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打算动廖有清,柳书记何难之有?
看来,柳俊为了确保“国战策略”的顺利实施,下决心要扫清一切障碍了。
谭其功意识到,国资委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远不是自己当初想象的那种“级别”了,确确实实成了柳俊最看重的工作。
“听说,四中全会期间,柳书记亲自去拜访了廖老……廖老大病一场啊,现在都住在医院里……老人家八十多岁了,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个打击,是很大的!”
魏宁生又说道,语气中颇为不忍。
柳俊去拜访廖庆开的事情,魏宁生还在首都的时候,就听说过了。也听说柳俊专程向廖庆开反映了廖有清的情况。至于具体谈了些什么内容,魏宁生自然是不得而知。不过廖庆开生病住院,就说明此事对老人家打击之重。
魏宁生完全能够理解柳俊的为难。这也是柳俊之所以迟迟没有下令严办廖有清的原因。
廖庆开对严柳系,可谓是“恩重如山”。
不过也由此,魏宁生更加钦佩柳俊的胸怀。这位年轻的班长,实实在在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
谭其功不敢接口。此事牵涉到了柳俊和廖庆开,不是他这种级别的干部可以随便置喙的。一个应对不当,就是祸事。
魏宁生望了谭其功一眼,脸上略略有些不悦,似乎对谭其功的“迟钝”不是很满意。
“其功,这个事情,你应该好好想一想。”
魏宁生提醒了一句。
谭其功脊背上开始渗出丝丝的冷汗,听魏宁生的意思,这个事情竟然要着落在他头上。可是他真的没有想明白,该当如何处置。
“省长……请您指点……”
谭其功的迟疑也只是一时半会,马上便摆出了端正的态度。既然魏宁生专程请了他过来商议此事,可见魏宁生心中,多少是有个基本章程的。
魏宁生轻叹一声,说道:“廖有清勾结国内国外的不法分子,坑害国家利益,法不容赦。对他严肃处理,是肯定的了。柳书记决心已定。不过,是主动交代问题还是被查出问题,这中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其功啊,你应该找廖有清好好谈一谈,让他争取主动。”
谭其功恍然大悟。
其实他不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事,关键是不清楚柳俊到底是何种想法。在没有弄明白这个关键点之前,冒然掺和进来,可不见得是明智的选择。
一旦明白了柳俊的想法,谭其功自然清楚该当如何处置。
坦白从宽,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只是一句“宣传语”,对于廖有清,却绝对不是忽悠。只要他肯主动交代问题,最终的处罚就会是云泥之别。
“是,省长!我马上就去找廖有清谈一谈。”
谭其功毫不犹豫地答道。
“嗯。这就好。其功,你可以把这个事当做接手国资委工作的首战来对待。一定要认真做好这个工作。你还年轻,不要顾虑太多。”
魏宁生点了点头,鼓励地说道,望向谭其功的眼神带着明显的期望之意。
谭其功十分感动。
魏宁生这是在提醒他,他正当年富力强之时,如能就此获得柳俊真正的赏识,可谓前途无量。严柳系方当鼎盛之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登上这条大船的。自己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第两千零九十四章 省委督察室主任
江口市秋水大酒店旗舰店。
龚昭礼离去之后,柳俊并未急着休息,坐在沙发里,继续慢慢泡茶。
周良臣没有得到柳俊的吩咐,也便不敢擅自退出,默默地站在那里等候柳俊的指示。
稍顷,柳俊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微笑说道:“良臣,怀信就要过来了,你去门口迎接一下。他以前也在我身边工作过的。”
其实后边这句话,柳俊没有必要解释。
作为柳俊的第四任秘书,周良臣对于自己的三位前任,都有所了解。于怀信是柳俊的第二任秘书,如今是中组部干部二局的巡视员,此番是作为中组部副部长的随员前来D省公干,自然要来拜会老领导。
“是,书记!”
周良臣压抑着心中的激动之情,疾步走到门口,正好见到于怀信从走廊那边走过来。
“您好,于局!我是周良臣,柳书记身边的工作人员。”
周良臣忙即迎上前去,和于怀信握手,做了自我介绍。
于怀信虽然前不久上了正厅级别,眼下却只是中组部干部二局的普通干部。不过周良臣自然要依照官场规矩,尊称于怀信为“于局”。
“你好,良臣。早就听说过你了。”
于怀信微笑着和周良臣握手,气度甚是沉稳。
周良臣便暗暗感慨,这个追随柳书记时间长的人,气度就是不一般。而且这么晚了,柳书记还会接见,可见于怀信在柳俊心目中的份量是很重的。
“于局太客气了,以后还要请于局多多指点。”
周良臣客客气气地说道。
于怀信点了点头,微笑说道:“追随书记工作,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认真两个字。”
尽管于怀信这是第一次与周良臣见面,却并不虚情假意,径直将自己的“心得”告知了周良臣。凡是在柳俊身边工作过比较长时间的人,均知道柳俊对秘书人员是十分看重的。柳俊的三任秘书,俱皆成长为栋梁之才,就是明证。
料必柳书记能选中这个周良臣,那就说明周良臣也是才堪大用的。
周良臣一怔,随即十分诚恳地说道:“是,谢谢于局指点。于局,请!”
