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际的艺术-一言九鼎的奥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语言交际的艺术-一言九鼎的奥秘-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大家催他上台领奖。在从座位上走出来到领到奖品,这个过程需要变化
运用三种步姿,由最初的稳健自得型到自如轻松型,再到庄重礼仪型,正是
这种步姿的变化,才适应了交际的需要。又如,两名中学生在校同自如轻松
地向教室里走去,当看到老师在教室门口向他们招手时,就立刻加快了步子,
步姿也改为庄重礼仪型。正是这些,体现了步姿语运用的要求。

五、体态语运用的总体要求

运用体态语言的总体要求是: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一)准确、适度
所谓准确、适度,就是要根据交际内容、交际环境、交际对象、交际目

的的需要,准确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二)自然、得体
就是要求体态的运用不故作姿势;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场合。无论

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功能的角度,体态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
做到既要符合审美的原则,给人以美感,又要符合特定的情况。

据有关资料介绍,赫鲁晓夫在一次参加联合国大会时,为了表示不满,
竟脱下皮鞋,敲打桌子。在许多国家首脑云集的联合国会议上,身为一国领
导人的赫鲁晓夫,如此使用体态语言,无疑是不得体的,给人以轻狂的感觉,
有失身份,有伤大雅,有损国家和他本人的形象。

(三)和谐、统一
和谐统一,包括两方面:


1.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的配合统一
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配合一致,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否则,
就不能收到既定效果。

2.各种体态语言之间要求一致而协调
各种体态语之间配合使用必须协调一致。运用体态语言,要有整体观念,

表情、手势、体姿不仅要配合有声语言,它们之间也应该彼此呼应与配合。


第二节体态语的读解

第二节体态语的读解

情景:那逃跑的野人这时也停住脚步。。呆呆地站在那里,
既不进又不退,看起来逃跑的意思比过来的意思要多些。我向他
大声招呼,做手势叫他过来。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向前走了几
步。。我又向他招手,叫他过来,并且尽量做出各种姿势来鼓励
他。他这才慢慢地往前走,每走十步二十步,便下一个跪,仿佛
对我搭救他的性命表示感谢。我对他微笑着,作出和蔼的样子,
又用手招他,叫他再走近一点。末了,他走到我跟前,再跪下去,
吻着地面,把头贴在地上,看样子仿佛在宣誓终身作我的奴隶。

上文中的“我”是鲁滨逊,“野人”是星期五。两人因言语不通,体态语起
了替代作用。两人由于读解的正确,终于彼此相识、接近和理解了。
读解体态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结合对象的生活习性来读解

古人说:“言如其人”,其实认真研究起来,“体态也如其人。”

如: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每次大笑则是要杀人,所以在威虎山
摆百鸡宴,他大笑时,栾平就知道要被杀,赶紧跪地求饶。《李自成》中写
张献忠带着将士送李自成等人远去,张可旺等人密切注意张献忠的“信息”。
张献忠有个习惯,每遇作重大决定便捋胡须,捋到最后紧紧一捏就是要办,
持到中途松手就是不办。最后,他决定不杀李自成,将手一松,就转头回去
了。所以,读解体态语言,要了解具体对象。结合他们的性格、教养,文化
程度,个人经历,生活习惯等情况,因人而异。

二、结合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来读解

关于这一点,前面已分别在有关部分作过介绍。体态语是有鲜明的民族
性的,是一种文化特点的反映。所以,读解体态语必须非常重视各国、各民
族的习惯。

三、结合“体态簇”来综合读解

什么叫“体态簇”呢?一连串的互相配合的用来传递某一复杂信息的体
态就是“体态簇”。交际的实践说明,不能只观察个别体态,必须整体观察
一连串的各种体态(即体态簇),注意他们之间的一致性或不矛盾性,才能
准确地读解体态语。尼伦伯·卡莱罗在他写的《怎样洞察别人》一书中说:
“一个姿态只能代表一种意义,如果不了解这个人的姿态簇即一连串配合的
姿态,没有把他前后的动作加以融会贯通,只单凭某个表情就骤下结论,难
免会犯下‘断章取义’的错误,造成误解的后果。”

比如:一个人用手或用笔在桌上敲打,腿不停地抖动,脚跟或脚尖在地
板上打拍子,双眉时时皱紧,嘴闭合,是一种表示厌烦的“姿态簇”。
再如:手臂交叠、身体后移、交叉双腿、背往后仰,眼睛可能看着别处
或偶尔看看手表,好象要随时走开,这是表示厌烦、拒绝的“姿态簇”。


