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夜的张学良神采奕奕,没有了那天公开活动时的拘谨。陪客除贝祖贻夫人外,几乎全是张之丙的“哥大”同事和学生。    
    席间,张之丙拿出她1990年去祖国东北访问时,在沈阳张学良旧居所拍摄下来的一组照片。张学良的心顿时激动起来,他是在离家半个世纪后首次在张之丙的照片里一睹故居之貌。张之丙拍摄的照片共分两部分,一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张府老宅,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另一部分则是后院建于1927年的大青楼。张学良不禁泪花滚动,口中喃喃地说:“这么多年了,历经了战争,没有想到还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也就是在这次餐聚中,张学良还进一步地了解到张之丙教授的身份。原来,这位女学者就是张其昀(浙江才子、曾任国民党中宣部长)的秘书。而张其昀早在大陆时就与少帅有旧,所以由于这几层关系,将张学良与张之丙的关系拉近了。张学良在了解到张之丙女士是由于厌恶国民党官场的腐败,才毅然舍弃仕途来美国执教鞭时,他也为张之丙多年来一直想采访他的热诚所感动。    
    张之丙说明了她的真意:哥伦比亚大学历来是珍藏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档案最丰富的地方。许久以前,“哥大”就有人创造了“口述历史”的新方法,为哥伦比亚大学,也为世界的历史宝库保存下来一批珍贵的资料。“哥大”从前曾为在美国生活的李宗仁、胡适、顾维钧、陈立夫、孔祥熙、宋子文等进行过口述历史。现在,张将军已来美国,“哥大”也希望能为他进行一次“口述历史”的工作。    
    


第四卷 冬第五章 香殒神谷(12)

    张学良虽然为张之丙与哥伦比亚大学此举很感兴趣。可是,他认为“口述历史”是一件大事情。所以,当时并没有答应。张之丙女士也同意给少帅一个认真的思考机会。于是到了6月初,一批旅美华人在纽约为张学良筹办了规模盛大的91岁寿辰之后,张学良为了回避越来越多的宴会与应酬,他飞到了旧金山。就在他准备返回台湾的时候,张之丙女士再次登门造访。    
         
    张学良为张之丙的真诚所感,同时也为他在美国的签证即将到期,不能让她如愿而颇为遗憾。张之丙于是就提出她和助手们随时可以去台湾对他进行采访的安排。    
    她说:“我们所进行的‘口述历史’,与以往几次张将军接受记者的采访不同,您从前的谈话都是粗线条的。有些尽管可以当历史看,但那些简要的采访录终究不能成为历史资料加以保存。我们希望的是一部有头有尾的详细历史,这样口述的时间就要很长,还要给您留下思索的时间,我们口述历史的时间跨度无疑是很大的。我和我的助手可以住在台北,也可以根据您在外地旅行的情况而不断变动采访的地点。”    
    张学良终于同意了张之丙的上述提议。然后,他与赵一荻先期飞回台北。台湾的巨商王永庆得知此事后,成人之美,情愿出资5万美元赞助。这样一来,哥伦比亚大学对张学良的“口述历史”便从1991年春天在台北开始了。    
    周联华牧师赴美主持“毅荻书斋”开馆    
    张之丙对少帅的采访先在台北的北投复兴路旧宅,后来又改在张氏在天母租用的新宅。采取边采访边录音的办法,将世人所关注的西安事变发动与善后的许多内幕,一一收录。1993年年底,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荻第二次赴美。先居旧金山,继而长住夏威夷。张之丙就不断地携带助手来到卡利尔大道上那幢高层公寓里来,请张学良口述他的一生当然,她所询问的都是一些鲜为人知的问题。    
    张之丙是一位潜心于中国近代史的女教授。她为能得到一些外间难以得到的历史内幕,情愿付出十倍百倍的艰辛。她与张学良的对话,有时在公寓里,有时在夏威夷中心区的中华大教堂里。有时张学良经常徜徉在WANIIAS海滩上;还有时候张之丙会亲自推着张学良的轮椅,爬上瓦胡岛附近那宏伟的KAIIAS山顶上去。在陪少帅面临大海饱览异国风光的间隙,张之丙从老人身边搞清了许多从前中外史家所语焉不详的问题。从而使她立志推动的“张学良口述历史”的计划。到1996年的夏天,已经迎来了这项浩繁工程的尾声。这是一桩日后可以永垂史册的学术工程,也是年近6旬的旅美女学者张之丙的毕生夙愿!    
    1996年9月,张之丙教授又来到了夏威夷。她将几年来采访张学良所记录与录音的资料都整理成目录,请少帅过目。同时也拿来一批新从大陆得到的珍贵资料请他鉴定。根椐张学良与张之丙的事前约定,所有的口述资料必须要在2002年以后才能发表。    
    张之丙此次来夏威夷的另一件事就是:哥伦比亚大学负责筹建张学良纪念图书馆的副馆长彭仁贤教授,请张之丙代为转告,以张学良与赵一荻命名的这家图书馆,将于1996年12月,在哥伦比亚大学正式开馆。    
    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首次为一位中国人开设的图书馆。彭仁贤建议将这家图书馆命名为:“毅荻书斋”!同时希望张学良能为这家图书馆亲笔题写馆名。并在该馆成立时请张学良亲自前来“哥大”剪彩。    
    张学良当时表示:谢谢!在书斋开馆的时候我能不能和夫人去纽约?那要靠上帝的安排。因为要视我们的体力来决定。关于题词一节我将责无旁贷!    
    1996年秋天来到了台北。    
    士林的大教堂里有一位名叫周联华的牧师。他是当年张学良幽居台北时最好的朋友。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芳在秋色浓重的时候,到这里来向周牧师转达少帅对他的一项委托:由于身体的原因,张学良和赵一荻都不能前往纽约去主持在哥伦比亚大学所举行的“毅荻书斋”开馆仪式,诚请周联华代他们夫妇前去主持。张学良给周牧师的亲笔信,使远在台湾的老朋友动情,因为这是张学良最为郑重的委托。    
    周牧师知道张闾芳无论是作为少帅的侄女还是秘书,都是尽职尽责的。张学良第二次赴美并在夏威夷定居前后,都是她代为处理善后事务:先是将张学良在台珍藏多年的图书2000余册,无偿地捐献给台湾的东海大学图书馆;又将他在幽禁中所积累的诸多历史名画、扇画、文物、古董共207件,委托索思比拍卖行出手。因为是少帅的多年珍藏之物,所以,索思比文物拍卖会一时盛况空前。各国收藏家云集于此。张学良的文物很快就抢购一空!不久,台湾的报纸上又传来张学良将张学良带往美国的最后一批文物、书籍、日记、手稿、图片、印章等身边至物,无偿捐献给哥伦比亚的消息。    
    周联华牧师十分清楚,这一切都表明他的老教友张学良已在美国对自己的身后作最后的安排。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成立“毅荻书斋”与该校花用5年多的时间,为张学良进行“口述历史”这两件事,都证明“哥大”十分重视张学良将军。所以,周联华对张学良请他代为出席于10月21日在哥伦比亚大学所举行的“毅荻书斋”揭幕仪式的请求,欣然领受。    
    


