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是鼓动革命的理论,它或许为马上打天下所必须。然而,革命成功以后,却应舍而未舍,依旧拿它坐天下,那就只能叫“瞎折腾”,倘若追究其责任,则远远不是龚淑瑶们所能承担得了的。
49年是一个悲壮的年代,所有走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带着它独具的悲剧色彩,仅是各自有着不同的情景与心曲而已。
环境是铸造人的磨具。人们当年遭遇的生活境况艰难而又险恶,经受的精神折磨痛苦而又忧伤,充分地体现出了历史脚步的沉重。
龚淑瑶打坐在小镇的政坛上三十多年,虽然是风风雨雨,可也算得稳稳当当,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女人的能耐。尽管不少人把一路而来的痛苦、难磨、冤屈、罪孽都化作非难与咒骂,狗血喷头似地加在她头上,可也有人将小镇的变化、进步、繁荣以及欢乐同她的名字扯到一起,看来,要评价龚淑瑶的是非功过并不容易。
毋庸讳言,暴力革命不能是社会的常态,途经自由*而走向和平安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们就置身在这个演变当中,须知,唯有人类通过劳动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力量源泉。
龚淑瑶游刃于那个年代的人物与事件之间。贫穷困苦、愚昧落后,及至铁血争斗的现实对她性格的形成不可能没有扭曲与局限,她有自私、取巧、势利乃至冷漠的一面,乃至较旁人尤甚。然而,谁都会有良心善意的发现与罪恶过错的自省,人的一生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完善。这种生命个体的进化功能不仅为遗传基因所决定,天人合一,更是大自然的启示,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时代精神的召唤使然。正因为是大千世界,百态人生,人类这才有可能从众多的角度去修练和升华共同的品性。
文学就是通过对个性人物的刻画来确认与弘扬人性人情的,它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褒贬,应该体现出社会发展的方向。对于《龚淑瑶》,如果不用那种极为偏颇的阶级斗争理论去框套,去支解,那么,读者可以见到:故事主人公历经感情颠簸与思想冲突,那同样是一个表达生命诉求,磨练人性的过程,可能,它仅仅是多了一些突显个性人物特征的幽怨深沉与心路曲折。
【第1——21集 场 景 标 题】
[第1集]
1,解放庆典 2,农民夜校 3,陈裁缝家 4,管制地主 5,疏散财物
5,乘夜潜逃
[第2 集]
1,小镇易帜 2,手镯之谜 3,干爹由来 4,香媛茶会 5,抗婚事起
[第3 集],
1,兄妹斗嘴 2,不速之客 3,眷恋徘徊 4,灵机一动
[第4 集]
1,宣传革命 2,抗婚落败 3,通风报信 4,拦路求计
[第5 集]
1,划清界线 2,要求工作 3,景象翻新
[第6 集]
1,妇女心声 2,风言风语 3,上任妇联 4,尼姑还俗
[第7 集]
1,不相与谋 2,被迫退学 3,有求必应
[第8集]
1,安插银花 2,旁落国芬 3,图谋离婚
[第9集]
1,牵线搭桥 2,棒打鸳鸯 3,包办代替
[第10集]
1,逢场作戏 2,有惊无险 3,幸福家庭 4,走投无路
[第11集]
1,权力转移 2,缉拿归案 3,解押上路
[第12集]
1,立场不稳 2,探虚问实 3,惯性思维 4,顽固落后 5,临战请缨
5,斗争大会
[第13集]
1,婉言劝慰 2,处决人犯 3,疑难顿释 4,捅下漏子
[第14集]
1,正面冲突 2,波澜叠起 3,火力侦察 4,兵来将挡 5,事出有因
[第15集]
1,合家议政 2,相互窥测 3,四处诉求 4,做好做歹
[第16集]
1,旁敲侧击 2,炳卿落马 3,筹划接任 4,派人吹风 5,赌气旷工
[第17集]
1,愤愤不平 2,人在低檐 3,办理移交
[第18集]
1,即席演说 2,天要下雨
[第19集]
1,挑拨离间 2,不得脱身 3,多方解构
[第20集]
1,秋夜加班 2,坦诚相见
[第21章]
1,退休生活 2,孙女来客 3,未了情缘 4,祝贺生日 5,醉酒失态
6,何须再见。 最好的txt下载网
1——3
1
[场景1]解放庆典
青石镇的街市后面,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向东流去。
