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般以「幼年惜福,成年造福,老年享福」为人生三阶段的要则。幼年承受先祖、父兄福荫,不可不爱惜,必须养成勤劳、节俭、努力的良好习惯。成年人在社会上服务,应该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趁年轻力壮,多多造福社会人群。到了年老力衰,再来享福不迟。
现代人的想法,却有些不一样。以儿童的天堂,成年人的战场为号召,自然逃不掉老年人的坟场,这样令人悲伤的结局。每一个人的功过,固然是自作自受。但是幼童不明事理,父兄怎么能够置之不理呢?
范仲淹这一家人,历经八百年而不衰。他出身非常清寒,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后来当了宰相,生活方式也不敢有多少改变。收入多的时候,就想到还有很多贫苦的人,赶快设法去救济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福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大福报。
人类的行为,并不是样样都有功过。血脉的流行、心房的跳动、—切生理方面的机械行为,即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儿童、疯子、刽子手的行为,若不是非意识,便是无意向,都不能用道德来加以评量。杀人原本是坏事,但是刽子手杀人,不是出于本人的意向,所以无罪。我们所说的功过,是指有意识或有意向的行为。善恶是意志的善恶,并不是行为的善恶,所以善意;十分重要。
5.集体功过构成共业
瑞典最古老大学——阿皮色拉(Upsala)进口处写着:「自由思考固然可爱,正确思考更为可贵。」
上天赋予人类自由意志,依据自作自受的规律,可以发挥高度自主性,创造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但是,由于人是群居的动物,不但与他人聚集互动,而且与广大动植矿物及无生物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彼此共业,自作自受的「自」字,应该是「我们」而不是只限定于「我」。
换句话说,个人的功过,固然由个人来承受。然而集体的功过,必须由集体来共同承担。个人的行为,造成个人的业障。集体的行为,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共业,意思是共同的业障。
仔细看看那些运气良好的人土,那份好运也是他们或他们的家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才经营得来的!
往昔我们以家为共业的单位,一家人荣辱与共。一个人出现在社会,并不仅代表他这一个人,而是代表他们这一家人。我们比较不常询问「那个小男孩是谁」?或者「那个小男孩叫什么名字」?却时常问及「那是谁家的小孩」?可见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单位,而不应该是个人。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因素,大家都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我们逐渐以小区来代替家庭,成为共业的单位。并不是家庭不重要,而是扩大范围,以小区为对象,来加以评鉴。使大家由私而公,不敢因私害公。
我们所说的小区,并不是政府所规划的行政区域。真正的小区,必须民众透过自动自发的精神,自主地自然塑造而成。小区民众自觉地站出来,为建立小区文化,提升小区生活质量而努力。诸如小区守望相助,成立小区合作社、童子军等团体,先求自助,然后再向学校、政府要求协助,使小区的发展,更为健全。
早期的小区发展,几乎都属于小型的物质建设。目的在求经济的繁荣、生活的改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良,更进一步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与生活的安定性和安全感。一方面减少对政府的依赖,一方面强化小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共同以公共设施、生产福利、以及精神伦理为三大要项。大家体认小区是地方民众共同生活的地方,大家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也欢乐在一起。培养出共同的情感,也享有共同的小区文化。首先,大家必须衷心感谢祖先们妁努力,留下这么美好的自然环境,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河川、甘甜的水源、以及绿荫的树林。想想那些山村的茅草屋、智慧所孕育而成的梯田、具有历史记忆的街道、能够感受到丰收喜悦的割稻情景。还有那些令人赞叹的传统生产方式、特殊的农作法、蕴藏丰富森林资源的林业、妈妈的手艺、充满活力的人们、往来热络的邻居、富有文化气息的风俗习惯。促使社区民众,要以更为坚实的决心,好好地将这一片壮丽的景观延续下去。
但是,大家更应该把「积善之家有余庆」的家,扩大为社区。彼此互相勉励和帮助,多多行善积德。使小区的共业,朝向良性的发展,减少不良的黑点。
6,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现代手机流行,各种短讯不断出现。听说某些异想天开的新潮女性,产生一些梦想。希望自己的基本配置,可以十全十美。详情有如下述,以供参考:
身边站个英俊的,远方有个思念的。家里待个能干的,外出带个富裕的。梦里藏个初恋的,偶而来个浪漫的。病了陪个神通的,老了混个医院的。办事找个听话的,累了出个体贴的。
这就是人在相对宇宙,心里依然惦念着绝对宇宙。我们活在相对宇宙,只能够在某些相对性的条件中,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能够过分求完美,好像什么都要。当然,死后若是回得了绝对宇宙,根本用不着追求,保证这些理想,必定完全实现。
再看报上所载一则与「情」有关的短讯:
世上最难断的是感情,最难求的是爱情,最难还的是人情,最难得是友情,最难分的是亲情,最难受的是无情,最难忘的是充满爱情的表情!
