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后的交际应酬对象截然不同。
“可是我能一直不去看望祖父,祖母?”
“你爹如果做了一品大员,你伯父叔叔们不把你捧到天上去才怪呢,他们也是有点脑子的,懂得逢迎,懂得巴结,更懂得怎么捞取好处。”
王芷瑶侧头,眼睛眨呀眨的。拼爹嘛,她还是知道的,“一品大员?我是不是得等到头发变白啊。”
“……”这回换王译信无语了。
在乾元帝手下做官高升并不太容易,而且王译信如今做吏部推官也是走了顾三少的门路,他是想做女儿的依靠。可不想借着女儿升官封爵,王译信讪讪的说道:“不会让你等很久的。”
“您做什么去?”
“还有几封西北来的公文没看。”
“是不是很少有人愿意去西北为官?”
王芷瑶拽住王译信,对蒋家起家的西北,她很有好感,也希望西北的百姓能过得更好,百姓过得好不好,地方官是关键:
“父亲可要给西北推选几个有才。有德行的好官呐。”
王译信叹息道:“我倒是想,可西北太过荒凉,推官不容易……”
“父亲大人有没有想过补助,争取特殊的政策?”
“嗯?
王译信最近也在为推官的事情发愁,地域间的贫富差异太大,有油水的位置一堆人争。没好处的地方无人问津,甚至躲都躲不及,王译信大体有了点思路,可还是欠缺最关键的一环,总也想不明白。
“西北再有油水的官职也比不过富庶的江南。朝廷上为什么不能给就任西北的官员补助呢?”
“说下去。”
王译信眼睛亮亮的,“瑶儿,再说下去。”
“还有就是……朝廷上每年乡试中举在会试上落榜的举子并不少,不说这群落榜的举子,就是三榜的进士也不少,与其让他们在闲散部门蹉跎岁月,为什么不安排他们去相对贫寒的地方为官?三榜进士只是在读书上比不过三甲和榜的进士罢了,在做官上可不一定不如名列前茅的进士,那群考了一辈子的举子也很可惜,能中举证明他们也是读过孔孟之书,知书达礼,为什么不能安排他们从小官做起?”
“他们的升迁是个问题,纵使是他们也不一定愿意去苦寒之地做官。”
“官员三年一转,您就没想到去相对贫乏的地方为官三年后,只要政绩出色,可率先擢升?就算是正常轮转,他们可以先选择官职,朝廷完全可以有个倾向性的政策。”
“……”
王译信在屋子里转悠了起来,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好,“只是监察上。”
“父亲大人想天下无垢,世上无冤案,像孔子的礼运大同篇说的一样,您认为可能么?任何政策都有利弊,就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了。只要政策能有六分的效果,我觉得就值得推行,况且如今的吏制……也不怎么光明磊落。”
王芷瑶虽然不大清楚吏部的详情,但在封建社会,吏制藏污纳垢,缺少监察机制,吏制又能有多好?
既然改变不了人治,任何政策都有阴暗的一面,推行王芷瑶说得帮扶优先选官政策,起码不会让吏制变得更坏。
那群落榜的举子也不至于考了一辈子还做不了官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只要好处足够多,前程足够光明,自然会有识之士去贫寒之地为官的。”
“瑶儿,说得好!说得大好!”
王译信总算理清了思路,对王芷瑶拱手道:“为父多谢瑶儿指点迷津。”
“……不用,不用。”王芷瑶慌忙闪开身,这也不是她原创的。“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爹,您……”
“不足的地方交给我。”
“好。”
王芷瑶见王译信自信的脸庞,点头道:“任何率先提起新策略的人都会被人攻讦非议。此法的推行影响巨大,反对声音会很多,您做好准备了么?”
王译信道:“在其位,谋其政,瑶儿,我不仅想要官居一品,还想为国朝真正做点什么。”
如此才不负他夺舍重生的机遇,王译信已经不是清高的谪仙,也不是那个在妻女坟墓前忏悔一生的悲情诗人,他今生想做一番大事。让瑶儿以他为荣!
做一个让女儿骄傲的,青史留名的好父亲。
“您要想明白才好,再有就是别太激进了。”王芷瑶真怕王译信大刀阔斧的推行新的官员政策,“步子放慢一点,先划定一个区域试试效果。想得再好,如果同实际不相符,这样的政策还不如没有。”
“嗯,这个法子也不错,的确可以拿西北试试看。”
“爹。”
“啊?”
正准备出门的王译信胳膊被王芷瑶拽住了,侧头问道:“还有事儿?”
