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穿三国(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错穿三国(完结)-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备不觉莞尔,一口气喝光了碗里的酒。
  张飞连忙放下饭碗替他倒酒。
  不想,刘备轻轻推开了:“我们兄弟许多年没有一起出操了。下午,我陪你去校场。”
  张飞转过身子,抱过木饭桶,给刘备盛了一大碗饭:“那大哥的多吃点饭。二哥说过……”提起关羽,张飞的眼圈瞬间就红了。
  刘备给他加了一大块猪头肉:“吃,吃饱了才有力气练兵,才能报仇。”
  “对,报仇!”张飞眨巴眨巴着眼睛,连肉带饭又扒了一大口。


第229章 背叛
  在张飞营中住了几日,刘备回来之后也开始为出兵荆州做准备。前段时间,因为料理法正的身后事,刘备搁浅了许多事。这会儿,他一一重新展开。
  首先处理的就是彭羕一案。案子早就已经定了性。刘备朱笔一勾,亲自判了他一个“斩立决”。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早已意料了的结果。益州的大小官员们对此皆反应平平。
  青天白日的,太阳火辣辣的挂在正空里。营地后面的小树林里,知了拖着长音,一声一声的嘶叫着。孟达却觉得脖子后面一片冰凉,手脚软绵绵的,使不上力,仿佛那刽子手的大刀就架在自己脖子上一般。
  “拿酒来。”他在主帐中咆哮着。
  不一会儿,帐帘掀起,申耽一手抱着一个用红泥封住的酱色酒坛子,汗津津地大步走了进来。每只酒坛子起码能成五斤以上的酒。
  “是你!”孟达心里直哼哼:又来了。自从帮他赶走了东吴的那个说客之后,这丫就时不时的在他面前“推心置腹”的说点刘备的坏话。
  其实,申耽肚子里的那点鬼主意,孟达心里清楚得很。他本来就是曹魏那边的降将。虽然刘备对他们兄弟不薄,可是,这两兄弟就是一双喂不熟的白眼狼。这会儿见刘备失了荆州,元气大伤,他们俩又想重回旧主的怀抱。却又怕曹丕嫌弃,就想拉上自己。这样一来,他们也算得上是将功折过了。
  其实,孟达对自己的处境看得很清楚。他先是杀了蒯棋一家,得罪了诸葛亮。然后,刘备又把关羽之死全怪到了他身上。之前,有法正苦苦求情,刘备尚能忍他。现在,法法正已死,偌大的一个益州已经容不下他了。所以,他是有心想另谋出路。否则,他早就去向刘备检举揭发申氏兄弟了。
  申耽把两坛子酒重重的搁在孟达身前的几案上,呵呵笑道:“一人饮酒无聊得很,末将斗胆请将军喝上一杯。”
  孟达“啪啪”两掌,拍开其中一坛上面的红泥,半眯起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真香。”指着下首的位置说道:“义举(申耽的字)兄,坐。无须客气。”说罢,提起酒坛子,仰头张开大嘴,“咕噜”喝了一大口。
  他用手掌擦去下巴的酒渍,大声赞道:“好酒,痛快。”
  申耽提起另一坛酒,拍开红泥,没有喝,却转过身去,对着帐门,一边嘴里碎碎念叨着,一边往地上倒了一行酒。
  “你这是在祭祀谁?”孟达故意半开玩笑地问道。
  申耽折腾完了,抱着酒坛在下首坐下,正色道:“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末将是从心里替彭太守不值。唉,他死得真冤。”
  “嘘。小心隔墙有耳。”孟达脸色一凛,警觉的向门口望去。
  申耽指着东边,轻松一笑:“将军不用担心。他一大早就去狩猎饿,还没回来呢。”这里的“他”,指的就是他们俩的顶头上司刘封少主。
  孟达又喝了一大口,瓮声说道:“其实,他和我一样,也是个倒霉蛋。”
  “可是,他毕竟是主公的继子。凤凰就算是掉光了毛,他还是一只凤凰。怎么是你我这些外人能比的。”申耽不以为然,“彭太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只不过是写了一封信而已,却招来了杀身之祸。呸,马超真不是个东西,踏着别人的鲜血往上爬!唉,人心不古啊。”
  孟达的眼神瞬间暗淡了下来。他和彭羕相交一场,却连派个人去法场送他最后一程都不敢。窝囊啊。
  申耽见说道他心里去了,又小心翼翼的添了一把火,佯装酒醉,含含糊糊的说道:“原先我们兄弟以为主公是个心胸宽厚之人,这才举族投奔了过来。谁知……说到容人之量,我今生倒是只真心佩服已故的曹公。唉,悔不该啊……是我们兄弟负了他。”
  “可惜,曹公已死,不然……”孟达推开酒坛子,打了一个响亮的酒嗝。
  申耽眼睛一亮,立马说道:“新上台的魏王是曹公的长子。末将有幸见到过他。此公颇具曹公当年的风范。”
  孟达指着他,故意愕然地问道:“难道义举兄你,你想重回曹营?”“将军,自古以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将军当初不也是本着这个想法而投奔了刘备吗?”见他这般扭捏,申耽索性捅开了那层薄纱,打开窗户说亮话,“只是,明主何其难寻也。请问将军,如果当今天下,真的有明主降临,我们该不该去投奔他呢?”
