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要求企业生产越多越好,完全不考虑企业产量如何随市场价格而变。不论煤矿、铁路都是
这种政策,结果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大多数企业的领导人和会计师还不懂边际成本的
意义,更谈不上对本企业边际成本曲线有什么研究。如果能改变这一局面,全国每年多创造
几十亿利润是毫不费劲的事。
传统经济学中常说的所谓“平均资金利润率趋于均等”的命题,实际上是边际资金利润
率的误用,因为平均利润率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上已经不可能改变了。只有将要发生的
利润率,它取决于投资者对哪一个具体项目进行投资,那是可以改变的。当成百上千个项目
投资的利润率完全透明,且投资者有充分选择的自由时,边际利润将趋于均等。因为利润率
特别高的项目必定己被利用,利润率特别低的项目则投资者不会去利用(假定满足透明性和
自由选择两个条件时),所以由于竞争的原因在边际上各个项目的利润率有均一化的趋势。
在数学规划理论的帮助下还可进一步论证,边际利润率的均一化是资金分配最优化必须满足
的条件。市场机制的透明性和自由选择又保证厂边际利润率必将趋于一致。所以市场机制是
最能保证资金合理利用的一种经济制度。不仅资金的利用如此,一切物资的利用均如此。但
此时利润率换成了物资的价格。所以价格的划一是物资最优利用的必要条件。


重新发现经济学中的地心引力

我们每个人部生活在地球的引力场之中,我们见到的一切物体的运动莫不受地心引力的
作用;我们自身的运动,四肢、躯干、内脏每时每刻都受到强大的地心引力的控制。可是直
到三百多年前牛顿发现地心引力为止,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的若干亿人,竞没有一个觉察到
了地球存在着引力场。到了科学昌盛。的今大,要把引力场的存在讲清楚仍旧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这个事实说明,当一个无所不在的客观规律控制着我们,我们自身已经发展出与之相
适心的身体和头脑时,这个规律就不再是陌生的,它再也引不起人家的兴趣,变为视而不见
而又无所不在的现象。
在经济学中存在着类似的东西,那就是价格系统(不是单个商品的价格)。虽然价格系
统的存在不像万有引力从开天辟地时就有,而是商品经济发展之后才出现的,但现代社会中
的人已经非常习惯于周围的价格系统,以至于忘记了这个系统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为没
有它我们仍能很好地活下去。
价格起源于交换。当两件物品交换时,如果两件甲物可以交换一件乙物,则甲物的价格
为乙物的一半。当交换反复进行时,人们产生了物与物相对稀缺程度的概念。交换中价格高
的,也就是交换能力强的,必定是更稀缺的。由于交换被推广到更多的商品,各种商品的相
对稀缺性通过相对价格表现出来。为了使自己在交换中得利,人们愿意生产交换价值高的物
品,但这些物品无例外地需要更多的劳动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生产出来。于是稀缺性通过自
身的劳动代价进一步地被体现。
当交换进一步发展之后,出现了货币。它成为一切交换的中介。这时人们懂得了用货币
可以度量一切商品的价值,价格或比价的观念上升为价值的观念,咐东西的价值高,我们就
说它“值钱”。此时价值观才能与价格相分离,价值才能成为独立的概念。换句话说。如果
没有了交换,人们不会产生价值的观念。
当建立起独立于价格的价值观之后,人们用它来判断不可以交换的事物的稀缺性。健
康、友谊、自由等都不是商品,无法用价格来表示他们的稀缺,但他们却都是有价值的。我
们可以说“友谊比黄金更可贵”,这里用不着说明友谊比一两黄金更可贵还是比一斤黄金更
可贵。但这样说并不算错,因为友谊是不可交换的。这说明了价值观已经从价格独立出来。
我们知道,价值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它决定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同样一件事出现在不
同的人面前时有不同的反应,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是道德更重要还是物质享受更重要,
当两者互相冲突时,有的人选择道德,而有的人选择享受。我们探讨东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的
不同时,常常归因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价格系统的无所不在,培养了我们从事生产的选择方式。当生产同一种产品而有两种不
同的工艺路线时,我们会选怦成本低的路线,而成本的计算完全取决于相对价格体系。银的
导电性优于铜,但我们不用银做寻线;飞机的速度比火车快,但我们从来不用飞机运煤炭。
为什么?因为前者的成本太高,相对于得益来说不值得。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更受到价格系
统的限制,为什么大多数人宁可坐拥挤且速度较慢的公共汽车而不坐出租车,因为出租车的
成本太高,个人负担不起。整个社会也负担不起。而这一切生产和消费的抉择,它们已经根
深蒂固地扎在每个人的头脑里,已经成为人们的生存习惯,反而忘记了这一切的根本是价格
系统。如果没有了价格系统,这一切都要发生严重的混乱。
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通过节约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消费需求。这里所指的节约
