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我的1957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历我的1957年-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骸袄贾菽懿荒苈虻侥谭邸。俊蔽宜担骸澳苈虻健!彼⒓葱朔艿叵肭胨臀颐堑娜耸赂刹科淹⒄渎蚣钙考母男∨。邓词贝诵┣蚰谭鄣那褂小D鞘保淹⒄湟蛭奕ハ爻堑乃吵担粼谂┏』姑蛔摺 F淹⒄湮撕┖瘢梢膊荒芪凰夭幌嗍兜挠遗砂焓隆4耸保诵∨坪跬橇恕∽约旱纳矸荩蛘咚担径杂遗煞肿幼魑准兜腥说难现匦悦蝗鲜丁5也辉阜魉囊狻。雎杪璧男囊猓辈豢纱匾眯∨员ザ亲拥娜惹懈星椋桓崩嵬敉羝笄蟀镏纳瘛√刮也蝗绦乃党龃耸履岩园斓健K蟾攀强闯隽宋业挠淘ィ罄淳棺约赫业狡淹⒄湟蟆〈蚰谭郏比唬茨苋缭浮*�
小徐和石天爱都是由县武装部派人押解到农场来的,坐大卡车一起来的还有当地的不少右派 ,送他们的县武装部的干部腰里都别着手枪。两三天后,我见到荷枪的解放军押送来农场劳 动的右派,两三个背着行李的难友在前面急急赶路,荷枪的解放军跟在后面监视。他们大概 只在场部办了一下手续,分到了别的大队,未能在场部停留,就急急走了。这些难友的处境 比我们可惨多了,我倒抽一口冷气,原来,所谓不剥夺右派分子的公民权,也可以如此执行 。
我在到农场的第二天就参加了劳动,是到一个很大的羊圈里除粪,全部工作是把一个冬天积 攒的羊粪铲起来,用木制的独轮小车推到羊圈外面,堆积起来做肥料。有五六个人一起干, 铲的铲,推的推。组长是个工人,发给我一把铁锨让铲,他亲切地笑笑说:“匀着劲干。” 意思是不要拼命猛干,他看出我身体单薄瘦弱没有力气,特意加以关照。我已脱去来农场时 还穿在身上的浅咖啡色旧呢子上衣,换上了一件破旧的蓝平布上衣,戴了一顶新买的蓝平布 无檐帽遮挡沙土,提起铁锨就干了起来。羊粪是和垫圈的黄土、喂羊的麦草搅和在一起的, 有半尺多厚,由于麦草很长且未腐烂,铲起来很费劲,干得很累。突然,一阵狂风刮来,用 树枝搭成的圈顶虽也上过房泥,其空隙处刮进的风十分尖利,圈门口更是阵阵风尘,柴草、 纸片、杂物乱飞,啪的一声,一根小木棍猛刮到了我的脸上,刚戴上的玻璃风镜被打碎 ,我心疼已打碎的风镜。这风镜是我们得知要来安西劳动时新买的,当时已听说安西号称“ 世界风库”,整个河西走廊风沙都很大已为众所周知,所以报社的难友们每人都买了一副风 镜,连同景超也不例外。谁承想第一次参加劳动就打碎了。但,我又为它保住了近视眼镜而 庆幸,我是在狂风刮来时才急忙戴上风镜的,我还戴着一副600度的近视眼镜,是双层眼镜 同时戴着的,风镜碎了,须臾离开不得的近视眼镜保住了,也算是万幸,不然,在小城安西 是无法配新眼镜的。
人事干部蒲廷珍因等车无事可干,还走进羊圈看我们劳动。他拿起我的铁锨铲了一阵,关心 地说:“这么大的铁锨你哪能拿动? 罢了换把小些的使!”他祖籍陕西,在兰州长大,操 兰州口音。但他哪知道,农场是生产单位,同干部劳动锻炼大不一样,为了出活,农场就没 有小些的铁锨。从这天起,我使着这种明光闪闪的方头大铁锨,一使便是几年。30年后,我 在高台见到了曾在十工农场四大队一起劳动过的阎廷梁,他祖籍兰州,在四大队时听说我是 兰州人,曾 几次想和我攀谈几句,都因男性的羞涩未能张口。当时,我和小徐在几百右派的男性王国里 十分引人注目,他只是怀着年轻小伙子的亲切感情注意着我。后来他也到了四工农场,在场 部遇到过我,但仍未和我说话,所以我是30年后才和他相识的。他说,他刚到农场时, 队里发给他一张方头大铁锨,他一看到这张方头大铁锨,就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泪,心想自己 从小没有劳动过,这般大铁锨如何使得动?他,个头矮小,比较瘦弱,内心非常害怕劳动, 按他自己的说法,劳动表现确实也不怎么样。他的坦率,使我了解到难友 中的另一种类型。柔弱不禁的我使用方头大铁锨并没有流泪,是因为心中还有另一种力量支 撑着我,我从来就没有认为自己是右派,在这里劳动改造就是继续为革命而战斗。要竭尽全 力尽快改变目前处境的天真想法,使我在劳动中不顾一切。使人受尽奇耻大辱的右派身份, 我觉得太令人痛苦。为了改变它,什么样的苦我都吃得下,一切的一切只能是逆来顺受。
