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什么事啊?”王世全从屋里出来,语气有些不满,看着自己老爹,双手叉腰,形状像个茶壶一样地站在柴堆前。
他又怎么啦?王世全很不高兴,自己这个爹 ,怎么总跟自己过不去哇?
“过来!”王连方的双耳茶壶,暂时变成了单耳茶壶,左手伸出来,向大儿子招着手,“过来!过来!”
王世全想了想,回屋端起自己的那个茶壶,走一步喝一口地走了过来。
“这里!看看!”王连方指着自己的柴堆,给儿子看,“昨天还有好些的,今天怎么一下子就少了这么多?你们年轻人,家里孩子又多,怎么还要偷我这老骨头的柴火?捡柴火的时候,怎么不见你这么积极?”
“爹 ,你不要冤枉人!我哪里会偷你的柴!”王世全大声叫起屈来,真是,爹弄这样大阵势,就是为了几支柴?“对了,一定是阿志,那小子刚才还想偷我家的柴呢!肯定是他偷的!”王世全一口咬定到侄子身上。
“对,爹,就是他!”何氏也冲了过来,大声道,“刚才那小子就打算偷我们家的柴火,只是让世全给发现了……不是这小子偷的是谁啊?可真是啊,连爷爷家的柴火也要偷,真是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你骂谁哪?”王连方被大儿媳这句话气得直哆嗦,咆哮着问道。
何氏愣了一愣,才发觉,自己这句话不但将老三跟阿志骂进去了,连公公也被进去了……而自己丈夫也绕进去了。
“不会说话就别说!”王世全瞪了她一眼,赶紧跟爹说道,“爹,你别同她一般见识……她啥屁事都不懂……爹,这柴火肯定是阿志那小子偷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刚才他真的想偷我家的柴火,让我抓住了。”
“那这是什么?”王连方冷哼一声,从王世全家的柴火堆上挑出一根来,拿起来问大儿子。
这是什么,柴啊?王世全茫然地看着老父,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看看这个柴!”王连方愤怒地说,“所有的柴火,都是我亲自收拾的,上面都有我做的记号,看到这个刀口没有,都是你爹我亲自划的!这是你老子的柴火!怎么会跑到你家的柴火堆上的?”
何氏在王世全身后,听得大急,这公公也真是够极品了,竟然连柴火也做记号了?这可怎么办?她刚才从上面抽的柴,全部都放在自己家柴火的最面上了!这岂不是抓了个正着?
“爹 ,肯定是阿志那小子做的好事!”王世全脑筋一转,马上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全都栽到了阿志的头上。
“我把这些柴都拿回去你没意见吧?”王连方冷哼一声,拾了起来,“这个是我的!这个也是!这个也是!……”王连方一根根地将自己家的柴火一根根拿了回来,临到末了,还多拿了很多根,让躲在王世全身后的何氏大急,却不敢开口——一开口,岂不就露馅了,如果真是阿志偷的柴火,怎么她会知道一共动了多少根?
可恨的是阿志那个小子,怎么还不出来?不然,只要他敢出来反驳,那她就有办法了……这个老不死的,竟然多拿了二十多根上好的木柴,都够做一顿饭了……真是气死人了!
“好了没有?今天不吃早饭了是不是?”一旁的周氏看得脸都黑了。虽然她不喜欢老大这一家子,可是老头子给每根柴火做记号这事,仍然深深地刺激到了她……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吃吃,今天做点好吃的吧?”王连方抱了二十多根柴,正好是从大儿子家多拿的那些柴,进了厨房,给了大儿子一家一个小小的教训,这让他尽情愉快得很,高声道,“昨天阿翠不是送了好大一块肉过来吗?今天你剁了蒸包子吃吧?”
☆、第355章 别急
“想吃包子,还不赶紧进来帮忙?”周氏说着,转身就进去了。
王连方高兴极了,嘿嘿地笑着,进了屋里。
对王连方而言,什么是幸福?儿子让他训得老老实实的,自以为聪明的媳妇在他面前吃了憋还不能吭声,老太婆给他做好吃的……不缺饭吃,不缺衣穿,不缺人训,这就是幸福。
“你爹刚才多拿了二十多根柴火。”何氏跟在王世全身后进了屋,还不停地在碎碎念,“他不是做了记号吗,怎么多拿那么多会不知道?就是故意多拿!要我说,这段时间柴火少那么多,可能还不止是你那个好侄儿拿,你爹你娘也拿呢!”
?
