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扫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燕王扫北-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ㄒ臀遥膊挥锰嵋螅梦业氖焙蛭揖屠戳恕H绻宜嬖谀愕淖笥遥嘤胁槐恪A硗猓萜兜浪苏饫匣坪樱推桨参奘铝恕L热粲懈鋈ち蕉蹋脖赜懈呷舜罹取5钕拢鹂次也辉谀愕纳肀撸蚁蚰慵鼍僖蝗耍馊丝梢宰瞿愕淖蟀蛴冶郏镏愠瞿被摺!�
“请问仙长,此人是谁呀?”“此人乃长州人氏,俗名姚广孝,十四岁出家,曾在嵩山少林寺为僧,法名道衍,号斯道。现在是北平府庆寿寺的主持长老。此人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道。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兵书战策,无一不晓。可比古之管乐,强胜贫道与伯温百倍。望殿下礼贤下士,虚己待人,若请得此人出山,何愁燕地不强,天下不安呢!”张道爷说罢拂袖而去,说什么也没能留住。燕王也把“姚广孝”这三个字牢记在心。
张三丰走后,鲁王过来了:“四哥,你看对老七应该如何处置呢?”燕王和颜悦色地说道:“我们都是受害者。我想七弟跟我无冤无仇,为什么要截杀我呢?还不是受了韩金虎的挑唆威逼吗,我岂能怪他。”他过去亲自给朱榑;解开了绑绳。齐王羞愧满面,深感内疚。燕王、鲁王、齐王又握手言欢。齐、鲁二王把燕王送上大船,两下洒泪而别。
燕王朱棣在常衡等人保护下,过黄河弃船就道,直奔燕地治所北平府。沿途之上,燕王就发现,整个河北平原,荆棘丛生,积骸成丘,村庄毁尽,人烟绝迹,往日发达的城镇,也是荒草灌木茫茫,虎豹出入其中。即便是通衢大街,也是瓦砾遍地,一片废墟。真是荆棘遍地,疮痍满目,一幅凋敝不堪的破败景象,使人无不触目惊心,黯然神伤。燕王是嗟叹不已。途中莫说购粮,连讨饭也难见到一人。要不是刘魁一和朱檀送了些粮食,他们是很难到北平了。燕王在马上不禁潸然泪下,他决心要整顿燕地,巩固自己的封国。
洪武十三年三月的一天,燕王一行历尽艰辛,于中午时分来到北平城外。燕王在马上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众人也无不吃惊,只见这昔日繁华无比的元朝大都,如今的城墙多已倒塌,城门洞也残破的不像样子。燕王勒住坐骑,命令军兵就地休息,让人传令叫北平留守的官员前来迎接。
约莫过了半个多时辰,城内出来十数骑马,后边跟着几个仆人,这些人来到燕王马前,跪拜在地:“王驾在上,卑职叩见王驾千岁千千岁。”“你等起来吧。”“多谢王爷。”
燕王挨个打量了一番,向为首的一个文官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何官职?”“回王爷的话,下官名叫郭资,现任北平府的知府。”“他们几位呢?”“回王爷,这位叫孙瑜,是北平府的同知,这位叫墨麟,是北平府的通判,这位将军叫朱能,那位叫张武,分任北平左右护军使。”“我且问你,郑国公常茂以及花茂、于皋、丁世英他们为何不来接我?”“回王爷的话,四位将军在两个月以前就弃官走了。”“哦?到哪里去了?”“这个臣不知道。因为最近几年,这儿的光景实在不好,灾荒频仍,粮食欠收,朝廷也不拨粮拨银,我们这里是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当兵的吃不饱肚皮,老百姓出外逃荒,到处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这几位将军连连向朝廷上表,都是石沉大海,他们实在维持不下去了,这才弃官而去,我们已向朝廷上奏说明,就等着派人来呢,王爷您来就好了。”
燕王听罢真好似三九天被冷水浇头,从头顶直凉到脚后跟。他是满怀信心来找常茂,没想到常茂等人在两个月前就走了。燕王又问了几句,叹息多时,这才吩咐打道进城。
燕王进得城来一看,更加心酸,只见街道上店面不整,房屋倒塌,行人稀少,毫无都市的样子,连南方乡下集市都不如,跟当初相比可真是天壤之别呀。
郭知府把燕王接进府衙,权作王府,燕王命常衡领着几千军兵在小校场安营。当夜晚间他把郭资找来,详细询问这几年的情况。郭资也没隐讳,据实回禀。郭知府说:“这几年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天灾,刮风、大旱、闹水、冰雹、蝗虫,三年来颗粒无收;人祸,就是元人的余部,不时纠集人马前来骚扰,烧杀抢掠,什么坏事都干,有时都打到北平城下。老百姓为避战乱,丢下肥田沃土,大量南迁,致使土地荒芜,政府根本无法收税。我们的部队常年没有关过饷,没衣穿没饭吃,相率逃亡,元人气焰更加嚣张,北平就成这个样子了。”
燕王听罢也傻眼了。心说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刚渡过途中的灾难,又落到花子队里了。这么大的燕云十六州可怎么治理呢?真正愁死人也,燕王是愁锁双眉,低头不语。
