇员而大伤脑筋。由于大学毕业生普遍没有足够的技能和专业化的职业态度,也没有立即独立工作的能力,雇主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抱应有的希望。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练就令人服气的,被职业市场追捧、渴求的和立即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技能。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职业预备期要多长(2)
只有早期建立职业发展的观念,历经较长的职业预备期的磨砺,具备广阔的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人,才能够顺利地进入社会,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
   。 想看书来

早期人生设计(1)
——父母、孩子、教育者和社会的共同课题
  早期的人生设计、职业规划并不是专横独断地把家长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家长、学生、教育者和整个社会应该一起合作的共同课题。以父母和孩子相结合为主,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者和学生一起,进行学生的知识教育,协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职业技能相互融合,让孩子、家长和教师一起探讨知识与职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共同制定人生规划;家长、教育者和全社会一起,为学生提供就业准备的资源,解决职业规划问题。
  在孩子幼年与少年这些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家长如能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对自己的性格、特点、爱好进行分析,探索适合孩子的人生道路、职业规划,将为孩子的前途及职业定向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从孩子童年起,就可以经常在家庭中营造氛围,共同探讨孩子感兴趣的职业;有意创造接触各种工作的机会,让孩子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多接触、交谈,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职业以及工作对个人素质和知识能力的要求,这些工作的性质、未来发展前景,等等;经常阅读报纸杂志,寻找媒体的职业信息,关心职业发展动向,了解职业的可转向性,扩大孩子的相关知识面。同时,家长根据孩子的特征,潜移默化地给以引导。这样长期培养起来的职业意识,可以使孩子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够训练他们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所必需的全面素质。这是家长在培养孩子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是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是对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他们不再有到工作单位才进行岗前培训的从容,不得不“早熟”,不得不提前熟悉要面对的职业。他们曾经是为上大学而奋斗的“考试机器”,现在,又无可奈何地成为同样很不浪漫的“就业机器”。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加强自我认识,分析自己的强弱项,考虑适合自己的职业,进而对比要求,发扬优点,找出差距,不断“充电”,就能够逐渐向职业目标接近,成为适应职场的佼佼者。
  现在早已不是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时代了,教育管理者应该让孩子、家长和教师一起探讨知识与职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共同制定人生规划;学校不仅应该给学生提供面向“高考”的课程,提供传统概念的“知识”,也应该设置一些“实用”课程,使学生将知识与就业结合起来。组织一些讲座,给孩子们提供长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就业、谋生技能,具有较高的相关素质。很多孩子由于听了一些讲座,有了对职业的认识,从而树立了人生目标。这项课题,应当及早提到学校的教育日程上来。
  学校还可以学习美国,把各行各业的人员请到学校来,给学生们介绍各种职业的情况。美国很多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定期邀请各种从业人员,到学校里义务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他们有工程师、企业家、银行家,也有医生、律师、消防队员、商店经理、警察。他们给孩子讲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包括工作要求、内容、性质、条件,求职方法,薪水报酬,等等。这些来学校演讲的人,大多数是学生家长。来自各种各样家庭的家长是一种极其丰富的职业指导资源。
  学校的图书馆应该收藏一定数量的与职业有关的书。我到女儿读书的小学图书馆里,发现这个只有两三万册图书的小型图书馆就有大约100本非常“专业”的有关职业的书籍。有每页1行字,配上图画,显然是给刚认字的孩子看的《他们如何工作的?》;有图文并茂,包括600多种职业的《职业词典》;还有几十本一套的丛书,如《体育教练》、《牙科清洁技术员》、《刑事侦察技术员》等。这些介绍各种职业的图书,都是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
  在美国,有的出版商甚至出版系列儿童职业启蒙图书。一个叫“故事书站”的公司,出版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的全套几十本职业启蒙书,每个年级都包括医疗健康、工业与工程、商业与市场及计算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传播等6大类,供孩子从小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以及各种职业的细节。
  有意思的是,很多出版商出的图书,可以把职业这个对孩子看起来很严肃的话题,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如一本给六年级孩子阅读的工业工程类的书《亨利福特怎样制造汽车》,看起来是介绍福特汽车制造史,但是书中用极为精细的大幅图片,详细展示了整个汽车从铸造、加工、装配,一直到出厂的全过程,巧妙地将工程知识与职业技能融会在生动形象的文字和画面中。另一本也是给六年级学生看的《重建美国大城市》,介绍的是1991年开工的、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建筑现场——波士顿隧道工程。这本看起来不大容易引起孩子兴趣的书,将丰富的照片和有趣的工程技术概念配合在一起,相当吸引人,可以让孩子具体了解工业工程这个专业领域和工业工程师的工作。
  职业信息的获取是人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职业信息很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职业规划。许多人把职业信息的领域局限于招聘广告、薪水调查、毕业生就业数量和比例的报告上。其实,除此之外,职业信息还应该包括过去和现在看起来并不相关的信息。很多普通的图书,特别是人物传记,都可以被认为是职业信息的来源。不少人就是受人物传记的影响,树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