是节约什么呢?就是节约“稀缺性”,节约“价值”;也就是节约“钱”。钱可表示稀缺性;
正因为存在着价格系统,它表示一切通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相对稀缺性。如果价格
系统混乱,节约钱不等于节约稀缺性,人们的生产和消费就失去了方向。有人幻想人类社会
将发展到没有商品,没有交换的阶段;认为只要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物质无限地丰富,稀缺
性就不再存在,我们甚至可以用黄金去造厕所。可是,如果一个社会果真用黄金去造了厕
所,说明这个社会的稀缺性标志陷入严重的混乱,它必定是一个穷困的社会,逞论物质的无
限丰富。可见科学技术要成为生产力,必须有一个正确的价格系统作为决策背景。如果价格
系统出现了混乱,银的价格比铜低,科研成果不但不能缓解稀缺性的制约,反而浪费了资
源,加剧厂稀缺性制约。或者科研人员无视价格系统的导向作用,独出心裁地从兴趣出发,
或从他自以为是的价格系统出发,费了时间、精力和物耗,研究出来的成果不能商业化,也
就是不能从节约资源中赚钱,这些成果事实上是毫无价值的。技术确实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
供众多新的可能方式,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有价值的。一个成果之是否有价值必须拿到市
场上去判断,判断的结果是由各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作出的。我国不少科研成果之不能商品
化,一方面固然有体制上的问题,另一方面成果本身是否有中场价值往往也存在着问题,因
为不少科研人员并不具备必要的经济观,在确定科研目标时就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工厂从事生产活动,但生产活动并不是生产物质,出为物质既不能被生产,又不能被消
灭。经济学中的生产是指生产价值。消费也小是消费物质,而是消费价值。所谓生产价值是
指产品的价格高于其成本,差数就是工厂的利润,也就是工厂为社会新增的价值。一个工厂
如果亏损,说明它生产出来的价值比消耗掉的价值还少,工厂实际上是在消费而不是在生
产。究竟工厂是在生产还是在消费,完全取决于它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的相对价格。随着相对
价格的变动,一家工厂可能从盈利变为亏损,或者从亏损变为盈利,尽管它的生产过程并无
任何变动。价格可以用来衡量一种活动是否创造了价值,使得一些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判断变
得一目了然。买空卖空的证券市场是合为国家增加了财富,只要看它是合在竞争性的市场上
赚到了钱。如果赚钱,这部分钱就是证券市场生产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果它不能力社会创造
财富,从事证券交易的人就成了社会的寄生虫。国家就应该取消证券市场。
计划经济之所以不成功,从经济理论未看,根本的原因是它产生不出一个能真正标志稀
缺性的上确价格系统。一个正确的价格系统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众多的生产音和消费者
各自关心自己的利益,通过时价还价形成的。缺乏这些条件价格必然陷入混乱。在原体制
下,由同家办企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企业作为牛产者如果以低价格将
产品出售给人民,企业赔厂钱,可人民得了便宜,这本来就是人民企业的目标;企业以高价
格将产品出售给人民,企业得了利润,而这利润最终还会返回给人民。所以原体制下价格高
价格低不造成任何区别。原体制下利益主体的合并,是不能产生正确价格系统的根本原因。
从表面上看,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一致,可以减少社会摩擦,降低社会成本,实现大同世
界。可是由于价格系统在人类生产和消费中的非凡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必须有竞争和讨价
还价。否则价格一旦陷入了混乱,计划人员不可能从几个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他更不可能
扭转由于歪曲的价格导致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错误选择。何况什么是正确选择的问题他自
己也说不清,于是该进口的东西反而在出口,长线的产品还在增产,有限的资金投到了产生
不出效益的项目上去,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不断恶化,人民生活必然走向贫困,从这个教训中
我们可以预言,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着稀缺性问题,价格系统就是必不可缺的。而一切资源相
对于人的无限消费欲望而言永远是稀缺的。由于人口增加,矿产资源的不断被消耗,资源的
绝对稀缺性必定会加剧,每种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不断在变化,为了克服资源的限制,保证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