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于钱氏至孝的伟大正气,因而增强全家的抵抗力,而使病菌无从作祟,免于
死亡。这种因果事实,是很合于科学的,绝不能视为迷信。
14 吴二事母尽孝免于雷击
吴二,是江西省临川县的一个贫民,侍奉老母,极为孝顺,颇能博得老母的
欢心。有一天夜间,梦见神对他说:‘你前生有宿恶,明天午刻,将为雷击死。’
吴二因为不忍离开老母,求神救命。神说:‘这是天数,没有办法避免的。’吴
二深恐雷击使母受惊,第二天早晨,准备了早膳对母亲说:‘我今天有事出门,
请母亲暂到妹妹家去。’可是他的母亲不允许,过一会儿,天空中乌云满布,雷
声隆隆,电光闪闪,吴二更加忧虑母亲受惊,急忙把大门关上,自己跑到田野去,
静待雷击的惩罚。哪知再过一会儿,天空放晴,吴二竟没有遭受雷击,平安归家。
回到家中以后,小心的保护著母亲,还不敢把梦中的经过说出来。第二天夜间,
又梦神对他说:‘你的至孝感天,已宥除前生的宿恶。’后来吴二更加孝养母亲,
终身不懈。(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有‘现报’‘生报’‘后报’之别,现报是
现世造的业,现世受的果报。生报是这世造的业,来世受的果报。后报是某一世
造的业,隔了二世以上才受果报。本篇故事主角吴二,因前生恶业,今生本来要
受雷击的恶报,这是属于生报。但吴二因现世至孝的感应,未受恶报,这又是心
能造业,心亦能转业的道理。至于佛教虽非神教,只是佛教认为神还是六道中的
凡夫,不能与至圣佛陀相比,但并不否认神的存在,所以在佛经及因果故事中,
常有关于神的记载。
15 许坦舍命救亲
许坦,是唐朝时代的孝子,在他十岁的那年,有一天,跟著他的父亲一同入
山采药,忽然半路中跳出一只猛兽大豹,张开了血盆大口,攫著他的父亲。在这
样危急的情况下,小小年纪的许坦,并不惊慌,他一面鼓足了最大的力气,高声
呼救,一面举起了木杖,奔著向前追击那只大豹。说也奇怪,那只凶猛的豹,竟
出乎意外的,舍弃他的父亲,回头逃走。许坦的父亲,得以死里逃生,真是惊喜
交集。父子二人,在饱受虚惊之后,再也无心采药,就一同徐步回家。从此远近
各地的人,传播著这一件颇有传奇性的事实,大家都认为许坦的孝行,制服了猛
兽。否则的话,那只凶恶的大豹,能猛攫他的父亲,怎么反而畏惧十岁的小孩子
呢?这显然是至孝的感应所致。后来这件孝行的美谈,传到朝庭,皇帝唐太宗听
了大奇,对侍臣们说:‘许坦是一个小小的儿童,竟能舍命救亲,因而制服猛兽,
这样令人感动的至孝,应该予以大大的嘉奖。’后来皇帝授予他‘文林郎’的官
衔,享受殊荣。(取材自历史感应统记)
16 孙瑾孝感天晴
孙瑾,是元朝时代的孝子。侍奉父亲及继母,竭尽心力,表现至诚的孝行,
颇为当时人民所称道。父亲去世以后,棺柩停在家中四年,他忧伤万分,整日衣
不解带,每天只吃稀粥,断绝荤腥,虔诚的念佛诵经,以期父亲魂超极乐。将要
出葬的时候,雇船载著棺柩渡江,正值狂风怒号,波浪汹涌,可是当运柩的船刚
开出时,顿时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好像行于平地一样,大家都赞叹这是孝顺的
感应。他侍奉继母唐氏,宛如母亲,有一年,继母胸部生了一个大痈,脓血淋漓,
呻吟床榻,痛苦万分。他为孝心的驱使,不嫌脓血的污秽腥臭,用嘴吮著继母的
疮口,用舌舐去皮肤上的脓血,过了几天,继母唐氏的痈,竟霍然而愈。唐氏又
患眼病,起先只是双目红肿,视力模糊,延医诊治,病势并未减轻,反而一天一
天的加重。最后竟至双目失明。他看到继母不能看见世界上的一切,实在太可怜,
他想,以前继母患痈,是他用舌舐愈的,倘使再用前法,是否也有复明的希望呢?
