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怪问怪答术。
三国时,吴国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能言善辩。一天,一只白头翁停歇殿前。孙权问:“这
是什么鸟?”恪答:“白头翁。”张昭最老,以为恪拿鸟取笑他,便挑拨说:“恪欺陛下,没听说
过有鸟叫白头翁的,你能找出白头母吗?”恪答:“有鸟叫鹦母,你能找出鹦父吗?”
张昭无言可答,引得众人大笑。
白头翁只是鸟的名称,并不代表性别。张昭以“白头母”来发难,诸葛恪则仿拟对方形式,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fineprint。。cn
雄辩课程训练(机密文件) DSADAS…8DDSD…SQ深圳共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以同样荒谬的问题反问他。怪答对怪问,回敬自然,简洁有力。
对于论敌荒谬的怪问,使用巧设条件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地给予解答。
在一个联欢晚会上,主持人问大家:“二加三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五?”
大家一时都被难住了。这时有人答道:“如果一加二不等于三,那么二加三不等于五。”
主持人肯定了这个答案,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借用对方制造怪问的内容来回答。
1982年秋,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一次中美作家会议。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诗人艾伦·金
斯伯格请我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迷:“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一个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您
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蒋子龙略加思索,便回答说:
“您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显然只凭嘴一说,
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金斯伯格说:“您是第一个
猜中这个谜语的人。”
对于怪问,我们还可以用形式上与问题有联系,而实质内容与问题不存在逻辑联系的话
进行回答。
1935年,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法国主考人向年轻的陆侃如提出一个奇
怪的问题:“《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里,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
陆侃如应声而答:“西北有高楼。”
问题问得怪,这种怪问题还真难回答。陆侃如答得也怪,但有根有据,“西北有高楼,上
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既然西北方向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孔雀飞不过,只好东南飞了。
回答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使用怪问怪答术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杜撰一句话就可达到怪答的目的。要取得最
佳的论辩的效果,就必须根据当时的具体环境,选择最独特的角度,运用最贴切的语句来答
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有力、生动、幽默的效果。
17。语句变换术
在一个句子中,语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往往很不一样。比如:
有人问牧师:“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
“不可以。”牧师答。
这个人又问:“那么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
“可以。”
语序不同,表达的意思就有所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亲。因而作为一个雄辩家就不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fineprint。。cn
雄辩课程训练(机密文件) DSADAS…8DDSD…SQ深圳共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能不注意选择恰当的语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辩。有时甚至可以通过选用恰当的语序
来达到论辩的目的,这就是语序变换术。
一个词语中,各成分排列的顺序不同,所表达的意义就往往有区别,比如
“火柴”与“柴火”
含义有别。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变换词语中不同成分的顺序来取得论辩的胜利。
清代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义军时,几遭拙折,连连失败。他打算请求皇上增援军队,
于是就草拟了奏章,作为面奏时的“腹稿”,其中讲到战绩时,不得不承认“屡战屡败”。一位师
爷看了这个提法后,马上联想到不久前发生的
“一幕”:一员大将面奏时,也曾讲到“屡战屡败”,
因触怒龙颜而遭贬谪。他不禁为主子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对皇上又不容谎报军情,他在“屡
战屡败”前苦思良久。猝然灵机一动,将“战”与“败”字调换一下位置。这样“屡战屡败”变成“屡
败屡战”,从而使这句话的意思起了质的变化。“屡战屡败”表现为无能,“屡败屡战”却表现为
英勇。次日,皇上听了曾国藩的面奏“臣屡败屡战”一语后,果然龙颜大悦,认为他在失败面前
斗志不失、百折不挠。从此他福星高照,连连受皇上恩泽。
这位师爷通过改变“屡战屡败”一词的语序,结果达到了为其主子辩护,开脱罪责的目的。
这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语序变换术在论辩中所能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样,一个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排列顺序不同,表达的含义也就可能会不一样。我们也
可以通过变换句中各成分的位置来达到论辩取胜的目的。
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盖达乐旅行时,一位小学生认出了他,便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他
的皮箱很破旧,便问道:
“你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为什么皮箱却是这样随随便便的?”
