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9年,阻卜受到一个强有力的首领磨古斯的领导。1092年,契丹在蒙古边界进攻了一些他们的邻部,而在这次冲突中,阻卜也卷了进去。1093年,在磨古斯的率领下,他们沿辽朝西北边界发动了一系列的猛烈进攻,驱散了许多在那儿放牧的契丹马群。其他一些部落也加入了他们的叛乱,其中包括生活在呼伦诺尔(今黑龙江西部)周围的敌烈,他们以前曾于1073年发动过叛乱。阻卜的入侵对契丹的牧区是一个严重威胁,朝廷把镇压的任务交给了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斡特剌。经过八年不断的残酷战争,他终于收复了辽朝的牧场并迫使阻卜臣服。1100年春天,磨古斯被俘并被送到京城,在那儿,他被凌迟处死。但是战争依然冗长乏味地拖延下去。到这一年年底,斡特剌又与西北其他部落开战,直到1102年他镇压了这些叛乱并击退阻卜新的一次入侵,和平才得以恢复。
虽然这次战争是契丹的最后一次军事胜利,但道宗的时代毕竟以胜利而告终。当他于1101年去世时,他的帝国依然保持着强大、稳固和国内和平,并享受着周边民族对它的尊敬。
① '645'《辽史》,卷20,第247页。
② '645'《辽史》,卷21,第251页。
① '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7,第4282页。
② '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7,第4282—4283页。
③ '645'《辽史》,卷21,第252页;卷71,第1204页。
① '645'《辽史》,卷113,第1510—1511页。
② '645'《辽史》,卷90,第1355页。
③ 据'645'《辽史》,卷90,第1355页,举行的是瑟瑟礼;而据同书卷113,第1511页,则是南郊献祭。后者似乎更为可信。
① 关于道宗统治时期政治两极分化的分析,见'785'陈述:《契丹政治史稿》,第137—152页。
② '645'《辽史》,卷56,第908页。
③ '541'《中国社会史:辽》,第492页(表格)。
④ '645'《辽史》,卷48,第807、811、817—821页。
⑤ '645'《辽史》,卷48,第807、811、820页。
⑥ '645'《辽史》,卷48,第807页。
⑦ '645'《辽史》,卷47,第788页。
⑧ '645'《辽史》,卷21,第258页。
⑨ '645'《辽史》,卷22,第269页。
⑩ '645'《辽史》,卷23,第275页。
① '645'《辽史》,卷21,第256页。
② '645'《辽史》,卷22,第262页;卷64,第988—989页;卷112,第1502页;卷114,第1514页(译文见'541'《中国社会史:辽》,第421页);'595'《契丹国志》,卷9,第88页。
③ '580'王鼎:《焚椒录》(序言为1089年),2b—3a,断言重元还被他的妻子所煽动,后者曾经与道宗的年轻皇后有过一次争吵。
④ '645'《辽史》,卷71,第1204页。
① '595'《契丹国志》,卷14,第153页;'580'王鼎:《焚椒录》,3b,均误认为他是被处死的。
① 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110,第1483—1486页。
② 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96,第1395-1397页。
③ '645'《辽史》,卷110,第1484页;卷96,第1396—1397页。
① '645'《辽史》,卷96,第1387页。
② '645'《辽史》,卷110、111,特别是这些章节的前言(第1483页)和史家的评论(第1495页)。
③ 这一实录由天祚帝下令编撰,于1103年由耶律俨完成。《辽史》的编纂者还用来作为材料来源的《契丹国志》,几乎完全忽略了道宗统治时期的事件,而且它的记载充满了错误。同样有敌意的《焚椒录》由王鼎(死于1106年)于1089年写成,它保存下来是由于天祚帝解除了对作者的监禁,并把他流放到遥远的边界地区,由于天祚帝的个人态度,他一直住在那里。见'654'《辽史》,卷104,第1453页。
① '645'《辽史》,卷22,第264页。
② '645'《辽史》,卷23,第276页。
③ '645'《辽史》,卷24,第290页;卷104,第1456页。
④ 见'541'《中国社会史:辽》中所收集的资料,第304—307页。
⑤ '645'《辽史》,卷24,第284页。
⑥ '645'《辽史》,卷22,第268页。
⑦ '645'《辽史》,卷22,第267页。
① '645'《辽史》,卷22,第270页。
② '645'《辽史》,卷22,第264页。
③ '645'《辽史》,卷22,第262页。
④ '645'《辽史》,卷22,第264页。
⑤ '645'《辽史》,卷22,第270页。
⑥ '645'《辽史》,卷22,第270页。
⑦ '645'《辽史》,卷22,第264页。
⑧ '645'《辽史》,卷62,第945页。
