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侦破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各种戒严设施开始取消。保卫部长耷 拉着头,无精打采地往家走去。中央调查组组长望着保卫部长的身影,狠狠 地吸了几口烟,眉头跳动着,拿起电话,拨了几个号码。
当晚,在军区的一间保密会议室里,中央调查组成员和军区首长开着一 个秘密会议。组长把案卷翻得哗哗响,提出了几个问题:“凶手查获了,这 个案子似乎也该了结了。从表面看,这个案子似乎是个挟私报复案。卫队长 原来是很受信用的人,突然被隔离审查,顿起报复之心。犯罪的动机、心理、 作案工具一应俱全。可是,有几个问题怎么解释?卫队长一直被关着,他怎 么有可能从哨兵的鼻子底下溜出来,又去偷保卫部的枪,又去小楼杀人,跑 出跑进,哨兵竟然没有看见,这可能吗?保卫部清查中怎么单单把他放过了, 这又怎么解释?现在中央正在追查谭迫降总理座机的案件,偏偏这个时候谭 被暗杀?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我看保卫部有问题,得清查一下。”与会者觉 得有理,决定追查保卫部。
清查保卫部的工作刚一开始,就发现保卫部长问题较多,看守卫队长的
哨兵是他安排的,枪是在保卫部的保险柜里给偷走的,又是他担保卫队长没 有问题的,中央调查组决定对保卫部长进行隔离审查。一队士兵走进保卫部 长的家的楼房,在他住的套房门口停下来敲门。半天没有回响。士兵们把房 门撞破冲进去,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副恐怖的景象:保卫部长吊死在床头 上,舌头伸得老长老长??
线索被掐断了。谭甫仁一死,迫降总理座机的案子无从问起。保卫部长
一死,谭甫仁被刺一案的案中之案成为千古之谜。 中央调查组结束了在云南的工作,回到北京。不久,又一个惊人的消息
传来,中央调查组组长莫名其妙地突然死在地下室。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第八十回 会斯诺邀美国总统访华骂林彪说文化革命秘密
话说谭甫仁一案,凶手虽已自毙,但留下许多疑问,以后也没有什么公 开的材料来说明这个问题。据外国记者报道,这时北京市面上流传着这样一 种说法,林彪给谭甫仁发去密电,要他击毁总理座机。谭甫仁没有按林彪的 意思办,把总理座机迫降在昆明机场。谭甫仁万没想到,从飞机里走出来的 是周恩来总理,吓得半死。周恩来训斥了谭甫仁几句,要走了密电,交给邓 颖超保存起来,叮嘱她等自己死了再交给毛泽东。林彪怕事情败露暗杀了谭 甫仁,并灭了口。这个传说在市面上很流行,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到底真相 如何,一直不得而知。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谭甫仁一案的前前后后充分地说明了上 层斗争的激烈。庐山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又甩石头,又掺沙子,又挖墙角, 现在开始直接不点名地批判林彪了。在 10 月 1 日的国庆典礼上,毛泽东在天 安门城楼会见了著名的美国记者、老朋友斯诺。三十多年前,毛泽东率中央 红军到达陕北,进驻保安。当时长征刚刚结束,美国记者斯诺冒险来保安采 访,留着大胡子的周恩来把他接到保安。斯诺在这里采访了好几个月,拍了 很多照片,和毛泽东、周恩来分别谈了数天,回去后写了一本书,名为《西 行漫记》,相当客观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运动,介绍了毛泽东、周恩 来和许多中央领导人及红军将领的生平,使西方世界第一次得以真正地了解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生涯。《西行漫记》出版后,顿时成为畅销书,埃 德加·斯诺也一举成名。时隔三十多年后,斯诺再次来中国大陆访问,周恩 来又一次把他领到毛泽东跟前,不过这次可不是在陕北的窑洞里,而是在北 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当时斯诺指着城楼前面的群众游行队伍抬着的大幅标语 问毛泽东:“你看我写的那篇文章怎样?”毛泽东知道他问的什么,便对这 位老朋友说:“你写的那篇文章我看了,可以嘛。你的那些错误有什么要紧? 你说我是个人崇拜,你们美国人才是个人崇拜多呢。前几年,我什么也管不 了,他们不听我的,所以那个时候我无所谓个人崇拜,倒是需要一点个人崇 拜。现在就不同了,崇拜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什么‘四个伟大’, 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导师,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 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的,其他的一概辞去。”
斯诺听了心里一动,他知道四个伟大(文化革命中的一句口号,“伟大
