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材料为王-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首长不是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么?

    我说不服你,但事实证明,我这边进展速度快、成果巨大,就是比固定电话业务更有发展前景。你再反对,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即便在首长面前,我施某人也问心无愧!

    现在部里倾向于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尤其是当听到中美电子研究所那边统计的资金已经超过2300万,那些反对者们基本都闭上了嘴巴。而支持发展移动通讯业务的人则是欢欣鼓舞,大家都急不可耐地等待着这笔资金尽快转到账上。

    有钱就有底气。

    原来只安装1000门程控设备,进行试验的,现在邮电部也一口气向中美电子研究所下了1万门的新订单,争取在西城建立一个万门程控电话转接中心。

    大家算得很清楚,万门程控电话系统也不过300来万,再算上机房、线路改造,也超不过500万。

    剩下的钱留给以后移动网络建设,也是绰绰有余。

    一笔钱,即改造了电话局设备落后的现状,又满足了移动电话网络建设需要,正可谓一举两得!

    因为中美电子研究所区域的巨大收获,虽然西城方面的进展还略有些缓慢,但他都已经不怎么在乎了。再说西城进展缓慢,也是相对于中美电子研究所而言,两个多星期登记的移动电话已经达到了1140余部,预收的费用也达到了290余万元,足以满足三、五座基站的建设开支,不算少了。

    而且当摊派命令下达到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时候,各单位都非常配合,积极登记。除了糊纸盒的街道办工厂,其他单位少的也登记了一部手机,多的四五部,很快就认购了近千部移动电话。之后在普通居民中进行推广时,才变得进展缓慢起来的。就像郭逸铭说的,大多数普通居民对于一部无需连接电话线的电话,终究还是有些嘀咕。

    多出来的这100多部电话,还是区里动员了各单位中高层干部,才凑够了1140余部这个数字,再来估计也不会有多少人会买了。

    新的无线局移动电话业务处也在紧张组建中,班子已经搭起来了,从电话局抽调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施工队也接到了关系转换调令,以后就归属于无线局管理。

    中美电子研究所那边也告诉他,设备都已经准备到位。

    由于是实验性网络,只有两个基站,设备需求量不大,这些设备由研究所的实验工厂略微转换一下工作项目,抽出一两天就完成了。少数关键核心设备,实验室里也能够完成。

    可以说,双方该做的准备工作都已到位,接下来就开始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由于兜里有钱了,这次国庆节部里给每个人都发了3元至5元不等的过节费,从建设费里预支了1500多块钱,人人都开心不已。部又给市局批了2700块钱的过节费,这个节,邮电系统内上上下下过得都很高兴。

    三天的国庆节后,新的无线局移动电话业务处正式挂牌,西城、中美电子研究所移动基站的建设,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次的建设是由移动电话业务处和中美电子研究所共同完成,双方各司其职。

    移动网建设的第一步工作是铺设从西城分局机房,到中美电子研究所、西城1号基站的线路。施工队在中美电子研究所技术专家的指导下,采用了通讯效果更好的高纯度无氧铜双绞线,以替代传统电话线,可是成本也大大提高。

    这条线路是专供基站与中心机房的数据传输,要求比普通电话线更高。

    中美电子研究所研发的远程数字传输技术,其实质就是通过专门设备,对通讯线材不同频段的充分利用。

    无论什么导体,它的内部频宽都是很广的,例如铜线,它的频宽理论上可以达到最高16mhz。但由于声音是一种低频信号,因此电话线上只使用了传统的声音传输技术,就只能利用0~4千赫兹这个低频频段,其他的频段可以说是白白浪费了。

    在郭逸铭的暗中引导下,研究人员将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在普通铜双绞线上进行传输,成功地利用了35千赫兹~4兆赫兹之间的信道,实现了大数据量数字信号的传输。

    可是实验室理论数据是一回事,实际使用又是另一回事。

    耿杰领导的移动电话项目组,在进行实际使用测试中,就发现在实验室中可以完美实现4兆赫兹传输的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只要通讯线材的长度超过两公里,其实际传输数据量就陡降至3。6兆、乃至更低。

    经过他们反复检查、分析,确认问题出在电话线本身。

    目前国际国内,通讯线路普遍都采用的是铜双绞线,而由于国内缺铜缺得厉害,有些地方还在采用铁线作为电话线使用。

    铁的电阻率远高于铜,传输损耗过大,自然不能作为数据传输线路。但普通的铜双绞线,由于其中杂质过多、铜线老化等等原因,都使得其实际使用,也远不如实验室最佳状态下的信道利用效果。

