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F婀帧
画外音:刘荣虽然不是太子了,但毕竟是汉景帝的儿子,还是皇子,所以刘荣的狱中自杀引起了轩然大波。刘荣的奶奶窦太后听说后勃然大怒,要求把审理这个案件的官员郅都处死。但汉景帝知道自己的儿子刘荣之死后,竟然有些无动于衷,并且还很偏袒审理这个案件的负责人郅都,不想处理郅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史记·酷吏列传》记载的郅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我们可以通过三件事看一看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郅都原来是汉景帝身边的一个侍从,有一次汉景帝外出打猎,这次打猎汉景帝带了一个他的妃子姓贾,史书叫她栗姬。在打猎的过程中间,贾姬就去了皇家猎苑的卫生间,贾姬刚进了卫生间,发生了一个意外。一头野猪,因为这是一个皇家打猎的场所,那头野猪突然间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也一头钻进卫生间里了。这个贾姬跟野猪是一前一后进了卫生间,汉景帝见了是大惊失色,这个贾姬在汉景帝的心目中间是个什么地位呢?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都明白了。这个贾姬为汉景帝生了三个儿子,汉景帝一共是十四个儿子,她生了三个,仅次于王夫人的那个妹妹王兒姁,她是冠军,生了四个,这个是个亚军,生了三个。这在当时,我们知道汉景帝这个人有一个特点,他宠爱的人是一个劲儿地生,他不宠爱的是一个也不生,那个薄皇后是一个也没有生,王夫人生了四个,是一龙三凤,王夫人的妹妹王兒姁是生了四个儿子,这个贾姬是生了三个儿子。那可见贾姬在景帝的心中是很有地位的人,所以景帝一见野猪也进了卫生间,景帝就大惊失色。就使眼色给那个郅都,叫他进卫生间去救贾姬,郅都是权当没看见,纹丝不动。景帝一看就毛了,景帝提着剑就要往卫生间里面冲,郅都就拦住景帝的路,“噗通”一声跪下来说皇上这个贾姬不过就是一个女人啊,死一个女人下面还会进一个女人,天下的女人有的是啊。你即使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的话,你也得为太后考虑考虑啊,你也得为大汉江山考虑一下,你怎么能为了一个女人就去冒险呢?因为郅都我刚才说过了,他属于酷吏,酷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汉代的酷吏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只忠于皇帝一个人,其他人一概不管。皇帝的生命高于一切,其他的人哪怕野猪把贾姬给吃了或者给吃了,郅都完全不考虑。郅都说得很清楚,这个死了,下一个就来了,老的不去新的不来啊,所以他就阻止了汉景帝的冒险。后来,这是一场虚惊,野猪在卫生间里转了一圈又出来了。野猪出来以后,惊魂未定的贾姬也出来了,是一场虚惊,但这个事儿立即就被报告到窦太后那儿去了。窦太后一听,这个郅都行,救了我儿子一命,所以窦太后立即就重赏了郅都。从此以后,郅都就大得信任。所以这个主审官有这么一个故事。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汉景帝在处理贾姬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完全不了解郅都这个人,他要了解他,你不要说给他使眼色了,你就是踹他一脚他也不进卫生间,他不可能去的,他不了解他。但是经过这件事,汉景帝对郅都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过了不久,齐地的济南郡出现了一些不法豪强,然后汉景帝就毫不犹豫地把郅都给派过去了。郅都到那儿之后,三下五除二,把为首的豪强一下就杀了。杀了以后,整个济南郡都害怕,连临近的郡守见了郅都都像见了上级一样,就是郅都这个人还有镇压豪强,执法严厉的一面。第三件事,就是我们前面讲,汉景帝废立太子的时候是一边废立太子,一边杀栗姬在朝中的亲属,那么杀栗姬亲属的人是谁呢?就是这个郅都。而且还有一个背景,当时要杀栗姬在朝中的亲属的时候,当时的中尉并不是郅都,当时的中尉是一个叫卫绾的人,这一个人我们下面还会讲到他,但是汉景帝觉得卫绾这个人比较忠厚,不适合做这种杀人的事,他就临时叫卫绾休假,你回去休几个月的假,临时把郅都派过来,郅都一上任把栗姬的亲属三下五除二全部杀光。所以郅都是这么一个人。所以,我觉得在野猪事件的过程中间,汉景帝对郅都并不了解,但是济南郡的事件和杀栗姬亲属的事件中间,汉景帝对郅都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至少他明白,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可以启用郅都。这一点应当没有疑问的。画外音:郅都是一个如此秉章办事的人,而且是一个让汉景帝非常信任的臣子,看来,让郅都去审理废太子的案子是汉景帝早就盘算好的。刘荣被杀应该是汉景帝早已预料到的事情,既然这样,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还要让郅都来审理废太子刘荣一案呢?他难道不想放过儿子刘荣吗?刘荣之死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揭露这一历史真相呢?
