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能量,明白它的互动、转化和维持的道理,只有「诚」才做得到。离开这个字,方向就错了。变成装神弄鬼,胡说八道,而不是诚明一致的圣灵。
希尔顿诚则明,把香格里拉描述得那么动人。大家诚则灵,把香格里拉找出来。至于那些不关心也没有兴趣的人,希尔顿和香格里拉不过是一种封闭的能量,引不起感应,好像并不存在一样。信息有正有反,看各人的搜寻方向而定。方向对了,便得到正面的信息;方向错了,就获得负面的信息。
我们说人各有志,而且要彼此尊重,便是各人依照自己的意向,和不同的能量互动。
6.正宇宙和反宇宙
汪少伦先生综合东西圣哲与现代灵学家的观点,写成「多重宇宙与人生」书。首先指出「绝对宇宙」与「相对宇宙」这两种宇宙,具有不一样的情境。
绝对宇宙以绝对灵魂为其构成的最小单位。绝对灵魂不是任何一种东西,却可以变成所有的东西。具有极大的伸缩性,伸展时与绝对宇宙合而为一,收缩时能够自由出入于最小的原子或粒子。由于千变万化,所以享有绝对的自由,彼此之间绝对平等,—切都绝对光明。
绝对灵魂的形象,可以用「光」、「无」或「力」来显现。绝对灵魂的光,合有无形的灵气,所以用「无」来代表,不同于一般的空气。充满了放射力,也称为灵力。地面上所有生物及无生物,都由绝对灵魂而产生。光、无、力三者,不但浑然一体,而且名异实同。
绝对宇宙既然为绝对灵魂所构成,其性质和绝对灵魂相同,具有光、无、力的形相,说明如下:
①绝对光明。光无所不照,无所不穿,因此绝对光明。我们常说的无所不知,实际上即是这种特性。
②绝对生命。无产生一切生命,即为无所不生。生便是善,所以也无所不善。我们常说的无所不在,便是这种能生一切,而又一切皆善的特性。
③绝对能力。力由能而生,集合宇宙间所有的能,便成为我们常说的无所不能。 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是绝对宇宙的代表。上帝创造宇宙万物,便是光、无、力的绝对发挥,也是绝对宇宙三大特性的绝对表现。
绝对灵魂具有绝对自由和绝对平等,必须大公无私,才能保持浑然一体的常态情况。一旦稍有私心,启动私念,想要自己形成一个小宇宙( Microcosm),不再和其它灵魂共组大宇宙(Macrocosm)。就会立即从整体中分裂出来,变成「诸行无常」的相对灵魂,因而造成「变动不居」的相对宇宙。绝对灵魂所具有的绝对光明、绝对自由和绝对平等,也随着改变为相对光明、相对自由与相对平等。浑然一体的绝对宇宙,由于绝对灵魂的妄动私念,变成万象纷陈的相对宇宙。由于相对灵魂的光、无、力,强弱互不相同,以致出现多重多级的现象。
原本只有一重的绝对宇宙,形成多重多级的相对宇宙。前者呈现正圆形,如图4。后者呈现相对多重的椭圆形,如图5 。有如太极生两仪之后,有阴有阳。相对的男女、智愚、强弱、善恶、贵贱、美丑、富贫、天地、日月、寒暑、始终、上下、先后、生死、昼夜、冷热、明暗、有无、刚柔、吉凶、利害、动静、高低、成败、简繁、难易、快慢等等现象,都同时出现。绝对圆满成为相对不圆满,幸福成为苦海。反宇宙是大霹雳之前的绝对宇宙,正宇宙则是大霹雳之后的相对宇宙。反宇宙浑然—体,圆满、和谐、整合。正宇宙分裂无常,缺陷、冲突、分离,造成灾祸不断、人心失调、社会动乱,人类前途难以预料。
圆4 绝对宇宙 圆5 相对宇宙
7.先有反宇宙才有正宇宙
绝对宇宙有如—付完整的扑克牌,由于完全对称而平衡,反而丧失了动态的作用。原来那一股波动起伏的潜在力量,恰似一位勇猛有力的人,将扑克牌向高空掷去,造成大霹雳。爆破的星尘,好似那些散落各地的扑克牌,彼此呈现相对的情况,造成了相对宇宙。
先有绝对宇宙,然后才产生相对宇宙。牛顿( Issac New…ton,1642…1727)的见解,比较符合绝对宇宙。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的相对论,较为晚出,却更合乎相对宇宙的情况。一般人从绝对宇宙而来,比较倾向于绝对。对于相对的事物,反而不容易了解和接受。因而带来很多烦恼和苦难。易经的阴阳,六、七千年前就已经提出,迄今仍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爱因斯坦于一九0五年发表狭义相对论,一九一六年公开一般相对论,到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东方的伏羲氏和西方的爱因斯坦,这两位「曲线世界」的创导者,似乎都和一般大众,生活在直线的想象世界,有很大的距离,以致曲高和寡吧!伏羲氏的生平,受到很多责疑。爱因斯坦在校读书时,日子也不好过。经常被同学骂为「笨蛋、糊涂蛋」,还要以神经衰弱为借口,申请退学。
牛顿的运动三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都是建立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上。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洛克( John Locke,1632…1704)评论人类的理解能力( On Human Understanding)时,即已指出:「我们把一组棋子放置在棋盘上,然后把这个棋盘从这个房间拿到另一个房间,我们会说棋盘上的那一组棋子是不动的。」棋子安放在棋盘上面,看起来一动也不动,却没有想到整个棋盘,已经从这一个房间栘动到另一个房间,人类经常如此自以为是。