“书记!”
于怀信走进套房,远远的就给柳俊鞠了一躬,声音却已有些哽咽。和柳俊有段日子不曾见面了,此时见到,于怀信心中甚是激动。
柳俊微微一笑,并不起身,招了招手,说道:“怀信来了。过来坐吧。”
“是。”
于怀信疾步上前,在柳俊对面的沙发上落座,仔细打量柳俊,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眼神。
柳俊笑道:“怎么,我老了吗?”
论年纪,柳俊和于怀信相当。但在以往的工作之中,于怀信不但将柳俊当做领导,也在心中将柳俊当做兄长。
“不,书记一点都不老,还是那么精神抖擞。”
于怀信发自内心地说道。
“嗯,没老就好。”
柳俊笑了起来,似乎很是轻松愉快。和于怀信分别良久,柳俊其实也是很想念的。
于怀信见了茶几上的茶具,自然而然伸出手去,从柳俊手里将这个“工作”接了过来,给柳俊沏上了茶水。
“怀信,在中组部工作两年多了吧?”
柳俊喝了一口茶水,随口问道。
“是的,书记,两年多了。”
于怀信忙即答道。柳俊担任A省省委书记之后不久,于怀信便交卸了玉兰市委宣传部长的职务,前往中组部任职,至今差不多三年了。
柳俊问道:“嗯,在中组部这段时间,都有些什么工作心得?”
于怀信没有急着回答,想了想,说道:“部委的工作,和地方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以前在地方工作的时候,是从下往上看。现在是从上往下看。视角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处理的方式也有区别。”
严格来说,于怀信这是一个“大而化之”的回答。不过看上去,柳俊似乎比较满意。这也是因为于怀信对柳俊的思维方式十分了解。柳书记行事,历来是大气磅礴,自也不是真要听于怀信“喋喋不休”的说一些具体的心得。
于怀信前不久由副巡视员提拔为巡视员,解决了正厅级待遇,算是正经百八的高级领导干部了。到了这个层级,柳俊对他的“考察”,自然也和当初不同。
柳俊点点头,随手从身边拿起一份文件,递给于怀信,说道:“这是省委政研室新近给出的一个建议,你看看。”
“是!”
于怀信连忙双手接了过来。
柳俊的师弟邵逸平,那个著名的“刺头”文人,成了D省省委政研室副主任,于怀信自然也是知道的。此事当时还造成了一定的“轰动”。尽管这不是一个“盛产”英雄的时代,但有胆有识有骨气的文人,也还不是绝无仅有的。也有一些“刺头”文人,成了某些报刊媒体的主笔,然而成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的,却独此一人,别无分号。
于怀信还就此事与潘知仁、仇用之等几位好友在电话里探讨过,分析书记此举的用意何在。大家一致认为,绝不是外间所言“保护”那么简单。到了柳俊如今的地位,以及在国内政坛的威望,真若只是为了保护邵逸平,完全不必如此“大动干戈”。
说白了,要保护邵逸平,也就是柳俊一句话的事情。
潘知仁认为,柳俊是想在身边放一个“诤臣”。
对潘知仁这个分析,于怀信和仇用之均深以为然。柳书记就不止一次地和他们说过——“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败其家”。
在身边放一个“诤臣”,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完全符合柳俊的执政风格。
位置高了,权力大了,监督的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
柳俊从来也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圣人。
柳俊所言的“建议”,是政研室以标准内参的形式提出来的。文件的内容比较长,足足有七八页,好几千字。
凡是在柳俊身边工作过的秘书人员,都养成了一个“做学问”的习惯,对任何材料都不马虎了事。故此就算是当着柳俊的面,于怀信也没有走马观花,而是看得十分认真仔细,速度自然也就快不起来。
柳俊并不催促,点上了一支烟,慢慢往后靠进沙发。
邵逸平在这份内参上,提到中央和省里的一些政策在各县市执行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偏差。部分县市干部,并未将文件内容吃透,或者执行的时候,故意歪曲文件精神。所以落实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引起了部分群众的不满和反感。
内参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主要是因为D省的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队伍良莠不齐,素质还有待提高。故而向省委建议,要加强干部队伍的整顿和建设,还给出了具体的整顿方案。
看着这份如同“檄文”一般的内参,于怀信暗暗吃惊。尽管早就知道柳俊是想要一个“诤臣”,但邵逸平这个“诤臣”的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