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她开始写专栏。此时王宝钏已不是当年的小媳妇了,而是美女作家。和文人张三下棋,和墨客李四吟诗,和回鹘贵族对奕,与高丽富商唱K。当然,专栏的卖点还是,王宝钏是一个很痴情的人,夜夜等待薛平贵忽然回家,夜夜泪湿枕巾。
第三波,开始接受采访,并客串谈话节目的嘉宾。
本来以王宝钏的实力,在CBD买楼早就不成问题,不过,这儿可是她的福地,离开寒窑,故事就没了,所以,她执意留居在窑洞。十多年来,王宝钏把和薛平贵的爱情拍卖,得到了一个好前途,一个好价钱。她心满意足了,“我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情,如果没有,就要很多很多的钱。”起码钱不会辜负你啊。王宝钏犹豫不决的是,是就此进军娱乐和综艺节目呢,是走身体写作路线呢,还是趁身价还高,一早再嫁了事?你知道,宝钏15岁结婚,18年过去,也不过33岁,正有着反常的娇嫩。
但是,该死的薛平贵回来了,打破了宝钏的美梦。他一个人回来还不打紧,还带着一个代战公主,外加一串侍女书僮,猫三狗四的,Who cares? 王宝钏恨不能把门砸在薛平贵的脸上。但是,小薛只说了一句话,就让宝钏开了门,并且把公主一阵风似地也撮进了寒窑。对今时今日的宝钏来说,爱情不再重要,钱也没什么,关键是实现自己成名在望的梦想。
这句话是:“你想不想写一本书,名字叫《我们仨》?”
卫子夫:甜甜蜜蜜的科学工作者
卫子夫,河东平阳(金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武帝皇后。初为平阳公主家歌女,后为武帝所悦,入宫。弟弟卫青被封为大将军长平侯,妻平阳公主。公元前128年,生刘据,被立为皇后。做了38年的皇后,后因巫蛊之祸起,刘据举兵诛江充,兵败自杀,她为武帝所废,亦自杀。
汉武帝刘彻说:其实我不仅是皇帝,我还是炼丹家、数论学家、天文学家。
奈何他说这话的时候,那时中国的《周髀算经》还在筹备发表的阶段,人家毕达哥拉斯早就成仙五百年了,中国的祖冲之还得过五百年才出世,所以没什么说服力。在高手孤独的时候,他遇见了东方朔,一个中土有名的科学家,琴棋书画还样样精通。刘彻马上就把他聘为大汉帝国首席科学家、咸阳科学院院士、太学客座教授。
在刘彻还是垂笤小儿的时候,他去大姑妈馆陶公主家里玩,看见了姑妈家漂亮的小姑娘陈阿娇。好色而慕少艾,姑妈一逗他,他就说:“如娶阿娇,当以金屋藏之。”——幸好他说了这句话,否则的话可能还皇帝也做不成了了。因为在宫廷斗争中,馆陶公主考虑帮助他就可以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才铁下心来助他一臂之力的。可惜,住进金屋里的陈阿娇却一直不能生育。当然,装修污染嘛:那时,金属的提纯度都很低。
汉武帝很不爽。他去姐姐平阳公主家散心,平阳拉拨了十几个舞女,刘彻都没有看中的,却一眼看中了旁边唱歌伴奏的卫子夫。在刘彻看来,音乐就和数字一样,是最简洁最有力最机械也是最性感的艺术。他借机去更衣,卫子夫见到眼色,也跟着过去了。平阳公主见机就把卫子夫赏给了弟弟。可是,进宫以后,卫子夫就有大半年没有再见过汉武帝。
后来,刘彻让东方朔给科学院开一个学术讲座,把会唱歌的、会弹琴的、会跳舞的、会说话的美女们都叫过去,一起开Party。东方朔是谁?超级牛人啊。跟他见过一面的其他科学家从来都不听不见他在说什么,不仅仅是听不懂,关键是大家光顾着紧张激动,谁在说,比说什么更重要。而卫子夫不知道这些。在听完这个首席科学家的数学讲座之后,她举手说:
“东方先生,我觉得您做的讲座很不成功。”
东方朔很纳闷,就问为什么。
卫子夫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可是太学府的高才生,您说的东西我竟然听不懂,这难道不是你讲的有问题么?”
东方朔就问:“你是什么专业的?”