相对宇宙—切互相对待,分大于合,所以十分复杂。光是—个「情」字,便有感情、爱情、人情,友情、亲情、无情和表情,还遗漏了金钱难买的交情。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必须以理智来指导感情。使情合理,以求表现得恰如其份。但是,既然是相对的,便不能要求十全十美。严格说起来,九全九美便好了。什么叫做九全九美,我国先贤,早已把它通俗化,称为「差不多」!
凡事求差不多,才合乎相对宇宙的标准。偏偏有人看不懂,却又自以为是,把「差不多」曲解了,还要大加挞伐,弄得大家连「差不多先生」都当不成。
「差不多」的原意是「不能差太多」,合乎大家能够接受的公差,在标准的上下限范围里。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在相对的宇宙中,已经是九全九美了。
居于物极必反的道理,一旦到达百分之百的十全十美,宇宙就要再度大爆炸了。九全九美,是相对宇宙的标准。等待双眼安然闭合,心安理得地回老家,那才是十全十美。祸福无门,告诉我们就我们能力所及,祸与福看起来是差不多的。如果差得很多,大家都很容易辨认,岂不是祸福有门?若是祸福有门,我们便用不着精进自己的实力,不需要慎始,也不必提高警觉性。大家不必用心,都挤进福门,反而造成很大的祸害。
祸福无门,眼前的福很可能成为日后的祸。看起来差不多,不容许投机份子心存取巧。惟人自召,便是自作自受的结果。差不多才需要用心,谨慎戒惧的人才有福。
人总有缺点,选一个差不多的就好。配合自己这个差不多的人,结合成为差不多的伴侣,那就是天作之合。样样都要求十全十美,只好分开来看,从局部去找。势必找出很多不完整的部份人,徒然增加自己的烦恼。
情是完整的,看起来就和无情一样。上天爱所有的人,所以不爱任何人。大众情人,没有一个是真心的。要爱情,可能伤害某些友情。有亲情,就没有什么人情。想要什么?还不是惟人自召。刚开始差不多,仔细看差很多,再深入看还是差不多,所以要适时合理调整。
7。有没有灵魂自己决定
宇宙有成、住、坏、空;万物有生、住、易、灭;而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分辨起来,仍然有不一样的地方。兹大分如下:
①生魂。天地间有形有相的事物,都具有生魂,所以有生有灭。譬如水、火、矿物,都能生也能灭。
②觉魂。天地间有形有相又有感觉的事物,在生魂之外,还具有觉魂。譬如植物,有生有灭之外,还有感觉。对周遭环境,会产生某些反应。
③灵魂。天地间有形有相有感觉又有灵性的事物,在生魂、觉魂之外,还具有灵魂。譬如鸟、鱼、羊、人,都是三魂具全,拥有一种不生不灭的灵性。
人为什么称为万物之灵?因为我们的灵魂,比一般动物所具有的,更加灵光,能够表现出令人意料不到的灵力。换句话说,更具有强烈的意识,看重自己的灵魂。首先,我们不甘心死后一了百了,总认为灵魂不死,可以延续我们的未了心愿。
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不完美,难免产生很多不满,却又不把希望寄托在死后的另一个世界。我们的内心,有一种不朽的愿望,希望死后仍然存留在这一个世界,能够和自己亲爱的子孙在一起,尽力庇佑他们,以求一代比—代更为兴盛。
我们活着的时候,好像有一个最大心愿,那就是死后能够恢复神的身份,附在家里那一块神主牌上面。大家各安其位,还要各司其职。就算活着的时候,争吵不休,甚至于互相殴打、斗争,死了也没有话讲。家家有神,却互不侵犯,生前的事端,随着死亡而一笔勾消,才显得死者为大。使活着的人,不再说死者的坏话。
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看做神人。有神的人,而不是行尸走肉,没有神的人。但是,只要活着,就一定是人而不是神。有些人一念之差,把自己看成人神,那就是人中之神,已经是神而不是人了。这时候最好打一打自己的嘴巴,觉得痛不痛?如果根本不觉得痛,有可能已经成神。接下去不要饮食,看看饿不饿?若是不觉得饥饿口渴,那就更接近神了。既然如此,就应该避免上街,不要出去和他人接触,以免被告进官里,关进牢狱,弄得自己做神不成,做人也很难受。人只要活着,有一口气在,就是人而不是神。当神人,很好。变成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