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场人鬼之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一场人鬼之战-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是一月底,往上走,那条树深处的小溪流逐渐形成了宽广、网状的河流,而树上较小的河流水道,早就停止了流动,少数残留在树洞内的也结冻了。

现在,我们沿着向上这条河流尚未冰冻,上方瀑布的水流声虽然遥远,却显得强而有力。一种深邃、被吞食的声响,仿佛河流的喉咙里含着还未出生的小生命,渗透着这株撒满雪的桫椤树身。

第二天下午,葛里菲兹看了看定位器。原来我们已经走到了1200米的高度,并且还在循着上坡的陡峭树藤来到了瀑布那儿,随后穿过瀑布,走到了湿地和粉状冰上面的一块岩石上。

然后,经过变白的灌木丛,穿过及腰的熏衣草地,来到了一片未结冰的沼泽地边上。那儿遍布着沙砾,还有一些未孵化的褐色鸟蛋。

我和依诺找到了几根浮木,扔了上去,从浮木上走过了沼泽地。一阵微风往宽广的树干下方吹去,越过了沼泽地带后,这里闻起来有暖冬后即将开春的气息。

到2000米的高度时,河流摆脱了冰块和淤泥,水浅的地方非常清澈,水道中央则是不可思议的蓝而深,没仔细看还会以为这海洋的一部分。我此刻想,回程的时候应该很方便,坐根浮木,顺流而下到这里即可。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不要被河底的石头绊住,而2000米以下这个法子就行不通了,虽然水流舒缓,但变深的地方,水就因为愈来愈多的冰块,而变得缓慢沉重。

葛里菲兹把这些冰称作盘冰,它们通常在黑暗的夜里形成。较冷的时候,旋涡和水浅处也会出现冰块,那是一团团冰冷的泥状物,它会逐渐的增加自己的重量,慢慢的成形。它们在逆水中漂浮、旋转,然后一团团地被拉入暗流中,被吞噬,消融掉。

现在,在桫椤双树中流淌的生命之河上,一大盘一大盘的冰块,在我们身边漂浮过来,而后破裂了,不多一会儿,又重新形成,随着树藤以及树干的走势,起伏不平地漂流。

“这些冰块……”瑞亚瞧的出神。

“怎么了?”我问。

“好像……好像甜甜圈啊!”我一听是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不过形容的也是很恰当,甜甜圈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冰块,旋转着,彼此推撞着,在深蓝色的小湖中不断向外扩展、隆起、变白。

“我们把这些冰煮化掉,补充淡水吧!”依诺船长说道。

“好法子。”葛里菲兹很赞同。

水在急湍中加速,冰和水的声音显得大而粗糙,且隐约带着威胁。我们很小心的用炉具去接住漂下来的小块浮冰,随即煮化,补充了各自的淡水。

往后的几天,寒冷逐渐加剧,我们已走到了海拔3000米的位置,树中河流的浮冰也变得愈来愈硬,愈来愈厚,而这些浮冰在水中旋转的声音,也成了一种更刺耳的碾磨声和碎裂声。

到这个高度,在我面前变缓的河流中,我听见的大半是那种持续的、翻滚着的“哗哗嘶嘶”声,而撞在河岸,也就是撞在树藤下面的水流则有一种较柔和的叮当声,仿佛那玻璃般的磁欧石就在这里在相互撞击、压碎。

“鱼!”拉世德喊道。

“哪儿?”

“河底啊!”

我们一群人都往河底看去,只见红色和粉红色的侧扁的鱼,在水流中正往上游移动。

“这是大麻哈鱼,”依诺在一旁说道,“好久没看到这种鱼了。”

“大麻哈鱼也是做鱼子酱的上好原料啊。”随队的葛里菲兹若有所思地说道。

“汗……是希尔医生来之前告诉你的吗?”我问。

“嗯,”葛里菲兹应道,“不过现在我们不缺食物,还是不要伤害它们为好,这里的物种当真是多。”

“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圈。”卡尔赞道。

十分钟后,我们发现了更有意思的物种——面包树,这以前只在南太平洋的海岛上才有。那里的居民吃的“面包”是从树上摘下来的,这种树叫“面包树”。但我们这儿的,有些不像树,因为实在是太矮了,属于人工改良后的树种,树矮果多,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叶大而美,一叶三色。

树高只有三米多,但果实却满满围了一圈又一圈。听葛里菲兹他们说,这树上的每个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果肉充实,味道香甜,营养很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丰富的维生素A和B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

我们二话没说,全部去摘那面包果当午饭。摘下成熟的面包果后,放在炉具上烘烤到黄色时,我拿下一个咬了一小口,那好似松软可口,酸中有甜的风味真的和面包差不多。

袁谷老师说在台湾的时候她也吃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吃到面包果,原来在台湾东部的阿美族及兰屿岛上的达悟族人,都会取食面包树的果实,阿美族人在果实快要成熟时,摘下来去皮水煮食用,此外还会将白色ru汁拿给小孩子当成像口香糖一样咀嚼。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桫椤双树种子基因库中所进化出的物种,都是在进化中不断进行生存斗争,进行自然选择之后,诞生出的最优良品种。

