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那沉重的头盔被旋紧后,在面罩的右上角出现一块透明的液晶显示区,显示出飞快变化的数字和图形,我只看出这是这套密封装内部各个系统的自检情况。
接着,我听到外面响起低沉的嗡嗡声,像是什么设备启动了。
然后,注意到对面那扇门上方显示的大气压值在迅速减小,在大约三分钟之后减到了零,旁边的红灯转为了绿灯,门开了,露出了这个密封建筑物黑洞洞的内部。
葛里菲兹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这是一个由大气区域进入真空区域的过渡舱,如此说来,这个巨大圆柱体的内部完全是真空的。
一行人走进了那个入口,门又在后面关上了,我们身处浓浓的黑暗之中,有几个人的密封装上头盔上的灯亮了起来,黑暗中出现几道更亮的光柱,那是葛里菲兹和卡尔手中离子手电筒的光线。
一种熟悉的感觉出现了,和在沙斯塔山吸血鬼基地时一样的感觉,我不由打了个寒战,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
“向前走。”我的耳机中响起了依诺船长的声音,头灯的光晕在前方照出了一条架空的管道,不到一米宽,葛里菲兹已经从上面爬了过去,管道的另一头伸进黑暗中。
所以,看不清楚有多长,管道的下方漆黑一片。
我双手抱住管道,一点点的往前挪动,十分钟后,终于爬当了对面。
我走过出几米,回过头来想看看后面的人是否跟上来了。
这时候所有人的头灯同时熄灭了,只剩下了手电的两个光源。
但这持续了几秒钟,管道下面突然出现了绿色的亮光。
我回头看,只有我和葛里菲兹爬过了管道,其他人都挤在管道上看着我,在从下向上照的绿光中,趴在管道之上的人都像一群匍匐前进的幽灵。
我扶着管道这面的栏杆向下看去,几乎使血液凝固的恐惧攫住了我。
我们刚爬过的管道下方,正是约翰上将口中所说的隧道入口!
这隧道入口的直径约二十多米,隧道里每搁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环饶光圈,在黑暗中标示出隧道入口的存在。
从我这个角度看去,隧道深不见底,隧道里的墙壁上无数的光圈渐渐缩小,直至成为一个微弱的光点,我如同在俯视着一个发着绿光的巨大靶标。
二十分钟后,全部人员才爬出了隧道入口上的管道。
虽然,这条垂直的隧道里面没有火,但可以清楚地听到从隧道深处传来的隆隆声。
但是,没有任何地震或者火山即将爆发的征兆:既看不到一丝烟雾,也感觉不到隧道周围的地面发烫。
隧道的一侧有梯子,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攀爬下去,我是第二个下去的。
向下看,可以看到一串扑面而来的发着绿光的同心圆,在圆心处不断有新的小圆环出现并很快的扩大:向上看,也有一个同心圆,但其运动是前一个画面的反演。
“这隧道到底有多深?”我边往下爬边问道。
“按约翰上将的说法,大概四百多米的样子就到底了,接着就是四十五度角的斜坡。”下面的葛里菲兹回答说。
这时候,我注意到面罩右上角的那块液晶显示区又出现了,居然是一整套地下隧道的平面地图,上面正在移动的发光小红点,就是我自己,并且还有英文说明:您现在已经到达376米的深度,速度3米/秒,您已经正式进入地心隧道系统。我感觉这东西就像是哈利·波特的霍格沃兹活点地图一样神奇。
“依诺?葛里菲兹!”我喊道。
“不用喊,我的也有显示,这下方便多了。”依诺船长在我上面说道。
“真是通向地心的?那我们岂不是会被熔化掉,这出口不就没什么意义了。”
“不对,有岔路。孙,你仔细看地图。”葛里菲兹说。原来是这样的,只不过名字叫地心隧道,但其构造还是有其他的岔路可以选择,这是数条贯穿地球的隧道工程。
“其实这面罩上的地图标明了出口的位置,只不过这个语言……这个语言是……跟刚开始显示的文字不是同一种。”
“埃及语,西元前2000年至前1300年使用的中古埃及语。我说的没错吧,葛里菲兹?”伏尼契教授问。
“是的,教授说的很正确。我也只是略懂点这种语言的皮毛而已,”葛里菲兹回答说,“难怪约翰上将说自己没有看明白意思,那么教授你看这个……”
“出口的名称吗?有三个出口,第一个是地心,第二个是在阿根廷南部,第三个是在……南极。”
“南极?”我问。
“是的,上面标明的就是南极。”
“好像是穿过安第斯山脉到达南极大陆,出口在前苏联东方考察站附近的位置,”葛里菲兹补充道,“呵……我们下到底了。”
隧道的底部连接着两条通道,一条是去阿根廷和地心的,一条是去南极的。
我们选择了可以走到南极大陆的通道,原因是那里还有人类的避难点。
当然,这是我们重新回到诺亚方舟后,才做出的决定,毕竟要穿越整个南美洲大陆,用两条腿走?
