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次也就够了。我 蔑视那种人,为什么还让他们继续窥测我们的感情轨迹,使我们忠诚的爱情受到亵渎呢?
既然,他们把景超和我隔绝在异地,用枪杆子威慑我那无辜的亲人几位右派难友被解放 军用枪杆子押解来十工农场的情景仍历历如在眼前,他们还用饥饿折磨他们不应折磨的众多 难友,也折磨我的亲人。我跟他们还有什么话好说?我满腔悲愤,只想对着浩渺无际的上苍 控诉,呼喊!
但,我只能沉默下来。沉默,对于我们这些落难之人,是安抚无以认罪、躁动不安的灵魂, 使自己理智起来、得以自控的一个过程。保持沉默,将检验一个人的自控能力,使他在关键 时刻避免出现非常的举动和语言,从而进一步检点自己,保护自己,所以,沉默也是一种弥 足珍贵的品格,一种落难之人必须具备的品格。我一向谈笑不拘,性格活泼,在这个特殊环 境的特殊际遇里,我学会了沉默。
景超的第三封信里,说他们在挖排碱沟,每天站在碱水沟里干活,腿脚都被碱水蚀破了, 疼 痛难忍,一块儿劳动的人有的有长筒雨靴,防止了碱水浸泡,很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劳动 ,希望我设法在酒泉托人为他买一双长筒雨靴送去,买一双需20元。
夹边沟劳动条件的严酷,显然是以前我们闻所未闻的。我们离开报社时尚有50元的积蓄,他 让我带去以备意外之需,这是我俩的全部财产了。他正是知道有这笔钱,所以才提出买长筒 雨靴,不然,他是不会开口的。有个难友关维智原是省委组织部的干部,我们平时都叫他小 关,家在酒泉。我立即去找他,请求他的帮助。小关热情地一口答应,说可以让她妹妹办此 事,并立即给妹妹写了信。长筒雨靴由小关的妹妹买到后很快送到了景超的手中。我至今铭 记小关的难友情谊,对小关的妹妹不怕政治上担风险,星期日亲往十数里外的夹边沟送雨靴 感念不忘。我和小关分别也已30多年,小关已成了老关,不知这30多年他是怎样走过来 的?1991年8月下旬,我在河西之行中途经酒泉,才和他再次重逢。此时,他已担任酒泉行署 文化处处长,因为年轻,还正在任内,我们畅叙别情。在四工农场,他曾被派去采矿,不幸 炸掉半个指头,看见他那残指不禁仍令人心酸。
再说,办妥给景超买雨靴的事,我心里略略有些宽慰,有了这双长筒雨靴,他可以免受碱水 浸泡皮开肉绽之苦,是可以“更好地劳动”了。可那些没有长筒雨靴的人,他们还要从早到 晚浸泡在碱水里继续忍受皮肉之苦,
为什么他们竟要经受这等苦役?他们严酷的劳动条件为什么不能改变一 下,贫下中农如果遇到这种挖排碱沟的活,他们也是从早到晚地浸泡在碱水里挖个不止吗? 那么劳改队呢?我翻来覆去苦苦地想着这些事,只是苦在心里。我曾是对农村并不陌生的女 记者,我从未见过农民干这么苦这么重的活路,站在碱水沟里干活。50年代翻身解放的农民 不会皮开肉绽地去挖排碱沟,这是肯定的。夹边沟的难友们为什么不能得到更人道的待遇? 用苦役惩罚他们,会有什么结果在等待着他们呢?就是对待劳改犯们,也没听说让他们皮开 肉绽地去挖排碱沟啊!对于具有公民权的右派分子实行劳教,其惩罚的方式、程度,竟超过 了对触犯刑律的劳改犯的对待,右派分子就更可恨吗?我怀疑,右派分子们具有的文化素质 ,原来的社会地位,等等,在当时一定是触犯了那些管教干部们的某一根神经。我后来转到 四工农场,发现那些管刑满释放人员的干部们,包括场长在内,大部分是工农出身,文化低 ,个别还是文盲,他们对于反右派斗争并没有直接经验,从报纸上了解到的经夸大渲染了的 右派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使他们对于右派分子有着本能的特殊反感。在他们的心目 中,右派分子凶恶的反动本性是无法令人容忍的,右派分子都是知识分子,原来都是干部, 待遇不错嘛,他们竟然乘党整风之机,跳出来猖狂向党进攻,真是罪恶滔天。景超和众多的 难友们一到夹边沟便陷入无法忍受的苦境,受到当时的政策规定所不允许的恶劣对待,同这 些管教干部的感情用事,不能说没有关系。
两年之后,我到了四工农场。四工农场机修厂有个刑满释放人员,姓王,刑满后仍不准许回 家,在机修厂当了“职工”,是个技术骨干。一次,他和我攀谈起来,问我:“你爱人现在 哪里?”我说:“夹边沟。”他立即吃惊地说:“哎呀!你爱人怎么去了夹边沟,以前劳改队 里调皮捣蛋管不了的,才往夹边沟送,劳改犯们最害怕去夹边沟,一听说往夹边沟送,先就 吓软了。唉!那个农场可不是人待的地方。”他连连摇头叹息,对景超的处境表示极为担心 。他的话进一步证明,夹边沟名为劳教农场,事实上对右派分子们实行的是管劳改犯的一套 办法,而且自有其更严厉的一套惩罚手段。省劳改局把全省唯一的、主要接纳右派分子的劳 教农场选中在夹边沟,对其施政方针肯定早有指示,早就做了安排,这样,景超和两千多难 友的悲惨命运便可想而知了,以后酿成大惨案的前提,在农场改为劳教单位时就已形成。 而当时我们都既愚又傻,对这一切不仅毫无所知,连想都没想过,景超天真地自投罗网,作 为妻子的我更没想过应该劝阻。