卫子夫回答说:“我是声乐系的。”
东方朔当场FT。
汉武帝被这个美貌的问题少女迷住了。这么白痴又这么可爱,他命令东方朔收她为学生,因为他爱上她啦。
汉武帝同时也对历法颇有研究。他极热爱数论,只在素数的日子和卫子夫同房,在月初,这是挺不错的,二,三,五,七;但是到月终的日子卫子夫就显得难过了,十九,二十三,二十九,……不过,卫子夫也争气,很快就成为数论高手,破解了这个谜,也就很快怀了孕,生下了龙子。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像雅典的柏拉图学院那样,这对甜蜜蜜的数学工作者甚至在后宫竖起牌坊,“不懂几何者请勿入内。”把陈阿娇气得半死,开始升坛做法,祭出巫觋的手段。这还了得,汉武帝干脆把阿娇废了,立卫子夫为皇后。
平阳曾问过卫子夫:你为什么这么热爱数学?卫子夫答道:我不会献身科学,但我愿意献身科学家。卫子夫一时恩宠无极,儿子被立为太子,弟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卫青,弟媳是皇姐平阳公主,还有一个小外甥霍去病。歌里唱道:“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可惜好景不长,喜新厌旧的汉武帝又爱上了天文和炼丹,在建章宫北太液池畔造了一个仙人承露盘。他不再用黄豆来研究数论了,而是天天掰手指掐算天降仙露。也就是因为汉武帝的审美转移,他宠爱的人也从数学才女卫子夫,转变为善于跳现代舞的李延年的妹子李夫人身上啦。李夫人死后,汉武帝为了给李夫人招魂,又迷上了看影戏。
这就充分证明,跟着别人的喜好屁股后面转,是多么不保险,多么没有前途啊。不过,也不能怪卫子夫,不跟着转的话,不仅没有明天,可能连今天也没有。
崔莺莺与杜丽娘:哪个更接近爱情
崔莺莺:事见元·王实甫《西厢记》。故事源出于中唐元稹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北宋赵令峙改写为鼓子词,金董解元改名为《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编写成杂剧剧本,成为千古名剧。故事描写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遇见相国的女儿崔莺莺,两人互相爱慕,通过侍女红娘从中撮合,私自结合。《西厢记》从古到今各剧种改编演出延续不断。
杜丽娘:事见明·汤显祖《牡丹亭》。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生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后来柳生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一家团圆。《牡丹亭》至今仍在盛演不衰,而且在国际艺坛上享有盛誉。
和西方传统的小说那种针针到肉的人物写实功夫比起来,中国古典戏文里惯用大写意的泼墨手法,主角多是面目模糊,常常是两个人在第一章就看对眼,以后男主角在每一幕中都又和别人看对眼,最后所有被他看对眼的人都成为他的老婆,像张爱玲说的:“用不着负心,一个一个娶将过去就行了。”女主角也不招人待见,像李千金、张倩女,动不动就要私奔,搁今天也是一值得敬畏的前卫奔放女,怎么也看不出来是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也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女人,不过,赵五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迹近于神、宰相女儿牛小姐贤良淑德且理性得全无心肝、窦娥虽薄有姿色但满腔阶级仇恨离现实太远……
事实上,中国蔚为大观的古典戏曲里冒着人气、与女人贴心的其实就剩崔莺莺与杜丽娘等屈指可数的几位了。《西厢记》与《牡丹亭》一直被列为闺阁中的禁书。林黛玉就是看了《西厢记》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而思春的,而才女冯小青也在看了《牡丹亭》之后写下“人间自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17岁就病死了。看来,这两部基本上等同于少女求爱的教科书了。
《西厢记》本质上也不过是一落难书生遇见相国千金的老套故事,但王实甫的版本实在是精彩。张生对美娇娘崔莺莺一见钟情,崔莺莺却装疯卖傻,把个张生急得死去活来。幸好还有一个红娘,一步一步地点拨她,调教她。最后,张生中了状元,两人也终成眷属。和其他戏文不同,这段感情最大的障碍不是老太太,而是来自崔莺莺。现实中,感情上出现问题,通常不是因为不了解对方,而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爱得再深,谁敢说自己从未迟疑过、从未动摇过?看到她在礼教和内心渴望的分岔口上焦虑不安,首鼠两端,进一步退三步,就像镜子一样照着我们自己:软弱,不彻底。
犹豫和摇摆中,我们会错过什么?等着等着,都成了色未衰、心先老、爱无能之辈。崔莺莺运气不错,碰上张生这样的“傻角儿”。
而《牡丹亭》也就是那个最压抑年代的一场春梦。戏曲根据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改编,太守女儿杜丽娘有一天私自去游园,在梦中和书生柳梦梅一番云雨。醒来以后,一病不起、怀春而死。而柳梦梅拾得丽娘的自画写真,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并掘坟让丽娘起死回生了,两人结为夫妻。当然,后来柳梦梅也中状元了,皆大欢喜。
和崔莺莺比起来,杜丽娘显然稳重得多。她不能出闺门注定不可能遇见可相亲相爱的人,只有在梦中寻。爱情带来火一样的煎熬耗尽了她的生命。不过杜丽娘的死更像是“向死而生”的策略,她和阎罗王讨价还价,做个自由的女鬼找爱人,曲线救国,总算和柳梦梅结为夫妻,活得滋滋润润的。杜丽娘超越于同龄女子之处,在于她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争取了,得到了。
崔莺莺是现实中人,所以可亲;杜丽娘是理想中人,所以可爱。崔莺莺的爱情是半推半就的古典方式,却以两人的同居作为性格的现代走向;杜丽娘的爱情以现代的性爱为开端,但最后却谨慎地借用了传统提亲的外壳作为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