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场人鬼之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一场人鬼之战-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体强壮但并不暴躁的生物,还与其他朋友帮助了一个婴儿找到了他的家人。现在隔着冰层看着它们,憨厚的模样让我同样认为它们还算是比较温驯的一类动物。

也许可以这样设想,数十只被突然冻死的雄猛犸象,它们一部分或者掉进南极冰川的缝隙里,或者从不太结实的河冰上走过,冰面被它几吨重的身体压裂。它得在几分钟内死于非命,从此不见天日,直到需要它的德国科学家用各种方法把它们找出来,搬入地下城内。这是非常困难的任务。

其实前苏联古生物学家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就发现过一头基本完整的猛犸象。它的皮、毛和肉俱全。发现它时,它的嘴里还沾有青草,可能是吃草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缝中,经过1万年自然“冰箱”的保存,终于和现代人类见面了。

发现这头象不久,在前苏联开了次有关会议,会议代表不但见到了它出土的照片,而且还亲口品尝了它身上的肉。据说肉不好吃,味道也不香。也许是烹饪技术不佳,如果按照中国川菜做法,可能就会变成美味佳肴了。

而在我们地球生物的进化史上,眼前这些猛犸象只比人类在出现大约两百万年。人类在温带地区发展得比较快,而猛犸象占领了广阔的寒带草原,没有发生多少冲突。

人类一开始非常弱小,他们的肉质不错而且防御本领很差,时常饱虎狼之腹;相比之下猛犸凶恶孔武,基本没谁敢惹。但我们大脑脑量越来越大,变得厉害起来。

葛里菲兹推测希特勒逃至南极之后,一直被盟军的卫星还有特工监视着,没有外界的能源和燃料补给,地下城的温度随着燃料的消耗,温度变得越来越冷。而他又出不去,只有寻找冰冻的猛犸象,在把它们解冻之后,就像克洛维人一样扒下他们身上厚厚的皮毛来御寒。

克洛维人是个游牧民族,一万五千年前在北美和西伯利亚扩张。他们经过很多世代的锤炼,有了一套高效的狩猎技巧,开始扫荡在当地生活了几百万年的猛犸群。他们用猛犸的皮毛御寒,吃掉它们的肉和内脏。

那时候地球正在变暖,南方森林扩大,克洛维人用长矛、陷阱和毒箭站稳脚跟以后,猛犸这种生活在寒冷草原上的动物的生存空间开始缩小,它们支撑了五千年就灭绝了。

人类要在南极长期居住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制做牢固而饱暖的衣物,迭戈舰长手下的士兵们,已经把剩下的猛犸象身上的皮毛剪了下来,等到我们回到“圣保罗”号上,就只需要把这些宝贵的纺织原料变成织物。

不用说,三艘航空母舰上既没有烘燥机等、梳理机、精纺梳理机、梳毛机,精梳机、针梳机,也没有自动缫丝机和毛衫织造工艺技术装备。葛里菲兹提出利用猛犸皮毛纤维在受压的情况下会黏合在一起的特性,来制作一种被成为毛毡的织物,练过书法的人应该都知道,就是一般在宣纸上写字的时候,下面垫着的那张小毯子。

经过简单的缩绒工序就可以制成毛毡,虽然柔软性差了一些,但保暖性大大提高了。猛犸象的毛很长很容易纠结在一起,正适合用来黏合。

葛里菲兹在大家的协助下——其中包括迭戈舰长,因为这是他应该负责的事情,不得放下了他的国际象棋棋盘——开始了准备工作,把渗透在猛犸毛中被称为猛犸粗脂的油腻物质清楚掉。这道除脂工序的操作如下:把猛犸象的毛在水温70度的水缸里浸二十四个小时,然后放在碱缩液里彻底清晰,挤干后,就可以进行绒缩处理了,也就是说,可以生产出一种牢固的、原始的、但无疑也是粗糙的织物,我想它在一万五千多年前的克洛维人手中的话,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其实这种类型的织物在很早以前就应该有了,只不过是猛犸象提前绝迹了,后来的人没有这个用猛犸毛来制做织物的机会。在制作缩绒机的时候,葛里菲兹又一次显示出了他作为科学家的素质及才华。

他懂得如何巧妙的用到从来到南极之后,目前为止在航空母舰上还没有动用过的液压制动器,以前这机器是为了控制舰载机的升降板而设计的。

我们的猛犸毛被放置在了液压制动器下的凹槽中,承受着从上面垂直地落下的升降板带来的压力,一上一下重复十几次,在这机器的运作下,这项工作完成的非常好。猛犸象的皮毛事先肥皂溶液浸泡过,一方面有利于压制与软化,另一方面也防止它会在升降板的巨大压力下受损。这样,从凹槽中重新出来的就是厚厚的毛毡了。

