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突出部的脆弱防线,夺取盟军的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英美盟军一分为二,制造第二个敦刻尔克。希特勒试图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攻势,重新夺回西线主动权。

为此,希特勒集中了德军的一切后备力量。散落各地的空军地勤人员被整编成空军野战师,但他们跟统帅戈林一样肥而无能,战斗力几乎等于零;而失去战舰的海军水兵们则组建了两个海军步兵师,水手们倒是作战勇敢,人称“蓝色党卫军”;甚至那些头发已经花白的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也被动员起来上了战场。

1944年12月16日拂晓,在密集的炮火攻击后,德军兵分三路发动突袭。总攻前,德军还实施了两个特别行动以配合正面进攻。一是代号为“鹰”的空降作战行动,目标是占领美军后方的公路交通枢纽;另一代号为“格里芬”的行动则由德军特种部队——大名鼎鼎的斯科尔兹内指挥的第一五〇装甲旅执行。

“格里芬”行动最具创意。德国人居然装扮成美军,潜入盟军后方,然后尽可能地制造混乱和搞破坏。这些假扮的盟军偷偷掉转路标,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帮美军胡乱引路,指的全是反方向,天真的美国大兵信以为真,导致大批部队无法按时集结,耽误了美军增援的时间。到后来,美国兵不得不以只有美国人才知道的一些橄榄球星的名字和比赛结果相互拷问,为此还错抓了不少自己人。电影《甲方乙方》里有一段就是关于此事的调侃。

12月17日,美军第一〇六师的两个团7000多人被德军包围后投降,成为美军在欧洲战场上的最大失败。到了20日,德军已经撕开美军防线,形成一个宽约100公里、纵深30公里至50公里的突出部。

盟军最高指挥部急调美军第八十二和第一〇一空降师火速增援。19日,又命令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军第三集团军北上驰援巴斯通。坚守阿登地区的美第一集团军则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顶住德军进攻,坚守待援。

当时,德军交给坚守巴斯通的美军第一〇一空降师一封劝降信。劝降信中,德军的口气很大:要么投降,要么灭亡!第一〇一空降师代理师长麦考利夫准将给德军的答复只有一个词:“Nuts(做梦)!”这个答复把德军气疯了。

艾森豪威尔也给巴顿发了一封急电,要他驰援一〇一空降师,电报也只有一个词:“快!”巴顿将军听说了麦考利夫给德军的答复后,哈哈大笑说:“应该救出有口才的人。”

优秀的人都有一种素质,就是在危急关头还保持着幽默。这两篇电文在盟军中广为流传,鼓舞了军心。

在同一条河里摔倒两次

12月18日,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付德军进攻的对策,决定在南部向德军发起反击,解救被围困的部队。当艾森豪威尔问巴顿何时可以发起进攻时,巴顿毫不犹豫地回答:“12月22日早晨。”与会将领都以为他在信口开河,巴顿却不动声色地说:“这不是胡说,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的参谋人员正在拟订作战计划。我可以在22日投入3个师:第二十六、第八十步兵师和第四装甲师。几天后可以投入6个师。但我决定用手头的兵力立即发起进攻。”艾森豪威尔同意了巴顿的计划。

美国第三集团军在巴顿的指挥下,面对德军的阻击和恶劣的天气,在短短的几天内,从萨尔地区快速行进至阿登山区,实现了战线由南向北的全面转移。12月22日早晨6时,第三集团军所属的第三军准时对德军发起了进攻。

随着战斗的推进,德军统帅部发现巴斯通不但成了整个德军战线的“钉子”,而且直接威胁着德军的后勤供应。这一切使德军下决心拿下巴斯通,他们派出了两个军的兵力强攻。

12月23日,天气终于放晴了。盟军的大批飞机抵达巴斯通上空,轰炸机群猛烈轰炸了德军,运输机给一〇一空降师投下各种补给物资。这次轰炸给德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迫使德军放弃了24日进攻巴斯通的计划。

这个时候,巴顿指挥的军队将德军赶过了绍尔河,为救援巴斯通做好了准备。12月26日,巴顿麾下的第四装甲师冲进了巴斯通一〇一空降师的阵地。29日,美军彻底击溃了围攻巴斯通的德军,准备集中兵力攻向德军的前进基地——赫法利策。

这个时候,1945年就要到来了,巴顿给德军精心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他命令第三集团军所属的所有炮兵,在12月31日午夜12时整,用最猛烈的火力集中齐射德军阵地20分钟。在炮火的轰鸣中,迎接新年!

