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真人听罢徒儿的述说,不但没有见怪,反而对他更加赏识。从此,又实心实意地传授他本领。
光阴似箭。朱永杰到了二十五岁,艺业学成。这一天,罗道爷将他叫到面前,说道:“徒儿,我已给你查明,你跟洪武万岁朱元璋,本是一家人。大排行而论,他是你四哥。常言说,‘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你应到两军阵前,帮你皇兄北赶大元,统一中华,立万世之功勋。”
“谨遵师命!”朱永杰听罢,背背三皇宝剑,拜别恩师,离开了普陀高山。
其实,朱森早已到了黄河岸边。明营中发生的事情,他也略知一二。那么,他为什么没露面呢?这朱森自尊心很强,心中暗想,我寸功未立,寸草未得,挺大个活人,腆着肚子叫人家四哥,岂不让人说冒认官亲?即便将我认下,张嘴就吃饭,那也不光彩呀!无论如何,也得立点儿功劳,那才理直气壮呢!
正好,朱元璋被获遭擒,五小将被恶道时碧辉抓住,朱永杰这才露面。前文书说过,有人拍了徐方一巴掌,还有人将徐方扔到屋里。那是谁干的?都是朱森朱永杰。
书按前文。朱森手提三皇宝剑,冲到时碧辉面前,只断喝了一嗓子,就把这老道吓得直打哆嗦。为什么?时碧辉不知他有多大的能为呀!凶道略定心神,晃掌中丧门剑,直奔朱森。
朱永杰一看,先躲过身形。紧接着,用三皇剑往上一撩,“锵啷”一声,将丧门剑的剑尖削掉。
时碧辉一看,吓得魂魄都出窍了。心里说,哼,待我用暗器伤他。他想是那么想,可是,来不及了,还没等他动手,朱森就蹿到他眼前,下头一晃,上头一剑,“噗”!把时碧辉劈为两段。
朱永杰劈死恶道,蹭净剑上的血迹,去到配房之中,提来一桶凉水,冲常茂、丁世英、朱沐英、徐方、胡强,以及那些亲兵的五官,就喷开了凉水。
片刻,头一个是常茂,从地上骨碌起来。他定了定心神,撒目一看,面前站着个年轻人,手中提着宝剑;再朝院里一瞅,倒着一片。他使劲回忆一下,想起来了,嗐;,刚才大战恶道,闻到一股香味,就人事不省了。
这时,徐方他们也相继苏醒过来。小弟兄围上前去,向朱森朱永杰道谢。并且,询问他的尊姓大名。
朱永杰一听,道出了真实姓名。常茂揍了他一拳,说道:“哎呀,原来咱们是一家子。这么一说,我还得管你叫好听的,你是我叔叔呗?叔叔,请受我等一拜。”说罢,领众家弟兄,躬身施礼。
朱永杰忙说道:“起来,起来,诸位休要客气。你们都叫什么?”
众人通报名姓。寒暄已毕,迈步进屋,去找洪武万岁。
大伙不进屋还则罢了,到屋里一看,全傻眼了。怎么?朱元璋又踪迹不见。
这时,朱永杰的脸,“唰”就变了色啦。他抱歉地说道:“这个……”
再看常茂。他这顿埋怨,那就甭提了:“我说你这个叔叔是怎么弄的?吹呼了半天,怎么把皇上给看丢了?哎,这可不是我诬赖,我管你要人!你找着皇上,还则罢了;若找不着皇上,你也走不了!”
金锤殿下朱沐英,一把拽住朱永杰的手腕,结结巴巴地说道:“哎,你刚才说……说的那话,不—;……不是糊弄我们吧?那皇上哪……哪儿去了?”
朱永杰真是有口难言。他忙冲大伙儿说道:“诸位,我该怎么跟你们说呢?咱这么办吧,我先尽量去找;若实在找不来,情愿死在你们面前。”说着话,朱永杰垫步拧身,“噌”就蹿上大殿。
徐方一看,也跟着蹿了上去。
他二人手搭凉棚,往四外观看,嗯?在东北的山路中,有一道黑影儿,好像背着个人,正在往前疾进。
朱永杰用手一指:“哎,看见没有?他那身后,是不是背着个人?”
“嗯,像。追!”
这二人一前一后,撒脚就追。
书中暗表:前面那个人,没朱森、徐方他们跑得快。为什么?他背着个人哪!一百四五十斤,够吃力的。
再看那道黑影儿。他一边跑着,一边回头观瞧。见后边有人追来,不由心中发慌。他急忙翻过一架大山,一闪身形,“哧溜”!进了前边的那片树林。
这阵儿,朱永杰和徐方也追到近前。朱永杰刚想迈步进树林,徐方一把将他拽住,说道:“等等!咱在明处,人家在暗处,打来暗器,你受得了吗?”
正在这时,就见树林之中走出一个和尚。
朱永杰、徐方定睛瞧看,但见这个和尚,头戴玄冠,正中安一块骨头帽正,脑后飘带双扬。青道袍,一巴掌宽的白护领,腰系青丝绦,水袜云履。黄白净面,细眉长目,鼻正口方,三绺黑须,文质彬彬,亚赛纯阳再世。
他二人正在观瞧,就见这个和尚来到面前,停住身形,说道:“弥陀佛!朋友,再不要追赶了,你们看看我是何人?”
小矬子徐方听了这句话,就觉得耳熟。再仔细一瞅,哎呀,吓得他奔儿奔儿直蹦。心里说,怎么是他呀?
