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无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终于无缘-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连续不断地长时间沉闷,冰还从来没有试过。要怪就怪冰一来到这个城市,就碰上了意外的事情。许多事情都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冰只好无奈地面对这一切。既然需要面对无奈,就必须无条件地放弃自己的自由。

    冰的忍受能力,有点超乎平常女子。当面对死亡,面对分离,面对背叛,面对欺骗,面对恐吓与威胁,冰总是冷静得叫人惊讶。可是,冰却很难忍受孤独。以前,工作强度严重超负荷,冰几乎每个礼拜都会找一些乐子来放松自己。

    毕竟一个人的压力太大了,总是需要调节的,而且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调节方式。如果一味地绷紧神经,大约这个世界上会出现许多神经失常的人。然而,这个时代的竞争太激烈了,早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如果不时刻绷紧神经,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

    社会这个大舞台,早就形成了它独有的游戏规则,尽管让人觉得或荒唐,或无奈,或残酷,或无懈可击,可是,你一旦加入进来,就必须无条件地遵循这些游戏规则。就比如玩一场球,球赛本身的游戏规则非常荒谬和冷酷无情,但是如果你决定了要玩,就必须要遵守这些规则。人们既矛盾又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些社会强加的规则,只是,聪明的人会偶尔给自己“放放风”,就像牢狱里的犯人一样定期或不定期地享受无监视、无看管状态下的轻松和快乐。

    冰是个散漫的人,所以冰不愿意做“死囚”。许多时候,冰都会邀上三两个伴或者独自一个人,去到小茶吧里品茶唱歌。冰喜欢喝茶,尤其喜欢喝浓香甘甜的绿茶。冰也喜欢唱歌,冰的嗓音有点像田震,不怎么甜美,却充满沧桑的成熟质感。

    冰的歌唱得很好,打小冰就特别会唱歌,也很能学歌。一首新歌冰只要认真地听上两遍,便能准确地唱出来,这也算得上是冰的一个天赋吧。因为这个“天赋”,冰在小学的时候可没少风光过。

    那时候,冰所在的学校里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平时的音乐课都是由班主任老师随便应付了事。农村可不比城市,在那个年代,农家人不要说买电视机,家里能有个录放机便是极为了不起的事了。可惜冰的家里既没有电视机也没有录放机,不过冰的满叔家有录放机,所以,冰经常跑到满叔那去听磁带。冰很懂事,知道满叔他们忙,忙着在春天里耕种,忙着在秋天里收获,所以冰每次去满叔家都不会待太长的时间。因为时间短,冰每次听磁带的时候,都认真、投入得像是在太空神游一般视他人如无物。这种投入,让冰本来就出奇好的记忆力得到了超常发挥。冰听一遍就能背下所有歌词,再听一遍,一切便OK了。

    在同龄的孩子中,冰会唱的歌最多,哪怕就是老师也不及冰,所以,班主任老师干脆把教歌的任务交给冰。于是,在每次的音乐课堂上,在那个乡村小学的某个教室里,总是有一个小小的老师在许多羡慕的眼光中,弹着“呼啦啦”作响的旧风琴,教同学们唱流行歌曲。那个小小老师就是冰。

    冰不光教同学们唱歌,每年还代表学校参加学区组织的“六一”儿童节的文艺表演。冰有时候表演独唱,有时候边唱歌边表演舞蹈,有时候冰是合唱队的领唱。

    还记得小学三年级那年儿童节的文艺表演中,冰就是边唱着“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边跳着她自己编的一个独舞。冰的表演让整个学区的老师折服,他们感叹如此一个小不点儿,唱歌不但音准好,而且吐字清晰圆润,尤其还能边舞蹈边唱歌,真是难能可贵。一打听这舞蹈竟然是小家伙自己编出来的,更是让那群老师刮目相看。一时间,冰的大名便在学区传播开来。

    一年以后,学区要参加县里的文艺汇演,愣是把冰抽上去扮演一个73岁的老奶奶。那是一个情景剧,演绎一群少先队员学习雷锋做好事,帮助73岁的孤寡老人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难的是演员们必须边唱边演,而且所用的还是花鼓戏唱腔。当时尚且只是小学四年级的冰,因表演出色,在众多小演员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当届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的“最佳表演奖”,这让冰的名气在县城聒噪一时。

    到了小学六年级,父母便不准冰再参加各种文艺汇演,理由是怕误了冰的学习。冰的班主任登门做过几次思想工作,但是冰的父母就是铁了心的坚决不再让冰干这些没有名堂的事情,老师自然也毫无法子。再说,冰是学校最好的一根苗子,老师也希望冰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全身心地应付毕业会考。那时候还是六年制义务教育,升初中都是需要通过考试合格才可以的。而普通中学,不是冰的目标,也不是冰的父母的目标,更不是老师和学校的目标。冰很乖巧,自觉地收敛了心思用功学习,做各种练习试卷和辅导参考书是那时候冰最繁忙的工作。