这天下午收工时,我累得路都走不动了。回到宿舍,小徐和石天爱都安慰我,说她们才来时 也累得够呛,现在就好多了。石天爱还向我介绍经验,说推小车比铲土要轻松一点,让我学 学推小车,她们这些天干的活都是平整土地,她俩都已学会推小车了。石天爱说:“铲土是 连续作业,每铲一锨土都挺累。铲满一小车,小车推走很快又转回来,你又得连续铲。推小 车倒土,送出时累,回来时已是空车,拉着并不累,人家铲土时你还在休息,你说是不是比 铲土要轻松一些?”她还说:“平整土地时,把高处的土往低洼处推,推第一车土时地里都 是软土,没车轮印儿,吃力,顺着别人第一次推时压下的车轮印儿,或按别人已推过几次的 车轮印儿推,就好推。如果几个车都向一个方向推,地很快就压硬了,推起来就省劲。”她 这些学问,当组长的工人是不说的,常年参加劳动的人也许倒还没有这种真切具体的体会。 她还告诉我:“在地里蹬锨铲土,光是腿脚上的劲不行,人的腿脚上有多少劲呢?你看那些 工人们蹬铁锨挺有劲,那是把全身的劲都使上了,全身的劲都集中到一条腿上,一脚蹬下去 自然有劲。”她一边说,还一边拿起立在墙角的铁锨,在屋内炕前的土地上,用分解动作, 做出如何将全身的劲集中在右腿上蹬锨的示范,让我心中了然。她也做了做只用腿上的劲蹬 锨就没劲的样子。她还告诉我,铲平地上的虚土,工人们弯着腰连续铲过去,速度很快。你 绝干不了,只能是一下一下地慢慢铲。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们每铲一下,锨把 都靠在左腿上,使左腿也使了劲,才使他不断前进,铲得很快。对这,她也做了一下示范动 作。她热情耐心的讲解所传授的知识,对我都很有用。我蹬锨一向只知道用一条腿上的劲, 蹬不动就干着急,没一点辙。铲地上的虚土如何才能铲得快,铲得平,我还没实践过顾不得 去思索,去观察哩。她比我早来一个多月,多长了许多见识,这些宝贵体会对于我真是太重 要了,这些方法以后我全都学会用上了。看来,她在劳动时挺有心眼,很动了些心计。这些 学问,工人组长自然也没有告诉她,而都是她自己细心观察所得来。
记得我们住在县城的小旅店等场部来车接我们时,我曾遇到了1955年在天水公安处采访时认 识的李德寰,没想到在安西相逢,我们都已成了右派。他当时在五大队当管理员,是进城来 采购的,五大队是个开荒队,人员绝大部分都是由省级机关送来的右派难友。他是在省公安 厅当的右派,他简略地谈了谈五大队的情况。他说,开荒队的活主要是用铁锨,男子汉们初 来时也很不适应,其中也有个技术问题。他还说:“咱们这些人表现都很好,很能吃苦,放 水时,为了堵住水口子,有的人就把自己的棉袄脱下堵在水口子上,防止了水流失,让工人 都感到吃惊。”后来,又有人告诉我,原省服务厅的尚正,在一次开荒时受到一武威民工的 奚落,嫌他干活没劲。好个尚正,当即对民工一顿迎头痛击:“小伙子,不要盛气凌人,我 下3个月的苦,绝不会亚于你,我给你3年的时间,你比不上我尚正的今天。”民工看不惯的 书生们心气很盛。这位民工只图痛快批评人,并不懂得把使用铁锨的方法像石天爱那样教给 书生们。这既是阶级的阻隔,更是一种文化上的阻隔。
多年后,我听到一位朋友对李德寰家庭情况的介绍:李德寰出身于一个革命家庭。他的一个 叔父在30年代是北平地下党市委书记,被捕后英勇不屈,牺牲于狱中。他的伯父是民革中央 委员李兴中将军,曾任杨虎城将军的参谋长,参加了西安双十二事变。他和另一个兄弟在天 水参加了地下党,他的哥哥在西安参加了地下团。他的父亲是军校教官。解放前,他们弟兄 都参加了学生运动和反蒋活动,但相互间对自己的政治身份都保密,到解放后才知道彼此 的身份。李德寰是怎样当上右派分子的呢?一次在学习会上,他读报念到有些群众对公安工 作的意见,自己也加了些议论,就这样划成了右派。他当然不服。他满门忠烈,以他从小在 革命家庭受到的熏陶,以他参加了地下党后的表现,他一门心思为党为人民,说及群众对公 安工作的意见,也还是为了进一步搞好工作,其结果却为自己争来个右派分子的帽子。他只 能咽下满肚子的委屈,在劳动中重新塑造自我,开始他新的人生起点。 再说小徐在炕角放着一个装有丈夫照片的镜框,她丈夫梁富杰,是焦作工学院地质测量系53 届毕业的高材生,大学毕业时才20岁,已教了几年课。照片中的他,年轻英俊,一双大眼睛 十分有神,正笑嘻嘻地望着这个让他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小徐拿照片给我看,眼神里流露 的是苦苦的思念,几多眷恋,几多悲凉。我再仔细端详小徐,觉得她真是个美人儿,她脸上 的线条、棱角像是雕塑家的创造,明朗,流畅,精美,无可挑剔,双眼皮下扑闪着的黑黑的 大眼睛颇有些魅力,薄薄的红嘴唇,妩媚动人。这是多般配的一对恩爱夫妻,却又多么地不 幸!命运对他们全家的安排,也不比我强多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我们,今后将如何在 农场里度过我们苦难的生涯?为什么,为什么不公正的命运对我们3人造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