一般人对于时间的看法,也是抱持着绝对的观点,譬如:时间从无穷的过去流向无穷的未来,构成亘久不变的长流,永远不中断。全界的一分一秒,都对照标准时间校正过,因此它的长短应该是同样的。当两个人对话的时候,就时间来看,应该是「同时」,而且是「现在」。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我们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做,时间都是固定地一分一秒地流走,不快也不慢。这些认识,说起来就是「绝对时间」的观念。看起来好像真的是这样,实际上在相对宇宙,未必如此。
时间和颜色一样,如果没有眼睛的辨认,便没有颜色的感觉;没有事件发生,也就没有一分一秒的时光。无所事事的人,根本不觉得时间的流动。地球上的时间,和其它星球上的时间不一样长短。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与水星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并不相等。水星上的时间观念,应该和地球上不同。两个人对话时,不一定同时,因为纽约的晚上刚好是台北的早晨,既不同时,也无法肯定是现在。时间是主观的,有时快有时慢。若是没有钟表,也将难以断定早晚。相对时间,配合相对的空间,构成相对宇宙的各种相对现象。我们已经从绝对宇宙来到相对宇宙,是不是应该调整自己的观念,相信如果没有能量的话,时间和空间都可能消失呢?
8.能量的神秘性
物理学家为了了解并改造物质世界,发现我们无时不在使用能量。要观察能量的变化,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检查物质的状态,有没有产生改变?使物质发生改变,必然要有改变的方向,因此我们推知:能量的变化,必须有方向、有目的、也有标准。
从绝对宇宙走到相对宇宙,既属于能量的改变。那就必然有方向,由绝对的圆满,走向相对的不圆满。有目的,以相对宇宙的不圆满,来凸显绝对宇宙的圆满。有标准,过与不及,都将产生重大的变化。
宇宙有三种自然的力量,就是能量的流向,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这三种自然力,分别为:
(l)万有引力
是一种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持续不断地把各种分子聚集起来,使其紧密地凝结在一起。能量具有聚合、凝结的性质,表现出万有引力。
(2)电磁力
是一种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力量,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形成可聚可散的相对关系。各种原子持续不断地相斥相吸,因而有聚有散地产生不同的变化。
(3)强交互力或弱交互力
是一种原子核里面,短暂而不持续的力量。不但有强有弱,所产生的变化也比较复杂。但是在诸多变化之中,仍然具有某些不能改变的规律。
这三种能量的自然作用,目的在求动态中的均衡,并且尽力加以保持。一旦失去平衡,就会继续在互动中寻求再度的均衡,以恢复圆满的标准。
我们可以这样说:能量原本是完美的,必须藉由各种不完美的状态,来证实能量自身的完美存在。
但是,能量一旦呈现完美的状态,—切的变化便会停顿下来。而所有的关系,很可能毁灭而不存在。由于没有矛盾,不可能产生能量变化,以致能量本身也不存在了。然而,我们已经知道,能量是不灭的。所以我们推知:能量不可能呈现完美的状态。而能量的目的,又在追求完美。因此不停地变化,以保持无过无不及的完美状态,而持续地互动。用哲学的说法,应该是:能量为了证明自己是完美的,必须透过种种的不完美,来彰显自己确实是完美的。绝对宇宙和相对宇宙之间的互动,正是表明这样的关系。若有若无,说无却有。这种能量的神秘性,老子当年已经说得十分明白。他先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宇宙,有常道和非常道两个。常道即绝对宇宙,非常道便是相对宇宙。可以言说的,不过是相对宇宙。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描述的,才是绝对宇宙。接着指出:道是恍恍惚惚的,说无又有,说实又虚。在恍惚之中,具备了宇宙的形象,也涵盖了天地万物。其中有一切生命物质的原理与原质,从古到今,一直在从事创造万物的活动。老子所说的道,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来说,即是能量。能量的变化,有一些恍恍惚惚的部份,叫做微扰( perturbation),科学家也没有办法弄清楚。能量保持若干神秘性,对人类来说,实际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