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命是固定的,不可能变动。请问我们算它做什么?反正算和不算,都是一样的。而且做人做事,都不需要认真,也不必努力,更用不着计较。因为再认真努力,结果都是相同的,有什么计较的必要呢?
可见人有命,却不是固定的。我们可以这样说:不想改变,一心一意认命,而又全力配合。这个人的命就是固定的,并没有改变的可能。倘若有改变的念头,而且认真去改变,命运是能够改变的。这样的情况下,算命才有意义。算完以后做出合理的改变,也才有价值。
命也不是创造的,如果爱怎么改都可以,我们也用不着算命。只要天天做梦,而梦能成真,还管他什么命?可见命是创造的说法,也未必全对。人生的遭遇,有变数也有常数。变数的部分可以创造,而常数的部分,那就只好接受了。好比我们做好计划之后,遇到变数,也只好作出应变。但是目标和精神是常数,不能变。
我们十分明白,遗传是生命中的常数,而后天的环境则是命中的变数。灵魂设计先天人生规划时,不可能一成不变,完全加以固定,否则根本行不通。也不可能什么都可以变,不然的话,先天人生规划岂不等于白做?
灵魂的设计,小部份是固定不可变的,而大部分却是有选择性的。选择这样,就走向这么—条路径。选择那样,又走上另外一条路径。目标固定,方向和方法都可以变动,才有执行的可能。这样的人生规划,可行性够大。执行起来,有常也有变,也才够灵活有效。
孔老先生算出来的,不过是了凡先生多重选择里面的一种。不应该这样铁口直断,误导了凡先生对于命运的了解,也剥夺了凡先生对自己未来的选择权。可惜一般人都喜欢铁口直断,好像这样才显得很有把握,其实违反了算命是为了趋吉避凶的法则。完全肯定下来,简直无法趋吉避凶,好比一张法院的裁决书,又有甚么用处?命有弹性,可以选择自己所希望的,这才合理。
3.所有的命都具有相同的要求
了凡先生在没有遇见云谷禅师之前,受到孔老先生的影响。深深觉悟一个人一生的遭遇,不论吉凶祸福、贫富贵贱都有命。都有时节因缘,一点也不能强求。凡是命中有的,什么念头都不想,到时候也会自然出现。而命里没有的,任凭怎么动脑筋,也求不到。
他的觉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至少大前提:不论吉凶祸福、贫富贵贱都有命,是十分正确的。灵魂来投胎,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透过不同的情境,寻求由不圆满而导致圆满的途径。并且在不一样的遭遇当中,磨练自己,使自己在实践中获得圆满的正果。
不论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只要圆满达成,便已经修成正果。在过程中,可能有吉凶祸福、贫富贵贱的分别。一旦圆满达成,所有吉凶祸福、贫富贵贱便成为过去。就成果来看,当然是正果。宇宙可以说是灵魂的实验场所,我们做实验的时候,证明实验成功固然是好消息。证明实验不能成功也是好消息,至少可以让更多的实验者,知道此路不通,而加以避免。对个人来说,有成败。对整体而言,都是成功的,有价值的。
演戏的时候,有演好人的,也有演坏人的。演完之后,大家一起谢幕,通通接受观众的掌声。洗净脸上的粉墨,大家恢复原来的面目,都被认为是好演员。人生大戏也是一样,演皇帝和演乞丐是一样的,下台后还我本来的模样。都是星尘的一部分,那里有什么区别?
