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子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站!冲过终点后他就倒在了地上,蜷缩成一团,张着大嘴拼命地呼气,拉风箱似的,只有了出气没有了入气。
那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李春耕满脸的笑容,弟弟妹妹从未见他这样高兴过。妹妹李小朵逢人就说:“那个跑第一名的是我大哥!”
弟弟李春雷问他为什么不穿鞋跑步,他说爸爸那双鞋子大了,有一只的鞋底都断了,怕跑起来费事。李春耕在领奖的时候,特地要求老师换一双大点的鞋子,“就像我爸爸那样大的。”老师问他你那么小的孩子能穿那么大的鞋子吗?再说这里没有大鞋子。李春耕停顿了一下说等我以后长大了穿,说完就把那双领奖来的鞋子交给老师:
“老师,你帮我去商店换换吧,换一双大的,就像我爸爸穿的那样大的。”
后来,老师还是终于为他换了一双大鞋子。
拿到鞋子的那天,李春耕一口气跑回家,把鞋子举在李泽文面前,说:
“你穿。”
李泽文一时还没明白过来:
“哪里来的鞋子?”
李春耕一番解释后,他才明白了。李泽文一把拉过他的屁股,李春耕一急,以为又要打他,李泽文一把拉下他的裤子,仔细地看着他的屁股,摸了摸说:
“还疼不?”
李春耕低下头不做声,脸一下子红了。李泽文拿着那双鞋子说:
“大娃,这鞋爸不穿。爸……养不起你们……都怪爸没本事……让你们跟着受苦了……”
李春耕咬着嘴唇,强忍住就要掉下来的眼泪,丢下鞋子,一扭头就要跑开,被李泽文一把拉住:
“春耕,爸上次听老师说,你的成绩不错,还是班里第一名呢。只有一个月你就要毕业考试了,给爸爸好好考,争取考上镇里的初中,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咱……庄稼人,一辈子苦啊……”
李春耕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
第27节 顶梁柱
很快,李春耕就迎来了小学毕业考试。
然而,令人大感意外的是,他的考试成绩糟糕得一塌糊涂。
这个结果令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觉得大失所望。
李泽文怒气冲冲地问道:
“你是怎么搞的?难道想跟我种一辈子地?”
谁知李春耕却响亮地回答道:
“种地就种地!”
听那口气,好像他早就对种地抱有极大兴趣和希望似的,气得李泽文拉过扫帚就要打他,李春耕赶紧一溜烟跑了。
跑回家遇见弟弟李春雷,李春雷揶揄道:
“哥,你现在只有修地球了!”
李春耕朝弟弟瞪着眼睛,揪住他的衣领道:
“你给我听好了!你必须好好读书,否则我揍死你!”
“我好好读书?哈哈,你放心,我成绩好着呢!这个不用你担心!我以后要读大学!要做沙家湾第一个大学生!”
李春耕松开手道:
“好,你给我记着你今天说过的话!”
两兄弟刚说完话,妹妹李小朵不知从什么地方转了出来,这个刚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女孩,仰着头问道:
“大哥,你不读书了吗?”
李春耕摸着她的两个小辫子,道:
“是啊。”
“那你不读书了做什么?”
“种地啊。给你种好多好多好吃的,还要喂几头大肥猪,这样咱们过年就有肉吃了,还要喂羊。”
“喂羊?”
“是啊。母羊会生很多小羊,小羊又生很多小羊……”
“好啊好啊。”
大哥李春耕描绘的美妙未来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李小朵。
从此之后,13岁的李春耕,俨然已成了家里的又一根顶梁柱。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跟着爸爸李泽文一起下地干活;晚上月亮升空后,他依然在地里劳作。小小年纪,骨头都还没有长硬,就已经干起了繁重的体力活。
那年秋天,他们收获了很多的红苕。这些红苕都装了好几地窖。
“爸爸,为什么不把那么多红苕打成粉丝呢?粉丝的价钱是红苕的价钱好几倍。”13岁的李春耕对爸爸说道。
“打成粉丝?那得去请机器,请机器就得给钱,咱哪来的钱?”李泽文想都没想,就打断了儿子的话。
谁知李春耕并没有气馁,他继续说道:
“我们请别人的机器,将红苕粉碎成淀粉,确实需要一定的工钱,但我们可以等把粉丝卖了再给工钱,只不过拖欠一点时间而已。”
李泽文摇了摇头,叹息道:
“这年头,谁愿意赊钱给我们?”
然而,出乎李泽文意料的是,13岁的李春耕,竟然请来了机器。
这天上午,两个年轻人抬着一台粉碎机,走进了院子。
“李泽文!李泽文是哪一家?”远远地,李泽文就听到了门外的喊声。
李泽文愣了愣神,确认是在喊自己后,从地上站了起来,回答道:
“这里!谁在喊呀?”
