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延昭知道,大敌当前,抓住人心、鼓起勇气才是最重要的,他将契丹兵破城后的结果说出来,目的就是要激起遂城军民的斗志。

    在场的人听了杨延昭的演说,群情鼎沸,纷纷表示要拿起武器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卫遂城,保卫大宋国土。

    杨延昭见士气、百姓的激情起来了,便将军民混编,发给武器和盔甲,分段守城,他自己则昼夜在城墙上巡逻,丝毫不敢懈怠。

第一篇 龙脉顺延 第4节:抢劫的又来了

    一开始,契丹兵并没有把遂城放在眼里,当他们靠近城池,便遭到守城军民的猛烈反击,连攻数次,竟然都被城中的矢石击退。

    当时正是寒冷的隆冬,恰巧又碰着北风怒起,天气更加寒冷,杨延昭突发奇想,命令城中军民搬出库藏中的鱼肠燕角,插遍城墙的堞口处,然后取冷水灌注在城墙堞口处,天明之后,水都结成了冰,城墙变成了冰墙,既坚固,又滑溜。

    第二天,契丹军来到城下就傻眼了,昨日还是破碎不堪的城堞,现在如同银铸一般,城墙像是穿上了一层冰甲,白晃晃、光溜溜,抓也抓不住,爬也爬不上,一点办法也没有。野战中所向无敌的契丹铁骑,在冰墙之下却束手无策。

    契丹主帅耶律隆基叹一声道:“天助杨家将啊!”便下令从遂城退兵。

    杨延昭见敌兵退走,率兵乘机杀出,夺得粮草器械无数。

    当时的百姓盛赞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

    二益州兵变

    1。抢劫的又来了

    咸平二年(999年)十二月,契丹骑兵又出没于赵宋边境,屠杀边民,掠夺财物,闹得宋朝边境鸡犬不宁,他们的胃口似乎越来越大,在交界的地方闹得似乎不过瘾,还常有小股骑兵深入到内地杀人放火、抢掠财物。

    北方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京城。

    赵恒坐不住了,决定御驾亲征,他命令宰相李沆留守京师总理朝政,命大将王超为先锋,临行前,给了王超一幅行军路线图,叮嘱他按图行事。

    这就是宋朝的一大特色,军队的指挥权永远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带兵的将军只能在皇上预先画好的圈子里行事,谁也不得越雷池一步。

    这次北伐,是赵恒做皇帝后的第一次御驾亲征。

    大队人马行到澶州,赵恒亲自登城楼,上浮桥,视察澶州的防务,将甲胄、弓箭赏赐给近臣和将士,将锦袍、茶帛赏赐给澶州的父老百姓,鼓励他们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敌。澶州的军民人等欢声雷动。

    突然,前方传来噩耗,康保裔战死,所属部队全军覆没。

    赵恒得此惊报,悲痛不已,决定停朝二日,以示哀悼。并下诏,追赠康保裔为侍中,这是个宰相级别的待遇,授予他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明为内园副使,康继宗为供奉官,孙子康惟一为将作监主簿。康保裔的妻室已经亡故,唯老母健在,赵恒又追封康保裔的妻子为河东郡夫人,封他的老母为陈国太夫人,并派专使到康保裔的家里慰问,赐白银五十两。

    康保裔战死之后,儿孙都得到了妥善安置,老母和妻子也受恩封,这也算是朝廷给舍身报国的忠臣在九泉之下的亡灵的一点安慰。

    《宋史》里有《忠义传》,传主近二百余人,康保裔列第一位。

    随后,赵恒率军继续北上至大名府,传召傅潜到行宫,责问他为何拒不出战,导致康保裔战死沙场,全军覆没。

    傅潜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是一个劲地磕头请罪。

    赵恒责令钱若水等人审讯傅潜的罪责。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傅潜无可抵赖。

    傅潜作为镇守边关的主帅,贪生怕死,不敢出战,坐观出征宋军的成败,使朝廷痛失良将等罪责,依律当斩。

    钱若水等人公议的草案送上了赵恒的御案。

    赵恒此时却动了恻隐之心,法外施恩,免了傅潜的死罪,改为撤销职务,流放房州,副将张昭允负连带责任,撤销一切职务,流放道州。

    以傅潜贪生怕死,拒不发救兵,使良将身陷重围而丧生的罪责,判斩立决也是罪有应得,赵恒对此仁慈得似乎有些过分。而副将张昭允,本来是主战派,但无决定权,因傅潜获罪而负连带责任,并且受到与傅潜同样的处罚,似乎有些冤。

    咸平二年(999年)年底,赵恒与随同出征的文武百官在大名府过年。

    次年正月初十,范廷召等人从前方传来奏报,说契丹的军队得知大宋皇帝御驾亲征,知难而退,载着掠夺的财物和数万百姓,准备撤离宋境。范廷召等人率兵随后掩杀,追至莫州东三十里的地方,赶上契丹的大队人马,宋军奋勇追杀,斩敌万余,将契丹人掠夺的财物和数万百姓尽数夺回,契丹余寇已逃出境外。

