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小把粉,就水吞下:诸位,耶稣会有神药,从此不惧疟疾。

    什么东西?

    耶稣会粉。卢高将该份分送教廷中得疟疾之人,服下数日后竟然痊愈了,耶稣会粉名气大振,大家纷纷索要,对于非教徒中人,卢高就不白送了,要用真金白银买,从此耶稣会财源广进。

    耶稣会粉,是用生长在南美的金鸡纳树的树皮磨成的粉,1820年,法国科学家皮埃尔·佩尔蒂埃和约瑟夫·卡芳杜从中成功地分离出抗疟有效成为,命名为奎宁。

    疟疾是一种寄生虫病,它之所以厉害,是因为疟疾的疟原虫可以在人体内寄生,也可以在蚊子体内寄生,还可以在其他灵长类体内寄生,只要有蚊子存在,疟疾就能在传播。没有人一生中不被蚊子叮咬过,如果生活在热带地区的话,被蚊子叮咬的次数就数不清了。比如马拉维人平均每年被蚊子叮咬170次,因此他们之中40%到70%身上有疟原虫寄生。蚊子中只有按蚊能够让疟原虫寄生,在430多种按蚊中,大约有70种能够传播疟疾。

    疟疾的难缠还在于人类在后天无法形成免疫力,也就是说得过一次疟疾,以后该得还是要得。

    先天的办法倒是有,那就是基因变异,非洲、南亚和中东人中多达40%的人具有抗疟的基因突变,这个突变可将恶性疟的死亡率降低90%。但这是壮士断腕,因为遗传了镰状细胞贫血的话,婴儿的死亡率达25%。

    生活在温带的白人自然是没有机会发生抗疟的基因突变的,因此白人在热带地区生活患上疟疾,尤其是恶性疟,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不过想要治疗疟疾也不是那么简单。奎宁问世后,价格一直很高,不是一般人所能支付得起的,即便这样,全球对奎宁的需求量还是越来越高。西班牙知道这是发大财的机会,国王专门下令,任何人去南美都要得到国王的批准,任何有关南美的材料都不得发表。秘鲁独立后,限制得更严,任何私运金鸡纳种子出境的都要处以极刑。

    垄断是次要问题,关键问题是秘鲁的金鸡纳树都是野生的,那帮人光扒皮不种树,到了19世纪,野生的金鸡纳树越来越少见,再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奎宁就没有了。欧洲人想方设法将金鸡纳树和种子偷运出来,可是金鸡纳树对环境要求太苛刻,很难种植成功,到1848年,在亚洲和荷兰东印度殖民地种植成功,但这些金鸡纳树的树皮所含奎宁量很低,无法替代南美的原产金鸡纳树皮。

    不能异地种植,能不能自己合成?1856年,英国人威廉·哈维·帕金打算用煤焦油这种废物制造人造奎宁,结果意外地制成了染料。德国人从染料开始建立了庞大的化学工业,然后搞合成药物,埃尔利希的魔球的梦想,成了多马克的磺胺,合成药物就是从试图合成奎宁而发展起来的。

    另外一位英国人,查尔斯·列格在利马的一家英格兰商行中工作,一次他救了一名落水的叫曼纽尔·印克瑞·马纳米的玻利维亚艾马拉族印第安人,为了报答列格的救命之恩,马纳米就成了他的仆人。列格去澳大利亚搞羊驼养殖业,血本无归后返回秘鲁,打起了金鸡纳树的主意。

    马纳米一直在玻利维亚采集金鸡纳树的种子。他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金鸡纳树种,据说所含奎宁量很高,马纳米花了五年时间采集了几磅种子,于1865年交给列格,列格将之偷偷带出境,交给在伦敦的哥哥乔治。乔治·列格找到英国政府,希望政府买下这些种子,但英国政府在此之前已经花钱买了几次金鸡纳树种,全是低产品种,这次死活不上当。乔治·列格只好找别人,最后荷兰政府用20美元一磅的价格买下了这些种子。

    荷兰人到爪哇种植,因为那里的海拔和气候和安第斯山接近。但这种金鸡纳树非常难生长,稍稍不合适就会夭折。荷兰人将当地的其他作物全部毁掉,包括低产金鸡纳树和橡胶树,只种这种金鸡纳树,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终于种植成功,到1890年代,爪哇出产300万公斤的高产的金鸡纳霜,占有60%的市场。

    荷兰虽然控制原料,但没有生产能力,便和德国合作,将金鸡纳树皮运到德国,由德国化工厂生产出奎宁来。

    由于热带殖民的兴起,全世界对奎宁的需求不断上升,到1892年时候,这已经是一个价值2亿马克并且快速发展的庞大产业。

    帮助荷兰人加工金鸡纳树皮的是德国的巴斯夫和赫斯特两家规模最大的化工厂。不过,由于荷兰垄断了原料的供应,使德国企业从这个市场中分到的好处有限,只能获得比正常化工产品略高的利润。此前,巴斯夫的高层人员曾经设法谋求来自南美洲的原料,但是试验后效果很不理想,原因在于当地人收获的原料品质不一,难以加工。

