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短命皇帝 第88节:开疆拓土(1)
“这也有必要多议论吗?”王雱大大咧咧地坐下来,大声说道,“将韩绛、富弼两人推出去斩首示众,看谁还敢反对新法。”
程灏是个道学先生,见王雱如此不懂礼节,大人说话还随便插嘴,有些不高兴地说:“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王雱听后气得青筋陡胀,双拳紧握,几乎要冲上去揍程灏一顿。幸巧王安石以目制止,他才怏怏退出。
王安石做了宰相后,任用了很多年轻的官吏。为了提拔儿子,特地让人把他写的《老子训解》刻印成书,廉价出售。经过一番安排,书流入宫中,流到皇上眼前。
赵顼看了《老子训解》,大为赞赏。邓绾、王曾乘机在皇上面前推荐王雱。赵顼便召见了王雱,王雱在皇上面前大谈新法。这样的话题很合赵顼的口味,当即便命他为太子中允及崇政殿说书。
王雱崇尚法家,特别崇拜先秦的法家人物商鞅,言谈举止常有一些法家的观点,他常说,如果不诛除异己,新法就不能顺利推行。因此,当他在崇政殿讲解经书时,也常将自己的观点渗透进去。
赵顼受到他的启发,便在京城设立京城巡卒。
京城巡卒,实际上是新政权的一个特务机构,这些巡卒,就是朝廷派到坊间的密探,只要发现有人谤议新政,不问贵贱,一律拘禁。一时闹得人心惶惶,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说话都特别小心。
王安石奏请推行市易法,委任户部判官吕嘉问为提举。接着又推行保马法,让曾布确定具体条款,颁布各路实行。继而又推行方田均税法。
新法都是先在京东路试行,然后逐渐向全国推广。
反对新法的人仍然很多,枢密使文彦博、副使吴充上言说保马法不便施行,王安石并没有理会。
枢密都承旨李评,极力诋毁免役法,并奏罢閤门官吏。王安石上书,说他抵御新法,要求追究他的罪责。赵顼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一直没有下文。利州判官鲜于侁上书指陈时事,批评青苗法,影射王安石扰乱朝政,竟提拔为转运副使。
王安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就是皇上对新法的兴趣在减退。于是他递上一份辞呈,请求辞去宰相之职,离开京师。其实,这是个以退为进的策略。
赵顼虽然对新法有所动摇,但还没有到否定新法的那一步,他当然不会放走王安石。经过一番劝慰,打消了王安石辞职的念头。
七小人物掀翻了大宰相
1。开疆拓土
经过一番折腾,王安石仍然稳坐相位。在新法全面推行之后,他又创议开拓疆土。选拔官员,征讨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此次军事行动,他采取三路并进。
一路,命中书检正官章惇为湖北察访使,征讨峒蛮;二路,命戎州通判熊本为梓夔察访使,征讨泸夷;三路,命洮河安抚使王韶,招讨西羌,进兵吐蕃各部落。
西南多山,多民族杂居,历代被视为化外。由于地形复杂且多民族杂居,管理非常困难,故历代都不在那里设官置府,而是让各部落的酋长自行管理,实行自治。
宋初,有个叫秦再雄的辰州人,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征服了那里的异族人。太祖皇帝在东京汴梁召见他,对他好言抚慰,任命他为辰州刺史。除了赏赐之外,还赋予他自治权,内部机构由他自己设置,官员由他自行任命,征收的赋税也不上交朝廷。
太祖的意思很明确,只要他自守一方,不闹事就行。
秦再雄感恩图报,派选亲信分别招降各部落,使宋初数千里无边患。
仁宗时,溪州刺史彭仕羲,自号如意大王,集众作乱,经官军征讨,归顺于朝廷。
赵顼即位以后,西南已分江而治,江北地区由彭师晏管辖,江南由舒氏、田氏、向氏三族分治,都受命于宋朝。熙宁五年(1072年),峡州的舒氏横征暴敛,部众不服,因而发生内乱。
王安石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峒蛮。
章惇率军到达湖北后,先是招抚江北的彭师晏,向他传达皇上的诏令,授他礼宾副使,兼京东州都监。兵不血刃就搞定了北江。接着又发檄文江南各族,好言劝降。向氏、舒氏两族知道朝廷这是先礼后兵,自知难以与朝廷为敌,便上表请降,献还先朝所赐剑印。唯田氏一族自恃骁勇,不肯从命。章惇率兵征讨,大兵压境,田氏并没有多大反抗能力,一战即溃。
章惇顺利地平定西南,凯旋归来。
泸夷在西南边界,因地邻泸水,靠近泸州,得名泸夷。
泸水附近有一座废弃的姚州城。仁宗初年,夷族酋长乌蛮王得盖上表宋朝廷,请求赐为州名,并说他愿率各部落归顺朝廷。仁宗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设姚州,授得盖为姚州刺史。得盖死后,孙子仆夜继任时,自号“罗氏鬼主”。
