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娇女-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基础牢固,关你师傅什么事?”
    “话不能这么说,师傅交儿子很多道理,讲解得也透彻,儿子落笔顺畅,一点都不卡,完全不像以前在书院的时候……那时候明明儿子也记得,答题却很别扭生涩。”
    “……”
    王译信讪讪的道:“其实我也能教你,童子试而已。”
    “师傅说,万里之行,始于足下。”王端淳显然对尹薄意更在意一点,“小师妹还把师傅考中状元的毛笔借给我用……”
    “不就是毛笔?”
    “那怎么能一样呢?那可是状元笔啊,外面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
    王端淳很诚实,然他无意间的话语把王译信的心刺得千疮百孔,“爹的探花毛虽然也很多人想要,但不如师傅的状元笔呐。”
    不要说实话,行吗?
    王译信按了一下额头,自己当初再努力中个状元多好?“淳哥儿是不是有了师傅,就不好你爹了?”
    “不是的。”王端淳急于解释,纯净的眸子透着着急,“爹,我怎么可能不要您?”
    “淳少爷。”书童在旁边提醒,“马车到了。”
    王端淳想了想说道:“爹,我先去给师傅报平安,过几日出了成绩再去看您。”
    “……好。”
    王译信眼看着王端淳被尹家的马车接走,垂头丧气的琢磨,尹薄意有几个儿子,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嫡子,尹薄意好意思同自己抢?
    县试,府试,院试三场考试一闪而过,最后的院试下榜时,在红榜的第一名赫然是王端淳的名字。
    西宁侯府和尹家都燃放了很多的鞭炮,毕竟连续三次的案首——小三元也是很值得大肆庆祝的事情。
    不是没有人怀疑王端淳的科举成绩,然等到主考官把他的卷宗贴出公示后,怀疑的人闭上了嘴。
    考秀才的试卷注重基础,前面的填空题出了好几个只有熟读经史子集的人才能回答出的问题,看似简单的填空题,对很多考生来不难,但想全部答对,却是很难的。
    王端淳填空题目没有做一点,后面的策论也很扎实严谨,凭着这两样,那些位于王端淳之下的考生服气了。
    再加上在谢师宴上,王端淳被人逼着再考基础知识,无论多偏的题目,他都能回答的出。
    同窗忍不住问道:“你是怎么记住的?就不会忘吗?”
    “读一百遍,背一百遍,写一百遍,想忘都忘不掉。”王端淳憨厚的一笑,“我天分不高,师傅也说我唯有刻苦能用。”
    天分极高的才子很多,但像王端淳这样脚踏实地,耐都住寂寞的人很少。
    主考缕着胡须,纵使王端淳将来的成就不如王四爷和尹大人,凭他这分勤奋,踏实也能成为栋梁。
    除了王端淳之外,王家其余参加秀才考试的人皆落第,本来对王家子孙抱有很大希望的王老爷子知道后,身体更是不好了。
    老爷子偶尔清醒的时候,拽着王端瀚的手,“瀚哥儿,你一定要中举呐,为了你爹,王家,也一定要中举。”
    王大爷劝道:“父亲放心就是,瀚哥儿必中的。淳哥儿虽然基础扎实,然天分有限,还得再磨练几年。”
    王老爷子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王端瀚身上。
    王端瀚把提前准备好的考题背了又背,这次他绝对不会再输给王端淳!


  ☆、第一百五十章 一对

四皇子被关押在锦衣卫衙门,引得朝野上下诸多议论。
    锦衣卫虽然口风甚严,然总有些许的消息散播开。
    有传说四皇子私自离开京城,也有人说,四皇子得罪了顾三少,更荒诞的流言是四皇子因爱慕一位风尘女子被乾元帝教训了。
    似是而非的流言很多。
    四皇子妃几次肯见乾元帝都被驳回,而四皇子的生母德妃娘娘也受了乾元帝的训斥和冷落,对四皇子在锦衣卫关押毫无办法。
    德妃同四皇子妃一起去求见皇后娘娘,恳求皇后娘娘代为说项。
    四皇子妃一向很得顾皇后喜欢,然这次……顾皇后对她们的恳求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桩四皇子去锦衣卫‘待审’是皇上亲自定下的。
    同时顾皇后对寻常低调内敛的四皇子亦有几分怀疑。
    虽然是做嫡母,母仪天下的皇后,每一位皇子都是顾皇后的儿子,但顾皇后更为重视顾三少。
    每次顾皇后提起四皇子,顾三少总会劝她说,不要理会。
    顾皇后对四皇子的事撩开手,可也对试探的问过乾元帝。
    乾元帝没有隐瞒顾皇后,说了四皇子私自离京的事,并同顾皇后说,只是把四皇子关在锦衣卫中给他点教训罢了。
    可是四皇子被官了一个月后,乾元帝依然没有下令释放四皇子,虽然四皇子在锦衣卫不大会吃苦,让德妃和四皇子妃根本无法眼看着他陷在牢笼之中,整日愁眉不展,想尽办法营救四皇子,乾元帝不召见德妃,德妃也不敢直接跪在御书房门口请见。