长长的猛犸毛原材料,经过压制后变得很紧密,这种织物同样可以用来做被子或地毯。当然这可不是精纺呢绒、麦尔登、海军呢、制服呢,也不是法兰绒或者大衣呢。这是在南极大陆上,从早已灭绝的猛犸象身上诞生的一种工业产品。

就这样,我们又拥有了一些保暖的衣服和厚厚的被褥,因为这些都是在葛里菲兹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的,迭戈舰长为了表示谢谢。。,也送了我们诺亚方舟上的人一张棕黑色的猛犸毛地毯,后来这张大地毯被我们铺在了水晶房间中。

第017章 皇帝企鹅

航空母舰的推进器下,一群动物正在冰面上前行。

它们是一身肥肉加羽毛的南极皇帝企鹅,航空母舰里接近零度的气温会让它们热得受不了。

就像以前猛犸象到赤道地区,会被当地的太阳烤死是一样的道理。

皇帝企鹅们在南极优哉乐哉过了那么久的太平日子,黑暗时代的环境异变并没有影响两极。

所以,它们连花时间去适应新环境的功夫都不需要。

这是一群远离人类视线的种群,它们在极其苛刻的自然环境中坚韧挺拔,成为所有物种的楷模之一。

我想瑞亚如果在这里的话,一定会马上欢呼着飞下去,把这些胖胖的小企鹅抱回诺亚方舟里当她的宠物。

帝企鹅是所有企鹅种群中体形最大的,其物种起源的历史超过五千万年,目前散布在南极大陆的周围,尤其在阿德利附近,在44个已知栖息地中共有40万只帝企鹅。

帝企鹅的身高大约115公分左右,公企鹅的体形大于母企鹅,平均寿命将近20岁。

虽然我们现在看着它们前进,觉得它们的步行速度还真是很缓慢。

但葛里菲兹告诉我们:帝企鹅其实都是游泳健将,游泳速度可达到每小时5。4到9。6公里。

并且可以潜入海平面下1400英尺长达二十分钟之久,除此之外还会用腹部在冰面上滑行。

这些皇帝企鹅是恒温动物,在丰厚的油脂和防水羽毛的保温下,它们能在南极严寒的气候中保持体温。

而且,它们最特别的群体习性就是为保持温度的高密度聚集,每平方米的密度最高可达八到十只。

它们让背部暴露在寒风里,每隔一段时间,队列中间的企鹅会自觉替换外围的同伴,让同伴回到队列恢复体温。

我们全部人都走下了航空母舰,想近距离的观察这些幸运的皇帝企鹅,卡卡还帮一只卡在冰缝中的小企鹅脱离了困境。

这些帝企鹅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

成群的帝企鹅聚集在我们脚边,热闹非凡,而又秩序井然。

没有确定方位的南十字星,我们不知道这一大群小企鹅正在往哪个方向走,只看到它们每个都一摇一摆着向冰山后走去。

大家也好奇的跟在它们后面,毕竟在北极是看不到皇帝企鹅的,这是一次欣赏一种离我们一直很遥远的动物的机会。

企鹅们在我们的手电筒光线下只是稍微呆了一下,而后又毫不在意的跟着大部队向前方走去。

这段时间里,我们爬上冰山,从高处看着它们,随着这些皇帝企鹅们在南极大陆上流lang。

冰山后面的地势高低不平,没想到这些小企鹅们这个地方停了下来,在这广阔的冰面迷宫上产蛋。

在它们的周围,白茫茫一片,四处都是浮冰,但勇敢的小企鹅们从不屈服,在如此恶劣的困境下仍傲然生存。

我没想到冰山的一面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场所,而近在咫尺的另一面居然就是帝企鹅们爬上岸后,寻找到的“安家立业”的宝地。在这片没有其他生物胆敢涉足的区域,皇帝企鹅仍旧持续它们lang漫的约会。

随着时间来临的群体迁徙,就跟法国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给我们讲述的那一个传奇的族类一样,描绘了一群神奇、特别、而又富有感情的动物,眼前的景象就是一个充满勇气、幽默和神秘的故事。

虽然南极寒冷终年、冰雪覆盖,但这冰山下的环境相对稳定。

为了使刚出生的小企鹅不受气候突变所带来的危险,帝企鹅只有离开安逸的北部,踏上长达几百公里、危险的旅程前往我们这儿,在这里产卵,孵卵。

这一切只为了物种的繁衍。

这种看起来柔弱笨拙、容易受伤的小动物,就跟我们人类一样,为了生存下来而不断迁移着自己的居所。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这—点我并不羡慕。”葛里菲兹在一旁出神地说道。

“这句话好熟悉,我记得自己听过,是哪里的?”我问。

“是电影里的,海上钢琴师中1900说的。”

“我有点印象,“我说,“但我觉得这句话……这句话不应该去形容企鹅,毕竟它们活动迁移的路程每年都一样,我觉得应该用1900所说的另一段话。”

“哪段话?”

“是1900在炸药引爆前说的:‘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八十八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键盘啊!’就是这一段,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