盖达乐笑道:
“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主人却是随随便便的,不是糟透了吗?”
这里作家将对方的话变换了一下语序,由“人是大名鼎鼎的而皮箱是随随便便的”变换为“皮箱
是大名鼎鼎的而人是随随便便的”,这样一交换,就风趣地达到了反驳对方观点的目的。
一个画家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
用了一天工夫,可是卖出去却要一年?”
门采尔认真地说:“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如果你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要一天工夫
就准能卖掉。”
画家门采尔幽默地表达了对对方作画粗制滥造的批评。
语序变换术在论辩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故意利用语序变换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fineprint。。cn
雄辩课程训练(机密文件) DSADAS…8DDSD…SQ深圳共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为谬论进行辩护,这就属于诡辩。这种诡辩我们称为滥用语序式诡辩。
从前,有一个私塾里,学生们听老先生讲课,一会儿有两个学生靠在桌子上睡着了。“拍!”
老先生一戒尺打醒了那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说:“你一摸到书就睡着了,你看他,”老先生
指着旁边那个穿戴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都还拿着书呢!”
这个老先生滥用语序,欺贫怕富。事实上,这两个学生都在打瞌睡,两个都应受到惩罚。要
揭穿这种诡辩,我们必须把握这不同的语句所表达的共同的实质,进行反驳。
18。对偶答辩术
对偶,就是用结构对称、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词语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一
种修辞方法。对偶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因此在论辩中恰当应用对偶式语句,可使语言简
洁有力。
对偶答辩术多用在某些特定场合。通常是对方出上句,我方对出下句。这种方法虽然表
面上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但实际上往往刀光剑影,争斗激烈。
19世纪末,美、英、法、俄、德、意、奥、日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
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急忙屈膝求和。一次,清政府与
八国“议和”。会议开始前,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想借机欺辱中国,并显露自己的才能。
他起身离席,阴阳怪气地对清政府代表说:“我听说你们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叫做对
联,要求语词对称,音调协调,严密工整。现在我出一上联,看你们能否对出下联!”其他帝
国主义国家的代表极力为他捧场,齐声叫好。他傲慢地环视四周,油腔滑调地予:“我这上联
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请对下联吧!”
八国代表马上明白了他的含义,发出了一阵得意的狂笑,交口称赞,并乜视中国代表们,
看他们如何对应。然而,腐朽无能清政府代表,面对帝国主义分子的挑衅和戏弄,虽然胸有
不平,但一时无词对答,只是尴尬地苦笑。八国代表越发得意忘形,恣意大笑。就在这时,
只见一位清政府代表身后的秘书霍地站起,正义凛然,两眼圆睁,两道目光犹如电光扫过
全场。全场顿时鸦雀无声。片刻,他以宏亮的声音说道:“既然外国人能想出上联,中国人就
能对出下联!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这对仗严谨,词锋犀利的对答,震慑群魔,使挑衅者相顾愕然,瞠目结舌。
八国联军代表以“八大王”“王王在上”显示他们耀武扬威、目空一切的骄横气势,而这位秘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fineprint。。cn
雄辩课程训练(机密文件) DSADAS…8DDSD…SQ深圳共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书巧用下联,斥责对方为侵犯我国边境的“小鬼”。
对偶答辩术从所表现的内容来说,主要有正对和反对这么两种形式。
所谓答辩术从所表现的内容来说,主要有正对和反对这么两种形式。
所谓正对就是使用跟对方语句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句来进行答辩的方法。
明代解缙七八岁时,能文善诗,聪慧无比,名声越传越远。曹尚书听说后就派人把解缙找来,
想亲自考察个究竟。
曹尚书对稚气瘦弱的解缙说:“我念出上句,你马上念出下句。答非所对,算输;间有停歇,
算输。”
他不等解缙应允,便抢先念道:“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把胸脯一挺,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手指堂前石狮子:“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得了?”
解缙答:“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
曹尚书手指青天:“天作棋盘星作子,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