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数月后王商却再次病重,不能理事,王氏家族又一次面临危机!
在这这个关键当口,红阳侯王立却“犯了事”。陈咸与翟方进是死对头,两人一直不和,王立却举荐陈咸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此举顿时激起了翟方进的强烈不满,立即被其罗列罪状参劾。刘骜虽然将陈咸免职,但同时也“护犊子”,驳回了翟方进弹劾王立的意见。
王立挨了翟方进一“闷棍”,好不丧气,只好乖乖地夹着尾巴躲进家里去了。不料,更大的危机来临了。十二月,大司马、卫将军王商的病情突然加重,卧床不起。二日,刘骜下诏,任命王商为大司马、大将军。
自霍光死后,诸帝汲取了强臣专权的教训,大司马、大将军分设,一般不轻易授人。王商临死之前得到兼任尊贵的官职,是为了表示对他的恩宠。按照次序,应该是王立继任大司马一职,继续辅政但王立却再次遭到了翟方进授意的严厉攻击。据丞相府司直孙宝的揭发:王立曾派他的门客,通过南郡太守李尚,以购买草田的名义,肆意侵占老百姓新开垦的土地数百顷。随后王立又上书朝廷,将这些土地转卖给国家,所赚取的不义之财数目,达到了一万亿钱以上,实属罪大恶极。
翟方进真是厉害,这是釜底抽薪的一招。如果斗倒了王老六,必然能沉重打击王氏。他的至交好友淳于长,也许就有了竞争力了!
刘骜得报,也是大吃一惊:看来王立是不能用了!无奈之下,他只好于十二月二十七日下诏把王家老七――曲阳侯王根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接替王商辅政。翟方进是个强人,很难对付。王根虽然位在其上,却由于他的能力所限,屡屡处于下风。王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由于地位低微,他虽有雄心壮志,却是一点劲都使不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对王氏家族越来越不利。这是因为,皇帝刘骜要立太子了……
(五)风诡云谲
元延四年(西元前九年)正月,按照“三年一朝,五年一请”的惯例,有两个诸侯王:中山王刘兴、定陶王刘欣,他们千里迢迢地从封地赶到长安,前来例行拜谒。
中山王刘兴,即元帝刘姡в肷嵘淼残艿姆胝岩侵印K钤缡潜环馕哦纪酰橇蹑裎ㄒ辉谑赖男值堋A蹑竦牧硗庖桓鲂值堋叭味ㄌ胀趿蹩担丫谘羲范辏ㄎ髟岸辏┐鞘馈>驮谡庖荒辏蹑窠跣烁姆馕猩酵酢T蚴牵盒哦脊睿恫蝗缰猩焦辉!S纱死纯矗蹑穸哉庾詈笠桓鲂值埽肥岛芎竦馈�
定陶王刘欣则是刘骜的侄子,前定陶王刘康之子。刘欣的祖母是傅太后。她就是当年那个倾城倾国的傅昭仪。岁月无情,当年丰姿绰约的傅昭仪,早已成了一个满面皱纹的六旬老妇。自从为儿子刘康争储失败之后,她眼睁睁地看着太子刘骜登基,死对头王政君堂而皇之地成了当朝皇太后,她一直耿耿于怀,很不服气。
按照一般的规律,争夺储位失败的一方,下场都很惨。如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与其子赵王刘如意与吕后、太子刘盈争斗失败,残忍的吕后将戚夫人的眼珠子挖出、四肢砍下,身子装在坛子里,最终变成了“人彘”。赵王刘如意尽管有刘盈的极力保护,最终也难逃吕后的毒手。他们母子的下场之惨,不仅令当时的人恐惧万分,即便是千百年以后的人,也会对此感到不寒而栗!
令人诧异的是,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刘康,却是个惊人的例外。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她并没有受到王政君与刘骜的追究。在这一点上,王政君、刘骜母子确实是很厚道。傅昭仪和刘康作为权力斗争的失败者,事后并没有受到任何惩处。唯一的要求是,他们母子不得在长安居住,必须要到定陶国就封。
惨遭失败的傅昭仪只能灰溜溜地带着儿子刘康来到定陶封地,当上了定陶国的王太后。到了定陶,傅太后嫉妒的要命,怨气冲天,却也无可奈何。十四年前,也就是阳朔二年(西元前二十三年)的八月,刘康抑郁而死,死时其子刘欣才四岁,只能由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监护。到了元延四年(西元前九年)时,刘欣已经十七岁了。
在普通人看来,傅太后已经年过花甲,带着孙子在定陶国过一辈子也就算了。富甲一方的定陶国,虽然比不上雄奇壮丽长安城,却也是个天堂之地。在这里,养尊处优的生活,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得到的。可是,傅太后却从不这么想。她认为,这未央宫的御座,原本是刘康的!长信宫的太后位子,应该是属于她的!
这是个意志力极为顽强的女人,虽然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她并不甘心,一直在寻找卷土重来的机会!