第003章 冰中花园

生态学家发现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

其简要的过程,可以用这样一种特制的密封玻璃球来演示。

这种球也称“生态球”,听葛里菲兹说美国的超级市场上就有售,它的里面装着淡水、空气、绿藻植物、一种似虾状节肢动物、蜗牛,及一些浮游类动物和植物,当然还有微生物。

“生态球”里的生命,及其所在的环境,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

其中的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太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并供给氧气。

而动物吞食植物或其碎屑、微生物及浮游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排泄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矿物质开始新的循环。

这种密封玻璃球式的生态系统,就是地球生态系统工作的原理,也是未来人类在太空建造长期生存空间的必然模式。

而我们现在站的桫椤双树应该可以称为“生态树”。

虽然,不是完全封闭的。

但,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不需要阳光的独特生态圈。

……

一只巨大的怪鸟自天而降,我们在2000米的海拔上,曾听过它们在茂盛的枝叶中奇异的鸣声,在密叶中看到过它们发亮的眼珠。

那几只怪鸟俯冲落在瑞亚的掌中,瑞亚疼爱地抚摩它,好像正用某种语言低声安慰它。

之后,瑞亚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巾固定在鸟腿上,微笑着把鸟儿放走了,那只怪鸟双翅伸展开来异常的大,层层羽毛如孔雀开屏,简直铺天盖地,飞快腾空而起。

怪鸟在高空卷起一阵狂风,裹着雪花朝我扑面而来。雪花刚落到我的身上,便忽然消失了,我不由一激灵打了个冷战。

这里的雪花是由二氧化碳结成的,这些雪花在地面上没有,而只存在与这通天巨树的顶端。

4000米高空中的树藤表面都厚厚的结上了一层冰,大约有三十多米的深度。

葛里菲兹和他的科研小组不光收集着桫椤花中磁欧石,还用采冰钻不断从树上冰层深处采回冰柱,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冰柱从采冰钻里取出,装到一个圆柱形的长盒子里,而后放进了各自的背包。

顶端的风越来越大,吹得我们一群人几乎在树藤上站不稳,身上虽然穿着棉袄,却仍然感到一阵阵寒意透入骨髓。

当我看到他们用采冰钻采回第五根冰柱的时候,葛里菲兹脸上面露惊讶之色,他手上的冰柱竟然只有半截,看截面处光滑平整,不像是用采冰钻人为拉断的。

“一定是冰层深处出现了什么异常情况,”葛里菲兹说,“这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特殊的资料。”他急忙让卡尔从采冰仪的装配箱取出一个无线摄像头,挂在采冰钻下端,再拿出一个专门接受无线摄像头信号的手持显示器。射像头随采冰钻从冰洞中放了下去,放到六十多米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异常情况,射像头本身所发的光一直保持恒定的亮度,但冰洞中部越来越亮,这说明在这树中冰层的深处另有光源。

在往下放了五、六米,我在一旁看着显示器上的影像,我一下惊呆了。那竟是一座冰雕的花园,亭台游廊,花草树木,无一不是用冰雕成的,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很难想象在树藤与冰面之间有这么大的一个空间!忽然,一个长长的影子映在晶莹的冰阶上,是人的影子,葛里菲兹转头一看,原来是瑞亚。

“吓死我了。”葛里菲兹喊道。

“怎么了?”瑞亚睁着大眼睛看着他。

“没什么……”

葛里菲兹急急忙忙地一边将采冰钻往上收,一边对我说道:“真是太厉害了,我想这应该不是人工雕刻的,是一开始的模拟进化程序就设计好了的。”

“可能吧。”我轻声应道。

我帮着葛里菲兹从采冰钻上去下摄像头时,感到自己的手指有些僵硬,看着便携式采冰仪上的温度计,上面的温度竟然已降到了零下十多度。

“要下去看看吗?”我问道。

“当然,我们只会上来一次,不下去,以后就没机会了。”

“可是怎么挖开冰层呢?这里的冰这么厚,我看是没办法吧?”

“那也未必。”葛里菲兹说,他从背包里拿出了手电筒,对着树干上冰洞,在上面按了几下。一道耀眼的蓝光射出,冰洞边缘冒出火花,那道蓝光已经切透了它,并一寸寸地将它割开。

我看着是又惊又喜,说:“你这不是手电筒吗,怎么还能用来切割东西?”

“这手电筒我走之前就改装过,它不光有照明功能,里面的反物质电池有更大的用处。”葛里菲兹说,“我们的小组以前有一个离子体的科研项目,研究的主要是等离子体的磁约束问题,这手电筒能够用磁场控制离子和等离子体的运动。不管固体、液体或者等离子体,只要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它,你可以产生不可限量的作用,所以这离子控制器还能当成武器使用。”

“你什么时候改装完成的?”我惊讶道,“我怎么不知道。”

“就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