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鉴定辨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玩鉴定辨伪-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通过对被鉴定钱币的观察,判别其材质、色泽、气味、锈蚀、振荡声音是否正常;其文字结构、书法神态是否符合历史时代气息;其铸造工艺、形态、字划、纹饰、边缘、穿口有否人为做作之处等等,从而确定其真伪,是观察法鉴定钱币真伪的主要内容。

(一)观察钱币形式、材质、制作

每遇需要作真伪鉴定的钱币,首先是观察其形制、材质、制造方法是否符合历史客观情况,以此作为确定真伪依据之一。任何一种钱币都有时代特定的形制,伪钱大多是仿照真钱形制而作的,如果在形制上没有仿对,那就有可能被识别出来。春秋战国时期铸造空首布,大多采用泥陶范或石范浇铸,一般说来钱体较薄,轻巧玲珑,纹饰线条挺拔,棱边利落。有的伪空首布,钱体做得较厚,有笨重之感,纹饰线条比较含糊,棱边经过锉磨做作,文字软弱无力,形制与真钱迥异,那就可以将其识别出来。明代钱币均称“通宝”,有人别出心裁作出“元宝”钱文,那就弄巧成绌,明显是个伪品。某些伪钱在材质上会暴露出破绽。如果发现黄铜铸成的明代前钱文的假钱,那就可以发觉其材质与钱币铸造历史有矛盾,从而识破其伪作面目上。凡遇黄铜铸成的刀布币、太货六铢、至正元宝等等,无可非议,可以确定其为伪品。这里必须注意一个问题,不要把明代以前铜色偏黄的真钱误认为是黄铜,这部分钱币色泽虽然偏黄,但是与黄铜有根本区别,实际上两者间的色泽是能够分辨清楚的。观察钱币的制作方法是否符合历史客观实际,是真伪鉴定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唐朝以前的钱币大多采用范制法,如果发现翻砂铸成的战国、秦、汉等钱币,那就不可能是真品。这类伪钱在社会上出现为数并不太少,必须引起注意。真钱是在大量生产中加工而成的,显得自然、得体,而伪钱的一切打磨锉削之举是欲盖弥彰,总是显出人为做作之态。如某些真钱边缘都经过顺圆周方向的切削加工,有的作品却是顺着与钱面垂真方向进行打磨,这与真钱制作的实际工艺相违背,露出了作伪的痕迹。

(二)观察钱币文字、纹饰

真钱文字的书法神态是在正常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不同的钱币文字与纹饰各自显示了特定的时代气质和神韵。伪钱是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仿制与臆造的,或者拘泥于原样,或者随心进行构造,其文字或纹饰不可避免出现做作、呆滞或牵强。先秦时期的刀布币文字,有的是由泥范、石范阴刻后浇铸而成的,文字笔划存锋棱,断面呈三角状,笔划起止处呈尖状,钱文的排列结构虽粗犷而变化万千,但自然而坚挺有力,伪品很难完全做到这些。一般说来,同一枚钱币上的文字的风格上应该是一致的有的伪品将其中某些文字变换以后,就显得互相不协调,这是在观察钱币文字时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观察钱币表面锈蚀与色泽

钱币鉴赏家称钱币表面锈蚀色泽为“坑色”。有的钱币经千百年埋于土中,出土后表面仍然留有在自然环境中生成的锈蚀,有的锈土与钱币表面紧密结合,其色泽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新出土的钱币常称为“生坑”,鉴赏家对古钱色泽起了好多名称,如朱砂红、枣皮红、松儿绿、靛青兰、黑漆古、水银古,等等。有的出土钱币多种色泽相兼,有的红绿锈色共存,有的兰绿锈共存,有的锈蚀以晶体状出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有的钱币出土时间较长,代代相传,历经多人摩玩,表面已呈平滑,湿润如玉晶莹可爱,常称之为“熟坑”,有称出土时间较长的为“老生坑”。有的钱币未经入土,特别是明清钱币代代相传留至今日几十年或几百年空气中的自然氯化,表面会生成一层坚膜,钱币鉴赏家称之为“包浆”。作伪者为了使伪品让人相信,绞尽脑汁仿照真钱制作伪锈与包浆,然而伪作的坑色与历史条件下自然生成的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可能伪作成与真钱完全相同的坑色来,这就是观察钱币表面色泽用于钱币真假鉴定的基本立足之点。用酸碱浸泡腐蚀生成的锈色,比较单一这种锈色一般偏淡绿,干燥后呈粉状,容易脱落,有的只要用手指一捻,锈粉随之附于手指上,有的用清水亦能洗刷下一层。因此在鉴定中若遇到这种锈不入骨,锈层疏松,附着力很低的情况,必定是在较短时间内生成的,有可能是人为制作的新锈。有的伪锈虽然似生成的硬锈块,但因为它是以强酸急剧生成后作了固化处理的,结构疏松发脆,不如真锈坚挺,经过强酸腐蚀的伪钱,在表面砂眼的微孔,会被腐蚀成坑坑洼洼的麻点,很不自然,用放大镜观察就更加明显,与真钱表面呈现的光润之质感迥异。

