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青蛙一样思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象青蛙一样思考-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点没错,就是我那个泥潭管理哲学。”老青蛙乐不可吱的站了起来:“小恐龙,我们明明一分钱也没有掏,却享受了市政府的感谢,你不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是?”

“是的。”小恐龙承认:“我不明白。”

“你不明白的原因,是你对构成青蛙民族的泥潭文化心理缺乏了解。”老青蛙冷笑道:“按照你的理解,小鳄鱼最终也没有从我们公司拿到钱,一定会气急败坏的回去汇报,鳄鱼政府就会找我们的麻烦,是不是?”

“是啊,”小恐龙困惑的说:“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

“当然不是。”老青蛙回答道。
  7)

《泥潭管理哲学》第三课:泥潭的秘密

泥潭文化心理与开放的商业文化的区别在于,前者对权力顶礼膜拜,对政治家的阴谋手段推祟备至。而后者,却是在长达几百年的商业竞争之中,学会了相互宽容,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因为诚实守信可以确保博奕者双方各自的利益。

泥潭文化的五大特点:

1) 祟尚权力,否定个体的能力与价值

泥潭文化心理的认知是,一切以权力为价值评判标准。权力的控制无所不在,伸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是泥潭文化的最突出特色。虽然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之下,这种荒谬的思维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挑战,但是,掌握权力者仍然掌控着全部的社会资源,力图以自己的意旨影响商业文化的发展,并最终使得兴起之中的商业文化在现实中变形扭曲。

2) 随意更改游戏规则,一切以权力者的喜好为转移

追求个体的利益最大化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权力掌握者也不例外,因此,寻求一种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就成为这个社会最明显的特色。无所不在的权力寻租,使得权力者热衷于随意的修改游戏规则,庞大的官僚机构成为了抗拒商业文化入侵的坚固堡垒,这场游戏或者叫做战争,一度被涂抹上了一层正义的色彩。这个过程使得商业游戏演变成一场利益的博奕,无所不用其极的阴谋手段成为了最为风行的潜规则。

3) 个体的安全感匮乏

个体的能力遭到否定,个体的价值不被承认,剥夺与被剥夺威胁着每一只动物的安全。社会的道德心理堤岸在权力与欲望的双重冲击下彻底崩溃。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权力者将部属的劳动据为已有,从思想观念到技术专利,贪婪的权力者掠夺进入他们视线的一切。一条鳄鱼,在掌握权力的之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动物,但一旦他进入权力架构成为“首长”,那么他同时就成为了“经济狮、法律专家、作家、工程狮、诗蛙、教授、实业家,泡妞大狮、性心理专家、主刀医狮、技术专家、女性生理结构研究权威……”等等等等,这种分配模式颠覆了社会分工体系,对商业文化的伤害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 拉帮结派成为个体自我保护的唯一手段

个体动物在泥潭中失去了话语权,劳动成果不断遭到盘剥,不安全感极为强烈。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动物们不得不拥挤在一起,以团体的形式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种行为使得职场中充满了明争暗斗,对动物的评判也因此受到了扭曲,评判一个员工的最高标准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是否圆滑,是否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同,是否是“我们自己的青蛙”,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他就会立即被摒弃出局。表面上看,这种无所不在的权谋文化严重影响了经济组织的发展,但在事实上,任何经济组织都是一个理性而规范的实体,个体的能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5) 诚信者会首先遭遇淘汰

泥潭心理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无规则游戏,欺诈风行,信誉缺失,只承认成功而不论及手段,这使得这场游戏演变成为了一种“淘汰老实蛙”的闹剧,那些对其它动物不怀戒心的青蛙,成为了欺诈者首选的目标与对象,如前所述,由于公众的公正心理的缺失,受到欺诈的诚实者非但无法寻求回公义,反而被大众讥嘲,这种与商业文化背道而驰的心理文化,使得游戏中的每一只动物的不安全感更加强烈,只能以恶制恶,用同样的被公众认同的欺诈手段保护自己,这就导致了欺诈现象的恶性循环越演越烈。

讲到这里,老青蛙看着小恐龙那张不以为然的脸,重重的敲了敲白板,加重了语气: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五个要点不过是泥潭心理文化中最显著的负面因素,正如你想强调的是,在泥潭中,正面的因素才是主流,这种代表主流的正面因素,主要是那些厌恶这种丑陋文化现象的群体为主,他们致力于公正的价值观念建立,厌恶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争斗与残杀。我和你同样确信这种正义的力量与呼声会最终取得胜利,但这场胜利的到来或许会需要几代动物的努力,西方恐龙世界从残暴的海盗行径开始,为了建立起现在他们推行的商业文化花费了近两百个年头,从动物的本性出发,我看不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会超越这一阶段。

好,我们已经分析了泥潭心理与文化,关注面主要集中于负面的因素上,不是我们喜欢这些负面因素,而是因为这种负面因素对我们造成了困扰。

这些泥潭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导致了我们企业建设的根基薄弱,它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许多不规范的行为,这些不规范行为必然性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但更多的时候,企业为了生存,还不得不求助于这些手段。

在泥潭中,只有青蛙最快乐。

说着,老青蛙慢慢把头转向小恐龙:小恐龙,如果是你,面对这次赞助事件,你会怎么处理?