    老天从不过分地眷顾谁,有一分付出才会有一分收获。冰努力的结果果然没有让任何人失望,毕业会考冰的成绩在全学区位居第一名,而且超过保送县一中这所省级重点中学的分数线整整30分,(当时县一中的保送分数线是201分,冰的成绩是231分,总分是240分。)冰如愿以偿地进了重点中学。

    在重点中学里,学习任务要比普通学校紧迫得多,学习压力超乎常人的想象,冰便没有多少机会唱歌了。虽然一中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科班出身的音乐教师,一周有一堂音乐课,冰还是可以继续学新歌,只是那老师教的歌都是小孩子唱的,冰不太喜欢。那时,冰释放自己的方式便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整整三年的初中生涯,冰最喜欢也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不关乎课本的各种书籍。什么旅游杂志、什么人物传记、什么野史等等,都是冰生吞活剥的对象,不过冰看得最多的还是名人的散文和小说。

    到了高中,冰迷上了围棋。

    上了大学,冰一不开心,就会骑着自行车疯狂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直累得双腿发软,直累得要虚脱,冰便忘记了一切烦恼。

    不同的时期,选择的发泄方式并不一样,可是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当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苦难时,必须适当地释放自己,才能找到新的平衡支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在种种诱惑与冲突中,有多少人能一下子看清楚自己的需要,正确取舍?当面对无法取舍的矛盾时,又有多少人不紧张、不懊恼、不气馁、不极度疯狂?释放,此时只需要释放!

    释放压力的方式千奇百怪,有人借助烟,有人借助酒;有人依赖爱情,有人只要自由;有人流汗,有人流血;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有人自闭,有人开放;有人宁静,有人抓狂……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方式,一个人又会同时拥有好几种方式,这很矛盾,同时又毫不矛盾。

    冰不正是这样的吗?除了唱歌,她还有许多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安静地吸烟、看书、睡觉……比如疯狂地蹦的、打球、骑着自行车围绕城市瞎转……在不同的状态下,在不同的时期里,冰选择不一样的方式释放自己。无论选择的是什么样的方式,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那就是这些方式于冰而言,都是行之有效的。其次,冰必然喜欢,所以才选择。

    人们唱歌,大多是为了自我安慰。而冰唱歌,一是因为喜欢,二是因为天生禀赋,三是因为压力。浴室里的歌声可能与国家歌剧院中的威尔第的咏叹调一样,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这个普通的周末,冰第一次想要释放自己。

    冰早早地做了晚饭,弄了几道冰和鱼都爱吃的菜:一条小鲫鱼炖了一些白萝卜丝,一条外地丝瓜炒了几个鸡蛋,半斤蒲菜烧水豆腐。这几个菜都清淡得很,冰不爱吃辣椒,也不喜欢吃得太咸或太腻。

    冰做出来的菜色彩鲜嫩,味道鲜甜,大都保持了原生态的味道。鱼一开始不太爱吃冰做的菜,感觉太清淡了,不过慢慢习惯了,却是越来越喜欢吃,越吃越想吃。

    冰和鱼对坐在饭桌前,温馨地吃着晚饭。许多时候,他们就是这样坐着,默不做声地吃饭。跟鱼一起吃饭的时候冰很专注,低着头看着自己的碗,一口一口地吃着饭,既不说话,也不看鱼。

    冰并不是一直都这样的,跟扬在一起的时候,冰最享受的事情就是甜蜜地看着扬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做的菜,嘴里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一副十分享受的样子,那时候冰感到非常满足。可是,在鱼面前,冰从来不这样,吃饭就是吃饭,没有其他的动作,冰甚至从不为鱼搛菜。

    鱼当然不知道冰原本并不是这样的,他只认为这是每个人的习惯,尊重就好,所以吃饭的时候,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鱼不会叨扰冰。

    两人不说话光顾着吃饭,所以用不了多长时间,一顿饭就吃完了。冰收拾桌上的残羹剩菜的同时,鱼已经把碗筷洗干净了。

    “鱼,我想去唱歌。”冰笑眯眯地探询鱼的意见。

    “一会儿我还要回单位加班呢。”鱼一脸抱歉地说道:“要不,我们现在就去,我还能陪你一会儿。等下班了,我再去接你。”

    冰抿着嘴笑了一下,算是答应了下来。

    鱼最近也很忙,忙得总是见不着人影,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不回家。冰从不担心鱼会在外面胡来,因为鱼不是那样的人。冰很体谅鱼,有时候会炖点排骨汤,有时候会熬点稀饭,让鱼晚上回来的时候填填肚子。

    鱼晚上不回家,冰心底里其实还有一点儿高兴,因为鱼不回家,冰便有了属于一个人的空间。冰可以随心所欲地躺在被窝里看三毛的《背影》或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也可以安静地听理查德。克莱得曼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