(四)辨别钱币的气味与振声

以鼻子嗅闻古钱币,大多能闻到一股铜腥味,刚出土的古钱币还带有一些泥土气味,亦有一些久经把玩的钱币,则根本辨不至什么气味了。有的被鉴定的钱币,会闻出一些异味来,如带有酸味,油漆味,化学药剂味、酒精味、松香味等等。凡遇这种情况,除了一些特殊原因,如真钱上偶然附上了其它物质外,一般都是作伪者采用各种方式制作假坑色进留下的破绽,必须认真对待。只要不是腐蚀十分严重的钱币,可将其轻投于办公用的玻璃台板上,辨别其振荡声音,这在观察法鉴定过程中能起到一定作用。真钱振声尽管各钱不尽一致,有的坚实、有的沉闷、有的哑涩,然而只要多加注意,逐步累积经验,可以发现伪钱与真钱的振声存在着差异。有些新翻铸的伪钱,振声坚脆,有称之为火候很强。有的作伪者有意将伪钱再焚烧退火,但声音与真钱不一。有的将伪钱故意搞出裂缝,再用胶汁粘合使振声相当破哑,与真钱的哑涩还是有区别。观察法为钱币真伪经验鉴定中的常用方法,可以进行观察的方面还有很多,钱币鉴定者可以在鉴定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交流和运用。有的伪钱作伪手段比较隐蔽,在观察法鉴定中有时仅能发现一些疑点,难以作出肯定的经论,那么还可以进一步采用比较法、辅助测试法摩擦法、酸验法、电热法、火烧法,以求得到正确的鉴定结果。

来自:华夏收藏网

 古玩市上辨书画

星期天到古玩市上转一转,已经成为许多古玩收藏爱好者乐此不疲的嗜好了。有许多初入此道的朋友们最担心的就是在这鱼龙混杂的地摊上买到“西贝”货色,花钱不说还买了个窝心。其实,只要你多观察,少开囊,多揣摩,少冲动,要不了多久也能成为收藏的行家,不断会有让你惊喜的收获。

想一下子成为鉴赏家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如果能够掌握一些鉴别古玩艺术品的窍门,对经常到古玩市场走动的朋友来说也是大有益处的。就拿旧书画来说,全面了解中国历代书画艺术史,牢记每一位书法家、画家甚至一些名人政治家的作品风格、笔法、生辰年代等就不是一日之功。非在此道中浸淫多年不可。这里介绍一些鉴别古旧书画艺术价值的诀窍,倒是初学者尽快“上路数”的好办法。

一曰看“气”。见到古旧书画打开来看,好的作品一般气韵生动,笔法灵动。俗话说:画的真好!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让你在作品之前不由自主地受到震动,远非一般凡俗作品可以比拟的。前一段一位朋友星期天在古玩城偶然

看到四幅旧屏条,打开来看时,款识不清。画的是芦雁四扇屏,只见画面生动,笔法老到,景物形象气韵不凡,连外行都说:画的好!那位朋友当即掏出两千圆买下。后来经过专家鉴定,认为是清代著名画家边寿民的作品,价值应在数万圆以上。若你还缺少一般书画艺术的修养基础,尚不能辨别作品的好坏时,这种观“气”的办法就不适用了,你可以采取下面两种方法辨别。

二曰看“款”。中国书画作品都有款识,无款无识者一般是现代人随意练笔的草稿,一般称不上作品。旧书画中无款识者极少见。书画艺术为中国文人之技,一般擅画之人都是读书人,文字诗词工夫都有相当水平。模仿别人作品的画匠、作伪者多为粗俗之人,文字诗词功底当然要差许多。一幅画,画的再好,若题款诗词粗陋不堪,或无新意为模仿抄袭他人的词句、还有干脆题上几局俗语。那么这幅画绝对不会有较高价值。例如牡丹就是‘国色天香’,荷花只会‘出水芙蓉’,笔者在地摊上曾看到一幅作旧的红梅图,居然上题‘梅花欢喜漫天雪’真令人啼笑皆非。

还有的旧书画题款书法拙劣、幼稚,这些多为现代画匠的伪作了。有的题款与画面墨色不一,明显是后加的题款。也需收藏者注意。

三曰看“印”。印章是中国书画艺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证明书画作品的主人以外还起者调剂画面、抒发作者胸臆的重要作用。若图章拙劣呆板,章法混乱,则多为画匠伪刻。若音色晦暗浑浊,印章周围有明显渗油现象,说明采用劣质印泥,这是书画家所不为的。旧时文人再穷,也不会在小小印泥上节省。收藏爱好者学习记忆著名书画家的风格笔法较为困难,而熟记几个书画家常用的印鉴相对要容易的多。前几日一位朋友在古玩城书画摊上看见一幅署名“白石”的小品册页,极其简约的两只虾。看者多以为伪品不屑一顾。而这位朋友却从一方小小的印鉴上认出,的确是白石老人七十岁常用的随身小印。故而花了百十圆买下,后证明是老人的教学片。

鉴别旧书画作品的诀窍还有许多,例如从纸质、墨色、装裱等各个方面。但是和上述方法比较而言还是难掌握一些。如果通过上述的检验无误的话,虽不一定保真,但是起码说明这件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会是拙劣无价值的东西。收藏者喜欢,且有一定艺术价值,那么收藏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有谁能天天收藏到国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