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错综复杂,真的不为过!
因为写这篇后记的时候还没有连载完,所以我没办法通过读者看完后的留言反馈,无法知道我的叙述是不是能说明了所有人之间的关系,又碍于不能剧透,所以只能在心里祈祷我表达清楚了。
还有就是事件的发生。对于这一点,难度绝对不亚于人物关系。因为《汉雅》是“汉家天下”的第二部,可以说是过渡的部分,不完全是承上启下,但是总归是上面的接着提到了,下面的也给了一点露脸的机会。所以在情节和人物的交差上,真的是让我伤神。。。。(话说曾经有几天一度打开文档就不想写,实在太复杂了,总怕不能准确的表达我的意思,怎一个烦字了得!)
而我用绿色来写这一篇的原因,就是想提到我在书里写到的“青衣”这个问题。范靖穿青衣,我多次有意无意的都提到了。项婧有时青衣,有时红衣,我也是有意安排的。在此就不得不说起匈奴的问题了,因为匈奴生长在大漠中,对于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绿色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因为它代表的是生命。而红色,是匈奴女子和西域女子很喜欢的颜色,同时,也恰好就代表着她们的个性——张扬、热情。
所以,项婧这个夹杂在匈奴、西域、大汉中间的女子,因为“女子青青衣”而穿绿色,因为沙漠中的一抹希望而穿绿色。但也因为她的性格、她生长在这片美丽热情的土地上,她喜欢红色。穿衣服,不单单隐含了这些,还暗指着项婧左右摇摆的性格。她一开始已经确定了自己和范靖的关系,却一直拖到了最后,甚至到结尾仍然没有一个稳妥的安定暗示,正是性格所趋。
她看着自由写意,是无拘无束的鸟儿。飞进了长安城,飞进了未央宫,飞进了范靖、刘如意、刘盈的心里。可她本质里还是犹豫的,与窦漪房的完全认命不同,她不甘心认命,本性里藏着项羽、虞姬的那种洒脱,但项婧却真的不如父母,她做不到十足十的放手。这造成了后来的局势,但也是项婧这个人物的可爱可贵之处。她善良,所以因为鸳鸯,宁可身陷险境去救刘长,其中包含了她对鸳鸯的死的惋惜、对刘长的情谊,当然了,还有对范靖的心灰意冷,应该还有一点点报复心理吧。所以她和虞姬,以及下一部《汉颂》的女主不同的是,她不够狠。
但是我喜欢项婧身上的灵动俏皮、聪慧善良、写意自在。这是我塑造她最大的力量源泉,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女子性格之一。
说到这里,当然就必须提一提范靖了。在取名字上面,因为项婧是《汉风》里面张良想出来的名字,当时只是随手一用,没想到后来细细想来,反倒觉得神来一笔真是如有神助!我就借着东风,既然他们要纠缠一生,那不如从名字开始吧。
而很巧合的,“靖”这个字恰恰是“清靖寡欲”的意思。和范靖的性格竟然有几分吻合,所以我虽然觉得两个名字过于相似有点不好,但是在这么多巧合下,我还是固执的坚持了下来。
范靖我给了他不一样的身世和经历。他一开始就夹在中间进退不得。事业方面,他其实没有想助的人,只有利益的趋势,但是我觉得或许多少还是偏向刘长这一边的。但是偏偏,他也看得出来,大势所趋,刘恒才是王道。所以他进退两难,一边是兄弟,一边是利益。感情方面,他来长安就是为了项婧,可又因为刘如意的关系,不能放手去抢,一直进不得,退不得。一面是对逝去的大哥的思念和感激,一面是对心上人对大哥念念不忘的懊恼。关于他来长安的目的,我曾在书里暗示,项婧之所以来长安是因为有人在楼兰提到了长安,而从这里开始,项婧就进了范靖的圈套。范靖就是为了项婧而来的,所谓的报仇、仕途、利益,都是浮云。。。。那些只是范靖来到这里后,迷失了,彷徨了而产生的副产物,也可以说是在接近项婧的途中,必须而不得不遭受的连带反应。
当然,千万不要以为“圈套”用在范靖追求项婧上面不适合,确实是这样的。首先我定位的时候就没有把范靖写成真正的“正人君子”。显而易见,他义父张良、萧何这些人,姑且可以论为正人君子,他肯定不是。他玩弄权术,结党营私,私相授受,哪一点都不是君子所为。而范靖最大的厉害之处是,他永远不会依附于谁。刘长?刘恒?刘盈?吕雉?刘章?刘乐?张嫣?不。这些人全都是他某一个阶段拿来利用或是合作的对象。
为什么这么狡猾?为什么这么精明?很简单啊。因为他来到长安就不是为了名利而来。问题又回到开头,他是为了项婧来的。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我在写的时候,曾经很犹豫。所以我问了一个异性朋友,他告诉我,男人心里面永远不可能没有天下。在美人和天下之间,选天下的才是正常男人的做法,最好的就是鱼与熊掌兼得。当然,我细细想过,男人心里面的抱负,女人也许真的一辈子也理解不了,就跟男人一辈子听不懂女人的话外音是一样的。所以范靖来到长安后,也许真的有一段时间,他想要在这里争到什么,至于是什么,就留给大家遐想了。。。。但是,显然啊,天下是姓刘的,他拿不到什么特别大的东西,譬如龙椅上的权力。而且吕氏、刘氏两股势力的压力下,他已经看清楚了夹在其中的命运,譬如张嫣。所以,聪明如他,选择退。这时候,他一切都想清楚了,所以他也开始明白自己最初来到这里的缘由。
