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闻录之战国烽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闻录之战国烽烟-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井景隆闻言笑笑,道:“各位有所不知,自五年前被义纲那小家伙逐出能登,世人都以为我温井氏就此没落,却不知道我们的基业不仅仅靠土地支持,更大部分源自商业利润,虽然温井氏的旧有领地都被八代俊盛那小子吞并,但是他也仅得到微薄的石高,凭我温井家宏厚的人脉关系,他是费尽心机也无法插手我们的生意。”
“那么大人的意思是想我们把货物运到能登销售?”张宏问道。
“正是。田山义纲虽然不是个东西,但是田山一族是幕府将军的同宗,深受公家文化陶冶,消耗的奢侈品数量很大。位于口能登的轮岛港经过我们温井家的历代经营,成为南北物资流通的中转站,那里有效忠于我们的庞大地下力量,你们在那里卸货贩卖不会受到当地势力太大的影响。”
“只是我们和川舟屋已订有协议,所贩的商品都由他们销售,如果我们把货物运到能登,只怕道川大老板不会太开心吧。”
“不妨,川舟屋也不过是一介商人,虽然有朝仓氏的支持,势力终究比不上我们这些真正的武士家族,我们和他打过多年交道,对川舟屋的实力也有一定了解,凭他们的能力承担不起大批量货物的销路,而且他在书信中已经讲明,他收购的只是生丝和丝织品,所以各位大可放心。”
温井景隆又接着道:“如果各位在别处贩卖,利润所得不会太高,一来各位刚到日本,没有建设起庞大的人际关系网,商品难以被国人接受,二来日本茶叶的销售已经被京都地区的茶屋垄断,他们也不会坐视自己的利益受损,势必使尽各种手段打击各位的生意。”
“如果依照温井大人的意思行事,我们的利润会有多高?”
“呵呵,像我刚才用来招待各位的这种茶叶,在海贼手中买回来时已经和同重量的白银相等,再转手出去的话估计利润会翻上一翻。”
“这种贵重的消耗品,日本国内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消费得起,如果运过来没人买的话我们岂不是要赔个血本无归?”
“这个更不用各位费心,日本很多附庸风雅的大名都在学习茶道,连带他们的家臣平时也大量消费茶叶,一般寻常百姓只要不是十分贫困也会饮用茶叶,商座出售的普通茶叶每斤可卖到半贯钱,据闻成本只有百文上下,销路不成问题。虽然丝绸之类的商品短期会得到巨额暴利,但这些商品不是日常消耗品,人们也不可能频繁购买,最终价格还是会降下来,不像茶叶的销路可以源源不断。”
“多谢大人指点。只是如果我们将商品运往轮岛港,最大的得益者是我们,大人的家族好像没有什么利益吧。”
温井景隆拿起茶碗啜了一口,眯起眼睛道:“这个就不用各位费心,我们自然有办法。”
张宏作出个为难的表情,道:“我们第一次来日本,还没到过能登国。不是说我们信不过大人,我们做为商人也应该到实地考察情况后才能做出决定。”
温井景隆点点头,“这也合情合理,如果没有获得第一手资料就盲目作出决定,反而不是真正的经商之道。我写封介绍信,你们在能登遇到什么麻烦,去找信中所说之人,则可以得到由我们家族支持下的能登国内国人众势力的帮助。”
说完命人取过笔墨,写好一封信,交给张宏,“为免给你们带来麻烦,这封信我没有署名,只是在暗处做了记号。你们在能登要注意长氏和游佐氏。长氏的家督长续连,此人施政本事平庸,盘剥商家榨取财富的手法倒是一流。游佐氏的家督游佐续光,性格反复无常,为人极其阴险。他们两人和八代俊盛一起,成为现在田山家的重臣,听闻近来又和义纲闹起不快,如果不是家臣三善一守居中调停,能登可能又再次爆发内乱。”
温井景隆叹口气,“离开能登也已经五年,真是挂念家乡做的面条,要是能回到故乡去的话该有多好啊。”
张宏接过信,会意道:“承蒙大人提携。在下等人当为温井家早日重返能登尽绵薄之力。”
温井景隆望着张宏道:“阁下真是善解人意,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我们开始谈论一些有关能登的风土人情,不知不觉间已到傍晚时分,在温井景隆热情招待下用过晚饭,当晚在宅中留住一宿,次日起程前往能登。
第三十一章 出仕田山一
    出了金泽町,我问道:“张宏,你觉得那个温井景隆的提议怎么样?”
“你是说贩茶叶的那个提议?听上去还不错,只是在明朝贩茶要有茶引,通关的手续比丝要复杂点。不过他说的也很有道理,我们不能一直卖丝,日本这个市场太小,我们运过来的丝很容易就会造成市场饱和。必须要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倾销市场,才能保证财富的积累。可惜我们现在还刚起步,只能小打小闹将货物过过手,赚点外快,如果能有自己的原材料市场就好了。”
“目前先要把能登弄到手,我们才有资本往其他方面发展。戚继光那条线不太可靠,他是吃朱明奉禄的官员,除了生意上的联系,不能指望他可以帮得上什么忙。”
“明朝有着这么大的物资产地,偏偏又封锁海外贸易,北方和游牧民族的关系又很僵,没人敢去那边经营,西北也只有一条古老的丝绸之路,最远只能和中亚接触,还要穿越茫茫的戈壁沙漠才能将货物运出去,西南是少数民族居住的穷乡僻壤,根本就没有市场。难不成每年生产出来的物资他们自己就能完全消耗掉?”