从最高目标来看,真的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并无不同,反正都是命。但是触及有或没有的层面时,就不应该抱持求或不求的执著。好比我们实验的时候,虽然成功与不成功具有同等的价值。但是实验成功的人,总比不成功的人,要愉快得多。
同样完成任务,趋吉避凶也是人之常情。人生规划中的多重选择,对执行者来说,总是比较喜欢选择轻松愉快的方式。所以趋吉避凶,实在是必要的素养。原来在命中没有的,当然也可以求。只要能够保证圆满达成任务,过程中的任何改变,都是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表现。若是改变得合理,当然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
后来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先生,大善和大恶的人,都不受命运的拘束。了凡先生二十年来的命运,都被孔老先生算定,一点也没有改变,证明他是一个标准的凡夫。他说明定数里有变数,是了凡先生从来不知道的事情。孔老先生给了凡先生算的,不过是定数。要照着去走,全力加以配合,当然十分精准。但是变数掌握在了凡先生自己的手中,只要有意改变,是能够变动的。了凡先生是一位老实人,刚开始老老实实地听孔老先生的话,后来又老老实实的遵照云谷禅师的敦诲。这种至诚的态度,才是了凡先生不论听谁的话,都能够心想事成的根本因素。我们可以说,孔老先生和云谷禅师这两位高明人士,对了凡先生的影响是一样的。因为无论如何,了凡先生都完成他道一生的任务,那就是:诚心城意,命定论也好,创造论也好,都可以获得心地清净,没有妄想的效果。变或不变,实际上对了凡先生都是好的。我们曾经说过,了凡先生这种
4.改变命运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人一生下来,便把命带出来。由于受到产道的挤压,新生婴儿,已经把先天的人生规划,忘记得快光了。还剩下一些零碎部分,能量界为了安全起见,使婴儿生下来的时候,有口难言。有嘴巴也有舌头,就是说不出话来。以免天真无邪的婴儿,把这一生的人生规划吐露出来,造成自己和家人的莫大苦恼。譬如有一婴儿,刚生出来,便开口说话。那时候还隐约记得,自己的人生规划,是要当大官的。很可能造成家人的偏差教养,反而增加很多仕途的阻碍。获得大人的支持,或不受大人的欢迎。对初生婴儿来说,都是很大的赌注,风险很大。
通常等到幼儿会说话的时候,根本记不得什么先天人生规划。这样我们才明白,为什么启蒙教育十分重要,必须透过摸索,尝试和不断的启发,才能够找到此生的住务,到底是什么?有些人甚至到了三十岁,还立不了自己应该遵守的原则。便是没有人生规创,或者所做的计划,并不合乎先天的需求。因此三十而立,都很困难。
不知道计划是什么,怎样断定改或不改呢?有时候没有改变,才能够达成预期的目标,改了半天,反而越改越远离原先的规划。有时候改变又改变,根本就是回归先天的途径。到底改才是命的要求,还是不改才是命中所注定,可能谁也没有办法确切加以论定。
按照「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一句话,人生的变动,结果有百分之八十的事情,演变得不如意。可见变动的风险性,实在很高。很多事情,不改变还好一些,一改变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遵守常规,一切听命令,也未尝不可。诚如云谷禅师所说,虽不成大善,至少不会成大恶。了凡先生早期坚信进退有命,因此每天静坐,什么都不想,心也安定下来。就算终其一生,不遇见云谷禅师,不企求改造命运,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万一云谷禅师的智慧,还不足以了解改变命运的真谛。只知道要改要改,却说不出怎么改才正确有效?了凡先生已经定下来的心,岂不是又要被搅乱了?就算云谷禅师不说,以了凡先生的禅定功夫,很容易突破时空的限制,将过去、现在、未来打成一片,全都看得到。那时候他不必推算,可以亲眼看到命中可能的变数,同样能够达成改变命运的境界。幸好云谷禅师不但知道命运可以改变,而且知道改变的正确方法。加以了凡先生的诚心诚意,以致改变命运的风险性,都降低了。
改变命运有风险性,不改变呢?同样有很大的风险。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做的选择,究竟对不对?依据算命先生的批示,谁知道是可靠的,还是猜测的?就算大家都说可靠,准确度如何?万一被误导,岂不是十分冤枉?明明有改变的可能,却由于自己的愚昧,放弃了做得更好的机会,当然很不值得。
最好的办法,便是不可不变,而又不可乱变。变有百分之八十是不好的,反过来说,变也有百分之二十是好的。我们要变得合理,控制在百分之二十的范围内,应该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有所不变,是遵守常理,重视常数。有所变,则是合理应变,符合做的更好的改善要则,而不至乱变。
5.改变命运的三大要则
云谷禅师最了不起的地方,并不是教人要改变命运。他的改变命运三大要则,才是最为宝贵的至理名言。了凡先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诚心诚意地贯彻实践,这才获益而无所损失。兹将三大要则,分别说明如下:
(1)求在我
命运可以改,但是只能自己改,别人无法帮得上忙。倘若有人说可以帮忙改命,请千万提高警觉,不是为了骗财骗色,便是信口开河,随便说说而已,不要相信比较安全。从内心求,向自己求,才有效。外面的功名富贵,不过是生活上的享受,有固然好,没有也求不到。如果有办法求得到,别人也先求去了,怎么会留下来给我们求呢?内心的道德仁义,真正是德行的修养,有可以再求精进,没有也能够藉由自己的培养而获得。一般人不反省,不向自己的内心求觉悟,不喜欢提升自己的仁义道德,一味动脑筋向外求。纵然有方法、有手段、有计谋,还是得不到。有时候好像得到了,却不能持久,很快就没有了,反而增加很多苦恼,比没有还要痛苦。这样的改变命运,实际上并没有好处,很不值得。
(2)要自省
觉得自己的命运很好,大概不会有改变的念头。凡是想要加以改变的,大多是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好,或者还不够好。这时候最好的办法,便是反省。为什么不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好?先把自己的毛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