因此,他又不畏污秽,不怕麻烦,每天用舌舐著继母的双目,一星期,二星期的
过去,并不见效,但他一点也不灰心,每天继续为唐氏舐目,因为他想这样最少
可给继母精神上的安慰,持续了两个月,继母的双目,居然复明,重见天日,母
子二人,真有说不出的喜悦。后来继母老病去世,将要下葬的时候,每天苦于大
雨滂沱,因而葬事受阻,他夜间向天号哭,祈求天公放晴。第二天早晨,果然云
开日朗,天空大放光明,葬事得以顺利进行。葬毕以后,天又下雨,数日不止。
天公放晴一天,分明是便利孝子葬母的。从孙瑾孝顺格天的事迹看来,可知孝顺
之至,所求皆应。无感不通,真是不可思议。(取材自历史感应统记)
17 陈氏受托养姑
宋代有一位善良的女子陈氏,在二十岁那年出嫁,婚后正过著甜蜜的生活,
哪知不到一月,她的丈夫奉命出征,新婚的离别,是多么黯然神伤。临别的时候,
她丈夫谆谆地嘱咐她说:‘我离家以后,你要好好的侍养我母亲。’她也温存的
安慰丈夫,使他没有后顾之忧。后来她的丈夫在前线作战阵亡,英勇地为国牺牲,
陈氏既遭生离之苦于前,复受死别之痛于后,悲哀之情,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
但是为了要侍养堂上的婆婆,不能不节制悲哀,保重身体。她的父亲看她双十年
华,忽然丧夫,倘若守寡,虚度青春,未免太可怜,所以恳切的劝她改嫁。可是
陈氏意志坚决,回答父亲说:‘亲爱的爸爸,你爱你的女儿,你更应尊重女儿的
人格。我受丈夫生前的嘱托,侍养他的母亲,而今丈夫为国牺牲,我怎可违背我
对丈夫的诺言,抛弃堂上的婆婆不顾呢?我宁可自杀,决不愿再嫁。’她父亲看
她意志坚决,怕她真的自杀,也就不再劝她改嫁了。从此以后,陈氏勤苦操作,
为人缝纫洗衣,所得微薄的收入,孝养堂上的婆婆,一直经过五十多年,从来没
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到婆婆去世的时候,丧葬都能尽礼。陈氏节孝的美德,感动
了远近的人。伟大的事迹传到了朝廷,皇帝颁赐金旌,号曰孝妇。(取材自女范)
18 黄道贤减寿益亲/黄道贤减寿救亲
黄道贤,是元代的孝子。他自幼丧母,全赖父亲把他辛辛苦苦的教养成人。
他深深地感觉到亲恩如海,因此侍奉父亲,竭尽心力,每天早晨及晚上,都要诚
诚恳恳的向父亲嘘寒问暖,从来没有一天懈怠。有一年,他父亲患了很重的病,
遍请名医治疗,哪知非但不见痊愈,反而一天一天的危险,神识昏迷,不省人事,
竟使群医束手。黄道贤看到父亲危笃的病状,急得日夜忧虑,手足无措。幸而他
平日有宗教信仰,想起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就在观
音菩萨圣像前焚香点烛顶礼祈祷,愿意减少自己的寿命一纪,增添父亲的寿命。
俗语说:‘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当他祈祷完毕以后,父亲的神识就清醒过来,
全身病痛,爽然若失,许多名医看到他父亲不药而愈,都叹为奇迹。到了元统一
年,他的父亲才老病去世,果然符合增添一纪之数。道贤虽自愿减寿,却反而享
到高寿,并且生活富足,儿孙满堂,临终的时候,毫无痛苦,安祥而逝。(取材
自万善之元)
19 吴老人诸子妇轮养记
清代江苏省崇明县,有一位吴姓老人,生了四个儿子,因为家中赤贫如洗,
把儿子都卖掉,以求眼前的生活。那四个儿子都在富人家中当奴仆,长大以后,
都赎身自立,各人娶了妻子,大家同住在一起。起初,他们奉养父母,是一月轮
流一次。可是儿媳们说:‘一月一轮,必定经过三个月后,才有侍候父母的机会,
这样对父母太疏远,应当一天一轮才好。’后来觉得一天一轮,还是要经过三天
以后,才能奉养父母,仍是太疏远,应当一餐一轮更好。从此以后,他们改为每
餐轮流,譬如早餐轮到大儿子奉养父母,午餐就轮到二儿子奉养,晚餐轮到老三,
明天早餐就轮到最小的儿子老四奉养,这样周而复始的轮流奉养父母。每逢五日
十日,四个儿子共同设置美食在堂上,父母向南坐,四个儿子及孙子们东面坐,
四个媳妇及孙媳们西面坐,大家依次向吴老人夫妇敬食敬菜。在老人食堂的后
面,儿子们为老人置一木橱,橱中每家都放一串钱在里面,当老人每次吃饭完毕,
就回头在橱中取钱一,到街上去买水果糖饼吃,橱中的钱,从来没有匮乏的时候,
因为四个儿子每天源源的把钱补进去。老人空闲的时候,常到知己朋友家中去
玩,有时候与朋友一同下棋,有时与朋友一同打牌。他的儿子们知道老人家玩的
地方,暗暗地送几百文钱给老人的朋友,请朋友故意把钱输给老人,老人赢了钱,
洋洋得意,回家津津乐道的告诉孙儿们,或买玩具给孙儿娱乐,并不知道赢得的
钱,就是自己儿子的,因此整天乐而忘忧,全家洋溢著一团喜气。当老人九十九
岁的时候,老太太九十七岁,长子七十七岁,次子七十六岁,三子四子也都已须
发斑白,五世同堂,曾孙玄孙绕膝,共约二十余人。崇明刘公兆给吴老人题一门
联:‘百龄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这真是人生第一乐事,孝顺善报的现实
写照。凡是做儿子的人,都应当像吴老人的儿子一样,竭力尽孝,及时奉养。大
家不见世上失父的人吗?要孝父亲而无从尽孝了;大家不见世上丧母的人吗?要
孝母亲也无从尽孝了。像吴老人儿媳们孝顺的事迹,真是值得世人效法的。(取
材自渔洋夜谭)
20 魏母陈悟证居士割臂疗亲
魏母陈悟证居士,是清代末年湖南郴州诗人陈筠心先生的孙女,也就是邵阳
佛学巨子魏默深大德的孙媳。他的儿子魏逖先,法名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