    玻利维亚自产的金鸡纳霜基本是直接把树皮研磨成粉末,然后出售到医生手上,由于其中的奎宁成分含量高低不一,很容易造成患者服用的剂量不准——其后果相当严重。

    在德国和玻利维亚签署友好合作条约后,巴斯夫的管理人员以及德国的植物学家终于被允许进入安第斯山脉的金鸡纳树林。

    通过对树龄和生长状况的归类,在德国化学家和植物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找到了控制金鸡纳霜品质的办法。以此作为原料便可以工业化提取质量上乘的奎宁了。

    此前,德国垄断了工业化提取奎宁的技术,而荷兰则垄断了工业化生产奎宁的原料,所以,双方虽然都是垄断,但荷兰人的底气更足一些。

    首先,金鸡纳霜即便不加提取依然可以出售,而且不愁销路;

    其次,德国毕竟有两家工厂可以生产奎宁,而爪哇的奎宁只归荷兰政府控制的一家公司所有。

    当德国化工厂在原料上打破了荷兰的垄断,新的利润分配的方案也随之而来,结果是巴斯夫和赫斯特两家工厂来自奎宁药品的利润上升了3倍,从每年1600万马克提高到了5000万马克。

    随着全世界奎宁用量的增加,这个数字以每五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

    以此为契机,德国最大而且分属不同卡特尔的两家化学工厂从竞争走向合作,这为十年后法本公司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

    太平洋战争中,70%的澳大利亚军人患疟疾,1942年在瓜岛之上的美军无一例外患疟疾,东南亚的盟军的60%得了疟疾。在南太平洋的美军的疟疾发病率为千分之四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在战争期间得了四场疟疾,共有6万名美军在非洲和南亚死于疟疾。而且这是美军初期强制服用拜耳公司研发的一种奎宁代用品——阿的平,以及后期终于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研发出氯喹的基础上,否则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日本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控制了全球奎宁原料产地爪哇,但日本的化学工业跟不上,一样缺奎宁,以至于因为疟疾丢了瓜岛战役。

    本章关于奎宁的资料多有援引,有兴趣请自行百度。
第一百四十八章 风起南非
    1893年9月底,威廉收到一封来自南部非洲德兰士瓦共和国的信件。

    亨舍尔作为贴现公司在阿非利加金矿公司的董事从1891年起就长期定居在德兰士瓦,由于和威廉的私人关系,他在1892年初被任命为德国驻约翰内斯堡领事。

    这封信就是亨舍尔寄来的,自从他到达南非后,几乎每个月都会给家里人写上一封特别的信,然后由贴现公司老板汉泽曼转程给威廉。

    信中除了通报了金矿公司近期的状况外,也会比较详细的介绍一些当地的局势变化或者投资机会什么——这是威廉所要求的。

    9月底的这封信不同以往,给威廉带来一个很重要的消息:约翰内斯堡至马普托的铁路通车了。

    布尔人从此有了自己的通海铁路,而且不是经过英国人的地盘。对于想要加强和布尔人联系的威廉来说,这个真是个好消息。

    大约在1880年代末,布尔人开始处心积虑的寻找一个出海口。最一开始,他们把目光瞄向圣卢西亚湾,并为此加入了祖鲁人的内战,并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建立了一个绰号“兄弟共和国”的国家。不过随着祖鲁人战争的结束,英国对此不予承认,并采取了极其强硬的立场。最终,布尔人的领袖克鲁格屈服了,他把大约一个连的布尔民兵全部撤了回来。

    不过,寻找出海口的行动并未结束。

    当时布尔人北方的罗德西亚还未划入英国的势力范围,英、葡两国甚至德国都正在为此展开行动。不过尽在咫尺的布尔人自然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和欧洲国家签署保护协议的办法不同,布尔人随便组织一场大迁徙就足以妥妥的把该地区据为己有。

    不过罗德西亚并不滨海,所以克鲁格就打算以“布尔人不向该地区迁徙为筹码”和英国交换一个出海口,这一次的目标是斯威士兰东面的科西湾。

    由于手握“迁徙王牌”,所以这一次英国人没有来硬的。

    在大英帝国南非金矿公司总经理兼开普殖民地参事罗德斯的精心安排下,英国人通过一场骗局把克鲁格诳得晕头转向。当他醒过味来的时候,罗德斯已经以火箭般的速度,从开普向罗德西亚移民了500名全副武装的英国公民。此外,他为了应付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麻烦,还同当地酋长洛本古拉签订了一份保护协议。虽然这份协议的法律效力令人怀疑,但是当《赫伯特条约》签署后,德国放弃了对该地区的主张,所以这片和英国本土差不多大的土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