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信息为零)。这种技巧,当然不是一切场合都适合,它只适用于某种特殊
情况。但是在交谈中,是经常用得到的。
例如,在生活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
在一个周末舞会上,一位妙龄少女相貌出众,舞姿优美,令
许多男青年青睐。其中有一个修养较差的青年对其纠缠不清,趁
休息时与这位少女搭讪:
男: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您贵姓?
女:我姓我父亲的姓。
男:哪么,您的父亲姓什么呢?
女:当然姓我祖父的姓了。
男:您做什么工作的?
女:干四个现代化的。
男:你家住在哪里?
女:地球上。
另:您家有几口人?
女:和我家的自行车一样多。
男:那么,你家有几辆自行车?
女:每人一辆。
这位少女同那青年的交谈,就是属于一种有效而又无效的应对方式。表面看,
有问有答,不失礼貌;实质上看,什么都没有谈,信息等于零。这既不伤和
气,使交谈不“崩”,又巧妙地表示了轻蔑和拒绝了解自己。
这种技巧,有人又叫“闪避法”,并非都用在不友好的场合。有时做了
好事不愿留名,也用这种方法来交谈。比如一个少年在火车站帮助一位外地
的老奶奶找到了丢失的包裹,老奶奶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少先
队员。”“在什么学校念书?”“城里中学。”“家住哪里?”“北京。”
这就是用“闪避法”来搪塞老奶奶的追问,表明做好事不留名,不图报的好
思想。
总之,“无效而又有效”的交谈法,是一种很高明的交谈法。
(三)交谈中的三忌
1.忌只说不听
交谈的双方都要认真听取对方的谈话。听是交谈持续的重要环节,听是
理解、尊重对方的礼貌行为,听是从交谈中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交谈
双方都要重视倾听对方所说的话。有些人,说起来滔滔不绝,容不得对方插
嘴,对对方的话置若罔闻,结果交谈很扫兴,并无法继续下去。例如:
传说有一个年轻人,向大演说家苏格拉底请教讲演术。他为
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先讲了许多话。苏格拉底表示,可以考
虑收他为学生,但要缴纳双倍的学费。
传说有一个年轻人,向大演说家苏格拉底请教讲演术。他为
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先讲了许多话。苏格拉底表示,可以考
虑收他为学生,但要缴纳双倍的学费。
门课:怎么闭嘴。”
这里,苏格拉底用嘲讽的语言告诫这位青年人,不要滔滔不绝只顾自己讲。
这是应该记取的教训。
2.忌缺乏礼貌
交谈是愉快的,轻松的,但同时也是礼貌的、友好的。在实际交谈中,
缺乏礼貌的现象也很多。如对长者说话,直呼“你”,不用敬称;如只把对
方当作无知的听者,不让对方也平等交谈;如交谈中语言粗鄙,嘴上离不开
“他妈的”;又如不记住对方的名字和其他情况,再次交谈还把对方当作生
人,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这反映了交谈者的修养和态度。
某招待所服务员小刘,冲着
302房间喊:“302房间的,快
下来买饭票。”旅客王某听后很不高兴:“你叫谁买饭票?”“就
是叫的你。刚才不是你来问我吗?”“我没有姓名?”“这么多
人我怎么记得?”“登记的时候你不是问过我吗?你的登记簿上
不是写着吗?”“这人真事多!”
