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记了一下子而已。”
  无奈地对着这天真的小丫头笑笑,我可不只是把他们“忘记了一下子而已”,如果真是失忆了倒还好了,什么都忘记了一张空白,他们爱怎么说,说我是什么,我就乖乖的听着罢。可我清晰地记得是被那正在维修的太和殿铁丝网上的棍子给砸晕才穿到这里。唉,和这些古人怎么解释“穿越”?
  被脏东西压住?灵魂附体?汗,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小七你叫什么名字?姓什么?”伟大的康熙皇帝近日巡视京畿,一只绷得紧紧的神经最近松懈下来,真是舒服啊,也有心情和宫女们聊天了。
  “老姓儿都善,镶红旗籍,家里排序第七,叫我小七就好,没有别的名字……”说到后面越发小声。
  没有名字?心里蓦然一紧……
  万恶的封建社会啊,女人地位就这么低么?现代人养个阿猫阿狗还给取个名儿呢,拉着她手,细腻的触觉,柔弱无骨。整个人小小瘦瘦的,极是惹人爱怜,在现代这副绝对小女儿的身子骨不知能惹多少年轻才俊追求呢。可她却只是这个巨大的宫廷中的一个没品级的低级宫女。
  “你那个……月俸多少,吃穿都还好么?”
  说来奇怪,我至今不明了我在这个时空扮演的角色,据说也是宫女,可是除了在那人御案前偶尔和几个公公轮值侍奉外,我几乎不用干别的事情。吃的也是单独有人送来,还配有两个小丫头侍侯,这小七就是其中一个。
  这非主非仆的暧昧身份让我极其困惑,更别提让我尴尬的那住宿……
  “宫里的月银分春秋两季发放,我前日才去弘义阁那领了银子,有十八两呢,一个月三两。我们乾清宫还有以前老祖宗慈宁宫那边和皇太后宫里的宫人都是三两月例,比别的宫要多出一两来呢,一年就是多了十二两银子。”
  “都说宁做王府的奴婢不做地方的道台。我在宫里不缺用度,吃穿不愁,还遇到宛仪这样的好主子……如果我额娘还在肯定会很高兴。”这女孩细声细气的说来,眼神放出光来,看来为能在乾清宫里谋得一份差事满足而自豪。
  小七虽是旗籍,看来家境并不优裕。这龙生九子,人也分三、六、九等,就算是从龙入关的旗人不也分上下旗么。唉……哪个社会都一样啊,对了,她说才领了俸钱……
  “我是不是也有俸银?”我小声地问道。嘿嘿,是不是太贪心了,好象我只在这里待了不到十天吧,不过他们既然说有个原来的这个什么“宛仪”,那是不是我也可以领到钱了。呵……可不再是现代社会花花绿绿的纸一样的钱,是白花花地银子唉。
  “宛仪是一品的‘夫人’拿的是乾清宫最高的俸银呢,一品岁俸银180两,太皇太后在的时候还特加恩准加倍支给,所以岁俸是360两,另外还有20匹缎……”
  “一两是多少钱?”那个……我听得云里雾里,完全没有概念。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或者美金。
  “一两是一千个铜钱。”她眨了眨眼睛回答。
  唉,鸡同鸭讲,白问!这个怎么算呢?找个从古至今都流通的东西吧问这里的价格再和现代的换算吧。三百年大家都共同用或者吃的东西……
  布?丝的、棉的、绸的、进口的、国产的……我自己都弄不清楚。
  禽蛋肉类?猪、鸡、鸭……算了,连鸡蛋都分好几种,现代的动物已经都吃饲料产业化了,肉类价格定是不准。
  米吧……中国人再进化100年不也得吃米饭么,就是它了。
  “你知道现在的米价一两银子能买多少米么,小七?”
  “不知道唉,从来没有买过米。”
  “那你有买过什么吃的东西么?”换个别的吧,逆向思维。
  “记得小时候额娘带我去集市我买过糖葫芦和烧饼。”她想了想道。
  “多钱一个还记得么?”糖葫芦,烧饼,糖葫芦北京现在两块一只,烧饼东华门前那还有家老字号的烧饼一块钱一个。恩用这个算也不错。
  “糖葫芦不记得了,烧饼一个铜钱一个,馒头一个铜钱两个。”
  那就是一个铜板等于一个烧饼等于一元人民币,一两银子是一千个铜钱,也就是一千元人民币左右的购买力。
  哈哈,我的岁俸360两,一两等于一千,360两就是36万人民币……哇!发达了发达了。
  “不过宛仪来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也不需要用钱。”她觑我一眼小心地说道。
  恩?此话怎讲,我不解地望着她。
  “以前的这个时候我们大都在园子里,宫里自是有人把宛仪的钱兑成银票子给送到园子里去。但是每到皇上去秋祢前,宛仪都会把银子给园子里侍侯以前老祖宗身边的公公和嬷嬷们分掉。老祖宗现在不在了,现在换做皇太后宫里的人尝这个甜头了。”
  “啊……怎么这么……大方。”吞口口水,我硬是把后面那个“傻”字儿给咽了回去换成“大方”。哼,这个宛仪才不傻呢,宫里生存之道可真门儿清,不过她也真舍得!