“按照他们守成的习惯,这样把货物囤积起来才可以称得上家底丰厚嘛。”
李彰道:“标准的守财奴。他们把大部分物资拢到自己名下,只苦了那些辛苦耕种的农民,大多数人都是食无米,寒无衣,辛苦劳作一年,到头来还得靠挖野菜充饥。直到现在,我还是不习惯有性人的社会。”
两小时后开始进入能登国境,空气中充满来自大海的咸腥味道。
能登国土地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贫瘠,靠海边的山上种着大片低矮粗壮的树木,形成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风,用来抵御海上强风的侵袭,山后稀稀拉拉的种着一些稻谷。平民大都靠出海捕鱼为生,只是在屋旁简单的种点薯类芋头萝卜等杂粮供自家食用。
黛瑞丝呼吸着充满水份的空气,说道:“这里是来到日本后最让我感到舒适的地方,那些山路走几步脚都会痛。”
李彰笑道:“你有得舒服啦,我们打算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
看着黛瑞丝笑逐颜开的样子,张宏打趣道:“我们这次可是要去杀人的啊。”
黛瑞丝低下头去不再说话了,大概又想起亲手杀死的那个日本人。
张宏见状紧跟着又补充一句“不过不需要你动手,有我们在就可以了。”
黛瑞丝的面色才稍有缓和。
我们边走边说,时间过的飞快,前面就是能登轮岛町。
自从五年前温井总贞谋叛,能登国本土战乱不断,轮岛町拥有能登最大的港口——轮岛港,作为温井氏财富的源泉,战乱爆发时自然首当其冲成为田山军的攻击对象。后来的温井叛军更是三次攻侵能登,令风雨飘摇的田山政权雪上加霜,直到今年四月,田山义纲才勉强将局面稳定下来,面对疮痍满目的能登,他开始实施领土再建计划。
我们看到的轮岛町规模比起敦贺町更为不如,断垣残壁随处可见,只有破败的旧轮廓才显示出昔日的繁华。泊船的港口已经长满青苔,只剩下中间一小段石阶还保持清洁。
妇女们头顶菜篮,背着装满蔬菜的箩筐在街道上四处叫卖。渔民也没有收获归来的欢笑,木然的把捕获的海产从船舱中抬出来,一些衣着光鲜的人看到渔船靠岸,马上上去收取费用。
“大爷,饶过我吧,今天的鱼还没卖出去,没有钱纳税啊。”又一艘渔船停在港口,一个渔民打扮的中年男人刚走下船,就被那伙人团团围住。
“这是田山殿下的命令,难道你敢违抗?”一个和服打扮的人飞起一脚,把渔民踹倒在地。
渔民翻身爬起,跪在地上吓得全身发抖。
“混蛋!你想造反!”他拔出腰畔短刀,在渔民头顶来回挥舞着。
旁边一个人伸手拉出他,“太郎次,不要做得太过份,出了人命八代大人追究起责任我们也不好受。”
那个叫太郎次的大汉收起短刀,重重一个耳光打在渔民面上,“这次就饶过你,下次别再耍什么滑头,我们八代家的人也不是好惹的。”说完和那伙人转身走到一边。
旁边的平民看到那伙人走远了,才敢上前把那个渔民扶起来。
张宏小声说道:“看不出来八代俊盛欺压起平民还挺有威势,也没见有人出声阻止。”
吉田春一郎回答道:“大人,在日本阶级层次分明,低位者见到高位者都是这样,除非有大靠山支持。别说一般武士,就连没有主家的野武士被平民嘲笑也可以拔刀杀之,这在战国算不上死罪。”
  李彰叹口气,“怪不得平民那么温顺,又有那么多人拼命想当武士。”说完把目光投向加藤段藏。
加藤段藏老脸一红,小声道:“战国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贱如蝼蚁,谁不想往上爬。”
李彰正色道:“如果没有百姓,那么靠谁来养活这些游手好闲的武士?要知道盘中一粒米,皆是血汗出啊。武士的职责是守卫领地的和平,而不是欺负平常百姓,失去这些蝼蚁领民的支撑,你想那些大名们还能继续当下去么?”
加藤段藏“哈”一声,“谨受大人教诲。”
一个卖菜的妇女在我们身边走过,自言自语道:“搞什么贯高制,原来好好的,现在都乱了套啦。”
张宏转过头问加藤和吉田:“什么是贯高制?”
加藤摇摇头,吉田回答道:“贯高制是用钱来抵石米的税制,我在九州流浪的时候也听人说过,好像是从关东那边传过来的。一般农民缴税都是全部用石米,自从实行贯高制后,一部分税改成用银钱交纳,其余的用石米交纳。普通农民种出来的稻米一般都用来交税,自己是吃不上的,平时只能以薯类、小米等粗粮以及少量的海产当主食。实在没办法之下只能卖出田地换钱纳税,贯高制的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