但是到了后面吧,走和不走,真的由不得人了。情、理、义、天下,拿一个都不能全部放下,责任太多,所以只能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不得不做出决断了。可惜,所有皇帝的通病就是——过河拆桥。
至于刘盈,我对汉惠帝真的了解太少。因为他妈实在强悍。。。。以至于,他被吕雉完全盖住了风头。但是我前面写《汉雅》的时候,也和很多人探讨过刘盈的性格塑造。
庸懦。
这是我总结的词。很形象,翻着史书,看着资料,这个汉惠帝留下的政绩真的不怎么样,也许这也是吕雉会强势的原因之一。但是我肯定不能拿一个庸懦的、没有闪光点的人来写,所以我只能思考。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他毕竟做了皇帝,就算吕雉再厉害,那阿斗不就怎么都扶不起来么!所以,刘盈能扶起来,那就说明他自己本身是存在能动性的,是担得起这个天下的。然后我看了好多好多资料(此处省略了惨无人道的抱怨声),我想刘盈在吕氏外戚和刘氏藩王的双重压迫下,真的别无选择。
汉初,刘邦是打下了天下,可是征战耗费的钱,导致国库空虚,所以加重赋税。加上汉初的时候沿用秦朝旧制,众所周知,秦朝的赋税是很繁重的。尽管到刘盈手上的时候稍稍有所改善,但是国库空虚不是一年两年能补起来的,不然也就没有后来的文景之治了。而繁重的赋税,他又要考虑会不会引起民怨,会不会重蹈覆辙,像秦朝一样第二代就灭亡。所以,他想降赋税,但是国家又没钱;不降赋税,老百姓日子又没法过。。。。这种压力下,刘盈身边的吕氏外戚,嚣张跋扈,后期吕禄手握重兵,奈何是自己老妈的侄子,动不得,也没理由动,简直是能把他活活逼死!这时候,盼望着自家人能解围,可是呢,刘氏的子弟,谁不是虎视眈眈看着皇位?
又要说到汉初的藩王制度。因为天下还不稳定,所以诸侯长居诸侯国,各成一个小国,自己治理,只需要定期向汉朝禀告、上税就可。天高皇帝远,要是哪一个诸侯心有不甘,暗中招兵买马,哪一天举兵造反,完全可能。(因为后来刘恒就是这么做的。。。。)所以刘盈还要担心自己的兄弟,腹背受敌,远的逼得紧,防着,近的逼得紧,防着,连自己老妈都要防,这也是他早逝的原因之一吧。。。。
内忧外患,加上匈奴的骚扰,汉朝初期可是没有汉武帝时期那种霸气,完全采取的是和亲的手段,所谓“怀柔”。
这时候,刘盈做的决定就是以静制动。当然,这是我猜测,我猜测他是准备以不变应万变。不然怎么办?要打,打不过,要降,降不得。所以就忍。我觉得刘盈多少是有些隐忍的,至少也是无可奈何的隐忍。为此对他多了一层同情,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在自己手里,绝不能灭亡,但也要权衡利弊,简直是能把人逼疯。
书里,我还纠结于他的死。
史书里,他死了就死了,虽然丢下一堆烂摊子,但是总归是个称职、稳当的皇帝。但书里面,我还是把他写的更厉害一些,他目光长远、深谋远虑,如果活着,也许后面的事态就会发生大变化了。当然,写他的死的时候,我可是真的没少流眼泪。。。。人生,面对什么事都是有解的,都是可以暂时放下的,唯有死别。和自己心爱人死别,光想起来我就觉得心疼。不愿意离去,可是谁能阻止得了?纵然他是皇帝,纵然他握着天下,纵然他不愿意,谁都不能例外。越是不舍得,越是让人心痛。
刘恒。
这个代王,简直是把我折磨到死的人,就是他!就是他!就是他!(抓狂中的后妈。。。。)
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受《美人心计》以及众多之前关于刘恒的小说影视影响,大家其实对他已经有了一个思维定式了。他很温厚,对窦漪房情深意重,对整个天下治理的很好,这不可否认的。
第二,历史上刘恒确实是这样的人。
但是,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能做皇帝?皇帝这个东西,谁都能做?只怕是不见得吧。。。。何况当时,吕氏倒台,刘章手握兵权,刘襄又按理来说最有资格继位,这样的形势,反正我是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刘恒做了皇帝。那是为什么呢?周亚夫和窦漪房都不得不提,但是刘恒自己绝对是大头因素。反正我是一向不相信正史里面的那一套,所谓刘恒温厚仁善,刘恒的母亲薄姬也是个好人,所以考虑到诸多因素,连刘襄都拥立刘恒!
这样的情况,两种。一,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