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卡。 但到公元前411年雅典温和派执政时和他谈判成功,第二年阿尔基比亚德又返回雅典。当时雅典海军正因反对四百人会议的寡头制而遇到困难,阿尔基比亚德宣称他自己有力量左右安托利亚的将军提萨斐尔涅,让他从斯巴达那边转到雅典这边来,便可以解救危机。雅典军队立即选举他作将军,事实上,他是利用雅典人去威胁提萨斐尔涅,又利用提萨斐尔涅来威胁雅典人。公元前410年和407年,阿尔基比亚德两次战胜,回雅典担任将军。公元前410年,阿尔基比亚德返回雅典时,他原来的许多朋友都已视他为陌路之人,离他远远的。 苏格拉底看到自己的学生如此无德无行,痛心疾首,可他又不愿抛弃他,要帮他找回那”迷失的理性“和”人格“。
他找到阿尔基比亚德,想再同他讨论“认识你自己”的话题,可阿尔基比亚德除了冷冰冰的礼貌外,对这类问题再也提不起兴趣,苏格拉底怏怏地走回自己家中,路上碰到年轻的卡利克勒,谈到这次不快。卡利克勒感叹道:你有什么理由指责阿尔基比亚德不正义呢?人们发明什么正义和道德,就是用来改造我们中的强
…… 83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77
者和优秀分子,从年轻时开始就像驯狮子一样驯服他们,诱惑他们就范,成为驯服的奴隶,还宣称什么他们必须同意平等的原则,说这就是正义和公平!但是有朝一日这些人由于天然禀赋变得足够强大了,我相信他们自己就要摆脱这些限制,冲击这些罗网,放纵不羁,践踏和诅咒一切纸上的协议和反自然的约定。 他们会咆哮起来,自己要做主人,虽然他们曾经做过奴隶。 阿尔基比亚德不就是这种强者吗?
苏格拉底赞赏了一番卡利特勒的坦率,问他话中的“强者”是否指体力强壮的人,奴隶比主人的体力强,难道说他们比主人优越?
卡利特勒说他所指的是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又问,医生、裁缝和鞋匠比他人更聪明,难道就能占有更多的衣食吗?卡利特勒退而又辩称:他说的强者是指治理城邦事务,最有智慧最勇敢的人,他们有能力成为统治者统辖居民,这才是正义。 他们有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能享有获得权势的快乐;而多数人充其量只能怯懦地谈论自制和正义,没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只能处于不幸的屈辱地位。他最后说:“无限制地满足欲望就是美德和幸福,这才是真理,其他种种关于美德人格的说法不过是华而不实、违反自然的废话。”
你这是把灵魂当作一只永远注不满欲望的破罐子。 苏格拉底说,人满足欲望是一个过程,总是先有痛苦后有快乐,苦乐是紧密相联的,口渴是痛苦,饮水止渴才有解除痛苦的快
…… 84
87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乐。 快乐和痛苦可以相随并存,善和恶却是水火不容。 因此,不能将善等于快乐,将恶等同于痛苦。人生应该追求的是善,是灵魂的和谐有序,是人格的尊严和完善。要获得人格的健全,必须接受教育和训练,并运用法律约束人的欲望,引导他们过理性的生活,如果像智者一样,唆使人们在满足私欲中寻求快乐和幸福,一味追求强权,效法僭迁,妒贤嫉能,滥用权力,掠人财富,只能误入歧途,恶果累累。苏格拉底说:不培养人的灵魂,就会自食恶果,伯利克里就是这样,他不注意使公民的生活正直,富有价值,却热衷于建造舰船、军港、围城等设施,并用发放津贴的办法刺激公民,结果公民们反过来咬噬他,谴责他,骂他是恶棍,这是自取其咎,因为是他自己培养了人的兽性。真正的政治就应该是净化人的灵魂,而你卡利克勒和其他一些智者唆使人们一味追求满足欲望的快乐,使他们追求错误的生活目的,变得骄纵而邪恶,毒化人的灵魂。 苏格拉底不无自豪地宣称:“我以为在雅典人中,我不说是唯一的,也可说是为数甚少从事政治术的人之一,现在只有我在实现政治家的风范。”
卡利克勒是当时厌世愤世的人群中的代表,他的观点在当时社会很流行,也是当时当权者蛊惑人心时常用的逻辑,卡利克勒威胁道:“你这样做,小心坐牢哟!”