小河下游,人们用两块宽阔的青石板搭成了一处方便洗刷的踏水码头。
这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名叫龚淑瑶,现在,她已经成了陈裁缝家的儿媳。
龚淑瑶提着满满的一大桶衣物,踏着步步石级,从高高的河岸向这里走来。
龚淑瑶刚刚踏上码头,正欲俯下身去,小河上游突然响起了一串鞭炮声。
那是张炳卿带领着他的地下武工队正式进驻青石镇来了。
龚淑瑶掉过头去,直起起身子,向远处眺望。
[青石桥头]一支土生土长的农民队伍,前面由二十多杆长枪短枪开路,后面是一色雪亮的梭镖紧随,这些农民排成两行,兴冲冲地朝街市快步而来。
李墨霞老师带领着儿童团在街口迎接武工队,孩子们扛着木棍,又是唱歌,又是呼口号,相拥在队伍后面。
小镇人纷纷围聚拢来了,男女老少一齐拍手,呐喊、欢呼口号。
沿途不断有人兴奋地加入欢迎的人群,尾随着,簇拥着这一百多名武工队员组成的革命队伍开上了青石桥,那气派还十分威风。
青石桥是一座四拱石桥,横跨在河面上,桥面宽阔,足可以容下好几百人。
各乡来的农协会代表早已摆开了欢迎的架势,他们搬来一张红漆大方桌,大家一致推举张炳卿上台讲话。
这是49年青石镇解放时的庆祝仪典,在一向缺少见识的小镇人看来,已经够得上空前的庄严和热烈了。
[码头上]龚淑瑶远远地望着上游的情景,不觉心情激荡,感慨万千。然而,那脸上的神色又分明地显现出来好些沮丧和无奈。
龚淑瑶懒洋洋地地转过身来,她把桶子里的衣物倒在青石板上,一件一件地在水里漂洗过后,又捞起来堆放在青石板上,用那根粗大的木槌反复地、有气无力地捶击,这是她每天都少不得要做的事,但比起从早到黑守在锅台炉灶边打转,能够到屋外来走动一下,还是要散心得多。
[心语]龚淑瑶:今天,张炳卿与他的伙伴们是够风光、够快意的了!
[插叙,场景2]农民夜校
龚淑瑶正在凝神,那搓洗衣服的手在水里停住了,水中荡漾不定的倒影渐渐清晰起来。
有许多事情浮现在龚淑瑶的眼前:
[解说]就在几个月前,每天晚上,龚淑瑶还与这些人一同在农民夜校读书识字,偶或听些时事新闻,唱些时兴歌曲。
[片段1]在夜校里,龚淑瑶她跟李墨霞老师很是亲近; 表现得热情大方。尽管身旁牵扯着一个吃奶的孩子,还有丈夫陪着,却仍然谈笑风生,十分地活跃。
[解说]龚淑瑶这轻松是装出来的,她的婚姻完全属包办性质,在她心里有着许多的委屈,不说别的,就光凭她这模样,那身材矮小消瘦,模样显得猥琐的丈夫怎么说也配不上她,可是,尽管不情不愿,她却无处与人诉说,更无法挣断这根婚姻链条。
[片段2]婚后,龚淑瑶与丈夫的感情一直不好。丈夫整天躬腰驼背地作缝纫工夫,因为熬夜太多,他那双眼睛老是*,还沾着揩抹不尽的眼粪,脸色十分苍白。虽说丈夫不见得真有别人以为的那样愚笨,但性情也确实有十足的倔傲。龚淑瑶当然不可能喜爱他,以前,为了这事,她吵闹过,逃跑过,还申言过投井上吊,但到头来还是给陈家人哄弄住了。
这上夜校的事,便是她闹离婚不得,寻死觅活不成,最后与家里人妥协达成的结果。
[片段3]龚淑瑶一边写字,一边应付吵闹着要吃奶的孩子,旁边的姜信和逗玩着孩子,怂恿那孩子去解开 妈妈胸前的衣扣,孩子的爸爸立在一旁,横眉竖眼,愤怒地看着这情景。
衣扣被孩子扯开了,龚淑瑶掉过头来,不由得朝姜信和笑了一下,这时,她才发现丈夫正站立在自己身后,还作出一副懊丧气恼而又忍无可忍的傻样子,她心里不高兴,但不愿在众人面前激怒丈夫,便拉拢衣襟,遮住那只掉落出来的雪白大*,又去写她的作业。
丈夫突然抱起儿子,想一手推开姜信和,显然由于力气不足,姜信和反手一摊,让他连连后退了好几步,他站稳脚步,怀恨地看了一眼姜信和那欺善凌弱的架势,只得抱起孩子,伸腿一脚踢开教室门,气冲冲地走了。
在学员们的窃笑与指戳下,龚淑瑶很想装个若无其事,然而,又实在掩饰不了满脸的难堪。
[返回]青石镇桥头又一阵欢呼呐喊的声浪传来。
张炳卿最后宣告:“小镇人民终于站立起来,我们就是要翻身当家作主人了!”
庆贺小镇解放的仪典宣告结束,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地散去。
码头上,龚淑瑶从回忆中醒来,赶忙赶急把衣物清洗好,一件件收检进水桶,她该回家去了。
[场景3]陈裁缝家
这天,龚淑瑶的婆婆也是心事重重,她倚立在短墙边,远远地,一直旁观完了青石桥上的那场解放仪典。
这时,陈家婆婆才横过门前的大路,朝着河岸下方呼唤:“淑瑶,淑瑶,衣物洗好了么?”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