赵顼继位以后,罗氏鬼主势力渐衰,力不能服众,各部落首领公开与他叫板,而且还率众骚扰宋边境,罗氏鬼主无以约束。
王安石绝不能容忍泸夷的挑衅,于是命令戎州通判熊本率兵征讨泸夷。
戎州通判熊本久守边郡,对泸夷的情况非常熟悉,他率军运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很快平定了泸夷,使泸夷各部落重新归附宋廷。
洮河安抚使王韶招讨西羌,遇到了番人的强烈抵抗。
熙宁四年(1071年),赵顼设置洮河安抚司,命王韶为长官,开始经营河州、湟州地区。在河湟地区,吐蕃部落的势力最大,一直是宋、辽和西夏拉拢的对象。王韶到达秦州之后,了解到青唐城的俞龙珂是西羌最大的一个部落,渭源的羌人和西夏都想拉拢他。王韶仅带数人到俞龙珂的营帐,对俞龙珂晓以利弊,劝说他归顺宋廷,并留宿在他的营帐里,以示诚意。
第三篇 短命皇帝 第89节:开疆拓土(2)
俞龙珂很受感动,觉得王韶以诚待人,值得信赖。率领部属十二万归附。
俞龙珂非常崇拜赵宋的大忠臣包拯,请求皇上赐他包姓。
包中丞即包拯。他一生赤胆忠心,铁面无私,清正为官,不阿权贵,善断奇狱,童稚妇女都知道他的名字。因他曾任御史中丞,故称包中丞。他还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又称他为包待制或包龙图。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病逝,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赐谥做孝肃,所以又称包孝肃。
赵顼依了俞龙珂之请,赐他姓包,赐名顺。俞龙珂改姓名为包顺。
王韶在包顺的支持下,深入吐蕃各部,为收复河湟地区扫平了道路。
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赵顼升古渭寨为通远军,命王韶管军事。打算以此为基础,巩固陇右地区,打击西夏。王韶一边训练军队,一边开垦荒地,发展边贸,把这里经营得有声有色。
七月,王韶引兵西进,攻击吐蕃,目标直指武胜。蕃酋穆尔水巴等族,各据守险要,抵抗宋军。众将见番部据守险要,有些胆怯,想在平地扎营布阵,等待敌人来攻。
王韶却认为,宋军在平川之处布阵,番兵如果不出来,那就只能耗下去,最后的结果便是空手而归。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更不是朝廷想要的结果。宋军既然已到险地,就应与番兵展开决战,险中取胜。于是,他命令宋军选择有利地形布阵,畏敌不前者,杀无赦。
番兵见宋军择险布阵,从高处冲杀下来,锐不可当。
宋军见番兵来势凶猛,未战先怯,眼看抵御不住。王韶见状,亲自率领亲兵杀进敌阵。众将士见主将身先士卒,士气大振,奋力冲杀,大破番众,乘势夺下敌寨,放了一把火,将敌营帐篷付之一炬。
西羌木征与部下酋长瞎药领兵来援。被王韶率兵击败,宋军乘胜占领了武胜,择险筑城,建为镇洮军,然后上表向朝廷告捷。
赵顼得知西线大捷,下令设置熙河路,领熙河、洮、岷三州及通远军,升镇池军为熙州,命王韶为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其实,这时的河、洮、岷三州并没有收复。
王韶攻克武胜后,率兵长驱直入,用了五十四天时间,行程一千八百里,杀敌数千,获牛马万余头,一举收复河州、洮州、岷州。
捷报传到东京,赵顼喜不自禁,驾临紫宸殿接受群臣祝贺。
赵顼对群臣说,这次西线大捷是王安石的功劳,他解了腰间自佩的玉带赐给王安石,下诏升王韶为左谏议大夫,兼端明殿学士。
王韶刚班师回朝。番将木征就收集残兵败将,诱合董毡的部将青宜结鬼章等,用诈败计杀败宋军,河州知州景思立战死。木征乘胜进攻岷州,被包顺率兵击退,回头围攻河州。
王韶正在回京途中,突然接到朝廷命令,说木征反叛,命他立即回师平叛。当他赶到兴平的时候,传来河州被围的消息。他率军日夜兼程赶到熙州,挑选精英二万,下令轻装上阵,杀奔定羌城。
河州被围,盼望救兵,大军不救河州,反而杀奔定羌城。众将不解王韶的行军意图。
王韶解释说,木征之所以敢围攻河州,是因为有定羌城作为外援,如果攻克定羌城,断绝他的外援,河州之围不救自解。
果然,当王韶率兵杀奔定羌城,破西蕃,结和川族,切断木征的归路之后。木征慌忙引兵退去,保守踏白城。河州之围不救自解。
王韶还兵熙州,派轻骑绕出踏白城后,出其不意,杀入羌营,焚烧八十帐,杀敌七千。木征计穷势蹙,无路可逃,只得带领酋长八十余人,到王韶军前乞降。
王韶命李宪将木征解送京师,报捷献俘。
当景思立兵败身亡,木征威势大振的时候,朝野震骇,很多人主张放弃熙河。赵顼也为此急得吃不安,睡不宁,几次下诏告诫王韶,要稳扎稳打,不可贸然轻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