第四卷 冬第五章 香殒神谷(13)

    那一天,当暮色降临在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的时候,隐蔽在深绿色雪杉树丛间的图书馆主楼,灯火齐明。来自旧金山、华盛顿、洛杉矶和纽约的一大批华裔学者,以及“哥大”的教授、师生们,在这里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揭幕仪式,以庆祝“毅荻书斋”的开馆。    
    在那些佩戴着胸花的来宾中,有旅美学者张捷迁、王冀、唐德刚、吴天威、彭仁贤、张之丙,还有张学良的亲属张闾芝、张闾琳、和张闾芳等。受少帅委托专程由台湾飞来美国的      
    周联华牧师,神情显得十分庄重。这位在台北为张学良夫妇布道多年的牧师,按照“哥大”的安排,他在众人热烈的掌声停息后,以流利的英语宣读了一分由张学良本人事前所准备下的一篇讲稿: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感谢上帝,毅荻书斋即将开幕。我们也要谢谢哥伦比亚大学供给我们这么好的阅览室来保存和展出我们在1936年以后尚存的文物。    
    现在所要展出的是中国近百年以来,我所参与和亲身经历的事实的纪录。和我自己研究明史、中国近代史和基督教神学的心得的一部分。其余的将在2002年,与‘哥大’为我所作的口述历史,全部公开展出。希望这些文物和资料,能够供给国际上研究历史的学者们参考。我们更希望这个阅览室能传扬上帝的大能,和他的奇妙的安排。在我的笔记和手稿中,可以看到上帝怎样启示我和带领我,使我能成为基督徒来奉他的名给世人传福音、做见证,不定期完成他所给我的使命。    
    我也要谢谢‘哥大’的各位女士和先生,特别是苏张之丙女士,罗福先生,陆斌涛先生和傅阁森先生帮助我们建立起这个毅荻书斋,使这书斋对学术研究与传福音有贡献。    
    谢谢各位。    
    张学良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一日,于夏威夷    
    一片热烈的掌声。    
    周联华牧师、彭仁贤教授等剪彩后,来宾们鱼贯地走进灯火辉煌的大厅。人们看见门楣上的一方张学良亲笔手书的“毅荻书斋”的匾额,四个鎏金大字在灯光下熠熠闪光。展厅内典雅别致,共分六个展区,透明的展柜里陈列着张学良所珍藏的日记、手稿、文电、通信手稿、照片和一些没有卖掉的古今字画。其中最为受人注目的是两份蒋介石当年拍给张学良的电报原件。    
    A1930年6月3日张学良在沈阳市庆贺他30岁生日时,蒋氏从南京拍来的贺电:    
    “汉卿兄及凤至夫人赏鉴:贤伉俪华诞,中正等未能趋贺,谨电祝福寿连绵,德泽广被!蒋中正宋美龄同叩。”    
    B1931年“九一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