刚才王立群先生讲到,郅都是一个只为皇帝负责的秉公执法的官员,而且通过几件事郅都最终获得了汉景帝的信任。所以让郅都审理废太子刘荣一案,汉景帝对审理的结果一定是心知肚明的。那么,汉景帝既然知道让郅都审理这个案件刘荣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为什么还要让郅都审理这个案子呢?老谋深算的汉景帝究竟想做什么呢?王立群先生对刘荣之死有着怎样独特的分析呢?
如果我们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一个,刘荣自杀以后,汉景帝跟窦太后的两种不同反应。两个人的反应不一样,一个是痛心疾首,一个是麻木不仁,两种反应不同。再一个,从汉景帝任命的审理这个案件的主审人的来看,要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皇长子刘荣被逼自杀这件事情,汉景帝脱不了干系。我们可以倒过来推想一下,如果说他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那么,当皇长子刘荣自杀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能不感到悲痛吗?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啊,既然儿子的死讯来到之后他麻木不仁,反过来说明,他早就料到刘荣可能会有这么个结局,这是一点。再一个,郅都那个主审人是个非常可怕的人,他杀栗姬的亲属的时候临时换下了卫绾,把郅都换上去,你要把两件事情合起来看,当然史学界没有人这样讲,我个人认为,皇长子刘荣的死,汉景帝是主谋,是他逼杀了自己的皇长子。当然这个结论要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大家的一些疑虑,其中一个疑虑就是,一个做父亲的人,一个做皇帝的人,为什么一定要逼杀自己的皇长子呢?他已经不做太子了,他不可能再威胁到其他的人了,那么为什么还要把他赶尽杀绝呢?
我想,这里面不外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废太子的身份。历朝历代被废太子的结局都非常惨,因为太子是储君,储君就是后备君主,所以,无论谁被立为太子之后,在太子的周围总有一些大臣在积极地支持他。这些大臣围绕在太子的身边,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太子一旦登基了,他们就成了拥立太子登基的有功之臣,他有一个拥立之功。这个拥立之功就可以使他们获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所以每一个太子的身边都会有一群人在支持他。那么这一群人支持他,对于登基的太子来说,自然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对于废掉的太子来说,废太子和他周围的人就成了皇帝心中的心头大患。因为这些人随时可以把废太子抬出来,和新太子抗衡,所以刘荣在这点上他很不谨慎。其实刘荣从太子的位上被贬到临江王的时候,他应该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是个什么地位呢,是个已经被废掉的太子,已经废掉的太子地位非常不稳,他随时可能被皇帝还有新太子视为政敌,视为隐患,所以废太子必须要十分小心。当然,刘荣有他的必死之道,就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有必死之道。当然,他还有取死之道,就是他的不谨慎。你已经被废了,你的母亲被杀了,你的母亲家族的人也被杀了,你自己的地位可以说是朝不保夕。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极其小心,极其谨慎,他竟然扩建宫殿,占了祖庙的地,这明显是违法的事啊呀,这件事情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是万万做不得的事情,可是刘荣做了。我们从这一点来看,刘荣这个人不智,很不理智,很不聪明,就是他意识不到自己身份的危险性。他还以皇子自居,以诸侯王自居,他和其他那些没有做过太子的诸侯王完全不同,他们不可能对新太子构成威胁,唯独这个废太子最容易对新太子构成威胁,所以废太子要特别小心,刘荣犯了大忌,这也是刘荣被杀的第一个原因,他的身份。
再一个,刘荣被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汉景帝在废太子的时候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主要是两个人,这两个都是了不得的人。一个是周亚夫,我们前一集讲过,周亚夫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太尉,立了大功的人,是周勃之子,立子大功。周亚夫可以说是景帝朝的重臣、功臣。一个是周亚夫坚决反对,另一个坚决反对的是谁呢?另一个坚决反对的就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另一个主帅,大将军窦婴。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窦婴因为平叛立有大功被封为魏其侯,所以两个都非常有地位,非常有身份。特别是景帝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朝中的大事基本上就是条侯、魏其侯两个人说了算,条侯就是周亚夫,魏其侯就是窦婴,这两个人是坚决反对废太子刘荣,这两个景帝朝最大的重臣和功臣都是废太子刘荣的最坚决的拥护者,这岂不是把刘荣给害死了吗?你想想有这么两个人拥护着他,汉景帝能不提防吗?这两个人,你想想那么大的权力,那么大的声望,如果在景帝百年之后,这两个人打出拥立废太子刘荣的旗号的话,刘彻能对抗得住吗?这是汉景帝非常担心的事情,这也是汉景帝一定要想办法把废太子刘荣除掉的最根本的原因。这一集的题目叫《景帝清障》,他要清除太子刘彻登基道路上的障碍,这个障碍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废太子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