    考虑到移动基站上行、下行传输,都各需要2mhz来传输数据,因此为了保证最大带宽,工程施工队从洛阳铜厂购买了超高纯度无氧铜双绞线,作为数据主干线路,并为防虫蛀鼠咬,还用塑料管进行保护,埋设于地下。

    两条主干线,连接西城1号基站的直线距离是6。5公里,但城区内部曲曲折折,实际铺设线路26公里。连接中美电子研究所的距离更远,但好在出城以后,需要绕行的线路不多,因此实际铺设线路为38公里。

    两条线路中间,还每隔4公里,就设置了一个地面出口,用铁皮柜设置了一个中继箱,对信号进行重新解析、放大、传输。中美电子研究所这条线路就中途设置了7个中继箱,以及七套数字传输解码、放大设备。

    中美电子研究所这条线,光是化在线路上的钱,就用了49万!

    听说光在线路铺设上就用了这么多钱,施部长也不觉有些微微色变。可这时他已骑虎难下,只求价格不要再涨得太凶,要是实际建设费用超出计划太多,那他也不好交代。

    好在后面的基站建设还是如计划中一般,并没有超出预算。

    中美电子研究所的基站和西城1号基站略有不同,西城1号基站借用了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作为设备室,同时采取了有人驻守的看护形式。有人驻守的优势,就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重启、检修,平时也可以做维护保养工作,故障率更低。

    缺点就是要单独派一个人或是一个小组长期驻守,人力成本开支较大。不过国内最不缺的就是人,无线局一口气就派了五个人过来。

    而中美电子研究所个个都是技术专家,这项技术都还是他们研发的,自然不需要无线局派出技术人员现场驻守。再说研究所属于高保密单位,也不是谁都可以进来的,对于无线局派人的要求,这边直接就婉言谢绝了。

    基站的具体选址也不是随便就找一栋高楼作为架设地点,而是通过了现场反复勘测、测试,确定能有效覆盖区域,信号接收效果最佳的地点。为了选定一个基站建设地点,耿杰与项目组成员,汇合无线局的技术人员一起,在两个基站建设地点不断变换选择位置,进行现场测试。

    ……

    “妈,你看他们又来了!”

    赵桂仙正在厨房里忙碌,就听到门外传来女儿惊喜地叫声,她探出头来,从宾悦饭店正门看出去,只见一辆被俗称为拖鞋的皮卡车缓缓开来,车上还印着“中美电子研究所”字样。

    皮卡车转了一圈,停在了胡同口,从车上下来一个小伙子。

    那小伙子下车来,从兜里掏出一只小巧玲珑的东西,远远地看不清楚。但她曾在近距离见到过,知道这小玩意儿做工很精致,看上去就很贵的样子,听说这就是什么移动电话。

    小伙子打开电话翻盖,手指在上面摁了几下,然后就对着电话说了几句,像是在和另外的人说话。

    “怪了,这东西还真能打电话啊?”赵仙桂很是疑惑不解。

    她小时候没上过学,还是十七岁的时候上过扫盲班,能认识字,也能读书看报,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懂得的知识不多。一直以来,她见到的电话都是一个话机、拖着一根长长的电话线,对于这种不需要电话线就能使用的什么移动电话,真地感到很神奇。

    丈夫也闻声出来了,不光是丈夫,自家的几个小子、饭店的服务员都跑了出来看热闹。胡同里的街坊邻居们、饭店内外的客人也聚了过来,他们还只是远远地看,那些小孩子们、丫头们却没有这份顾及,连蹦带跳围上去,好奇地看那小伙子手上的移动电话。

    “你们干什么呢,都跑出来,不管客人了?”赵桂仙气道。

    “妈,客人们都跑出来看稀奇了,还招呼什么?要不,您也先歇会儿?这移动电话想不到这么好看,早知道咱家也买一台了。”闺女有些羡慕又有些遗憾地说道。

    “买一台,好几大千呢!钱你出?”赵桂仙没好气地数落了一句,看看客人们都跑了出去,也只好回到厨房端开炒锅,将火调小,也迫不及待地跑了出去。

    那些小孩子们围着车上下来的小伙子,仰头看着他手上的移动电话,好多人都想伸出手去亲手摸摸。

    小孩子们上去了,大人们也就有了借口,上去将各家的小孩领走,然后近距离看个端详。

    这电话真漂亮啊,比他们见过的电话都漂亮!

    和移动电话比起来,那些固定电话一个个又笨又大,拨号都要用转盘。这移动电话就这么一丁点,都可以放在兜里。而且它居然打开,露出一个小小的屏幕,还有一个精致的键盘。小伙子只是伸出手指在上面摁了几下,就拨通了电话,这令他们感到就像在看科幻电影一样。

    “……耿教授,能听到能听到,信号很好,很清楚!”小伙子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