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8。 人生就是奋斗
坏,它们的人民也不得不节农缩食,并通过极为紧张而繁重的劳动,才为经济“起飞”打下了基础。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
一个小孩都知道的。”是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
要衣、食、住、用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生活资料,即生产
物质生活本身。不进行生产,社会就不能存在,更谈不到改善和提高生活,这对任何社会都毫不例
外。事情总是:先有耕耘,后有收获;有了收获,更应耕耘。先有种籽,后有瓜果;瓜果繁衍,种
籽更多。先有创造,后有享受;享受之后,更可创造。这也是循环。如果说列宁所面临的循环是在
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反常循环的话,那末,这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正常循环,则是人类社会
走向进步的阶梯。
通过艰苦奋斗来中断列宁所说的反常循环,当前特别要发扬我国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优良传
统。唐朝杰出的诗人李商隐,在题为《咏史》的诗中有两句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
奢。”这确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个不可遗忘的深刻教训。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
祖先所以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获得异常光辉的成就,勤俭的美德不能不是推动人们前进的一种社
会力量。相传,大禹为了完成治水的任务,丢下了新娶的娇妻和初生的爱子,一直在外工作了十三
个年头,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长期勤劳节俭的生活,使他满面黧黑,手脚长满老茧。,腿上的汗
毛都磨得光光的。自古以来,正是由无数象大禹这样的志士仁人艰苦奋斗,才创造出如此辉煌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所谓勤,就是刻苦耐劳,辛勤劳动,尽其所能地发展生产;所谓俭,就是爱惜国家财产,一分
一厘,惜之如金。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不好好劳动,勤奋工作,就不可能有较多的收入,有了收
入以后,如果不是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做到月月有余,而是大手大脚,挥霍浪费,把每天每月的
收入消耗殆尽,那就永远无法使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整个社会来说,同样如此。我们反对
用长远利益来否定眼前利益,用过多的积累来排挤消费。同时,又要看到,在社会财富还无法满足
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需要的时候,注意节俭正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不可
少的手段。事实上,任何时候,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都不能不受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活
消费品数量的制约。谁要是只顾暂时的享乐而不顾长远的发展,社会就必然会走进竭泽而渔的死胡
同,倒头来受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反过来,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用艰昔奋斗的英勇精神积
极发展生产,就为长久的幸福奠定了基础,最终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德国大诗人歌德有一次说:“我爱好玫瑰,把它看作我们德国自然界所能产生的最完美的花
卉,可是我不那么傻,想在这四月底就在我自己的花园里看见玫瑰花。如果我现在能看到初发青的
玫瑰嫩叶,看到它一片又一片地在枝上长起来,一周又一周地壮大起来,五月看到花蕾,六月看到
繁花怒放,芳香扑鼻,我就心满意足了。谁要不耐烦等待,就请他到暖房里去吧。”
是啊,在玫瑰刚刚绽出发青的嫩叶的时候,就想闻到扑鼻的芳香是不现实的。任何事物的成长
都要有个过程。四个现代化就是我们祖国的玫瑰花,这朵花也才刚刚发芽。如果有谁现在就想过现
代化的生活,同样是脱离实际的。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用劳动的汗水去浇灌这朵花,而决不要躲到
暖房里去坐等四化的到来。
一滴水的归宿
“现在生活太苦了。”有人常常这样埋怨。
应该承认,是苦了一点,在建国已经三十一年的今天,不能再用比旧社会生活如何如何好来宽
慰自己。重要的是,要有向前看的勇气,要敢于正视目前比工业发达国家远远落后、贫穷的严酷现
实。我国的国民平均收入,甚至还落后于中东的一些小国家。面对这样的现实。,自我陶醉,只能
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何况,有些困难本来是可以克服的,只是由于有的人官僚主义,高高在
上,不关心群众的疾苦,才人为地加剧了矛盾。因此,目前青年人对现状的不满足是不奇怪的。这
种不满,如鲁迅所说是“向上的车轮”。没有对新生活的热烈追求和憧憬,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10
。d18。 人生就是奋斗
但是,这仅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我们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国家经济生活上遇到的
暂对困难呢?有两种不同的回答:
一种是与国家同心同德,和衷共济,自觉地节衣缩食,艰苦奋斗,以加倍的努力,发愤的工
作,为国家分忧解愁。另一种则是对国家的困难持冷漠旁观的态度,只求自己的舒适安逸,不管国
家和别人的困难。只想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却不愿自己为国家多作贡献。
两种不同的表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对一个具有高尚思想和情操的青年来说,应该
选择哪种态度,答案理应是清楚的。
作为一个新中国的青年,应该要有一点历史感。这就是说,要自觉地把个人置身于人类社会发
展的进程之中,不能只看到眼前,只考虑个人和小家庭,而要想到社会、国家、民族和世界的未
来,要看到自己对社会发展负有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人生在世,不过花甲百年。这短暂的岁月,
好比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犹如人类社会发展史诗中的一个音符。然而,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
历史并不小视短暂的人生,它让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经历填写一份关于人生价值的“档案”。一个人
在国家、民族几经磨难,艰苦创业的时候,能够忘掉个人疾苦,心怀万家忧乐,自觉承担振兴国
家、民族的重担,才是一个真正无愧于历史的人,一个情操高尚的人。
相传,佛袒释迦牟尼曾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回答不上来。释迦牟
尼说:“把它放到大海去。”是的,一滴水,闪闪发光,晶莹如珠。可是一经风吹日晒,它马上就干
涸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孤单单的一滴水的命运只能如此。它只有注入江河,流入大海,才能生存
下去。水珠的存在依赖于大海,前者不能脱离后者,必须从属于后者。个人对于社会的关系也是如
此。
人不可能孤立地、象动物那样地生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给“人”下的这个
定义,是多么深刻啊!诚然,每个人有着不同的阶级关系、家庭关系,有着不同的命运和经历,有
着不同的个性。但是,不管如何,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社会。吃的粮食要靠农民辛勤
耕耘,穿的衣服要靠工人纺纱织布,住的房屋要靠建筑工人建造,出门坐的车也是汽车工人生产
的,你用的书,看的戏,一切生活资料都需要别人来供给,需要千千万万个直接和间接的劳动者来
创造。一句话,是整个社会的劳动成果,是无数人血汗的结矾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全体社
会成员的劳绩 I 毫无疑问,单个的人离开社会的大海,就会象一滴水珠那样干涸消失。正是从这个
最基本的事实出发,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之问的一系列基本
的道德准则。
谴责个人主义。既然个人的生存、发展都有赖于社会的帮助,那末,只为一家一户的私利而奔
忙,把个人一己之疾苦凌驾于国家、集体之上就是可耻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只为家庭活着,
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自觉承担对社会的义务。爱因斯坦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
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已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
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正是以此为信念,所以爱因斯坦几十年如一日地
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发愤工作。尽管他对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向社会索取的却甚少。
把个人利益溶化于集体之中。加里宁说:“真正共产主义者的个人疾苦都带有从属性。例如家
庭里发生了不幸的事——实在痛苦得很,但我以为,社会主义并不因此受到损害,因而这也并不应
当损害工作。显然,如果你只顾及家庭利益,始终只关心自己或自己的老婆,那你就不能成为真正
的共产主义者。”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能使一个人坚强起来,使他不仅对于个人生活上的小
小不幸,并且对于大灾大难,都很少有动于心。”
为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的利益。有一次,巴斯德要到一艘患有黄热病乘客的轮
船上采集细菌标本。有人规劝他,这样做太危险。巴斯德回答说:“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
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
这些原则,也就是我们青年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必须懂得,一个人不从狭隘的个人得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