小恐龙呆了一下,回答道:我会向秘书长出示公司经营的财务报表,让他知道我们企业经营的困难,同时我还会认真分析这个项目对我们公司的回报,如果对我们公司不利的话,我会委惋拒绝。

什么叫委惋拒绝?老青蛙立即质问道:你知道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吗?

小恐龙眼睛眨巴了几下,慢慢的摇了摇头。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老青蛙高声说道:你根本不知道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8)

一边说着,老青蛙一边心不在焉的踱着步,走到小恐龙身边,突然之间他一转身,说道:“好,现在我们来尝试着用我们掌握的这种知识解决问题,我来问你,在市府庆典赞助这件事情上,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是钱。”小恐龙本能的回答道。

“错!”老青蛙猛一拍桌子:“你的问题定义错误,就必然导致了解决方案的错误。”

他走到白板前,在上面画了张图表:解决问题思维模式图:

解决问题思维模式图:(贴不上,略)

请注意,在这里定义问题是全部工作的开始,我们评价一只动物的智商高低,评价一只动物的办事能力,评价一只动物的情商,看的就是这一点。

譬如说我们遇到的这个赞助问题,它的真正定义是什么?不是钱,而是秘书长大鳄鱼的面子问题,我们需要给秘书长面子,不一定真正掏钱也能够满足他的面子,相反的是,更多情形下是你掏了钱也未必能够让秘书长大人满意。也就是说,鳄鱼秘书长的面子与钱无关,重要的是,他所有的要求必须得到答应。

所以这个问题的定义是:给秘书长以面子,当面答应他的要求。

这样我们就面临着问题的第二步,设计概念。

无论是问题本身,还是解决问题的概念性设计,都是基于泥潭文化的,这正是我们要认真分析泥潭文化的成因的道理之所在。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呢?就是小鳄鱼的资格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公司并不是不想拿出钱来,而是小鳄鱼的资格不够。

所谓资格,也就是权力。因为权力是泥潭文化中唯一认同并奉行的行事标准。

这样我们就到了第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地步,针对小鳄鱼的权力定位,我们的方案是:不付钱。

但是如果我们明确的告诉小鳄鱼说,我们不付你钱,因为你的权力太小,那问题就麻烦了,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为小鳄鱼设置障碍,不是我们不给他钱,是他自己拿不到。

然后是第五步,要关注局势是否发生了变化,小鳄鱼的态度是什么呢?按照泥潭文化的心理逻辑,小鳄鱼是不敢把情况向上面做正确的汇报的,因为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对他自己的能力的否定,所以欺下瞒上,例来是官场的惯例与通则。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全部思维流程:

(图贴不上,略)

在这个游戏的进行过程中,秘书长的面子得到了满足,我们企业的利益也得到了维护,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当然你会问,小鳄鱼没有拿到钱,那么他们的庆典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是小鳄鱼的事情,与我们无关,通常来说,小鳄鱼会再找几家公司,强迫他们拿出钱来,然后哄骗秘书长说这钱是我们雷龙集团掏出来的,由此证明他的办事能力很强。如果小鳄鱼选择了这个方案,那我们就高枕无忧坐享其成了。反之,如果小鳄鱼没有选择这一个方案,而是实话实说,那么,他的能力就会受到来自职场内部的高层怀疑,不要说他日后的前程,能不能还在政府中站得住脚,那可就难说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我们与小鳄鱼的博奕均衡局势图。当老青蛙说道这里的时候,小恐龙再也忍不住了,脱口叫出声:“博奕论?老青蛙你居然懂得博奕论?”

老青蛙正色道:正确的说法是,我们是博奕论的实践者,早在博奕论理论被发明的三千年前,我们在泥潭中所获得的智慧就是勾心斗角的相互猜度。

说完这句话,老青蛙在白板上绘出了公司与小鳄鱼的博奕均衡局势矩阵:

 雷龙集团下属子公司
 支付两百万 不支付两百万

小鳄鱼 从雷龙公司拿到两百万 (5,0) (0,5)
 
 从其它公司弄来两百万 (10,0) (5,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