    赵恒闻报后非常高兴,下诏提拔范廷召为并、代都部署,李重贵提拔为郑州知州,张凝提拔为都虞侯。

    杨延昭也因守卫遂城有功,升为莫州刺史。

    赵恒还特地在行宫召见杨延昭,询问他边防守备情况。杨延昭对答如流,赵恒听后兴奋异常,指着杨延昭高兴地对群臣说:“杨延昭是前朝名将杨业的儿子,治兵有方,带兵守卫边关要塞,有其父风范,不愧是将门之后,虎父无犬子啊!”于是,厚赏杨延昭,鼓励他为国镇守边关,抵御外敌入侵。

    杨延昭谢恩而退。

    这一年的冬天,契丹再次南侵,杨延昭在羊山设下埋伏,并亲自率一队老弱残兵为诱饵前去诱敌,刚一交锋,不敌而走,将契丹兵诱至羊山宋军的伏击圈内痛宰一顿,契丹兵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在杨家将中,杨业名扬关外,他的几个儿子当中,唯杨延昭,也就是杨六郎威震边关。其余大郎、七郎,其实并没有什么战功,他们的故事,都是小说家们虚构的,正史并不见记载。

    杨延昭也因为这一仗的战功被提拔为本州团练使。契丹人称杨延昭为杨六郎,此后打仗,只要听说是杨六郎的部队,便闻风丧胆,不战而退。

第一篇 龙脉顺延 第5节:川中兵变

    澄州刺史杨嗣也因屡战有功,与杨延昭同一天被提拔为本州团练使。

    两人同受命为大宋国镇守边关,被边境的百姓称为宋军二杨。

    2。川中兵变

    赵恒率领出征的文武百官返回京城,还在途中的时候,就接到从汴梁传过来的急报,益州发生兵变。赵廷顺等八人主谋,推都虞侯王均为首领,打着大蜀的国号,建元化顺,署置官称,俨然一小朝廷;兵马钤辖符昭寿被叛军所杀,都巡检使刘绍荣自杀身亡。

    赵恒闻报后异常震怒,立即诏命户部使雷有终为川峡招安使,李惠、石普、李守伦同为巡检使,拨给步骑八千,前往益州平定叛乱,所有在蜀军官,如上官正、李继昌等都受雷有终节制。

    雷有终奉诏后,携众将陛辞圣驾,立即领兵入川去了。

    太宗朝,四川曾发生过王小波起兵的事件,太宗派宦官王继恩率兵进川平乱,在与官兵作战的过程中,义军首领王小波、李顺先后战死,王继恩率领的官兵取得胜利。谁知王继恩小人得志,呆在四川乐不思归,纵兵抢掠,奸淫妇女,再次激起民变。

    雷有终与张咏,一个为两川招安使,一个为益州知州,同到四川收拾乱摊子。一武一文两个人到四川后,对川民采取安抚政策,使四川的局势安定下来。

    此后不久,雷有终和张咏两人先后调离四川,改用牛冕为益州知州,符昭寿为兵马钤辖。

    牛冕懦弱无能,符昭寿骄恣不法,部下兵士对他们两人极为不满,背地里策划要推翻这两个人。

    益州的军队,由都虞侯王均、董福分别统辖,董福治兵有方,部下的待遇也比较优厚。王均是个军棍,不但好酒,而且好赌,赌输了,克扣军饷为赌资。因此,他的部下的待遇与董福部下的待遇相差悬殊,显得很寒碜。

    这一天,知州牛冕、兵马钤辖符昭寿在东郊阅兵,蜀中的百姓都赶到现场看热闹。王均和董福的部下,分别站成方阵接受检阅。

    董福的军队甲仗鲜明、衣装整齐;王均的军队装备简单、衣装破旧,两相比较,形成鲜明的反差,不仅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就是王均的部下也自惭形秽,羞于见人。

    王均的部下有个叫赵延顺的,觉得很掉面子,心生怨愤,他没有将这个怨愤发泄到王均身上,反而迁怒于符昭寿,认为是他无事生非,搞什么阅兵仪式,才使他和他的兄弟们丢了面子。因怨而生恨,咸平二年除夕夜,他纠集一帮兄弟,冲进兵马府杀死了符昭寿。

    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初一,益州的官吏和百姓都在欢天喜地、热热闹闹地过大年,走亲戚,访朋友,相互庆贺。突然听到兵变的消息,全城一片恐慌。知州牛冕弃城而逃,转运使张适也乘乱遁去,唯有都巡检使刘绍荣留守城中。

    乱兵闯进刘绍荣的署所,请他出来主持大局。

    刘绍荣本是燕人,弃虏而归顺赵宋,他不愿背叛朝廷而与叛兵同流合污,不仅拒绝了叛军的请求,反而还将他们臭骂一顿。叛兵请将不成,还挨了一顿臭骂,立即翻脸围攻刘绍荣,刘绍荣虽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退回内署,左思右想,觉得四川发生兵变,他作为都巡检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朝廷,他不能交待,对叛兵,他又无能为力。求生的希望很渺茫,无奈之下,找出一条绳索,悬梁自尽了。

    监军王泽找到王均,说叛兵是他的部下,他不能袖手旁观,必须出面解决这件事。

    王均走上街头,晓谕叛兵,叫他们不要继续作乱。叛兵乘机将王均围起来,要拥戴他为叛军主帅。王均见这么多人拥戴自己,顿时心花怒放,不作推辞,乐而受之。

    四川的兵变是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