作为服务员不记住又不查看旅客的姓名,直呼“某房间的”,还“你”来“你”
去,是非常缺乏礼貌和修养的,服务态度也很差。这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
也很值得注意。简单两句话说完的事,费了那么多口舌,还把对方惹了一肚
子气,问题就在于服务员不懂得交谈的礼貌。
3.忌随便训人
交谈不一定都是闲聊,也包括劝解等。事实上很多思想说服、疏导工作
都是通过交谈解决的。但有一点必须注意,既然采取交谈方式,就哪怕你是
教育者,是上级领导,是学术权威,也不能采取耳提面命的生硬的教训式,
更不应该挖苦嘲讽使对方难于接受。比如:
钱某上班后跟好友席某说:“昨天我和妻子吵了一架,她不讲理,真叫
我受不了。”席某一听,就大肆训开了:“你平时就很拗,有理没理都要争
个没完。我不知道你们为了什么具体的事,但我想象你这样的人回家不跟妻
子吵才怪呢。谁是你妻子也受不了这一套。唉,我是一片好意,你还是改改
吧?”钱某听完这番话,白了他一眼,拂袖而去。由于席某的这种“好意”
是火上加油,而且还以教训者自居,致使交谈失败。
第二节论辩的语言艺术
第二节论辩的语言艺术
(一)论辩的含义
论辩,也称辩论,是交际双方就某一问题所作的正误之争,是一种语言
直接对抗的形式,它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际口语交际方式之一。公
元前。。 5世纪中期,古希腊就盛行论辩,曾出现过“智者学派”,专门教论辩
的艺术、证明的艺术和修辞的艺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游说之士掀
起的社会性论辩热潮,在我国历史上是很有名的。
理解论辩的含义,需注意这样几点:①论辩包括持不同见解的两方或多
方;②论辩是就某一问题(论题)集中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见解;③论辩,
既有论,又有辩,既要树立起己方的正确论点,又要驳倒他方的错误观点;
论辩能明是作,决正误,争雌雄。
(二)论辩的作用
《战国策》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
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这段话已将论辩的作用说得比较明确而且
全面了。
论辩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论辩是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武器。
常言道:“真埋越辩越明。”由于个人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和客观条件的
制约性,对有些事物的真相、往往不容易看清,容易被现象所蒙蔽,对某一
问题有思考有研究的人在一起陈述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就会互相启发,互相
补充,使认识更上一层楼;另外,由于利害关系,有的人故意歪曲事实,以
错误的观点混淆视听,这时也需要用论辩来加以揭穿,使真理之光不被掩盖。
2.在社会交往中,论辩是捍卫法律、维护道德、保护公民权益的主要手
段。一些法律诉讼所采用的公开辩论,就属于这种性质。
3.论辩还是发展学术事业的有效方式。
我国的双百方针就有“百家争鸣”一项,主张学术问题用争鸣(论辩)
的办法来解决。这方面,也早有先例:
1860年在英国就举行过著名的“牛津大辩论”,针对达尔文的《物种起
源》,即人的祖先是猴子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著名的科学家赫胥黎
以犀利的辩词,驳倒了威柏福斯所谓的“究竟是你的祖父还是祖母同猴子发
生了亲属关系”的人身攻击和恶意诽谤。从而捍卫了真理,发展了科学。
4.论辩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现在这种论辩日渐增多。如长江三峡水电站项目是利多还是弊多,是早
上还是晚上,如何解决工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科学家们进行过许多次论辩,
最高层次的论辩就是在全国人大发言中就此问题的争论。这些论辩有利而无
害,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
5.论辩还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各级各类学校、群众团体、跨国
组织所举办的许多论辩比赛,就是出于这一目的。
二、论辩的特点
论辩的主要特点是:
(一)发语迅速
论辩和写论文不一样,它没有充分考虑、准备的时间,双方你来我往,
唇枪舌剑,反馈和发语都非常迅速。迅速,不仅是为了能够“趁热打铁”,
展开自己的论点,扩大自己的战果,而且也是为了抓住对方的“把柄”,用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论敌以有力的反击。如:
唇枪舌剑,反馈和发语都非常迅速。迅速,不仅是为了能够“趁热打铁”,
展开自己的论点,扩大自己的战果,而且也是为了抓住对方的“把柄”,用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论敌以有力的反击。如:
公子池说,“讲和亦悔,不讲和亦悔!”
秦王不明其意,追问:“为什么呢?”
公子池回答:“大王割地讲和,三国退兵,你要后悔这些土
地;如果不割地,咸阳危险,国家朝不保夕,又会说:‘可惜啊,
我爱这点土地不讲和(后悔也晚了)’这是不讲和的后悔!”
秦王听后下决断说:“讲和不讲和都悔恨,宁可失去三城而
悔恨。不愿造成咸阳危险而悔恨。我决定讲和。”
公子池突然被询问,必须迅速反馈,作出应对,还得充分“论”述理由,“辩”
明利害。脱口而出,说理透彻,足见论辩发语迅速的特点。由此可看出,论
辩者必须思维敏捷,精力集中,反馈及时,才能稳操胜券。
又如革命先烈夏明翰同敌人的论辩:
1928年初,夏明翰同志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刑堂上,敌人满
脸杀气地问:
“你姓什么?”
“我姓冬。”
“胡说!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
“你们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
说成爱国。我姓夏,自然姓冬了。”
“多少岁?”
“共产党万岁!”
“籍贯?”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
夏明翰的论辩是有力而迅速的。
(二)论述严密
论辩是不同观点的人用言论作直接的对抗,一方面要求思路清晰,观点
正确,论述逻辑性强,而且论据充分有力,整个发言应该自始至终没有破绽,
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无论是招架,还是打击,都不能失去原有
的逻辑,不能被对方的批驳、逼问乱了阵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弄得自己
的说理漏洞百出。
一次,周总理就中美联合公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