两个年轻人将机器歇在门口的空地上,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对正在诧异的李泽文说道:
“这机器放哪儿?”
“什么?机器?我可没叫你们那?”
两个年轻人开始不依了:
“嗨我说,你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啊!我们都相信你,你咋不相信我们?大老远的给抬来了,你却说没叫我们?”
李泽文说道:
“我是想请你们,可我……没钱给啊!”
双方正说着,李春耕钻了出来,他对李泽文说道:
“爸,人家已经同意了,说等我们将粉丝卖了后再给工钱,可以宽限我们3个月!”
李泽文第一次对儿子刮目相看:
“你……是你去请的两位师傅?”
“是啊。”
李泽文高兴地忙前忙后,将地窖里的五六千斤红苕全部担了出来,连夜干活。屋后的小溪流水的声音清脆无比,在寂静无声的夜里更是清脆响亮。他们在屋后挖了一个水塘,让溪水流进去,然后再把红苕倒进去清洗干净。深秋的水已经有几分刺骨,李泽文赤着脚,站在齐腿肚深的水塘里,弓着身子洗红苕,李春耕和母亲程桔秀也在一起忙碌,李春雷和李小朵则睡觉去了。红苕粉碎后,他们还必须把苕渣捏成圆圆的一个一个的,放在田间地头的石头上,让太阳晒干后来年给猪吃。圆圆的月亮皎洁的挂在山头,山野里洁白的一片,一家人直忙活到第二天天亮,才回家睡觉去。
第28节 通知到
小小年纪的李春耕,已经成了家里的又一根顶梁柱了。
正因为他头脑活络,将红苕打制成粉条,才让家里的经济条件稍微改善一点。
第二年春天,一封信件的到来,为这个贫瘠的家庭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天下午,李春雷正在山上因为老是挖掘不起来一个大疙瘩而火冒三丈的时候,忽然听到山下隐约有人喊叫着什么,停下来侧耳一听,是哥哥李春耕在喊他!李春耕的突然喊叫令他心跳不已,从哥哥那急切的口音中使他预感到家里出了什么大事情,比如猪掉在粪坑淹死了或者羊挂在树枝上吊死了,更或者是父亲不小心用锄头挖到了自己埋在泥土里的脚板。李春雷扔下镢头一口气跑下山去,就看见他那14岁的弟弟手里举着一张白纸,扯着脖子高喊:
“弟弟,你考上了!你考上了!”
李春雷远远地看见那张纸上有一个红色的公章,就知道是自己的初中录取通知书来了。他跳下田埂,一把夺过哥哥手里的白纸,“中学录取通知书”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他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拉着哥哥的手一路奔回家去。
“弟弟,你是沙家湾第一个考上初中的呢!”李春耕倚着门框,将弟弟的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
弟弟李春雷因为激动和兴奋,脸蛋红扑扑的,他用满是泥巴的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甜甜地笑开了。
“弟弟,从今以后,你就不用在家种地了,家里有我和爸爸呢!”哥哥李春耕望着弟弟,安慰道,“你以后还要成为咱沙家湾第一个高中生、第一个大学生!”
“哥……”终于,李春雷开口了,“哥,我不读书去了。”
“你说啥?”哥哥李春耕跳起来,忽然指着弟弟的鼻头责骂起来,“你不去读书了?你要是敢不去读书,看我今天不打断你的狗腿!”
“说不去读就不去读!”李春雷的眼眶忽然红了,“我也要在家种地!”
哥哥知道,弟弟是担心他和爸爸在家里受苦。
“你也不想想,爸爸这么辛苦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你能多读书!”
“读了初中又不一定能考上高中,考上高中又不一定能考上大学,我不读了!”
“……”
兄弟俩正在争吵个不休,李泽文从地里回来了。
他一把接过二儿子的通知书,眉开眼笑起来。
那是一种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然而,当他看到通知书上写的需要交纳32元费用之后,李泽文额头的皱纹就锁起来了。
32元,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大儿子李春耕看出了爸爸的窘境,建议道:
“爸爸,弟弟读书的钱你别发愁,我有办法。”
李泽文和李春雷同时看着李春耕:
“你有办法?你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办法?”
第29节 挖黄姜
从李春雷拿到初中录取通知书,到上学报到交钱,只有短短的两个月暑假时间。在这两个月时间里,稚嫩的李春耕真正地长大了,他像个男子汉一样,开始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他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也就是在这个暑假里,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挣钱养家,补贴家用。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背着竹背篼、拿着䦆头,朝沙家湾的后山走去。
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