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是林彪提 出来的,现在毛泽东和一个外国记者说“四个伟大”讨嫌,等于是公开骂林 彪讨嫌,根据各种迹象判断,毛泽东和林彪之间已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天安门上人来人往,毛主席身体不大好,不能久站,自然不能畅谈。国 庆节典礼结束后,毛泽东又约见斯诺,两人一起进餐,进餐后斯诺正式采访 了毛泽东。
话题先从 1936 年斯诺到保安采访说起。斯诺说了说自那以后,自己多次 想再访毛泽东,均未能如愿的憾事。毛泽东理解地点点头。斯诺说:“我常 常想给你写信,但我真正写信打扰你还只有这一次。”毛主席摆摆手说:“怎 么是打扰呢?1965 年,我就让你找我嘛。你早找到我,骂人,我就早让你来 看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看全面内战。”斯诺采访是要准备发表的,他得征求 一下毛泽东的意见,是否同意发表,便问道:“有一个问题我还不大清楚,
即主席对我讲这些,是供公开发表用,还是作为介绍背景材料,还是朋友之 间的交谈,还是三者兼而有之?”毛泽东果断地说:“不供发表,就是作为 学者、研究者,研究社会情况,研究将来,研究历史嘛。我看你发表跟周恩 来总理的谈话比较好,同我的不要发表。意大利杂志上的这一篇我看了,我 是看从外国文翻译成中文的。”
毛泽东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茶,又说起斯诺的这篇文章来:“你写的这 篇文章可以嘛。你的那些错误有什么要紧呢?比如,说我是个人崇拜。你们 美国人才是个人崇拜多呢!你们的国都就叫华盛顿(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 名字),你们的华盛顿所在的那个地方就叫做哥伦比亚区。”斯诺笑了,心 服地补充说:“每个州里面起码都有一个名为华盛顿的市镇。”毛泽东不以 为然地说:“可讨嫌了。”他又笑着说:“不过,总要有人崇拜嘛!你斯诺 没有人崇拜你,你就高兴啦?你的文章,你的书写出来没有人读你就高兴啦? 总要有点个人崇拜,你也有啦。你们美国每个州长、每个总统、每个部长没 有一批人崇拜他怎么混得下去呢!”
毛泽东停下来,让翻译冀朝铸翻译。冀朝铸是外交部的首席英文翻译, 他把毛泽东的话翻得准确生动,斯诺不断地点头微笑。
毛泽东又讲起来,他现在要讲的是一个重要信息,希望由斯诺把这个信 息传达给美国总统尼克松。
话题还从刚才的“美国每个总统没有一批人崇拜他怎么混得下去”说起:
“我是不喜欢民主党的,我比较喜欢共和党。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为什么呢? 他的欺骗性有,但比较地少一点。他跟你来硬的多,来软的也有。他如果想 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偷偷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 谈不成也可以,谈得成也可以嘛。何必那么僵着?但是你美国是没有秘密的, 一个总统出国是不可能秘密的。他要到中国来,一定会大吹大擂,就会说其 目的就是要拉中国整苏联,所以他现在还不敢。整苏联,现在对美国不利, 整中国于美国也不利。”
接下来,毛泽东和斯诺谈了一些农村中的问题。斯诺说中国的农业情况
很好,毛泽东遗憾地说中国农业还是靠两只手,靠锄头和牛耕地。斯诺说中 国农村没有人反对节育了,毛泽东连连摇头说斯诺受人欺骗了:“农村里的 女人,头一个生了是个女孩,就想要个男孩子。第二个生了,又是女孩,又 要男孩子。第三个生了,还是女孩,还想要男孩子??一共生了九个,都是 女孩子,年龄也四十五岁了,只好算了。”
谈了一会儿,毛泽东又把话题引到尼克松身上来:“外交部研究一下,
美国人左、中、右都让来。为什么右派要让来?就是说尼克松,他是代表垄 断资本家的。当然要让他来了,因为解决问题中派、左派是不行的,要跟尼 克松解决,在暂时。”
翻译一边翻着话,一边偷偷看了看表,天哪,已经快两个小时了。毛泽 东毫无倦意,谈兴正浓。翻译向外交部司长王海容使个眼色,王海容其实早 就注意到了。过去主席会见外国客人,也就是握握手,坐下谈几句完了,顶 多不超过二十分钟,今天怎么谈了这么长时间呢?这会影响主席的健康。她 看看表,询问地看了毛泽东一眼,毛泽东对自己的侄女挥挥手,让她不要影 响谈话。王海容心里顿时茫然,主席今天怎么有这么大的谈兴?
其实,王海容不理解,毛泽东企盼这场谈话已有好长时间了。还在文化 大革命前,毛泽东就感到孤寂。那时,不要说一般的高级干部,就是中央政
治局常委在毛泽东跟前都是寡言少语,不敢多说话。毛泽东也感慨地说:“少 奇他们在我面前也不敢多说话。”有时太孤寂了,毛泽东经常想起战争年代 战友们中间的一些趣事。记得 1936 年长征到达陕北后,担架上的谋友张闻天 和中央队指导员刘英结婚。长征以来,刘英一直负责照管毛泽东、张闻天、 王稼祥的生活,在共患难的征途上,张闻天和刘英相爱了。到陕北后,毛泽 东在前面指挥直罗镇战役,没有赶上张闻天和刘英的婚礼。回来后,听说他 们结婚了,他马上就去闹新房:“你们就这么悄悄地结婚了,也没告诉我和 恩来,我们不承认,你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