“好了,说了半天了,够了没有?”王世全虽然对自己爹 的行为不是很高兴,可是妻子的碎碎念更让他不舒服,“不就是一点柴火吗,等会儿让那几个小子再多去拾点……对了,都什么时候了,那几个家伙怎么还没有醒?还不赶紧叫醒了他们,去做饭?我一会儿还要出门去忙那事呢。”
何氏噘着嘴出去了,一会儿功夫,就从各个房间传来她叫儿子女儿起床的声音。
王世全放下这些不高兴的,反正都是些小事,他又开始仔细地盘算起这桩卖蜡的生意来。这可是一件大生意啊,全村今年估计能产近三百担的红蜡,现在他已经联系到的就已经有近百担了,其中已经动心了的有快五十担了。
费老板那里已经说定了,只要他弄了蜡去,那就是三十五两一担……而跟村里说的是三十两一担,那自己就能赚到五两蜡一担,五十担就是二百五十两银子……自己要是养蜡虫卖蜡给老二,可是得养上二十五亩,辛苦上大半年,才能有这个收入。
而现在,自己只要辛苦几天的功夫。就能有这样大的一笔收入了。而这还只是一部分,等他再多努把力。再多说动几家,那就更多了……要知道,今年村里养那个红蜡的园子,都已经达到三百亩了,那就是三百担……每担他能赚五两。就是一千五百两啊……真是让人眼馋啊……
可恨那些人,一个个都蠢得要死,放在眼睛跟前的钱都不知道去挣,非得把这样好的蜡便宜卖给阿喜那小姑娘。也不知道她到底给他们上了什么蛊?
吃过饭后,王世全一摇一摆地出去了,阿志早早在自己家门后面等着。看到他出去了,悄悄儿地辍了上去。
王世全现在真是志得意满,自己已经有些积蓄,再加上今年这一笔……也不用再在这乡下呆了,媳妇整天跟老三家的还有爹娘置气。也不是一个事,说到底,她还是怪自己不肯搬到城里去。等赚到这笔钱,自己一家就搬城里去,那可比住在乡下舒服多了!
阿志悄悄地跟上大伯。看着他进了一户人家的门,瞅瞅附近没有人。赶紧贴到窗户前,将袖子拿了起来,露出套在手腕上的一本不算薄的书。这是他好不容易才在家里翻出来的,可以代替那个竹筒的东西了……他要跟着大伯,当然不能拿着竹筒,不然被人看到问起,他要怎么说?
这本书是一本黄历,乡下人家一般都会有的,即使再不识字,“吉”和“凶”也是要认得的。不然,出门都没有办法出的。
阿志将黄历取下来,卷成筒,顶住了窗棱,耳朵也贴了上去。
这屋里人说话的声音比大伯今天早上的说话声音大太多了!阿志听了半天,好像是大伯在劝那户人家将蜡卖给他,他出阿喜收蜡的三倍的价钱。
这户人家……阿志想了一下,记了起来,这户人家,不是养了十五亩的蜡园吗?其中红蜡有八亩,不算多,但也还过得去。
正因为他家养的红蜡不算多,所以这户人家才这样犹豫。就算是全卖给王世全,八担红蜡,也不过只有二百四十两银子,在城里买了房子,也就差不多了,没有多少剩下的了。这样一来,后面的活计就没有办法了……这可是一个麻烦事。
但做父亲的反对也没有什么用处,这户人家当儿子的坚决要卖个高价,到时候他们在城里 买个房子,搬城 里去,然后让他当老子的卖掉这十五亩蜡园,再拿出全部积蓄来,全家在城里做个什么生意……也是很好的。
老头子当然不愿意。这样一来,如果生意不好做,自己家就要没有活路了……稳当的人,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这家顿时就吵成了一锅粥。当女儿的当然维护做父亲的,而当儿媳妇的当然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说小姑子都说了人家的人了,就已经是半个外姓人,家里的事情已经做不得主了……
小姑子当然不乐意,吵着说只要自己一日未出嫁,家里的事情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后两个女的打了起来,而当爹的与当儿子的都不吵了,专心地拉起架来。
王世全见这家一时也拿不出个意见来,只好先走了。
阿志听到大伯说要出来,马上将那历书收好,人也躲到了柱子后面。
等王世全再走了,他又悄悄儿地跟上。
一上午,他跟着王世全跑了好几户人家,但也不是每户人家都能听到,因为有的人家屋门口有人,他根本不敢露面。
到了最后,王世全往村外走去,往村头那个小码头走去。
大伯这是要去哪?阿志眯起了眼睛,外面可没有人家了……他去小码头干嘛?
小码头上停了一艘船,不大,但是看上去挺华丽的。王世全到了船前,很谨慎地四周望 了望 ,阿志赶紧躲了起来,不敢让他看到,再从树后露出头时,王世全已经不见了。
肯定是上船了!阿志心中暗恨,那艘船为了防人偷听,竟然已经划到河对岸去了!
不过,就算是听不着,阿志现在也能大致猜出来是怎么一回事了。那船里,估计有一个大老板吧,就是去年买走大伯那蜡的大老板吧,今年又来买蜡了。
可是今年大伯家已经没有红蜡了,所以大伯才会跑遍全村,就是要收够足量的红蜡,好卖给这个人,他在中间赚差价。
这样的无本生意,做起来真是太美了!
可是如果大伯能成功的话,那阿喜那儿岂不得糟糕?阿志今年在二伯家做了几个月的活了,当然知道,每次那几家来运蜡,要运走多少蜡……数量巨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