郭资不愧是个文士,他向燕王进言:“王爷休要烦恼。以为臣之见,您应该马上出榜安民,说明您已经到了北平府,您还是有威望的,老百姓一见榜文就会陆续回来。另外您出榜求贤,倘若文官武将能来十位八位,您不就有帮手了吗?至于银钱之事,日后从长计议。”
燕王一听顿开茅塞,是呀,我怎么糊涂了呢?北平现在有一位高人,我怎么不去请呢?他马上接受郭资的建议,并让他草拟了安民榜和求贤榜。第二天,两个榜文都贴出去了。
燕王草草准备了一下,就要到庆寿寺去拜访道衍长老。燕王在常衡、邱福、郭资的陪同下,骑马来到庆寿寺。到山门一看,也是破败不堪。经过小和尚引路,他们来到了道衍的方丈。见此人貌似病虎,气宇轩昂,一团英气,如大罗神仙降世一般,不觉肃然起敬。
燕王抢步向前,躬身施礼:“高僧,您就是道衍长老,俗名姚广孝姚英雄吗?”“阿弥陀佛,正是小僧。贫僧何德何能,敢劳王爷的金身大驾,罪过,罪过。”说着话两人落座,郭资、常衡、邱福一旁侍立。小和尚献上香茶。
燕王欠身说道:“小王初到北平,见此满目荒凉,百业待举,不知姚先生有何良策,能使燕地万民乐业,国家富强呢?”好吗,燕王一开口不尊长者称先生,他算批准姚广孝还俗了。
姚广孝微微一笑:“殿下,贫僧乃化外之人,本不应贪恋红尘。今天王爷驾临敝寺,不耻下问,贫僧也不能不尽点忠心。以贫僧愚见,殿下若想使国势昌盛,首要在内修政治,外整军旅,与民休息,保护农桑。对朝廷应先尽巨子之道,免招麻烦;对元人应予彻底打击,以肃边患。招抚百姓,安顿流亡,薄徭轻赋,何愁民之不富,国之不强呢!然后再以我强大之势力,南下扫除韩马奸党,为屈死的功臣宿将报仇雪恨,何惧民心不顺,大业不成呢!”
姚广孝这一席话,使燕王如拨云翳而见青天,马上来了精神,避席而谢曰:“先生高论,使小王顿开茅塞,真乃上天赐先生于小王也。敢问先生,眼下北平破旧,社会紊乱,元人入侵,盗贼蜂起,欲成大业,当以何事为先?”
姚广孝呷了一口茶,不慌不忙地说道:“殿下,贫僧以为第一应恢复北平昔日的形势。似这样城廓残破,房屋不整,人口稀少,怎么行呢?你应马上传旨,号召他们回北平居住。三年之内,务农者免粮,经商者免税,缺钱者贷钱,使城市繁荣起来。第二,你还要大量招兵,修复万里长城,修复烽火台和驿站。第三,要设立省台司院衙门,使其各专其责。”
燕王点头:“您说得太对了,不过这一切都需要钱哪,没钱什么也办不到。要指着朝廷给我拨款,只能是画饼充饥。这钱从哪里来呢?”“殿下放心,没钱咱们就地筹款,北平府各州县虽然很穷,富人也还是有的,只要你肯出高利,再向他们晓以大义,让他们慷慨捐款,我想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君臣二人越说越投机,不觉已到掌灯时分。燕王众人在庆寿寺用过晚膳,二人又议论一会儿,这才回府。
第二天,燕王正式聘请姚广孝为军师,姚广孝也没推辞,就搬进了王府。
随后几天,有一百多人陆续应招报名,其中有青流人谭渊,和州人李浚,海丰人孟善,凤阳人孙岩,寿州人陈贤等等,都是胸怀锦绣,志向远大,文才出众,武艺超群。燕王亲自考试,可把朱棣喜欢得了不得,这些人都分配了适当的职事。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燕王按照姚广孝的主意,把燕云十六州比较有钱的四十八个大财主,全都召到北平,设盛宴款待。酒席宴前,燕王把借钱的事说了。众财主一看,在这种场合想不借也不行。这时候常衡拿着红纸贴放到桌子上:“诸位请签字吧,谁捐多少,把名字和数目都写上。”
头一个是赵百万,他是北平府比较有名的财主,捐了十万。他一落笔,其他人也跟着签字。姚广孝统计一下,共计二百万两。要说这个数目相当可观,可是要办的事情工程浩大,这仍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连续又开了三天会,好像压沙求油一样,又挤出一百万。以后再也挤不出来了。这三百万银子仍然不够用。后来赵百万说:“王爷,您就是把我们给剐了,我们也没钱了。您别看我们表面上是财主,可是和江南的财主无法相比,江南地区富庶,我们这里地瘠民贫,您要须用大笔款子,光找我们这些人不行,您得找活财神哪,他们家有聚宝盆,要多少钱有多少钱,您怎么不找他呢。”
燕王一听,还有活财神,这词可够新鲜,就问赵百万:“这活财神是谁呀?”“这个人可是大大有名,元朝末年曾在湖北襄阳王手下当过十三太保,名叫沈万三。据人们说他在湖北得了个聚宝盆,你需要多少银子,只要一说个数,这盆里就长出来了。此人现在就住在西山别墅,如果他肯帮忙,那钱不有的是吗?”
燕王和姚广孝、郭资等人合计,要说沈万三有聚宝盆,那是以讹传讹,不过呢,肯定他有很多的钱。燕王又问明了沈家的住处,决定亲自登门拜望。
第二天,燕王带着常衡和四十名亲兵,抬着八彩礼物,赶奔西山别墅。他们来到西山,踏入山道,经过一片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