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没有任何物质,却充满能量的真空,怎么能够创造另—个充满万物的空间呢?就是透过这一次大爆炸的能量波动。

而这么巨大的能量波动,以及后来的大小能量波动,基本上都是能量界的作用。

灵魂是什么?长成什么样子?具有那些特性?我们逐渐会明白,却可能受到认知的局限性,不能够完全搞清楚。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一股无限的能量及智慧。这股无限的智慧及能量,乃是生命及宇宙万物的共同源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

  附:灵魂的无奈
「灵魂」这个名饲,是大多数科学家敬而远之的东西。既不能证明它的存在,也无从否定。尽管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指出人体内确有某种独立于肉体之外的部分。对于灵魂离开身体的报告,也时有所闻。但是,由于不容易重复实验,依然得不到科学界的支持。
各种宗教,都认为灵魂是和肉体对立的那一部分。甚至肉身死灭后,灵魂还能够独立存在。
古代希腊,印度和中国,都相信灵魂不灭的说法。人们敬神,怕鬼,也害怕妖魔。迄今科学昌明,灵魂的问题,仍未获得彻底的解答。其实,世界上每一样东西,并没有特定的名称。人们为了合理的交流和沟通。随着话言的发展,对眼前的许多东西,冠以不同的称谓,久而久之,每一样东西,好像都有一个或更多的名称。
一九七O年以前,心灵学从来不曾在科学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诸如心灵感应,超感效应的等心灵现象,科学家大多避而不谈。虽然在有心人士不断鼓吹之下,近年来心灵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突破了往日极度盲从与过份冷漠的二分法陷阱。但是真正研究心灵学的人士,即使有了发现,也不敢过度宣扬,一方面怕被人滥用,一方面也怕受到科学家的嘲讽。

在人类出现以前,能量是宇宙的主宰。表现在自然的规律上面,万物都依照本能行事。—切都自然而然,并没有「神」或「不神」的问题。

人类出现以后,由于灵魂带给人类若干特殊性,包括创造力与自由意志的自主性。宇宙的重心,逐渐由天地自然,转移到人类身上。

赞天地之化育,是灵魂赋予人类的特殊能量。人的事情,由人自己来处理。人的力量,已经能够和自然规律相抗衡。世界上出现了「天定胜人」与「人定胜天」的拉锯战。有些事情,证明人定胜天:而有些事情,却令人不得不承认天定胜人。俗语说:「大富由命,小富由勤。」意思应该是以「小富由勤」为出发点,尽力而为。用来证明「大富由命」的可能性,和孔子所说「尽人事以听天命」,完全相同。

灵魂要有所作为,不得不透过身体。人的躯体,成为灵魂有所为的工具。身体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应该以灵魂为依归。—般动物依本能而生存,人类却依据灵魂的指示而行事。人为万物之灵,应该更为尊重灵魂。

人类刚开始的时后,发展出一套神话。便是透过神的旨意,来指导人们的生活。那时候「神」是灵魂的代言人,灵魂透过神明来发号司令。使人的身体,按照神明也就是灵魂的指导,表现出适当的行为。

灵魂把身体创造出来,原意是利用身体,当做表现的工具。想不到身体有形有象,又有七情六欲。花样逐渐繁多,以致成为人们注意的重点。反而喧宾夺主,取代了灵魂的地位。以致灵魂控制不了身体,逐渐丧失应有的主导权。

人类的无奈,即在创造出某种东西之后,不久便成为这种东西的奴隶。创造金钱,很快就成为金钱的奴隶。创造机器人,很快变成机器人的奴隶。创造大哥大,同样使得大部份的人,都变成大哥大的奴隶。电动玩具更是如此,成为今日儿童最大的奴役者。不但不能够利用这些东西,来造福人群。反而为了这些东西,增加自己很多负担,也添加了不少的麻烦。就算悔不当初,也无可奈何!

身体要吃要穿,要消化也要排泄。人们为了这些看得见的物质生活,逐渐不理睬灵魂的呼喊。人类成为「被囚禁的灵魂」,相当于肉体将灵魂囚禁起来,使灵魂失去自由。并且形成灵肉之间的种种不协调,甚至于产生严重的冲突,逼得灵魂不得不另想妥适的办法。

原来只有身心,两大部份的人类,再次把心的部份,划分为「心智」与「灵魂也就是灵魂让出部份空间」,创造出「心智」。希望透过心智的灵明,来制约身体的妄行蠢勤。使其不致为了欲望的满足,而毁坏了自己。因为身体遭受毁损,灵魂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

灵魂创造身体的时候,原本把智的功能,保留下来,由灵魂主控。那时候心和灵紧密合作,所以称之为心灵。人们在漫长的一段时期,只知道人由身体和心灵两部份组成。人的生活,便是身体与心灵的对待。后来心和灵不得不分开,成为心智和灵魂,原本的身心两大部分,一下子变成身,心,灵三大部分。