在此期间,我在十工农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已有很多改善。场部开办鸡兔饲养,我和小徐被 调去养鸡兔,在畜牧师的指导下,我们尽心尽力地喂养,力所能及,心理上消失了压抑感, 我每天记饲养日记,运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训练鸡们听哨音吃食。喂食前,我一吹 哨子,鸡们便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我觉得乐在其中。
我们才到农场时,由于春耕尚未结束,很多日子没有休息,我们本来就难以支撑、疲累不堪 的身体很受不了,但是,工人、民工也和我们一样没休息,我们无话可说。后来实现了双周 休息一次,每当休息日来临,我们也欢快非常。
在第一个休息日,我们先自在地睡了一下懒觉,然后洗头洗衣服。我们每天和土打交道,又 常遇到风暴的肆虐,尽管每人都用布帽子把头发全塞了进去,头发里还是积了很多沙土。下 工后取下帽子,头发表面落上的沙土还一层,低下头用手拂打,能打掉一些;把手指插到头 皮上,还能摸到一层沙土和汗水搅和在一起的污垢,这是无法拂打掉的,使劲在满头乱搔一 阵,也能稍稍舒服一点。我们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年轻女性,原来都以修饰自己的头发为乐 事,如今美丽的头发变成了这般模样,飞蓬乎?鸡窝乎?说什么都行。真是几多无奈,几多不 快!不过,跟头上的右派帽子相比,这又算不得什么了。如今头发成了飞蓬、鸡窝,是为了 最终取掉那个更令人无奈、更令人苦恼不堪的右派帽子,所以,平日里,谁也不说什么,因 为说了也毫无用处。在休息日,我们洗去头发上的污垢和沙土,洗头水都变成了黄泥汤。互 相看看,明亮蓬松的秀发又重新出现在每个人的头上,3人又都散发出青春的光彩!小徐身 后垂着两条明光可鉴、又粗又长的大辫子,回眸一笑,长辫轻轻摆动,妩媚可爱;石天爱的 头发有点自来弯,显出几分潇洒,几分倜傥;石天爱还帮我剪去小辫,把我的头发精心修剪 成城里正流行的式样,说我:“像是变了个人!”我笑了。她又说:“我就喜欢你笑的这个 样儿,你怎么会是兰州人呢?”她心目中的兰州人,跟京津一带的女性大概大有差别。作为 女性爱美的天性,就是把我们发配到荒漠孤岛上,怕也是改不了。
小徐是个勤快人,洗完衣服,又坐在铺位上缝缝补补,把带来的大提包里的衣物整理一番。 不知何时,她把装有丈夫照片的镜框拿出来仔细端详,看个没完,一会儿,又把照片从镜框 里拿出来,看了正面,又看背面。我侧过头去一看,原来背面有些钢笔写的字,大概是小梁 为她写的临别题词。她把我当作了互诉心曲之人,无言地把照片背面写的字拿给我看。我拿 起照片一看,果然是她亲人的题词,写的是:
莲:
我的爱,勇敢些,
勇往直前地去吧!
爱你的杰58。3
她满脸凄楚,依然沉默无语,已是断肠之态!这有限的字,已让她洒了多少伤 心泪,又勾起多少离恨别愁!
丈夫要她“勇敢些”,“勇往直前”!那是因为她年纪轻轻别夫抛雏、忍辱负重到遥远荒僻 的农场劳动改造,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应该说,她是在按丈夫的嘱 咐努力去做,她的一切表现已经够勇敢够坚强的了,20岁的青春年华,在别的许多女孩子 们还正是编织美丽梦幻、享受人生最美好时光的年纪,而她已在政治上蒙受不白之冤,随之 而有了目前的种种不幸。她有冤,她有苦,还得强作欢笑强忍受,她已经在这样做,我们也 都在这样做。因为我们都知道,如若怨尤,如若反抗,只会使自己陷于更悲惨的境地。但, 要她剪断这离恨别愁可是太难太难了。此恨悠悠,何时方休!
石天爱看到小徐看亲人照片时凄苦缠绵的痴态,也不多话,把她和妈妈的合影拿给我看,这 是她七八岁时的照片,她妈妈三十一二岁年纪,长得端庄清秀,一副蔼然可亲的样子,她自 己完全是男孩打扮,一身西装,打着领带,皮鞋锃亮,挺神气,只是没有妈妈好看。她刚接 到妈妈的信,她妈妈说是寄来了肉松和一些日用品,所以她兴致极好,连连说:“天津‘吉 士林’的肉松,特棒!老太太给我寄,只能寄‘吉士林’的,她不会买别处的,寄来了你们 都尝尝。”肉松还没收到,她好像已经吃进了嘴,舌头在嘴里动来动去,仿佛品到了肉松的 香味。石天爱平日里极少伤感之态,从不流泪。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