  这丫头却瞅我一眼,眼神怪异:“记得以前万福公公说过,说有次早朝前皇上打趣,说自己身边有只吃穿住用不愁,还胆敢搜刮天子财物的老鼠,如今已养得肥硕无比。当时把福公公听得一身冷汗。连连磕头眼泪涕流喊着‘老奴冤枉啊!’听他嚎啕皇上先楞了下却马上大笑。”
  这鬼丫头卖关子地笑看着我不语。
  “哦?为什么笑呢?”她说的那总管太监万福公公我见过的,的确肥硕无比啊,一个人的吨位可以“改”她三个小七丫头呢。
  “皇上说‘那只老鼠不是公的!不过养它朕甘之若怡。’就笑着早朝去了。
  “这就完了?”这也值得她卖关子?不是公的……也不是公公,那不是他的某个小老婆就是宫女了,有什么好笑的。
  那丫头在我背后小声嘀咕:“看来你真的不是宛仪。”
  “我早说过了,本人不是你们嘴里那个什么宛仪,你们搞错人了。”回过头去给她没好气的扮个鬼脸。
  “也许正如额真姑姑说的,得找个道士来做法,你走了,宛仪就会回来了。”身后传来她幽幽地轻叹。
  也许吧……那天他不是叫人去找那个什么丹道士了么,我耸耸肩。
  一抬头,天色已经暗了。
  深蓝色的丝绒般的天幕上飘着几朵还卷着残留的阳光痕迹的流云,就像这宫里无处不在的精致绣片上的祥云。越过那在暮色中的光芒显得柔和许多的琉璃瓦上,挂着一轮初升的圆圆满满的明月。
  唔……已经深秋了,突然觉得有点冷。
  “不过皇上待你还是很好……走的时候还特地把那瓶朝鲜进贡的冷愈膏留下,叫我提醒你每日早晚两次……”
  哦?这丫头每天鸡婆地叮嘱我抹这药膏敢情是奉了圣旨,胸口处那道“伤口”如今已转为淡淡的粉红,不提醒还真容易忘记;不过;这药当真不错,我被那铁丝网拉出的那道口子已经愈合得偶尔照镜子都不怎么分辨得出来
  不过他待我好?
  “不管你是打哪来的,你不是她!”
  还记得……那对冷得像冰的眸子,他恨我……
  蓦地打了个寒颤。

  魇情

  87.
  “钟离点石把扇摇,果老骑驴走赵桥。
  国舅手执云杨板,彩和瑶池品玉箫。
  洞宾背剑青风客,拐李提葫得道高。
  仙姑敬奉长生酒,湘子花篮献蟠桃。”
  *
  宁寿宫的戏台上正在上演“八仙贺寿”。
  一个鼻子刷得有白粉,勾画着“三花脸”扮相的戏子,正在台上捏着喉咙念着旁白,念完一句就翻一叠跟斗。
  “生、旦、净、末、丑”……看来这是武丑了。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待念完最后一句就径直地翻着跟斗,像被抽了鞭子的陀螺般,不见停。这个叫讨彩,如果在现代嘛,彩头就是戏迷与票友的掌声,而在这古代……
  斜眼悄悄往这在宁寿门前新搭的戏台双层戏台的正中看去,那边是……彩色的。
  一堆盛装的华服贵妇,里面有宫妃也有命妇,按照品级或站或坐,簇拥着目前这个宫里最大的女BOSS……当今的母后皇太后,顺治皇帝的第二个正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而她……据说只比康熙皇帝大十三岁。
  清制,先帝的皇后称母后皇太后;,因为她既是嗣皇帝的嫡母,即是宗室礼法上的第一位母亲。而生下嗣皇帝的生母却叫圣母皇太后,〃圣〃是指今上,也就是说她是当今皇上的生母。这两个封号看来差不多却有着尊卑之别。清朝自入关以来遵行儒教,按照礼法,母后皇太后才是最尊贵的封号;也是唯一不是母以子贵的位置,乃是妻以夫荣!
  见那戏子卖力的翻滚着,象被风吹着转个不停的风车,这位一向以端庄少言闻名的太后看着乐了,抓了几颗身边一个小漆盘里专门用来打赏的彩头……金瓜子递给身边的太监。
  “太后打赏——5枚金瓜子!!!”那公公拿过饰以彩色锦带的“彩头”丢到台上。那人力“风车”才停下跟头,向着北方太后位置磕头谢赏。
  这“头彩”完毕,几声锣鼓响,正剧即将拉开,那些个装扮成神仙的戏子这才施然登台。
  “这宁寿宫戏台啊,可是仿照慈宁宫那个原样修建的呢。皇上对皇太后好的真是没话说。”小七在几声锣鼓间隙中轻声说道。
  “慈宁宫既然有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建个?还建一样的?”听她说来我更是不解。
  “当今母后皇太后为了对老祖宗,就是以前的太皇太后表示尊敬并不入住慈宁宫,而是住在东边的这里,前年皇上给宁寿宫重新修葺一新,规格样式等照慈宁宫。”
  哦……正如后世传闻,他是个至孝的皇帝。
  戌时了,他怎么还没来啊?探头往戏台后的宫门看去,今天是皇太后的圣寿节,前朝设得有招待文武官员和宗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