傅太后对早年在京师长安的生活,始终念念不忘。繁花似锦的长安城,富丽堂皇的长信宫,令她魂牵梦系,永生难忘!她极有恒心,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轻言放弃。虽然儿子刘康早早离她而去。但她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刘康虽然没有坐龙椅的福气,孙子却也未必!事在人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傅太后的信念,也是她的性格。
对于长安城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傅太后虽然远在定陶,却也是了如指掌。赵氏姐妹独擅后宫,秽声四闻。国家二十多年无太子,国本未立,人心浮动。傅太后根据其在宫里多年的经验,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而且她还听说,宫里的赵氏姐妹与执掌外朝大权的王家势如水火,誓不两立,一直在明争暗斗。据此她敢断言,只要赵飞燕还当皇后,皇帝绝不会有儿子!傅太后在想,这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王、赵两家鹬蚌相争,我正好渔人得利!
傅太后确实不简单,很有一些过人之处。她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利用赵、王两家的矛盾,完全可以使孙子刘欣成为太子。思忖了很久,她认为门路有两条:一是去求皇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根;二是却请托赵皇后姐妹。主意已定,傅太后决定,这次她要亲自出马,到长安城里去活动活动。
却说参加朝见的另外一位诸侯王——中山王刘兴,他显得有些随意。他来长安之时,只有王傅的陪同,没有带任何官员随行。刘兴的打算很简单,来长安一趟,无非是例行朝见,见了皇帝大哥之后,吃吃喝喝,说说闲话。他只比刘骜小几岁,已经年届不惑,加上身体也不好。对储君之位,他根本没什么想法。
与中山国形成鲜明的对照的是,定陶王刘欣带着庞大的队伍来到了长安。定陶国的要员们则几乎是倾巢出动,刘欣不仅有傅太后、王傅陪同,而且把国相、中尉都带来了。另外,他们还带来了大批的随从,准备了丰厚的礼品,打算上下打点。
果不出傅太后所料,刘骜的确有在诸侯王中挑选继承人的意思。刘骜打算从刘兴、刘欣二人两人当中,挑选一个皇位继承人。这次例行的例行接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大考”的面试。
首先觐见的是定陶王刘欣。这天,刘欣把随行的王傅、国相、中尉都带上了大殿一同参见皇帝,刘骜很惊讶:“你把这些人都带来,是怎么回事?”刘欣从容答道:“按我大汉旧制:凡诸侯朝见天子,应由官秩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陪同。王傅、国相、中尉都在二千石以上,故而将他们统统带来拜谒陛下。”刘骜大悦,又令刘欣背诵《诗经》,刘欣对答如流,且能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次会面,刘欣给刘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看过了侄子,刘骜又召见他的兄弟——中山王刘兴。刘骜见了面就问:“你这次来长安,都由哪些官员陪同?”刘兴一愣,不知道皇帝此言之意,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赶紧老老实实地回答:“启禀陛下,臣只带了王傅及其少数随从。”刘骜又问:“你只由王傅一人陪同前来,这样做可有法令依据?”刘兴无言以对,赧然无语,刘骜很是不悦。
谒见完毕,按照惯例,刘骜还要请兄弟刘兴吃饭。刘兴也年近四十岁,吃的很慢。刘骜早已吃完了,刘兴却还在慢腾腾尽情享用美味。刘骜等的有些不耐烦,刘兴却毫无察觉。等了很长时间,刘兴终于吃完了,他打着饱嗝准备行礼道谢时,却发现大哥冷着脸不说话。刘兴这才发现,自己的袜带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解开了。刘兴大惊,惶恐无比,赶紧伏地请罪。刘骜厌恶地挥挥手,让他回去安歇。
两厢对比,无疑是刘欣占据了上风。刘骜为了令大家心悦诚服,就先在群臣面前吹风,多次称赞刘欣,暗示有意立刘欣为皇太子。然而,不知什么缘故,事情却一直没有定下来。
傅太后见此情状,知道毛病害在哪里了。在中国的历朝历代,要想做成一件事情,除了本人的能力、素质以外,人情关系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傅太后早就想清楚了,没有宫内朝中要人说话,孙子肯定没戏!为了让孙子当上太子,傅太后拿出了血本。她先是拿出了重金、礼品,托人先去大司马王根的府上,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请王商在皇上面前为孙子美言几句。王根是个贪财之人,他见风使舵,得知皇帝无子,又探听到皇帝对定陶王青睐有加,于是顺水推舟,满口答应。单靠王商一个是不行的,还得疏通赵氏姐妹。傅太后又通过行贿的手段,设法进入后宫。她不惜屈尊,自降身份,通过自己过去在宫里的一些老关系,求见赵氏姐妹。
在金钱的魔力之下,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这才“勉强”答应接见傅太后。在拜见过程中,傅太后陪着笑脸,献上了奇珍异宝和大量的金钱,希望她们能够在刘骜面前吹点枕头风,为孙子刘欣说点好话。赵氏姐妹也在寻思:一旦刘骜有个三长两短,让傅太后的孙子做太子,总比宫里的宫女的孩子要强的多!加上傅太后的礼物丰厚,她们动了心,满口答应。不过,她们有一个条件:要是刘欣将来登基,要保证她们姐妹的人身安全,还要让赵飞燕当太后。傅太后闻言大喜,当场表示绝无问题:“如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