苏格拉底:“如果我被带到法庭,那也是恶人在指控我,
…… 85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97
因为善良的人不会将一个无罪的人拖到法庭,要是我被处死,那也不必惊奇。“
如果因为教人为善被城邦审判,这个城邦就是幼稚的病人“不过像一位医生在一群幼稚的法官面前受到一些专以甜食哄人的烹调师的指控,而这位医生本来只要给城邦动手术、吃苦药或者用饥饿疗法,从而幼稚的病人变得嗔怒疯狂了。”
卡利克勒是一位智者,像其他智者一样,鼓吹毁灭一切,但是对毁灭之后,重建什么,他们很茫然,也不去思考,于是很多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们就利用这个空隙,蛊惑盲目的人们,牵着他们的鼻子走。 苏格拉底深感这就是危机的根源所在,这是社会道德体系分解的原因所在。 看到自己的学生阿尔基比亚德如今人格沦丧,竟然不以为耻,他们不相信,他果真会堕落得不可救药。阿尔基比亚德呆在雅典的那段时间,苏格拉底几乎每天登门求访,话题慢慢多了起来,但也只限于日常生活之类。苏格拉底几次开口,要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都被他的无言挡了回去,苏格拉底不甘心,想拿过去的话题引出自己的劝诫,阿尔基比亚德一天却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老师啊,我奉劝你再别这样固执,否则要吃亏的!”
苏格拉底感到自己越来越孤立,四周有看不见的幽灵在游荡,雅典大地上弥漫着污泥浊水,欲望之河在奔流,要淹没一切善和崇高。他第一次感到一阵寒冷,雅典文明的冬天是否来得太早
…… 86
08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了点。 他不愿退却,不愿看到这个伟大的城邦就此毁灭。“雅典人啊,该学会认识自己啦!”
六、“乔装跛脚的人优于真正跛脚的人”——人格悖论
见苏格拉底愁眉不展,阿斯巴拉这天和他一起回忆起雅典的辉煌来,“最令人难忘的是人们的清醒!”阿斯巴拉说。“现在最令人痛心的是盲目”
,苏格拉底说。阿斯巴拉长叹一口气,当人们蒙上自己的眼睛,只是循着人群的叫嚣往前窜的时候,人还能叫人吗?当人们鄙弃或遗忘道德知识,人还能叫人吗?
苏格拉底深感引导人们学习道德真知的必要,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智慧和知识是人的灵魂的本性,实现自己的灵魂本性,就拥有知识和智慧,苏格拉底说,美德既是善的,那么它就是有益的;美德既是有益的,必定是当它被正确利用时才是有益的,而正当利用的美德一定是由理性指导的,也就是由智慧来指导的。 所以,如果美德是有益的,它必是灵魂的一种性质,是灵魂的一种智慧。 美德就是知识。对一个人来说,首先知道什么是善,这种精神状态本身就是美德,能分辨善恶,心中自立一个天平,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正确行动的基础,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智慧,是人
…… 87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18
格成长的基石。知道公正、善恶之后,努力去做高尚公正的事情,造福民众,完善自我,获得人格的独立和尊严,这是处世行事的智慧,是更高层次的美德。生活的智慧也就是选择明智的生活方式。 人们选准了要干的事情,必然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认识的那些事情,风是不能辨别和认识的事情,一定不会选择,也没有能力去做;即使试着去做,也必定要做错。 明智者有自知之明,愚蠢的人总是盲目蛮干。有明智的指导,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之前,就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了明智的头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总能清醒自主;有了明智的灵魂,在杂多的需求王国里,就能避卑微,低俗而就高尚,避情欲而就理性。要想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就必须掌握理性这种智慧,这种知识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观照和认同,勇敢的人不仅要有勇气,而且他的勇敢行为本身就是知识的行为,是明智的认识前提下明智的选择。有些有知识的人,并不勇敢,这样的人并不真正拥有知识,因为他的灵魂没有接受“勇敢”这种智慧。 只要灵魂接受了真理的智慧,他就一定会朝着真理的目标前进。 所以,了解了几何定理并能正确运用,才算有几何学上的真知;了解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并付诸行动,才算有道德的真知。知识必须化为人格,才算智慧的最高境界。为强调知识的重要,苏格拉底甚至提出这样几个命题:
…… 88
28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自觉为恶优于不自觉为恶;自觉说谎骗人、犯错误及至伤害人,都比不自觉为错为恶的行为好;有能力跑得快而故意跑得慢的人优于没有能力只能跑得慢的人;故意乔装跛脚的人优于真正跛脚的人;宁愿要有能力犯过错的奴隶,不愿要没有能力老做傻子的奴隶。这是著名的人格悖论。 在苏格拉底看来,技艺上是否高超,能力上是否卓越,事关人的灵魂是否完善,事关人的人格是否健全,愚昧无知尤如残废人,不能称作一个完整的人。然而人们不禁要问,知善而不为,知恶而不避,能算一个高尚的人吗?
苏格拉底是一个典型的街头教育家。 对那些自以为禀赋好而轻视学习的人,他就教导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需要接受教育。他举动物为例:性情暴烈、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的时候加以驯服,就会成为最有用、最骁勇的千里马,但如果不加以驯服,则始终难以驾驭的驾马而已。品质最良、最耐疲劳、最善于袭击野物的猎犬,如果经过良好的训练,就会最适于狩猎,但如不经训练,就会变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