四、认真领悟对方的隐喻体态语

四、认真领悟对方的隐喻体态语

五、仔细观察、领会交际场合的群体体态语

在社交场合,交际对象有时不是单个人,而是两个以上的人,形成群体,
这就给读解每一个人的体态语带来了困难。比如你在路上碰到一对恋人散
步,你与其中的男青年是很久不见的好友,寒暄之后,又继续各种久别重逢
的谈话。这时女青年不高兴了,她一会儿用脚踢石子,一会儿抬起手腕看表,
男青年一面同你热情交谈,偶尔不安地用眼看看冷落在一边的女友。如果你
注意并读解了他们的体态语,你就应立即结束交谈;如果你不“识相”,没
完没了地拉着他叙旧,那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交际者。现代京剧《沙家浜》中
的阿庆嫂就有这种能耐,同时与狡猾的刁德一和粗笨的胡传魁交际,细致观
察读解两人的体态语,应付裕如,终于化险为夷,取得了胜利。连刁德一都
说“这个女人不寻常”,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第八章书面语言的交际艺术

第八章书面语言的交际艺术

第一节书面语言的特点和要求

一、书面语交际的特点

(一)规范性

书面语和口头语相比,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比较规范。书面语要以口语
为基础,离开了口语,书面语就会缺乏活力,就会僵化。但是,书面语产生
之后,表达上就要讲究规范,而且,对推动口语交际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书面语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所谓典范
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即以鲁迅的作品、毛泽东的作品及其他有权威性的
文件为语法规范。

(二)精确性

相对于口头语和体态语而言,书面语比较准确、比较精炼。这是因为它
们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和三种形式各自所运用的工具不同造成的。口头语作
用于人的听觉,听话时由于对方发音不清,或音同字异,会发生一些障碍,
而体态语虽然是诉之于视觉,但它的“语言”是不精确的,所以都不如书面
语准确、精炼。

例如:将一个人名片的内容用口语当面表述,会觉得相当费事,述不见
得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将名片一递给对方,那就什么都不用说,姓名、单位、
职务、职称,乃至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报挂号,邮政编码,传真号码等
等,都会一目了然。

(三)长效性

书面交际语言是人类创造文字之后的产物,是文明进步的伴随物,至今
虽然不过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人类的经验、文明历史等等,主要是它已录
下来、传留下来的。没有书面语,我们就无法了解、认识,研究过去的一切。
当然,现代有了录音,可以保留人们的口头交际语,但是,录音与文字相比,
还是有它不足的地方。因此,书面语的长效性是口头语、体态语无法相比,
更无法替代的。

(四)权威性

书面语具有最高的权威性。这权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的口语文际,着重以文字为证
人们常说,“口说无凭,立字为证”,“白纸黑字,无法抵赖”。所以
是非争论也好,打官司也好,签订合同也好,都不以口语为准,而要以文字
力据。有时还要他本人写下字据,以免反悔赖帐,这充分说明了书面语的权
威性。

2.重大的交际结果,都要采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无论是大小谈判,也无论是各种契约合同,或是商量妥当的重大决定等
等,都要采用书面形式记述。尤其是外交场合,即使对方口头一再表白,真


诚可信,也还是要有书面记录,作为正式丈本,这样,多少年以后都能生效。
这即是书面语的权威性。这种认识也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吃一堑,
长一智”,从比较中认识到了书面语的权威性。这里举一下古代和现代的两
个例子:

诚可信,也还是要有书面记录,作为正式丈本,这样,多少年以后都能生效。
这即是书面语的权威性。这种认识也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吃一堑,
长一智”,从比较中认识到了书面语的权威性。这里举一下古代和现代的两
个例子:

楚王之所以不能把张仪怎么样,就因为没有文字根据。

解放战争前夕,云南省的省主席龙云手下关押一批著名民主
人士。特务头子沈醉奉命带了一批人去云南,准备杀掉那些民主
人士。龙云当时正在秘密与共产党联系,进行谈判,不愿意杀害
这批民主人士。就拍电报请示蒋介石,蒋介石当时口授了八个
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逃)。”龙云几手令犯难,旁边有
人出主意,将电文改为“罪无可逭,情有可原。”给沈醉看,沈
醉一看,这分明是不杀之意。又打电报给蒋介石,问这八个字是
不是真的。蒋介石怀疑自己当时口授颠倒了,也就不了了之。

上述两个例子说明,口语随说随忘,有时甚至连自己也不敢相信,而书
面语则不然,有时即使错了,也只得以假当真。足见书面语言在交际中的权
威性。

二、书面语交际的要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