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普京一个人的振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直面普京一个人的振兴-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解除克列巴诺夫政府副总理的职务,任命克列巴诺夫为俄罗斯工业和科技部部长。据媒体报道,解除克列巴诺夫政府副总理的职务与“库尔
斯克”号潜艇失事有关。克列巴诺夫一直坚持认为,海军指挥部门对“库尔斯克”号潜艇失事不负主要责任。
2002年3月16日,俄通社——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军事检察院事故调查组结束对遇难艇员尸体的辨认工作,至此共辨认出114名艇员尸体,最后辨认出的是艇长根纳季·利亚钦的尸体,这得到了他妻子的证实。3月23日,包括“库尔斯克”号潜艇艇长利亚钦在内的七名艇员在谢拉菲莫夫公墓入葬。据说,将在“库尔斯克”号潜艇失事两周年之际在墓地立碑。
4月1日俄罗斯总统助理谢尔盖·亚斯特任布斯基与“红宝石”中央设计局总裁伊戈尔·斯帕斯基说,俄罗斯将要拍摄一部反映“库尔斯克”号潜艇失事的记录片。5月下旬,俄罗斯海军开始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一号舱残片。
7月27日俄罗斯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到克里姆林宫向普京总统呈交了关于“库尔斯克”号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这份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百页报告总算为事故的原因调查划上了句号,承认那是由于“库尔斯克”号上的鱼雷零件故障导致易燃体泄露所致。
“库尔斯克”号事件虽然已经结束,但却对普京及俄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俄核潜艇事故对普京是个沉重打击,使其重振海军的雄心受挫。普京正决心重建俄海军昔日雄风,一直让俄海军为之自豪的核潜艇被困巴伦支海底对于极力主张要做海军大国的普京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普京上台后,一直大力加强俄海军建设。就在俄核潜艇事故的几天前,普京刚刚在波罗的海的波罗的斯克港口举行的每年一度的海军大阅兵中表示,俄要想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发展作用就必须扩大海军舰队的规模。不久后俄海军司令库罗耶多夫也宣布,将派遣“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与另外几艘战舰和潜艇前往地中海区域进行部署和演习,以鼓舞海军士气,这将是自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海上军事行动。而被困于海底的核潜艇正是计划参加这一军事行动的潜艇之一,真是出师不利。所以,俄《独立报》说,此次在巴伦支海发生的悲剧性的事件无疑给这位雄心勃勃的新任总统泼了一盆冷水。对“库尔斯克”号的拯救“不仅仅是‘库尔斯克’号战略核潜艇以及潜艇中的海军官兵本身,而且还是在拯救这支舰队,乃至俄海军的未来”。
其次,“库尔斯克”号的沉没暴露出了俄军的一系列问题,并令人对俄军现状担忧,同时这也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强兵必先富国。自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经济持续危机,对包括海军在内的俄军队建设造成了巨大影响,使俄军处于近十年来最虚弱的时期。近几年来,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对军队改革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改革的步伐缓慢,收效甚微。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受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国防经费严重不足而造成的。近年来,俄军缺少兵源,士兵缺乏训练积极性,军官无法及时拿到工资,躲避服役以及军队内部时常发生的军官欺侮士兵事件等等一系列丑闻使俄军的形象大大受损。俄每年的军费开支仅有50多亿美元,与美军每年280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简直无法相比。自1992年以来,俄空军还没有更换过一架新型战机。即使是被俄作为世界强国标志的6000枚核弹头也将很快失去有效性,成为一堆废铜烂铁。近十年来,在用于武装力量的全部预算中,海军的经费从16%减少到1999年的9%。由于财政困难,无力支付昂贵的维修和保养费用,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裁减了1000多艘舰船。核潜艇数量也减少了2/3,常规潜艇减少了3/4。1999年有14艘舰艇被削减,而舰艇的维修保养费只有真正需要的8%~10%。70%的海军舰船目前都需要进行维修保养,但由于缺少经费,俄海军下令所有战舰尽可能留在海港里,而仅派三艘核潜艇进行日常的海上巡逻。俄海军近年来举行的各种规模的演习,由于燃料不足,一般也只能在离基地较近的海域进行演练。如果目前的资金困难不能很快得到解决,那么俄海军很有可能到2015年就会不复存在。此次事件再一次说明,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的。
“库尔斯克”号的沉没,也使世人都在怀疑:普京总统所描绘的通往“俄罗斯大国”、“俄罗斯海军强国”的道路会否“动摇”?普京是个强国论者,他执政后主张加强军队建设,主持通过了强硬的《新的国家安全构想》和《新军事学说》,将军队的经费大幅度提高,海军经费也从占整个国防经费的9%提高到20%。纵观普京执政后的一系列做法,可以肯定地说,“库尔斯克”号的结局绝不会改变普京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重振俄罗斯海军雄风的决心,反而会使其更加坚定,进一步增加对军队的投入,以避免这种悲剧重演。

米—26直升机的坠落(一)

2002年8月19日下午4时50分,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郊外的坎卡拉军事基地内,两名在直升机场边武装值勤的卫兵听到了一阵由远及近的直升机轰鸣声,有“巨无霸”之称的米—26直升机庞大的机身隐约可见。这是从印古什共和国军事基地起飞执行运兵任务的重型直升机。此时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无风,不存在任何降落障碍。米—26开始降低高度,调整飞行姿态,做好了降落准备。就在这时,只见那架直升机突然剧烈晃动起来,最后失去了控制向基地外的地面坠去!