那位说,这个人是谁呀?正是想当年赫赫有名的南汉王陈友谅。
前文书说过;九江口一场恶战,陈友谅全军覆没,自己也被常茂生擒。朱元璋念其曾有联军之谊,留他在营中效命。陈友谅执意不从,便削发为僧。打那以后,这个人就销声匿迹了。万没想到,今天他会出现在面前。
此刻,徐方心中暗想,九江口一战,他已怀恨在心。今日劫走皇上,定是为报昔日之仇,看来,今天是非玩儿命不可了。想到此处,对朱森说道:“我说永杰叔,这次可该看你立功了。面前这个秃驴,就是鼎鼎有名的南汉王陈友谅,你快将他抓住。否则,皇上可救不回来!”
朱永杰听罢,高叫一声:“你瞧好吧!”说罢,晃动三皇剑,要大战陈友谅。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三回 陈友谅带路访高人 朱元璋应亲纳贤士
朱森朱永杰听罢徐方的话,晃掌中三皇剑,就扑奔陈友谅。
这时,就见陈友谅笑嘻嘻说道:“阿弥陀佛!二位将军,休要误会。此处不是讲话之处,走,我领你们去见主公。”
徐方听罢这番言语,正在发愣,忽然见树林里又走出一人。谁?朱元璋。只见他走到近前,说道:“徐将军,不要多疑,我与陈王兄早已和好,咱们是一家人哪!”
徐方一听,忙跪倒磕头:“万岁,微臣救驾来迟,望乞恕罪。”
朱永杰也忙收兵刃,跪倒在朱元璋面前:“皇兄,愚弟叩见!”
“你是何人?”
“我名永杰。”接着,将往事述说了一番。
朱元璋听罢大喜:“这真是‘祸兮,福所倚’,朕大难不死,又遇见王爷和族弟。看来,这倒可喜可贺了。”
众人一听,不由开怀大笑。
讲到此处,说书人还得补叙几句。前文书讲过,南汉王陈友谅兵败九江口,被朱元璋恩放。他离开鄱阳,迁居河南,在“三佛寺”当了主持。陈友谅为什么当和尚呢?他有他的打算,想当年,联军共举义旗,为的是北赶大元,一统天下。而今,我却背信弃义,干下了如此蠢事。这还有何脸面活在人间?因此,他脱离红尘,素不理人间俗事。平时,闲来无事,就习练拳脚。别看他上了年纪,可那功夫倒比当初强得多;烦闷之时,就走三山,踏五岳,四处云游。他嘴里说不理人间俗事,可是口不应心呀!在云游途中,就探知朱元璋兵发黄河岸。为此,他放心不下,也赶到那里打探军情。果然,听到朱元璋在黄羊观身遭不测。他心急如焚,这才夜人观中,趁混乱之际,将朱元璋救出。
闲言少叙。朱元璋君臣正在开怀大笑,忽见西南暴土扬尘,跑来一队战骑。等他们来到近前一看,原来是常茂、胡强、朱沐英、丁世英领兵而来。朱元璋把经过一说,众人纷纷过来,向陈友谅道谢。
陈友谅说道:“阿弥陀佛!此地离三佛寺不远,屈尊各位大驾,请到那儿详谈。”
朱元璋满口承诺,带领众人,奔三佛寺而去。
众人来到三佛寺一看,嚄;,好雄伟的古刹!但只见,山门雄壮,大殿巍峨。佛坛法座,白玉莲花为台;丹陛云墀,黄金铺就平地。钟鼓楼高,殿角动春雷之响;浮屠塔峻,天际飘仙梵之音。僧众袈裟华丽,寺院果然非凡。
陈友谅将朱元璋他们接进禅堂。先让小徒儿端来清水,让他们梳洗净面。接着,又摆设素宴,热情款待。
席间,陈友谅问道:“王已乃金身大驾,此番亲离大营,意欲何往?”
朱元璋口打咳声,就把胡尔卡金“以阵决胜负”之事,详细述说了一遍,并说道:“朕此番离营,是为请高人罗虹、罗决,求他们前来助阵。”
陈友谅听罢,点头说道:“噢,原来如此。主公,这罗氏弟兄,贫僧认识。”
朱元璋大喜,问道:“王兄,你能否从中帮忙?”
“啊呀!”陈友谅扑棱着脑袋,说道,“主公,这罗氏弟兄,性情十分古怪。他们居住在三泉山,离此并不甚远,可是,贫僧与他们很少往来。据我所知,这罗虹、罗决从不谈吐志向,心中之隐实难令人琢磨。不过,我倒可做一指引,为主公带路。”朱元璋听了大喜。
次日清晨,众人用过斋饭,由陈友谅引路,便来到了三泉山。
陈友谅进到庄内,东拐西绕,走到一座漆黑大门跟前,停下脚步,说道:“这儿便是。”
此番搬请高人,朱元璋带了不少厚礼啊!他冲左右看看,便叫陈友谅叩门。
时间不长,走来个家院,打开大门,问道:“哎,你们找谁呀?”
陈友谅满面赔笑,迎上前去,说道:“阿弥陀佛!贫僧陈友谅,特来拜望你家主人。”
“噢,请稍等片刻。”说罢,家院把门关严,到里边送信儿。
片刻,就听院中脚步声响。接着,“咣当”一声,院门开放。
众人闪目往门内一看,啊呀,差点儿都乐出声来。怎么?这对老头儿,长得可太出人意外了。但只见上首这位:头大如斗,身高不满四尺,奔儿颅头,窝眍眼,鹰钩鼻,菱角嘴,山羊胡,黄眼珠;下首那位,跟他相差无几,只不过眼珠子发红。别看他们其貌不扬,但是,身前身后都有百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