王芷瑶咬了咬嘴唇,“其实我只想家宅平安。您和娘,还有哥哥和美的过日子,官职越高负担越重,责任越大,危险越多,整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再富贵也不会开心的,您若为官只为了我,大可不必步步高升,我不在意你的官职,只想要个爱家护家的好父亲。从史书上能看得出。吏制是最受关注的,每一次吏制的变动都会有人牺牲,改变一些约定俗成的制度,必然会有牺牲,变法大多夭折,即便商鞅变法成功了,商鞅的结局也是车裂。”
“傻丫头,你爹我做不成商鞅,也不是王安石。在我心里,你们是最重要的,为父只是不想再平庸无为下去。我比你了解咱们的陛下,他……是雄主,想要整个天下呢。”
起码现在乾元帝壮志雄心还在。
如果顾三少不战死,乾元帝的雄心会一直在的。
他不会再因为思念顾三少和对顾三少的内疚,厌倦政事,只做一名守成之君。
王芷瑶担心的事情,熟读经史子集的王译信怎么会不明白?
他两世为人感悟比旁人更深,行事也会越发的谨慎。
王译信在书房奋笔疾书,蒋氏在旁边为他磨墨,见王译信俊美无匹的脸庞,蒋氏眼底柔情似水,以前谪仙之容固然让人惊叹,但如今专注于写折子的王译信,让蒋氏如何都移不开眼儿。
王译信想办法增加同蒋氏相处的时间,在书房也不会避讳蒋氏。
以前磨墨的活儿,王译信是不会让蒋氏碰的。
王芷瑶在王译信走后,按了按自己的额头,给王译信出主意是好是坏?
因为蒋氏的怀疑,王芷瑶有点伤心,王译信来安慰她,王芷瑶对他改观不少……她长叹一口气,王译信若是能做成这件事,也不是坏事,希望王译信能谨慎一点,小心一点。
王芷瑶想了想,把今日同王译信说的建议写在信纸上,让碧痕送去给顾三少。
相比较王译信,她更相信顾天泽。
有顾天泽在乾元帝面前帮腔,也能更容易成功一点。
*****
王芷瑶的书信和东厂的密报几乎同时送到了顾天泽面前,顾天泽自然先看了书信,随后再看东厂密报后,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小七,他总算是做了小七最在意的那个人。
“告诉东厂,不必再送来了。”
“喏。”
顾天泽高兴之余,也看出这项政策的推行所带来的好处,慢慢的他皱紧眉头。
阿四纳闷了,方才三少爷还很高兴的,怎么一会就眉头紧缩?“三少爷?”
“会有人抢的。”顾天泽眸光闪过一抹阴霾,这项好处必须完完整整的落在王译信头上,谁敢争功,谁就会被顾天泽率先剔除掉。
既然小七不愿意违背本意,在宫里长大的顾天泽的底线可比王芷瑶低很多,小七不能做得事情,他可以做,只要别让小七知道就行了。
“三少爷,这是长信侯送过来的。”
“放下吧。”
“是。”
顾天泽打开盒子看了一案,里面整整齐齐压着一摞银票,大伯父还是有点心机的,否则也不会把坑来的银票送到他面前。
☆、第一百三十五章 彻查(两章合一)
银票直接送到蒋氏和王芷瑶面前,那两位不一定要,小七不会看轻长信侯,没准会被蒋氏嫌弃一番,或是说长信候‘心狠手辣’。
一尺见方的盒子堆满了银票,保守估计超过五万两。
顾天泽手腕一转,会被很多人当作宝贝的盒子飞起,精准的落在阿四手上。
“三少爷?”阿四方才瞄了一眼,一叠银票晃吓人的眼睛。
“你先收着。”顾天泽想了想说道:“等我寻个可靠的机会再转给小七。”
“是。”
“皇上那里可有安排?”
“回三少爷的话,皇上正同莞嫔娘娘下棋,今夜许是就歇在……”
莞嫔娘娘最近风头正盛,颇为得宠,宫中传言,一旦莞嫔娘娘身怀龙嗣,必然会进位为妃。
顾天泽眉头微微蹙起,起身向外走去。阿四不敢问顾天泽要去何处,赶忙跟上,瞧方向是去寻皇后娘娘……咦,转弯了,顾天泽去了静音阁。
“顾大人安。”
“嗯。”
静音阁的内侍行礼后,退出了门外。此处为皇上抚琴洞箫之处,偏偏被皇帝赐名为静音阁。
乾元帝虽然在音律上才华一般,可极爱擅长音律之人,莞嫔的音律才华上佳,她能在众多才人中脱颖而出便是因为她擅长洞箫。
除了乾元帝外,顾天泽是唯一一个可以自由进出静音阁的人,其余人想要去静音阁抚琴洞箫还需乾元帝点头。
顾天泽在书架上寻了一本如何演奏笛子的书卷,随意坐在软榻上,一手拿着小七送的玉笛,一手翻看着书卷……过了一会,他放下了书卷,似爱抚情人一般,嘴角翘起轻抚玉笛,看了阿四一眼。阿四立刻退了出去。
随后只听里面传来时断时续,总是走音的笛声。
阿四抚了抚额头,惨不忍睹!
皇宫中,四皇子辞别母妃德妃。他也听说父皇恩宠莞嫔的事儿。虽然德妃对旁人得宠看得很淡,然四皇子还是能从德妃保养极好的脸庞上看出一抹淡淡的失落。
后宫的妃嫔哪个不想得宠?
四皇子想安慰德妃却无从说起,他又不能把父皇从莞嫔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