    万一惹恼了乾元帝,不仅救不了四皇子,德妃也会被乾元帝厌弃的。
    四皇子的谋士也在积极的想办法,联络同四皇子有交情的朝臣设法向乾元帝进言。然效果并不怎么好。
    以前四皇子可是以低调内敛著称,同四皇子有关联的朝臣少之又少,况且也有传言说四皇子得罪了顾三少,朝廷重臣想替四皇子说话都得掂量掂量。
    在四皇子被关在锦衣卫的这一个月。王芷璇也在积极的营救四皇子,为四皇子找证人证明当时他就是在寺庙里同高僧研读佛法。
    因为四皇子的事情,王芷璇顾不上王端瀚了,总是以研读佛法的名义出门。
    大太太纳兰氏对此很不满,却也放纵了王芷璇这种不和规矩的举动。
    她趁着王芷璇出门时,邀请王大爷的同僚,以及王家的姻亲故旧来府上做客,等到客人们问起过继来的王芷璇时,纳兰氏总是说,那孩子喜欢佛法。又是个孝顺的,去寺庙里同高僧辩论佛法去了。
    久而久之,旁人也不再问了。
    有人亦为王芷璇绝色之容可惜,明明可以凭着美貌才情有个极好的前程,偏偏喜欢佛学。有出家之兆。
    而且研读佛法的人大多性情淡薄,清冷,痴迷佛事的女子不是持家有道的媳妇人选。
    纵使纳兰氏晓得丈夫想借着王芷璇向上爬,她也容不得自己的女儿做了王芷璇的陪衬。
    “六丫头,我可不是你那个好糊弄,只会动用武的四婶。”
    “娘……五姐姐看起来挺好的。”
    “我同你说过当心你五姐姐,她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闺秀。况且你爹本身也没指望她嫁给寻常富贵的人家。”
    正房夫人王芷璇是别想了。纳兰氏只是不想幼女被王芷璇比成了泥土。
    不得不说,王芷璇对高僧之类的和尚还是挺有办法的,她总算是说动了几个甚是有名望的僧人出面给四皇子‘作证’,四皇子不在皇子府的那几日,的确是同高僧在一起的,至于乾元帝在京郊看到的同四皇子同乘一骑的王芷璇。她……仅仅是崴了脚,恰好碰上了乐于助人的四皇子而已。
    乾元帝总不会在意这点小事。
    做通了僧人的工作,王芷璇露出几分的倦地,嗓子也沙哑了不少,最近几日说话很多。嗓音也不动听了,她一边着马车里婢女递上来的茶水,一边想着是不是去趟锦衣卫衙门?
    做了营救四皇子的事情,总得让四皇子知道自己为了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亏着在现代时,她为了讨要好佛的奶奶,发疯一般的钻研佛经,看了许多的佛家典籍,国朝的佛家典籍绝没有现代齐全。
    “小姐……奴婢再给您续点茶水?听您和和尚谈论佛经,奴婢心都宁静了不少,佛祖会保佑世人。”
    “佛祖如果能保佑世人,让信徒心想事成的话,又哪来这么多香客?”
    王芷璇轻蔑般的一笑,声音略带沙哑低沉:“靠谁,不如靠自己。”
    在现代那一世,纵使她把亲奶奶哄好又怎样?那个老太婆把她看作私生女,她费尽心思都不能让老太婆点头赞同生母同父亲的私情……
    “什么事如此热闹?”
    马车经过了西宁侯府,王芷璇每次回王家,宁可绕路也要在西宁侯府门前路过,她借此机会提醒自己,渣爹王译信抛弃真爱,舍弃儿女,为了讨好蒋氏一群人,宁可看着亲生儿女受辱,蒋氏和王译信是她的仇人。
    她同西宁侯蒋家势不两立。
    西宁侯府门前前挤满了人,侯府不仅燃放了鞭炮,还大把的散铜钱。
    王芷璇皱紧眉头,“莫非西宁侯又打了圣仗?”
    蒋大勇的运气未免太好了罢,明明是个大字不认识几个草根,偏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老天爷怎么会如此偏爱蒋大勇?
    世人称呼蒋大勇为福将。
    乾元帝因此对蒋大勇更为信任,旁人打不赢的仗,交给蒋大勇准没错的。
    “奴婢下去打听打听?”
    “嗯。”
    王芷璇放下了帘栊,对蒋家有喜事甚是不爽。
    婢女很快回来回话,“是庆贺淳少爷连续三次得了案首……今日淳少爷回侯府拜谢父母……”
    王芷璇把茶盏狠狠的撂在小桌上,“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中过小三元?臭美个什么劲儿?我四叔是不是也很欢喜?把我哥哥当成了王端淳的踏脚石……他的心肠很是歹毒。”
    “奴婢没见到四爷……”
    “不过是个小三元,乡试再一决胜负好了!”
    王芷璇眼底闪过一抹阴狠的光亮,“王芷瑶把顾三少玩弄于股掌之中,他又拜了尹大人为师。最近四叔在吏部又很风光无限,如此他还中不了小三元,才叫奇怪呢,当年我哥哥十三岁便肿了小三元。也没见他欢喜成这样。在他眼里只怕早就没有我们了,我们不过是他利用的棋子罢了。”
    王端瀚中了小三元时,王译信并没大肆庆祝,反而督促王端瀚戒骄戒躁,不可因一时风光而飘飘然。
    马车外面的鞭炮声掩盖不住围观百姓对王端淳的称赞,毕竟来西宁侯府门前领钱,又领了笔墨纸砚等物,谁都会说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