  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孟达定定的看着他,半晌不做声。
  申耽被他瞅得心里发麻,额头上悄然冒出了豆大的冷汗。该死的,怎么就这样说了出来了?要是孟达真的像马超一样,把这些话上报给刘备,只怕自己的人头就要落地了。可是,转念一想,今非昔比,刘备还会相信孟达的话吗?孟达心里肯定清楚得很。想到这里,他心里轻松了许多。
  果然,孟达长叹一声,起身离座,对着他长揖到底:“一语点醒梦中人。多谢义举兄直言劝告。达受教了。”
  申耽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连忙双手扶起了他:“能为将军谋划,是末将的福分。”
  两人头挨着头,开始密谋起来。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们一拍即合,很快就商量出了一个大致方案。先是由申仪去跟曹营那边沟通沟通。当年,张鲁降曹后,很多汉中的将领都跟着去了曹地。有不少人已经得到了曹丕的赏识。申家是上庸的首屈一指的大族,自问也有些人脉。
  之前,为了得到刘备的信任,申耽把自己的族人和妻儿子女全迁去了成都居住。现在,他准备投奔曹营了,自然第一个就要想办法把人给迁回来。
  可是,该找个什么样的借口呢?孟达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为什么不向诸葛亮学习呢?诸葛夫人可是带着一儿一女好好地呆在荆州守着“发迹之地”。
  很快,申耽就向刘备请求:他的老母年岁已高。在成都居住不到一年,但凡变天,她浑身的关节便疼痛难忍。经名医诊治,是因为在成都水土不服之故。老母本是南阳人。故而,他想让刘备批准他派自己的儿子们去南阳盖个小宅子,接老母过去颐养天年。
  刘备是以仁义著称。人家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通话,就只是为了一个“孝”字。可是,申氏兄弟守着益州的门户,刘备一时也抉择不了,便喊来诸葛亮商量。
  诸葛亮看过之后,坚决反对,并建议刘备给刘封提个醒,让他好好看好这对兄弟。
  刘备没有异议,照办了。
  申氏兄弟和孟达一商量,又生一计。
  申耽再一次向刘备递交了申请。这一次,他要辞掉一切职务,亲自去南阳给老母盖宅子。只留申仪依旧在军中任职。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削去申家一半的实权,刘备有些心动了。申家久居上庸,说实话,他心里对这两兄弟一直很是忌惮。
  刘备又找来了诸葛亮,苦着脸叹道:“孔明,我已经派人去申府探望了申老夫人。她确实关节疼痛难忍,不能行走,终日躺在卧榻上。再说,只是申耽陪老夫人去南阳。申仪还是照样留在新三郡呢。不批准的话,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
  他心里的那点弯弯心思,又怎么能逃得过诸葛亮的法眼?
  羽扇轻挥,他淡淡的答道:“既然如此,但凭主公定夺。只是,亮还是那句话,请主公一定要告诫少主,让他时刻注意申仪的一举一动。”
  刘备见状,心里也很是不喜,暗道:若是孝直(法正的字)在,绝对不会这样说。唉,自从荆州失利后,孔明的疑心越来越重了。
  于是,申请算是通过了。
  申耽将手里的兵权和政务全部移交给了刘封,呆了二十来个亲兵风尘仆仆的回到了成都。
  申老夫人听说可以回南阳居住,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就飞过去。
  申耽拗不过她,只好把原计划略作修改。把临时盖宅子变成了买屋置地,回南阳落户,当土地主。
  刘备好人做到底,表示了充分的理解。老小老小,老人有时就跟个小孩子差不多,任性得很。
  这样一来,申耽要带去的人就多了。老太太身子不好,身边的贴身侍女、婆子们又都是用惯了的,一个都不能少。
  还有,此去南阳,关山千里。老太太担心自己万一有个人什么长啊短的,没孙子送终。
  所以,几个孙子、曾孙是一定要跟去的。而为了照顾这些爷,他们的娘和媳妇又全都要跟去……
  呼啦啦,老太太一阵点名。申府就空了一大半。
  申耽也犯难了。就算他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一个人也招呼不过来啊。所以,他只好请了不少族人帮忙。好在他是族长,一呼百应,倒也省了不少口舌。
  半个月后,申耽就带着一支浩大的队伍,从成都城里鱼贯而出。
  见到申府里还是留了一些人的,其余的申氏族人的日子过得和平日无二,刘备很是放心。
  一个月后,孟达派人给刘备送来了一封急信。
  刘备展开一看,几乎晕厥……这是孟达的辞别信。这丫带着四千人马和申仪一道投奔曹营了。在信里,孟达沉痛的说道,他本为是一心想着跟着刘备行大义、匡扶大汉。无奈,刘备从来就不肯信任他。所以,他被逼的走投无路,只好忍痛而去。又一再声称,他没有带走刘备的一兵一卒。当年,他和法正带着四千人马应刘备入蜀,现在,他依旧带着这四千人马离去。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