更不幸的是,失去控制的直升机正好跌入了坎卡拉军事基地外围的雷区!由于坎卡拉军事基地是车臣俄军的指挥中枢,驻车臣俄联邦武装部队司令部、驻车臣俄内务部队司令部、俄联邦特警部队车臣司令部均设在此,所以这里的防卫格外森严,除了全副武装的卫兵、嗅觉灵敏的军犬和先进的电子侦测装置外,基地四周密密麻麻的灌木林和蒿草丛已经被工兵们变成一个巨大的雷区。这个雷区宽2000米,方圆8公里,埋设了各种反单兵地雷、饵雷、绊雷近万枚,不夸张地说,连一只耗子都休想闯过这片雷区,所以就算车臣武装分子贼胆再大,也始终未能闯入坎卡拉军事基地半步,雷区构成了车臣俄军官兵的安全天堂。
然而,天堂转眼间成了地狱,基地的救援人员眼睁睁地看着数百米外的满地的残骸和呼救连天的战友束手无策,因为不知道都哪些地方埋地雷了,再加上失事现场浓烟滚滚,所以官兵们根本不敢贸然强闯雷场。基地的工兵和弹药专家被火速传到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出一条通道,救援人员这才得以将幸免于难的战友从熊熊燃烧的直升机残骸中拉出,并立即送往基地医院抢救,基地医院的部分军医也被紧急抽调到现场,对一些重伤员进行现场急救。
由于现场一片混乱,所以究竟有多少官兵遭此不幸说法不一。俄罗斯副总检察长谢尔盖·弗雷汀斯基在接受俄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他所掌握的情况,“从事故现场接到的报告称,有数十名官兵死亡或者受伤,但由于失事的现场在数小时之后仍浓烟滚滚,因此我们还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官兵伤亡。”车臣俄军副司令鲍里斯·波多普戈拉上校在接受俄国家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透露,坠落的直升机上有132名官兵,但他没有透露伤亡的情况,只是表示:“目前基地医院所有的人员都已经赶到事发现场……救援工作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据俄罗斯ORT国家电视台报道说,这是俄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军事空难。
米…26是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原米里实验设计局)研制的多用途重型直升机,绰号“光环”,是当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机。该机主要用于军事运输,其运载能力相当于美国C…130运输机的运输能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1977年12月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81年在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
米…26的旋翼为八片矩形桨叶,尾桨为五片桨叶,起落架为不可收放的前三点式。它的动力装置是两台乌克兰扎波罗日“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的D…136涡轮发动机,单台功率为7460千瓦。米…26的空重为282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56000公斤。它的最大平飞速度295千米/小时,正常巡航速度255千米/小时,实用升限4600米,悬停高度1000—1800米,航程800公里。目前俄军共有300架米…26直升机,据称它可以运送20吨货物或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尼古拉·杰里亚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发当时米…26驾驶员报告说一只引擎起火,请求紧急迫降,在迫降过程中,直升机跌入雷区,因此才酿成了伤亡如此惨重的灾难;车臣俄军副司令波多普戈拉上校还解释说,这起事件发生的原因可能系超载所致,因为米…26重型直升机设计载客最多是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但实际上这次运载的官兵多达132人,所以远远超过了核定的运载量。不过,令人费解的是,波多普戈拉上校没有解释为什么明知米…26的设计载量是80人,可从邻近的印古什共和国摩兹多克军事基地起飞时硬是挤上了132人。
俄车臣非法武装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表白的好时机,他们立即在专门的网站上贴出一张米…26直升机烈火熊熊的照片,同时附了一份书面声明,“拜托‘针’式地空导弹的神力,我们一举击落了一架米…26重型直升机。这是反抗‘占领军’的重大胜利!”这个网站还绘声绘色地说,执行此次袭击行动的是一个猎杀伏击小组。该小组一直在格罗兹尼地区侦察跟踪俄军直升机的行动,等摸清车臣俄军司令部直升机的行动规律后,他们潜入坎卡拉汉军事基地雷区外围密林中,等满载俄情报部队官兵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