灵魂交由心智约束身体,哲学也逐渐超越神话。哲学家的言论,成为灵魂的新代言人,也是大家言行的准则。人们以哲学代替神话,似乎也获得相当的成就。

不料好景不常,灵魂创造了心智,而心智却步上身体的后尘,逐渐超越灵魂。依样画葫芦地喧宾夺主,企图取代灵魂的地位,成为人的主宰。一切以心智为主,不但心想事成,而且心想境成。「我思故我在」,便是典型的心智至上。好像灵魂为身体与心智所瓜分,自身已不复存在。神话不见了,宗教信仰也随着没落。哲学家退守象牙塔中,不再为人们所重视。

心想事成,原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原先的设计,应该是心智服从灵魂,才能够心想事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也就是心智代表灵魂,随时做出妥善的决定。

然而,心智逐渐挣脱灵魂的主导。反映在科学从哲学分割出来,却翻脸不认哲学的事实。哲学这位母亲,生了很多子女,便为这些子女所遗弃。人们唯科学是从,形成唯科学主义。已经造成很大的不安,主要在于「把自然科学的精神,用在人文社会方面」。求真而不必求美,求新求变却不必择善固执。心智打着求知权利的旗帜,大声疾呼知识就是权力,活像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庭那般,搞得宇宙不得安宁,人类也难以祥和幸福。

凡事「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以喜欢不喜欢,代替应该不应该?若是同样能够心想事成,请问自然的规律何在?天理还有没有作用?

现代人身、心,灵三者的互动,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危机,面临严重的考验。到底三者之间,应该以那一种为主?能不能由人来决定?还是必须惊动人以外的力量?成为人类今后何去何从的问题。不能不特加戒慎,以策安全。

且让我们冷静下来,看看身,心,灵的实际状况,研究如何加以调整?我们的切人点,打算从「香格里拉…(Shangri…La)着手。让我们真正站在人的主场,对自己的身体,心智和灵魂,获得更为深入的了解。倘能因此做出合理的调整,找出心灵改革的有效途径。大家共存共荣,携手走上人类幸福的大道,那才是最理想的心想事成。


一、从香格里拉说起


1.楔子

「香格里拉」是二十世纪文学名著《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所描述的人间乐园。作者是英国作家詹姆士?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他依据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 Joseph F。Rock,1884…1962)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写的探险经历,写出这一部令人着迷的文学巨着。
洛克是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家,在一九二二年到一九四九年这二十七年间,以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教授的身份,先后到过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一带,进行科学考察与探险的活动。由于他的深厚素养,使他的探险经历更为世人所重视。

他第一次进入四川省木里县的贡嘎岭地区,就把当地的美丽风光、淘金热、大喇嘛的威势,向外界做出相当深入的介绍。大家普遍相信,洛克的这些描述,应该是香格里拉的主要灵感泉源。但是,自从中世纪开始,西方基督教就盛传有—位长老,在东方统治着一个富庶而强大的王国。为了寻找这一个王国,许多传教士前仆后继地到东方探险。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传教士更是蜂拥来到亚洲大陆。这种企图把福音传给世人的理想,是不是也成为希尔顿的创作灵感?我们实在很难加以论断。
《失去的地平线》于一九三三年出版后不久,便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Hawthornden)文学奖。在美国出版界创造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入意料的销售佳绩。好来坞( Holly…wood)哥伦比亚(Columbia)电影公司又把它拍摄成为令人喜悦的电影。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香格里拉的名字,响彻云霄。内容风靡全球,成为人们最大的诱惑。

它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个在金字塔形的壮丽雪山下,由喇嘛统治的神秘小王国。蓝天白云,衬托出青山绿水,还有喇嘛寺、尼姑庵、道观,清真寺和天主教堂。人们笃信宗教,生活宁静而安祥。山谷中出产大量黄金,赖以创造富裕的生活,享受现代文明的便利。

香格里拉的诱惑,造成很大的商机。印度政府抢先于一九七五年向世界宣布:位于印度境内,克什米尔( Kashmir)喜马拉雅( Himalayan)山冰峰下的巴尔蒂斯坦(Baltistan)镇,就是大家所憧憬的香格里拉。很快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成为最热门的旅游圣地。

大家对巴尔蒂斯坦和小说中的描绘,做出比较之后,有人赞赏,也有人失望。于是尼泊尔政府,再接再励于一九九二年宣称,以「香格里拉」的名义,向全世界开放木斯塘( Mus…tang)。但是,根据书中的交待,「香格里拉」位于喜马拉亚山东南麓的中国藏区,地处雪山环抱中的某个神秘峡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