那是开玩笑。
葛里菲兹把诺亚方舟驾驶到了隧道入口处,纺锤形的舰身在葛里菲兹的控制下,站立了起来,向着笔直的隧道扎了下去。
随后进入了对诺亚方舟来说并不宽敞的通道,在通道狭窄的石壁上,我只看到了由于高速而摩擦出来的点点火星、笔直的痕迹和火痕。我的心嘭彭地跳着,我用手压住胸口。
诺亚方舟上的3d地图只能显示出周围的地形与地脉,并不能显示隧道的具体结构,我重新戴上了那个头盔。
只见显示区地图上的红点,一下消失,一下出现,每次出现时,就离上次出现的位置相隔甚远。
不到二十五分钟,诺亚方舟在南极大陆上破冰而出。
东方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也是最靠近南极点的一个考察站,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在它的附近,以前我们放在诺亚方舟内,在北极生活时穿的皮袄子又派上了用场。
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所以大家都尽量不做太激烈的动作。
本来想要在黑暗时代到达南极的话,必须穿过南极外围的岩浆带,这条不知道哪个国家或者个人打造的隧道,免去了我们需要在那高温环境中行驶的冒险尝试。
“这条隧道简直是地球上的第八大奇迹!”一路上一直保持沉默的雅格布终于忍不住赞道。
“不知道这条隧道到底是任何建成的……”我喃喃道。
“可能是我的父亲,对,很可能就是他。”葛里菲兹看着远处一些浮动的冰山说道。
“你的……父亲?”
“嗯。”葛里菲兹转过身来说道,“我的父亲以前就是那个nAsA分局的局长,他所参与的研究项目一直都是保密的。”
“那他现在?”
“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已经有十年没见到他了,”葛里菲兹似乎有点很不耐烦,“不过我大概知道这些隧道是如何建造的,是沉箱基础。”
“沉箱基础?”
“是的,是用沉箱基础,1945年美国蒙哥马利闸采用沉井作为承重防渗基础。沉箱又叫气压沉箱,它的形状、结构、用途与沉井类似,只是在井筒下端设有密闭的工作室,下沉时,把压缩空气压入工作室内,防止水和土从底部流入,工人就可直接在工作室内干燥状态下施工。”
“那这条隧道具体是怎么利用这个技术的呢?”
“这个……说起来倒是很简单,做起来却很困难。首先是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南极将气压沉箱沉入地层,并拼接成贯穿地球的一条线,第二步是将拼接后的沉箱中的地层物质掏空,隧道就形成了。我们先前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看到的那些铁山,就是由从隧道的不同地层中掏出的赤铁矿(fe2o3)、菱铁矿(feco3)还有黄铁矿(fes2)堆积而成的。具体施工要用地下钻土机来进行,这种能在地壳中行驶的机器前面装有电磁炮一样的钻头,大部分金属、岩石在这种钻头下都能变成气体蒸发掉。”
“这样算起来要几十万个沉箱吧?组长。”卡尔问道。
“不清楚,我只是想有可能是用这个办法,说不定我的父亲有更好的方法。”
此时,诺亚方舟上的温度计指示在零下五摄氏度,周身的生物光球跟在北极的时候不一样,全部都在冰层的上方飘动着,可以看到冰山的更远处,是一片辽阔的大海。
按深度的不同,颜色由深蓝色逐渐转为橄榄绿色,然后就是一成不变的漆黑。
北面的天边勾划着一群远远的大浮冰的轮廓,虽然是接近极点,但现在这里就像是封闭在大浮冰群后面相对温暖的春天。
我和依诺船长商量好了,大家会从这里继续乘诺亚方舟飞行到前苏联的东方考察站。
不知道在南极各个考察站避难的人们现在正在期待些什么,或者又知道些什么。
是跟我们以前在北极一样,艰难的靠狩猎来维持着生活?
还是和我们现在一样,早已凭着幸运的契机,找寻到了离开南极圈的方法呢?
第014章 南极小城
南极东方考察站那儿应该住有3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地球物理、高层大气物理、气象学、环境学和冰川学方面的研究,而剩下的人全部都是来考察站避难的普通老百姓。
南极的科学考察站按理来说都只配备有履带式的雪上汽车,没有雪橇可以使用。
这是因为,南极大陆可以说是全世界唯一没有狗的地区。
“国际南极条约组织”出于保护南极环境考虑,1991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发布南极禁狗令:“狗不宜再引进南极大陆和冰架,南极区域所有的狗都要在1994年4月前离开。”
遵照禁令,当时各国南极考察队员都依依不舍地送走犬只,与向带来欢乐和情感慰藉的爱犬们说再见,送它们离开南极。
所有的狗只于1994年初就全部撤离南极地区。
此后驻扎在南极的各国考察研究队伍就没有任何的犬只陪伴。
不过,那些雪上汽车到现在肯定已经是没有燃料,不能再使用了的。
2013年5月5日,南半球当时运载避难人员的交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