⑨ '645'《辽史》,卷62,第945—946页;'145'傅海波译:《辽史中的“刑法志”》。
① '645'《辽史》,卷89,第1350页。
② 有关原始材料的辑录,见'541'《中国社会史:辽》,第389—395页。
③ '645'《辽史》,卷105,第1460页。
① '645'《辽史》,卷24,第288页。
② '645'《辽史》,卷23,第277页;卷72,第1215页。
③ 宣懿是在1001年给她的谥号,见'645'《辽史》,卷27,第318页。她当时的称号为懿德。她的传记,见《辽史》,卷71,第1205页。她的墓志铭收于'808'金毓黻:《辽陵石刻集录》,8b—10a。
① '645'《辽史》,卷71,第1205页。
② '645'《辽史》,卷23,第277—278页。
③ '645'《辽史》,卷71,第1205页。
④ '645'《辽史》,卷110,第1484—1485页。
① '645'《辽史》,卷72,第1215—1216页;卷23,第279—280页;卷110,第1485—1488页;卷62,第945—946页。
② '645'《辽史》,卷24,第276页,以1075年作为他的出生时间。然而,这很可能是错误的。《辽史》,卷30,第351页,记载他1125年死时54岁,由此可推出他出生在1072年。
① '645'《辽史》,卷110,第1485页。
② '645'《辽史》,卷24,第286页;卷110,第1486页。
③ 同上书;卷110,第1486页。
① '645'《辽史》,卷24,第287页;卷71,第1205页。
② '645'《辽史》,卷71,第1205页。以后在1086年的某一时间,她们的母亲燕国夫人削古,由于以前曾经勾引过梁王而被处死。梁王是从1080年三月到1083年十一月皇太孙延禧的封号。如果是指延禧的话,则这一指控似乎是难以置信的,因为她被处死时,他还只有11岁,而当他拥有梁王封号时,他是在5岁到8岁之间。极有可能的是,这一事件牵涉到的不是延禧,而是他的父亲皇太子,他从1063年以后也拥有相同的封号。见《辽史》,卷22,第263页。因此,这一事件也许是由于皇太子死后在1083年被恢复名誉的结果。由于她的被杀,削古的女儿、前皇后被免为庶人并被送去过隔离式生活。见'645'《辽史》,卷71,第1205页;卷24,第292页。(译者注:此处有误,据'645'《辽史》卷24《道宗纪》载,大安二年七月丁巳,“惠妃母燕国夫人削古以厌魅梁王事觉,伏诛”。厌魅,在这里是指用迷信的方法祈祷鬼神或诅咒,并不是勾引的意思)。
③ '645'《辽史》,卷72,第1216页;卷24,第288页。
④ '576'见苏辙:《栾城集》,卷42,第940页。有关辽朝佛教影响规模的一些资料,见'541'《中国社会史:辽》,第291—297页。
① '645'《辽史》,卷98,第1416页。
② '645'《辽史》,卷24,第292页。
③ '645'《辽史》,卷24,第297页;卷25,第300页;卷27,第317页。
④ '645'《辽史》,卷71,第1206页;卷25,第298、302页。
⑤ 1090年在给宋朝皇帝的一份报告中,苏辙评论道,汉人与契丹人之间待遇的悬殊很大部分被限定于暴力犯罪的判决,而并不是人们普遍所相信的那样对汉人百姓不适用。他还报告了辽朝法律制度下的普遍贪污与贿赂。见'576'苏辙:《栾城集》,卷42,第940页。
⑥ 见'500'克劳斯·蒂兹:《1074—1076年的辽宋边界冲突》。
① '645'《辽史》,卷115,第1522页。
② 见'698'王国维:《鞑靼考》,《观堂集林》,卷14,5b—12a。
天祚帝朝与辽的衰落
皇位继承顺利进行:皇太孙延禧在先帝灵柩前继承了皇位,公布了一个新的年号,而且按惯例颁布了大赦。他立刻着手对导致他祖母和双亲之死的乙辛及其同党进行死后报复。乙辛及其同党的坟墓被掘开,他们的尸体被损毁,他们死后追封的官职与称号被剥夺,他们所有的家庭财产被没收并被分发给遇害者的家属。他们所诬告的受害者们被恢复官职和贵族头衔,并把没收的财产返还其家属,那些被长期流放的人也被召回宫廷。被错误地强迫自杀的皇后的遗体被重新埋葬在已故皇帝的陵墓。新皇帝的父亲,即被谋杀的皇太子,就像他曾真正作为君主进行过统治那样,被追加了庙号。
发泄完他被压抑的仇恨后,新皇帝似乎陷入了因循守旧与无所作为。然而,这种无所作为可能仅仅是由于史料而产生的错误印象。天祚帝统治时期的实录没有编纂,而《辽史·本纪》对他在位头十年的记载,则简直如同他远征出猎与巡游帝国时一鳞半爪的行程记,再穿插上对周边民族使节的接待。①对自然灾害的上报依然不时地出现,而在1105年天祚帝还微服出行,巡视百姓疾苦。但他被严厉地指责为游畋无度,尤其是专横、行暴和为人残忍。②几乎没有国内政策决策的记载,保留下来的仅是1105年出身商人家庭的人员被禁止参加进士考试,这是对古老的中国社会惯例的一个相当奇怪与过时的采纳,这与契丹人的传统是非常不相称的,它显示出中国观念渗透进政府的程度。
在1103年到1105年之间,西夏不断派出使节请求帮助解决他们与宋朝的麻烦,而在1105年的某一时候,他们请求契丹去进攻宋朝。辽廷明智地予以拒绝,但却通过一次联姻巩固了与西夏关系。它还派出一名使节到宋廷要求停止对西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