来而不往非礼也。德军也早就给巴顿准备好了“新年礼物”。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了1000多架飞机,对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盟军机场进行空袭,炸毁盟军飞机260架。德军地面部队则趁机向阿尔萨斯北部发起进攻。

1月3日,盟军发起大规模反攻,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和坚守阿登地区的美第一集团军同时出击。德军也在这一天对阿尔萨斯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双方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经过整整五天的血战,德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

1月6日,为了支援西线的盟军,苏联红军比原定日期提前八天,在东线发起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德军重蹈一战覆辙,在同一条河里摔倒了两次,不得不把准备派往阿登地区的6个装甲师调往东线。这样一来,德军再也无力在阿登地区继续进攻了。

1月8日,希特勒只好下令德军撤退。12日,在德军抽出兵力对付东线苏军的时候,英美盟军趁机发起追击。28日,在盟军的一路追杀下,德军被全部赶回阿登战役发起前的战线。至此,整个阿登战役宣告结束。

阿登战役是德军在西线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击战。盟军参战兵力近65万,其中美军阵亡19000人、伤81000人;英军亡200人,伤1400人。德军参战兵力60多万,超过10万人伤亡、被俘或失踪。在阿登战役中,德国消耗掉了最后的精锐部队。此后,希特勒再也没有后备兵力可以补充,德军从此在西线无力阻挡盟军前进的步伐。

阿登战役结束后,尽管丘吉尔为英军的无所作为进行辩解,但他无法不称赞美军的英勇。丘吉尔说:“毫无疑问,这是美国人在战争中最伟大的一役,并且我相信,这将被认为是美国人永存不朽的胜利。”





第六章 侵略注定要失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不是终结,只有勇气才是永恒。

——题记





01。城头变幻大王旗


丢掉了发家的地儿

随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尤其是德军为了实施阿登战役,抽调大批精锐部队反击西线盟军,使东线苏军的压力减轻。

1945年1月13日起,苏军白俄罗斯第二、第三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一部,在波罗的海舰队的配合下,实施了东普鲁士战役,重创了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的德军。

东普鲁士是德国最靠东边的一块土地,条顿骑士团时期为普鲁士公国,后为普鲁士王国的一个省,1871年被并入德意志帝国。东普鲁士是霍亨索伦王朝发家的地儿,在德国贵族心中的地位非常神圣,历代普鲁士国王都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登基加冕,很多容克地主的庄园都在那儿。从地理上看,东普鲁士是护卫首都柏林的屏障。这地方要是丢了,柏林也就危险了。

因此,围绕东普鲁士,苏德两军展开了激烈争夺。苏军为此投入了包括波罗的海舰队和两个空军集团军在内的陆、海、空三军共约167万兵力,建立了强大的突击集团,保证了兵力上对德军的压倒性优势。双方激战近四个月,苏军终于拿下了东普鲁士的大部分地区,还攻占了波兰北部部分领土,扫清了进军柏林的道路。

德军丢失东普鲁士后,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国家经济区。而且,德军有25个师被歼,12个师遭重创,大大削弱了本已捉襟见肘的兵力。苏军攻占东普鲁士后,波罗的海舰队把战斗力量转移到了波罗的海西南部,破坏了德军的海上交通线。

在东线战场,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纳粹德国在东南欧召集的几个附庸国,都被推向战争前沿,他们面临着苏军即将攻入本土的压力。在纳粹德国即将覆灭之际,这些国家的命运如何呢?其实这些国家已经没有选择。这些国家之中,有的已被吸收合并,像奥地利、捷克;有的虚与委蛇,被迫与德国合作,如保加利亚;其中跟德国跟得最紧的是罗马尼亚和匈牙利。

走上了不归路

罗马尼亚自安东内斯库建立了亲纳粹的集权统治后,内外政策都在追随德国,甚至连称号也在模仿希特勒。安东内斯库自称“元首”,他还建立了一个法西斯组织,叫作“铁卫军”,宣布“铁卫军”为全国唯一的合法政党。他到处设立监狱和集中营,用极端残酷的手段迫害反对派。安东内斯库还追随希特勒迫害犹太人,二战期间,有50万罗马尼亚犹太人遇难。

安东内斯库刚刚上台的时候,就同德国签订一系列协定,规定罗马尼亚要按照德国的需要和希特勒的“欧洲新秩序”来发展本国经济,改造本国交通,聘请德国专家管理经济,降低罗币同马克的比价。安东内斯库都照单全收。

这还不算,在安东内斯库的同意下,德国军队进入罗马尼亚,占领了罗马尼亚的石油矿区和最重要的战略据点。1940年11月23日,罗马尼亚正式加入德、意、日三国轴心。从这个时候起,安东内斯库在半年内前后四次拜见希特勒,向他保证罗马尼亚将无条件参加对苏战争。果然,同年6月22日,罗军即随同德军进攻苏联,罗马尼亚军队从此走上了火中取栗的不归路。

安东内斯库推行的内外政策,严重违背民意,支持者很少。安东内斯库曾经说过,只有他的弟弟支持他的决定。但罗马尼亚主要的政党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